







摘 要:深入分析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有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要素流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筆者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四個方面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實證分析2012-2021年30個省份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并從不同角度運用面板數據回歸分析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發展的四個因素對出口貿易競爭力具有促進作用,并且此作用在不同省份間存在區域異質性。
關鍵詞:數字經濟發展;出口貿易競爭力;面板回歸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現階段勢在必行的任務。數字經濟發展是滿足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具體而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不僅是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體現,而且對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出口貿易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意義。數字經濟發展能否提升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從哪些方面影響出口貿易競爭力?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因此,筆者通過我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州(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的面板數據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來實證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嘗試回答以上問題。
二、文獻綜述
(一)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
黨的二十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未來圍繞互聯網產生的相關數字經濟發展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截至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探索,主要從數字經濟發展內涵、現狀、影響因素方面進行研究。數字經濟發展內涵方面,數字經濟的內涵界定在不同歷史階段各有側重,并沒有統一標準。最早在全球范圍內對數字經濟內涵進行界定是在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簽署《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其進行界定,部分學者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信息為關鍵資源,以數字基礎設施作為重要支撐,以數字創新為牽引,實現新模式效率提升的經濟活動,具有滲透力、高效化、智能化等特點(丁志帆,2020;陳曉紅等,2022)。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方面,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隨時間持續增長,其增長速度甚至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數字產業化水平、產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陳騰鵬等,2023)。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在新一輪產業轉型中具有較大影響力,是現階段最具創新力、最具影響力、最具吸引力的一種經濟形式(肖雄,2023)。數字經濟發展影響因素方面,社會經濟因素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地區間差異性,此外,政府干預、人才培養、企業創新程度都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產生較大影響(呂艷琴等,2023),可見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各方面因素的助力。
(二)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相關研究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貿易競爭力體現在各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出口規模方面,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可增加出口總量,提升出口規模。其次體現在技術進步、資本總量、增值能力等方面,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可彰顯一個地區的技術水平,反映一個地區的資本總量,突出一個地區的增值能力(陳思萌等,2023)。與此同時,能源數字化轉型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貿易競爭力具有直接影響,貿易開放度、營商環境、政府關注力度對出口貿易競爭力具有間接影響(楊習銘等,2023)。
(三)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的相關研究
截至目前,國內外對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相關研究較為貧瘠,相關研究主要從出口貿易競爭力、數字化方面進行研究。出口貿易競爭力方面,近年來企業大數據平臺、互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力,擴大了企業的出口規模,提高了企業的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姚戰琪,2022)。數字化方面,數字經濟使用數字化的信息作為關鍵要素、以互聯網作為載體、以技術的使用作為重要推動力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產業不同,數字化生產模式依賴國家的支持與資源投入,受資本和技術等多重因素的制約,(王玉柱,2018;王巍,2022)。
(四)文獻述評
目前學術界已經分別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和出口貿易競爭力做出了大量研究,但仍舊很少有學者從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角度出發進行探索研究。首先,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出口貿易競爭力的機制分析框架未完全形成。其次,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框架并不統一,有待完善。因此,筆者在前人的基礎上,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等四個維度出發,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出口貿易競爭力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出口貿易競爭力
出口貿易競爭力是指在現有的宏觀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上,在國外市場上以較低的產業(服務)成本和與眾不同的產品(服務)特性來取得最佳市場份額和利潤的能力。自改革開放以來,凈出口與投資、消費構成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足見其重要性,出口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
(二)數字基礎設施對出口貿易競爭力
數字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由新型互聯網技術有機集成并不斷迭代升級形成的信息型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對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充分發展的前提條件,而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是數字基礎設施的有力體現,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具體而言,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與質量,使公共服務的普惠性特征得以彰顯,提高公眾對數字化的認知,打破空間束縛,加快信息傳遞速度,進而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例如,加強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重視數據的管理,能提高公眾與企業的體驗率,增加互聯網的使用頻率,打破貿易壁壘。
因此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1:數字基礎設施能夠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
(三)數字產業化對出口貿易競爭力
