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萍夹麄鞴ぷ髯鳛閲覄撔滦统鞘薪ㄔO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提高公眾科技素養、促進科技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創新型城市目前對科技宣傳工作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積極性不夠高、辦法不夠多等情況,要通過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團隊建設、創新表達方式、拓展宣傳渠道等措施,把科技宣傳工作做好,讓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的鮮明底色。本文針對國家創新型城市做好科技宣傳工作進行探討,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創新型城市 科技創新 科技宣傳
創新型城市是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高、區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城市。創新型城市與時代的發展脈搏高度契合,與社會前進的方向高度吻合,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柱。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科技部在全國范圍總共支持103個城市(區)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創建創新型城市的行列之中。但是,與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熱情相比,創新型城市的科技宣傳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與城市建設的步伐不匹配??萍夹麄鞴ぷ髂軌蛱岣吖姷目萍妓仞B,激發人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熱情,為城市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和動力。因此,國家創新型城市做好科技宣傳工作,提高科技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創新型城市做好科技新聞宣傳的重要意義
科技宣傳是指利用各種媒介手段,向社會大眾傳遞科技信息,宣傳科技成果、推廣科技知識,以引導公眾對科技的認知、增強科技文化氛圍。其核心目標在于提高公眾對科技的興趣,促使科技成果更好地為社會所接受與應用。
國家創新型城市處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的最前沿,與科技新聞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做好科技宣傳工作,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宣傳前沿的科學技術、傳播最新科技消息、普及科學知識,對于進一步提高國家創新型城市公眾的科技素養,推動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科技宣傳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科技的發展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戰略目標之一。科技宣傳作為一種傳播科技成果、弘揚科技精神、引導公眾科技認知的手段,對于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推動科技進步、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創新型城市承擔著重要角色——103個創新型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1%,GDP占全國67%,Ramp;D經費投入占全國的85%。創新型城市主動作為,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科技戰線涌現出來的科技人物、科技改善民生等,對內可以讓建設科技強國的理念深入人心,讓科技成果更好地為社會所理解與接受;對外可以加強國際傳播,傳播中國科技好聲音、中國創新好前景,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塑造積極向上的國際環境。
(二)科技宣傳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內在需要
國家創新型城市評價指標包括了創新生態、創新投入、創新產出、科教資源富集程度、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活躍程度、開放協同創新水平、支撐綠色發展能力等。這些指標涉及到科技創新的方方面面,很多都是政策性較強的指標,對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尤為關鍵。通過科技宣傳可以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政策解讀和導向,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可以宣傳科技創新的成果和經驗,激發人們的創新熱情,推動科技創新不斷發展,從而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源頭活水。
(三)科技宣傳是集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手段
科技部支持的103個城市(區)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許多都是在科技創新方面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深圳、杭州、廣州、南京、蘇州、武漢、西安、長沙、合肥、青島、成都、廈門、無錫等的科技創新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這些城市而言,科技創新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布局,對城市發展后勁具有深遠意義。現在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前所未有,許多創新型城市紛紛推出各類科技政策,吸引創新資源的集聚。通過加大科技宣傳,對外塑造出一個重視科技創新、先進技術等的城市形象,打好“科技創新”的標簽,樹立起“創新城市”的風格和氣質,可以對外展現出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和未來,可以帶動創新資源、產業資源的集聚,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
