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廣州制造業在跨境電商領域具備地緣和物流優勢、集群效應以及跨界融合機制。然而,對廣州制造業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其面臨諸多困境,包括數字化運營能力的不足、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缺乏整合、自建獨立站更加復雜和困難、“新技術+新場景”迭代創新的加劇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緊缺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一系列優化路徑,包括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培育龍頭企業;技術賦能,增強數字化貿易和運營能力;服務引領,整合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夯實基礎,培育獨立站生態體系;產教融合,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等。這些措施將為廣州制造業跨境電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制造業;跨境電商;發展困境;優化路徑
近年來,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全球經濟動蕩以及產業轉型的綜合影響,廣州的經濟增長趨勢放緩。2022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了28839.00億元,與2021相比僅增長了1.0%。與此同時,作為制造業績效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同一年僅同比增長了0.8%。這主要是由于制造業面臨多重壓力,包括出口貿易受阻、供應鏈中斷、產業轉型挑戰、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等因素的影響。
在當前復雜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以其迅速發展的勢頭成為廣州制造業增長的新引擎、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渠道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近年來,廣州制造業在跨境電商 B2B 出口發展迅速,其中服裝箱包、母嬰、化妝品、電子產品、汽車零配件等傳統行業出口規模較大。然而,廣州制造業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和困境。例如,數字化運營能力薄弱使得部分制造企業在面對跨境電商市場時顯得力不從心;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缺乏整合難以形成“廣州制造”的品牌影響力和規模效應;自建獨立站更復雜和困難;基于“新技術+新場景”的商業模式正在加速創新和迭代。最后,人才培養緊缺問題也制約了制造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有必要對廣州制造業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這將有助于推動廣州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從而在更廣泛的領域取得更為顯著的成就。
一、廣州制造業發展跨境電商現狀分析
(一)地緣和物流優勢突出,為跨境電商帶來空前機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廣州集中了陸港、海港、空港的優勢,形成了“三港疊加”的獨特格局。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全球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國際貿易樞紐。中歐班列在廣州劃定了大朗、下元、南沙港、增城西、國際港等5個站點作為主要起始站,輻射至東南亞、中亞和歐洲等多個國家。廣州港更是一個連接世界的重要港口,連接了400多個港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年吞吐量高達62367萬噸,在全球排名第5位。此外,白云機場也扮演著廣州的國際航線樞紐,僅在2022年就超過了150條國際航線,貨郵吞吐量達到188.46萬噸,位居全國第2位。制造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廣州的地緣和物流優勢,更輕松地融入全球市場,實現產品的高速輸送和市場的廣泛覆蓋。這為跨境電商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同時也為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機遇。
廣州的供應鏈和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建設,為制造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布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廣州還擁有完善的跨境電商政策和服務體系。例如,設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和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等,為企業提供稅收優惠、監管便利和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
根據廣州海關的數據顯示,每日有近17萬個跨境電商包裹從廣州寄往中國30多個省區,同時也有約140萬件商品經由飛機、國際貨輪和中歐班列,從廣州海關各口岸啟程,前往全球80個國家或地區。
(二)優勢制造業集群引領,推動跨境電商加快發展
廣州作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中心之一,以其廣泛的制造業基礎和雄厚的產業實力而聞名。其優勢制造業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汽車制造、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化工醫藥、家具紡織、文教體育、皮革制鞋等,具體見表1。廣州擁有眾多制造企業和工廠,涵蓋了從大型跨國公司到中小微企業的全面規模。在這個多元化的制造業生態系統中,廣州市本土企業或工廠主要專注于生產服裝、服飾、皮具、美妝日化、小電器以及汽車配件等產品,并且已經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集群。
自2013年成為全國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以來,廣州一直秉持改革創新的理念,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廣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了多項獨具特色的舉措,旨在構建一個有利于跨境電商產業持續、安全、穩定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這些舉措不僅為廣州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全國范圍內的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從2016年至2022年,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實現了驚人的9.4倍增長,僅2022年就突破了1375.9億元,首次跨足千億大關。在進口規模方面,廣州連續9年穩坐全國之冠,展現出強大的引領能力。不僅如此,白云機場口岸和南沙口岸的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也都成功地突破了千億大關。從規模上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從2016年的1.7%增長至2022年的12.6%;從效益上看,每單位制造業增加值創造的跨境電商進出口0.027億元提高到0.198億元;從增長速度上看,制造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率為4.47%,而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平均增長率為48.73%。這些數據彰顯了廣州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強勁發展態勢,見表2所示。
(三)制造業與跨境電商跨界融合,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2023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發展目標,旨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一目標背后,廣州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同時呈現出強烈的跨境電商發展意愿,兩者的跨界融合正成為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動力。在當前階段,跨境電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廣州嶄露頭角,扮演著引領者和推動者的角色,憑借雄厚實力和廣泛影響力,對整個產業的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家知名跨境電商巨頭已紛紛在廣州設立總部,積極投身跨境電商領域。希音(Shein)、抖音國際版(TikTok)、拼多多海外版(Temu)等企業已在廣州落戶,中東市場領先的跨境電商企業哆啦科技也將總部遷至此。此外,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在廣州持續深耕,于2022年2 月設立了全球速賣通商家運營服務中心。白云機場、南沙港等口岸成為跨境電商業務的熱點,天貓、京東、唯品會、亞馬遜、小紅書、得物、洋蔥等一系列跨境電商巨頭已紛紛進駐,跨境電商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200家。