數字產業化是出口貿易穩步發展的魂,數字產業化的發展直接作用于技術的進步,打破傳統貿易的壁壘,進而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具體而言,傳統貿易會受到經濟、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降低了出口貿易效率,而數字產業化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減少不必要的流程,降低貿易成本,減少出口方與進口方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增加雙方之間的需求匹配度,同時,技術進步對出口貿易效率的提升至關重要,技術進步將會淘汰一部分企業,從而對企業出口貿易產生影響,有助于市場保留技術較先進的企業,而淘汰技術相對落后的企業,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從而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因此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2:數字產業化能夠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
(四)產業數字化對出口貿易競爭力
產業數字化是出口貿易穩步發展的根基,產業數字化的發展直接作用于生產率的提高,進而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具體而言,數字產業化可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對比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更科學地調控提供數據支持,提高出口貿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與此同時,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可增加企業產出效率,使得企業生產更多的商品(服務)以供銷售,同時在產業數字化的加持下,企業減少了出口成本,因此增加企業出口商品(服務)的積極性,提高我國出口貿易發展水平,進而有助于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3:產業數字化能夠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
(五)數字創新對出口貿易競爭力
數字創新發展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數字創新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使企業生產出多樣化的產品,促進出口貿易發展,提高其競爭力。具體而言,數字創新的發展是出口貿易發展的動力基礎,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階段,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下降,出口商品貿易的競爭力主要通過數字創新含量來體現,數字創新的結果最直接體現在高新技術產品上,例如4D 技術、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可促進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水平,同時數字創新應用于物流行業,可降低產品的運輸成本,進而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因此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4:數字創新能夠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
四、模型構建與變量選擇
(一)模型構建
筆者通過我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州(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的面板數據來實證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四個方面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具體模型設定如下:
TCit =β0+β1Dig_ infit +μiXit +εit""" (1)
TCit =β0+β1Dig_ indit +μiXit +εit""" (2)
TCit =β0+β1Ind_digit +μiXit +εit""" (3)
TCit =β0+β1Dig_innit +μiXit +εit""" (4)
(i=1,...,N;t=1,...,T)
上式中,β0代表截距項,β1代表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μi 代表各個控制變量的系數,TCit 代表 i省份第 t 年的出口貿易競爭力,Dig_ infit 、Dig_ indit 、Ind_digit 、Dig_innit 分別代表 i 省份第 t 年的基礎設施水平、數字產業化水平、產業數字化水平、數字創新水平,Xit 代表控制變量,εit 代表隨機擾動項。
(二)變量選擇與測算
1.被解釋變量
綜合前人的研究,筆者將出口貿易競爭力(TC)設為被解釋變量,公式如下所示:
TCjt = X(X)jt(jt) M(M)jt(jt)""""" (5)
式(5)中TCjt 代表一定時期內j 省 t 年的凈出口與進出口貿易額之比,其中,Xjt 代表j 省t 年的出口額,Mjt 代表j省t年的進口額。
2.核心解釋變量
綜合數據的可得性,參考現有文獻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筆者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四個方面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3.控制變量
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選取人力資本水平、交通通達性、對外開放度、金融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五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選用單位人口高等教育機構在校學生數(MACA)來表示人力資本水平;選用公路和鐵路里程數之和(MIL)來表示交通通達性;選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AFD)來表示對外開放度;選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FIN)來表示金融發展水平;選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 GDP比重(GOV)來表示政府支持力度。
(三)數據來源及處理
筆者選用我國2012-2021年30個省、直轄市、自治州(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的面板數據進行檢驗,部分缺失數據一律采用插值法進行補充,所用數據來源如表1所示,為避免量綱不統一帶來的結果誤差,筆者對所選用的數據均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具體的標準化處理方法如下:
假設所研究的對象有m個,評價指標有n個,構成了原始矩陣A=(aij)mn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步,對所選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aij = a x--aa mi(min)n""""" (6)
aij ="" (7)以上這兩個式子中aj 為第j 項指標值,amax 為
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amin 為第j項指標的最小值, aij 為標準化后的值。如果選取的指標是正向指標,數據標準化所選取的計算公式為(6),如果選取的指標是負向指標,數據標準化所選取的計算公式為(7)。
第二步,對標準化之后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bij = ,(0lt;bij lt;1),建立矩陣B =(bij)mn
第三步,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 :
ej =- ln bij ,0lt;ej lt;1
第四步,計算差異性系數cj :
cj =1- ej
第五步,計算指標權重wj :
wj = ,j=1,2,3……m
第六步,計算綜合得分 Q = wjbij
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我們對標準化后的數據平移了0.0001個單位。
五、各省份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算
對我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四個方面進行測算(見表2),總體而言,我國30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大部分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10年間均持續增長,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1.就數字基礎設施而言,2012年天津市為0.0309,位居國內首位,但增長相對緩慢。2021年僅為0.2105,由全國第一位降為全國第六位;陜西省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增速最快,從2012年的0.0001增長至2021年的0.2439,10年間增長了0.2438,翻了2439倍;遼寧省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增速最慢,從2012年的0.0106增長至2021年的0.0985,僅翻了9倍。
2.就數字產業化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增長最快,從2012年的0.0258增長至2021年的0.3598,增長了0.334,翻了近14倍;黑龍江省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起點高,但經過十年發展,不增反降,從2012年的0.0446降至2021年的0.0059。