(四)科技宣傳是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國家創新型城市并不是一塊牌子,與之對應的是公眾科學素養的不斷提高。2022年,《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到203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5%[1]。創新型城市的科普事業蓬勃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高,但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一些創新型城市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普工作難以覆蓋。通過科技宣傳,大力推進“互聯網+科普”的運用,可以形成社會參與度高、科技含金量大、群眾感知度強的良好科普氛圍。
二、創新型城市科技新聞宣傳存在的不足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不斷深入,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力,科技新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他們不僅關心新聞“是什么”,更想知道背后“為什么”[2]。
科技新聞宣傳是相對專業的領域,需要多方面共同發力、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更好成效。目前,創新型城市在科技新聞宣傳的內容、傳播渠道、與公眾的互動和溝通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科技新聞宣傳團隊
創新型城市缺乏專業的科技新聞宣傳團隊,科技宣傳更多的是依托當地新聞媒體負責聯系科技線的幾位記者來承擔。當地的電視臺、報社、網站等各自為戰,無法形成合力進行有效的科技新聞策劃、采集、編輯和發布。這導致科技新聞宣傳的質量和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公眾對科技新聞的需求。
(二)對科技新聞宣傳的重視仍不夠
一些創新型城市的宣傳部門對科技新聞宣傳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將科技宣傳僅僅作為日常普通宣傳內容之一,缺乏投入和支持。此外,一些創新型城市的媒體對科技新聞宣傳投入的人力、版面等較少。這導致科技新聞宣傳的資源和設施匱乏,無法高質量地開展宣傳工作。
(三)科技新聞宣傳的內容形式單一
目前,科技新聞報道還是以圖文類為主要傳播方式,與傳統媒體環境下的科技新聞報道模式并沒有過多的差別,沒有在科技新聞報道中充分融入新媒體技術,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3]。科技新聞宣傳涉及比較多的科學知識,需要進行通俗化、直觀化表達,公眾才能看懂。一些創新型城市對科技新聞的宣傳,更多的是采用簡單的圖文加專業術語,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使得公眾對科技新聞的興趣降低,無法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四)科技新聞宣傳的傳播途徑有限
一些創新型城市的科技新聞宣傳渠道有限,只是利用本地媒體平臺宣傳,與更高層次的媒體平臺合作較少,缺乏多元化的宣傳渠道。同時,缺乏與公眾的互動,無法及時了解公眾對科技宣傳的需求。這讓創新型城市的科技新聞宣傳成為“空中樓閣”。往上,科技新聞難以走出當地,無法有效地傳遞給更高層面的目標受眾;向下,難以覆蓋當地群眾,無法將科技信息傳遞給有需求的公眾。
三、科技宣傳常用的方式方法
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渠道由單線傳播到全面傳播,不同媒體實現了從內容到形式的交融,受眾覆蓋面也更為廣泛[4]??萍夹麄鞯姆椒ǘ喾N多樣,包括但不限于新聞報道、科普講座、科技展覽、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和形式。
新聞報道是最為直接且常見的科技宣傳手段,通過報紙、電視臺、網站等媒體可以向公眾傳遞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突破性發現等信息,這種方式最為常用。
科普講座則通過專家學者的講解,將復雜的科技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這種方式,具有較好的互動性,能夠面對面傳遞科技信息、解答科學問題。
科技展覽則通過展示實物、現場講解等形式,使公眾更加直觀地了解科技的進展。目前這種形式較為常見,許多有關科技的論壇、會議都設立了展區,效果較好。
社交媒體的崛起為科技宣傳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新聞媒體、科技機構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更加直接、迅速地與公眾互動,分享科技研究的過程和成果,拉近了科技與社會之間的距離。這種雙向的信息傳遞不僅提高了科技信息的傳播效率,也加深了公眾對科技的參與感與認同感。
四、創新型城市做好科技新聞宣傳的策略
如今,國家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出臺了諸多科技政策,并積極推動落實,形成了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把這些科技創新的戰略、政策、成果、人物、環境等宣傳好、傳播好,直接關系到科技政策的有效落地,關系到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關系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等。創新型城市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要通過加強專業團隊建設、提高重視程度、豐富宣傳內容、拓展宣傳渠道等措施,把科技創新宣傳好、傳播好,讓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的鮮明底色。
(一)成立科技宣傳團隊,制定宣傳策略
創新型城市應當把科技創新的宣傳放在更高的位置,成立專門的團隊,做好科技新聞的宣傳。該團隊可以由宣傳部門、媒體、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部門等組成,專門對科技新聞進行部署研究。團隊要制定專門的科技宣傳計劃,明確宣傳的目標、重點、渠道和時間表,根據每個時間節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報道,形成良好的氛圍。例如每年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各創新型城市可以借此加大策劃力度、發揮合力,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活動或者新聞報道。此外,一些較大的創新型城市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在當地報社、電視臺、網站、客戶端等成立專門的科技新聞團隊,專門負責研究科技新聞、報道科技新聞,打造出一支專門的科技新聞宣傳隊伍。