廣州市政府以發展制造業為核心,積極借力跨境電商的發展,為這些龍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這不僅有助于廣州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還在全球范圍內彰顯了廣州在制造業跨境電商領域的重要地位。這種密切合作和互惠互利的關系,為廣州的制造業和跨境電商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廣州制造業發展跨境電商困境
廣州制造業發展跨境電商較早,擁有較為優越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條件。然而,發展跨境電商仍然面臨諸多困境。與其他城市相比,這些困境既包含共性問題,也呈現出獨特的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數字化運營能力薄弱
在廣州這一制造業重鎮,傳統制造企業在向跨境電商轉型的過程中,其數字化運營能力相對薄弱,與其在制造領域的強勢地位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跨境電商涉及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以及海外市場的開拓等多個方面,因此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然而,由于傳統制造企業長期以來主要專注于產品制造和國內市場,對于跨境電商的運營模式和規則了解不足,導致其在這一領域的運營能力相對薄弱。
此外,跨境電商的成功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支持,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在線支付系統的搭建以及物流信息的追蹤等。然而,許多傳統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進展較慢,缺乏相關的技術和資源投入,導致其數字化運營能力相對較弱。這使得它們在跨境電商運營中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訂單處理效率低、物流配送不暢等問題。
(二)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缺乏整合
根據廣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廣州市跨境電商企業主體達19.3萬家,主要分為生產型和工貿一體型兩種。這些企業主要在亞馬遜、阿里國際站、速賣通和 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上開展業務。然而,在這些平臺上開展業務時,廣州制造企業并未體現出整體規模優勢,以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為主,難以形成合力聚力。
廣州作為一個重要的制造業中心,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制造產業集群。然而,目前比較缺乏對接產業鏈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和生態系統,難以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整合現有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和生態系統對廣州制造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平臺和生態系統建設,廣州制造企業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合作共贏,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打造“廣州制造”和“廣州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三)自建獨立站更復雜和困難
目前,廣州有一部分制造企業還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站點,如希音、棒谷、哆啦等。獨立站是廣州制造企業開展跨境電商企業的新選擇,因為它提供了許多優勢,如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銷售渠道、提升用戶體驗等。然而,建立獨立站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和時間,并需要不斷更新和維護,以保證其正常運營;獨立站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術知識和資源;企業還需要了解有關法律法規,以確保其獨立站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例如,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企業需要符合特定的稅收和貿易規定,以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自建獨立站面對的困難更為復雜。制造業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人力和資源來建設和維護網站,吸引流量和進行營銷,處理支付和物流事務,以及確保網站的安全性和用戶的信任度。對于一些制造業企業來說,這可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四)“新技術+新場景”迭代創新加劇
當前,廣州跨境電商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其 核心競爭力之一在于模式創新?!靶录夹g+新場景”的組合正在加速跨境電商模式的迭代創新速度和周期。5G、VR/AR、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 被廣泛應用,以實現跨境電商各個環節的融合。同時,跨境直播和社交平臺等新興場景作為紐帶,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然而,廣州制造業在跨境電商模式創新方面相對滯后,許多制造企業僅借助廣交會和社交媒體平臺(如 TikTok)開展海外業務推廣,在場景搭建、技術研發、社交媒體平臺應用等 方面相對單一,資金投入和技術積累力度小,難以支撐跨境電商業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
(五)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緊缺
截至2022年底,廣州市共有34所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了跨境電商專業,每年畢業的學生數量約為2500余人。然而,這個數量與廣州市龐大的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此外,制造業跨境電商具有實操性強和技術難度大的特點,涉及供應鏈管理、跨國金融、海關事務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然而,目前的人才培養機制并未能充分滿足企業對于這些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當前的培養體系在技術能力培養、國際化經營視野培養以及創新思維培養等方面也有不足。
三、廣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跨境電商路徑
(一)政策和資金支持,培育龍頭企業
制定支持政策:政府應制定具體的支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以鼓勵廣州制造業企業從傳統制造向跨境電商轉型升級。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壓力,推動其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
搭建平臺:政府可以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或示范區,提供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支持。這些園區可以集聚跨境電商相關企業,提供辦公場所、倉儲設施、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同時還可以提供專業的培訓、咨詢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解決運營中的問題,并推動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
培育龍頭跨境電商制造企業:積極推動制造企業與國內外優質跨境電商資源的對接,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拓寬市場渠道和提升產品品質,以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壯大。
(二)技術賦能,增強數字化貿易和運營能力
技術賦能是增強制造企業數字化貿易和運營能力的關鍵因素。通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廣州的制造企業可以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運營方式,提升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從而在數字化時代保持競爭力。首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制造企業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優化產品設計和定價策略,實現個性化定制和精準營銷。其次,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生產流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加強對供應鏈的可視化管理,實現更高效的物流配送。另外,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跨境貿易的透明性和可信度,加強供應鏈的信任體系,有效防范假冒偽劣等問題,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助力品牌建設。此外,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跨境直播、社交平臺等新場景應用可以改變產品展示和銷售方式,為消費者創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提升購買決策的準確性。