3.就產業數字化而言,山西省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增長最快,從2012年的0.0001增長至2021年的0.2559,增長了0.2558,翻了2559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高且增長平穩,從2012年的0.0172增長到0.1940;吉林省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增長較慢,從2012年的0.0001增加到2021年的0.1486,位居全國后列。
4.就數字創新而言,黑龍江省的數字創新發展水平2012年為0.0746,2021年為0.1582,10年間僅增長0.0836,排位從全國第一位降至全國倒數第二
位,降幅巨大;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數字創新發展水平增長最快,從2012年的0.028增長至2021年的0.3918,翻了近14倍。綜上所述,我國大部分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持續穩步增長,未來可期。
六、實證結果與相關檢驗
(一)描述性統計
筆者所用的所有數據均進行了指標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3所示,總體來看,數據較為穩定,所有解釋變量的誤差值均小于0.48,其中,被解釋變量出口貿易競爭力(TC)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誤差為0.358654,說明我國的出口貿易競爭力存在區域異質性,四個核心解釋變量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均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
(二)單位根檢驗
面板單位根的檢驗方法分為同質單位根檢驗和異質單位根檢驗兩大類。為了使得檢驗結果可靠,筆者在此運用同質單位根檢驗的 LLC 檢驗和異質單位根檢驗IPS檢驗。
H0:該面板數據序列存在單位根時,數據序列為非平穩序列。
H1:該面板數據序列中不存在單位根,數據序列為平穩序列。
從表4中可知,所選用的指標均不存在單位根,面板數據序列為平穩序列。因此可建立面板回歸模型進一步進行研究。
(三)模型選擇
在進行基準回歸分析之前,應對回歸模型進行選擇,如下表5所示,第一步,對其進行F檢驗,在個體效應模型與混合效應模型之間做出選擇,結果顯示,P值為0.000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因此應該選擇個體效應模型;第二步,進行Hausman 檢驗,在隨機效應模型與固定效應模型之間做出選擇,結果顯示,P 值為0.0075,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了原假設,因此應該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四)基準回歸分析
表6模型(1)的結果表示,在控制人力資本水平、交通通達性、對外開放度、金融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變量后,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分別做回歸后發現,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在固定效應模型中的回歸系數為正數,數值為0.128,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在隨機效應模型中的回歸系數也為正數,數值為0.075,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說明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水平能夠有效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貿易競爭力會上升0.128%,因此假設1得以驗證。具體而言,數字基礎設施承載著信息,其應用可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合理配置資源,從而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
表6模型(2)的結果表示,在剔除控制變量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發展的影響后,在固定效應模型中數字產業化的回歸系數為0.266,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說明數字產業化的發展可有效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并且數字產業化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貿易競爭力會上升0.266%,因此假設2得以驗證。具體而言,數字產業化的發展能夠暢通出口貿易的發展渠道,從而提高其競爭力。
表6模型(3)的結果表示,在剔除人力資本水平、交通通達性、對外開放度、金融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變量的影響后,在固定效應模型中核心解釋變量產業數字化的回歸系數為0.103,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說明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可有效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并且產業數字化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貿易競爭力會上升0.103%,因此假設3得以驗證。具體而言,產業數字化能夠促進出口貿易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高其競爭力。
表6模型(4)的結果表示,在剔除人力資本水平、交通通達性、對外開放度、金融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變量的影響后,在固定效應模型中核心解釋變量數字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148,并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說明數字創新的發展可有效促進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并且數字創新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貿易競爭力會上升0.148%,因此假設4得以驗證。具體而言,數字創新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帶動出口貿易的發展,提高出口貿易競爭力。
(五)地區異質性檢驗
根據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將我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進一步分析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如表7所示,就東部地區而言,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數字產業化、數字創新的回歸系數均為正數,且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和數字創新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數字產業化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三者均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而產業數字化的回歸系數為負數,說明其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與創新資源供給充分,是其發展的有力支撐。
就中部地區而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的回歸系數均為正數,且三者均在10%的水平下顯著,說明三者均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而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的回歸系數為負數,說明其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究其根源在于中部地區8省主要集中于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對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其數字基礎設施水平較低,不足以支撐其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對該地區的出口貿易競爭力具有抑制作用。
就西部地區而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的回歸系數均為正數,且產業數字化在5%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其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而數字產業化與數字創新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的回歸系數為負數,說明其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顯,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每增加一個單位,出口貿易競爭力將降低0.211%,其原因在于,西部地區數字基礎設施水平發展較為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數字經濟競爭力不強,均對其出口貿易發展產生制約,從而制約了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