(二)創新內容表達方式,讓科技宣傳更接地氣
科學技術具有專門化、專業化、抽象性等特點,要將科學技術相關的內容宣傳報道好,就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與一般的時政新聞、經濟新聞等不同,科技新聞專業性比較強,必須為廣大讀者著想,注重形式生動、表達通俗。
1.在形式上要注重故事化敘事??萍夹侣剶⑹嘛L格的轉變也是受眾需求的驅使,通俗化的語言能更好地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挖掘出科技新聞的深層內涵,彰顯出濃厚的人文情懷[5]。如《科技日報》2023年3月30日頭版刊發的《為了機匣不再“卡脖子”——我國首套重型五軸立式銑車機床攻關之路》講述了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但作為船舶“心臟”的燃氣輪機,其核心關鍵零件卻長期受制于人。于是,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組建起一支年輕團隊,針對“卡脖子”技術發起了攻關,經過克服重重困難,最后獲得成功。報道通過一個完整的故事,將科技創新的來龍去脈講述得很清楚,既有故事性,又有感染力,凸顯了武漢這座創新型城市的創新活力和動力。
2.要更加注重圖片、視頻的運用。有些復雜的科技政策、科技理論、科技成果等,如果用文字來敘述就比較艱澀難懂,如果用一個好的視頻、一張好的圖片、漫畫或者插圖,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給讀者美的享受。廣州市出臺的科技政策非常多,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政策,他們就運用視頻、圖片等來傳播這些政策,如廣州市科技局推出《一圖看懂〈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一圖看懂〈廣州市壯大科技創新主體促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報道,直觀明了,目標受眾非常受用。
(三)舉辦科技活動,營造濃厚氛圍
國家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如何向社會大眾更好地詮釋這一戰略的時代重任和歷史擔當,科技活動是重要的舉措之一。科技活動可以讓青少年和公眾了解什么是科技強國,科技強國需要從哪些領域發力等。
通過舉辦各類科技活動,如科技展覽、論壇、講座、競賽等,吸引公眾參與,加深人們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公眾對科技的興趣和熱情。比如,揚州市連續5年成功舉辦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展演活動,將科技活動與創新發展緊密結合,喚起了市民群眾對科普微視頻和科普事業的興趣和關注,創新發展理念已成為全民共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逐漸成為揚州市新風尚。目前,揚州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30家,躋身全國創新型城市前30強、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前10強。
此外,要發揮院士和專家學者的作用,邀請他們參與科技宣傳活動,營造愛好科學、學好科學、用好科學的濃厚氛圍。在2018至2021年,東莞市連續組織了四屆“院士校園行”活動,93位院士專家走進東莞市近百所大中學校,開展了91場科普活動,線上線下累計觀看人數達150萬人次。院士專家與學生“零距離”互動,以座談會、報告會、主題演講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分享治學心得,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加強媒體合作,增強對外影響力
各類媒體是科技新聞宣傳的重要渠道。創新型城市的科技新聞宣傳影響大不大、效果好不好,一定程度與各類媒體的報道有直接關聯。創新型城市要與中央、省等主流媒體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資源,以及新媒體渠道,進行廣泛的科技宣傳。創新型城市產生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或者重要新聞線索,可以召開新聞發布會,讓各類媒體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做好報道,形成全面的覆蓋;一般的科技成果、科普活動等,可以將文字、視頻、圖片等發送給各類媒體;定期舉行科技新聞座談會、科技人物專訪、采風等活動,讓創新型城市的優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在各類媒體刊播,讓科技好聲音在社會廣泛傳播。
結語
國家創新型城市具有良好的創新基礎、創新動力,科技宣傳工作要乘勢而上,從多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宣傳體系。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不斷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營造重視科技、鼓勵創新、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讓科技創新的成果和科普知識更好地惠及于民,助力創新型城市建設,更好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EB/OL].(2022-09-04)[2023-11-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030805220837042.
[2]王迎霞.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新聞的傳播策略研究:以“神舟十二號”報道為例[J].采寫編,2023(6):86-88.
[3]潘光潮,李玉清.提升科技新聞傳播效果的策略分析[J].科技傳播,2022(17):59-61.
[4]張怡夢.科技新聞如何從“曲高和寡”到“喜聞樂見”[J].全媒體探索,2023(7):53-54.
[5]汪永安.如何拉近科技新聞與讀者的距離[J].新聞世界,201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