(三)服務引領,整合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積極推進和整合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規模化發展,并致力于建立相應的數據標準和認證體系。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整合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和政府監管部門的信息互聯,以實現“一報一檢一發”的目標,為廣州的制造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通過這個綜合服務平臺,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報關、檢驗檢疫和發貨等流程,從而減少了繁瑣的手續和時間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同時,建立數據標準和認證體系也有助于提高跨境電商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可靠的購物環境。這些標準和認證體系將確??缇畴娚唐脚_上的商品符合質量和安全要求,并提供真實可靠的產品信息。這將有助于海外消費者做出明智的購買決策,并增強他們對“廣州制造”信任感。
(四)夯實基礎,培育獨立站生態體系
以品牌出海為目標,鞏固數字化基礎,為制造企業提供全套獨立站解決方案,包括建站、流量、支付和物流等一站式服務,以助力其轉型升級、實現多元化市場布局,并提高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首先,應加大對獨立站建設的專項扶持政策和措施,以支持企業,尤其是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利用跨境電商新途徑拓展海外市場。同時,鼓勵制造企業使用云服務建站工具(SaaS)來建設海外獨立站,并提供資金支持,包括減免制造企業使用云服務建站工具所需的服務費、裝修費及宣傳推廣費等。
其次,通過會議論壇、云課堂、送教入企和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了解獨立站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流量獲取渠道,以解決建站和運營過程中的困難。同時,應選取建設和運營較為成功的獨立站企業,樹立行業標桿,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最后,為解決獨立站運營中的稅務和法務等風險防范難題,相關部門可以與行業協會和院校合作,共同建立跨境電商知識公共服務平臺,以幫助獨立站合規經營。
(五)產教融合,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至關重要。為此,有兩個主要舉措可以考慮:
第一,制造企業可以與職業院校合作,共同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學院。通過設立專門的學院或研究中心,制造企業可以與職業院校合作,開設跨境電商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適應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實際應用能力,也能滿足制造業和跨境電商領域對于人才的需求,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第二,制造企業、跨境電商企業以及職業院??梢匀铰摵?,共同建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通過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這個共同體可以推動企業和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促進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制造企業可以提供實際業務場景和項目,供學生實習和實訓;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提供市場洞察和技術支持,幫助培養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才;職業院校則可以提供系統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支持,確保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這種緊密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使畢業生更好地適應行業需求。
通過以上兩項舉措,廣州可以為跨境電商領域培養出更多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行業洞察力的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四、結束語
跨境電商作為廣州制造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通過充分發揮廣州的制造業實力和政府支持,廣州制造業可以加速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廣州制造業企業應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不斷創新和提升自身能力,以抓住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實現更加可持續和可發展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廣州市統計局.2022 年廣州經濟運行情況[EB/OL].http://tjj.gz.gov.cn/stats_newtjyw/sjjd/content/post_8774512.html,2023-01-20/2023-05-20.
[2]孫明凱.外貿新業態下制造類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9(11):75-77.
[3]徐芳.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及思路分析[J].對外經貿,2020(11):48-51+77.
[4]張夏恒.跨境電商推動制造業轉型障礙與應對措施[J].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108-118.
[5]朱惠.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貿易中心路徑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20(5):96-101.
[6]沈偉玲.跨境電商背景下我國制造企業國際市場營銷渠道創新探討[J].當代經濟,2021(9):78-81.
[7]吳海燕.基于AHP分析法的我國制造業產品跨境電商影響因素及實證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21(2):98-103.
[8]蔣晶晶,劉倩.大灣區背景下廣州發展跨境電商的對策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0(3):46-48.
[9]王東波.疫情背景下廣佛深跨境電商產業生態鏈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廣東經濟,2022(2):40-45.
[10]劉思朗.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州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21(22):78-81.
[11]張曉華.廣州跨境電商綜試區發展策略研究[J].財富時代,2022(3):183-185.
[12]李健欣.跨境電商發展制約因素與優化對策研究——以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為例[J].商展經濟,2022(10):18-20.
[13]牟琳.跨境電商與制造業轉型升級:障礙、作用與對策[J].商場現代化,2022(9):34-37.
[14]任燕兒“.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外貿制造業發展跨境電商貿易的研究[J].中國市場,2021(21):77-78.
[15]洪爍秀,冼先品.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州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36):31-32.
[16]冼先品.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提升廣州市跨境電商產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0(10):146-147.
[17]李維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政策及其現狀分析[J].辦公自動化,2020(18):47-49+11.
[18]卜質瓊.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24):35-36. 015.
[19]鐘偉生.廣州地區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7):167-168.
[20]趙志田.跨境電商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機制構建及檢驗[J].中國流通經濟,2018(9):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