(六)穩健性檢驗
筆者將四個核心解釋變量分別滯后一期來進行回歸,實現模型的穩健性檢驗,由表8可知,四個核心解釋變量滯后一期后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作用方向并未發展變化,且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和產業數字化在10%的水平下顯著,數字產業化在5%的水平下顯著,數字創新在1%的水平下顯著。
七、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筆者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四個方面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對我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算,通過凈出口與進出口總額的比值來測算我國各地區的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在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出口貿易發展水平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我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四個維度的數字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均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就東部地區而言,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數字產業化、數字創新能夠顯著促進當地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而產業數字化對當地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就中部地區而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能夠顯著促進當地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而數字基礎設施對當地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就西部地區而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能夠促進當地出口貿易競爭力的發展,但數字產業化與數字創新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數字基礎設施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顯。
(二)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為實現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促進作用,現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積極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機制,鼓勵多方位發展。綜合而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鐵路、航空、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對國際貿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仍舊存在不足之處,各個省份之間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不協調,存在區域間差異,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滿足十四五規劃對其“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因此社會各方面應該共同作用,政府進行引導,企業之間信息共享,數字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應該因地制宜的進行共建,例如增加居民互聯網寬帶使用率、增大移動電話的內存容量、使用信息技術增加長途光纜的長度等。
第二,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雖然,目前我國數字產業化發展逐年升高,但總體發展水平未達飽和狀態,仍舊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現階段,仍舊應該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具體而言,應該統籌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加大軟件業務的投入力度,增加電信業務規模,實現數字產業化的規模效應,縮小區域間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差異,政府應該重視數字產業化轉型技術的研發,積極推進關鍵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產業化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第三,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促進生產率的提高。產業數字化的直接作用就是生產率的提高,而生產率的提高對出口貿易競爭力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帶動作用。具體而言,應該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為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與此同時,隨著產業數字化的 進一步提升,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生 產率的提高,同時,應該加大企業從事電子商務活 動的單位數,促使企業電子商務采購額與銷售額的 增長,推動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從而提高我國出口 貿易競爭力水平。
第四,鼓勵企業數字創新,突破核心技術的“卡 脖子”瓶頸。現階段,5G技術、4D技術、生物技術的 運用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 用,但是仍舊面臨技術瓶頸,只有突破核心技術的 “卡脖子”瓶頸,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 進行數字創新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經濟提升。具 體而言,應該重視核心人才培養,政府加大科研投 資,給予科研足夠的重視,加快數字創新技術的應 用。▲
參考文獻:
[1]中國網信網.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J/OL].www.cac.gov.cn/2016-09/29/c_1119,2016-09-29.
[2]丁志帆.數字經濟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研究: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現代經濟探討,2020(1):85-92.
[3]陳曉紅,李楊揚,宋麗潔,汪陽潔.數字經濟理論體系與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 2022(2):208-224+13-16.
[4]陳騰鵬,陳松洲.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肇慶學院學報,2023(2):55-65.
[5]肖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3(5):172-178.
[6]呂艷琴,范天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47-60.
[7]陳思萌,黎峰.全球價值鏈分工條件下的出口競爭力:一般規律與中國特征[J].現代經濟探討,2023(4):15-25.
[8]楊習銘,郭若劼,高志剛.能源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我國出口貿易競爭力[J].價格月刊,2023(7):43-53.
[9]姚戰琪.數字經濟對我國制造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及其門檻效應[J].改革,2022(2):61-75.
[10]王玉柱.數字經濟重塑全球經濟格局——政策競賽和規模經濟驅動下的分化與整合[J].國際展望,2018(4):60-79+154-155.
[11]王巍.搶占數字化發展新機遇 做強做優做大能源數字經濟[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2(1):66-67.
[12]梁興輝,張旭冉.數字經濟能否促進區域經濟充分發展?——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66-76.
[13]金飛,徐長樂.數字經濟對區域一體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基于長三角 26 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J].世界地理研究,2023(3):1-13.
[14]陶熠,曾慶均,吳佑波.數字經濟背景下區域創新能力的時空演變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例[J].重慶社會科學,2023(4):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