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昭平是廣西第一大產茶縣,也是全國重點茶區之一。本文從茶產業基本情況、主栽品種及野生資源分布情況、茶類加工情況三方面分析了昭平茶產業的發展現狀,總結了昭平茶產業發展在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政策機遇三方面的優勢,同時指出存在外引種比重過高、產業化水平較低、加工附加值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夠及科研力量薄弱等問題,最后提出了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昭平;茶產業;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志碼:A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ea Industry in Zhaoping County
GUO Zhuangxin1 ,WEN Lixiang2*
(1Zhaoping County Tea Office, Hezhou, Guangxi 546899, China;2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Zhaoping is the largest tea producing county in Guangxi and one of the key tea area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a industry in Zhaoping county from three aspects: basic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distribution of main varieties and wild resources, tea processing, situ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Zhaoping County from perspectives of natural conditions,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policy opportunities. Meanwhile, problems such as overly high proportion of introduced varieties, low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low processing added value, insufficient brand influence, and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were pointed out. Finally, ten suggestions abou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Zhaoping county we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Zhaoping County; tea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ies
茶產業是我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1],昭平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廣西第一大產茶縣,也是全國重點茶區之一[2-3],2018—2022年昭平縣連續5年入選“中國茶業百強縣”,在當前發展縣域經濟、壯大產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為持續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茶農增收,增強茶產業綜合競爭力,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昭平縣委、政府出臺了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4]及推進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5]等系列政策文件。本文基于昭平縣茶產業現狀,分析本地茶產業發展優勢與存在問題,并提出高質量發展對策,以期為昭平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茶產業發展現狀
1.1 基本情況
昭平位于廣西東部,E 110°34′ ~ 111°19′," " " "N 23°39′ ~ 24°24′,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9.8 ℃,無霜期平均在310 d以上[6],氣候條件優越,極適宜茶樹生長。昭平全縣十二個鄉鎮,茶葉產業覆蓋仙回瑤族鄉、文竹鎮、昭平鎮、走馬鎮、五將鎮、馬江鎮、北陀鎮、富羅鎮、木格鄉、黃姚鎮等10個鄉鎮[7]。截至2022年底,全縣茶園種植面積達16666.67 hm2,占賀州市茶園總面積的88.97%,占全區總面積的16.67%;年產干茶18400 t,占賀州市干茶總產量的95.83%,占全區總產量的17.91%;年產值達20.5億元(昭平縣茶葉辦統計數據),昭平茶連續五年入選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2022年排名全國第90位,品牌價值達40.69億元;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40余家,其中包括廣西自治區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全縣茶產業從業人員達1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6.7%[8]。
1.2 主栽品種及野生資源情況
昭平縣是全國茶葉生態最適宜區、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廣西名優綠茶優勢產區,廣西無公害茶葉示范縣[9]。目前主要栽種茶樹品種有" " " " " " " " " "福云6號、福云595、烏牛早、碧香早、白毫早、元宵綠、金牡丹、黃金茶、龍井43等品種,其中福云6號種植面積14166.67 hm2,占昭平縣茶園面積的85%,是當家茶樹品種,其次為福云595,種植面積700 hm2(昭平縣茶葉辦統計數據)。
昭平本地茶樹種質資源豐富,為摸清縣域境內野生茶種質資源家底,2013年起,在昭平縣政府辦牽頭下由縣茶葉辦、縣林業局、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昭平縣野生茶樹資源普查工作組”,對全縣野生茶樹資源進行普查。調查表明:昭平縣野生茶樹資源面積達上萬畝,包括昭平鎮的江口村、龍潭村及四方山區域(約253.33 hm2),文竹鎮的七沖村、象棋山區域(約200.00 hm2),五將鎮的平水、平沖及藤寶山、元山區域(約106.67 hm2),黃姚(約80.00 hm2)、仙回(約53.33 hm2)、走馬(約13.33 hm2)、北陀(約13.33 hm2)等鄉鎮也有分布[10],分布海拔高度530~1000 m;縣境內野生茶樹在植物學分類上主要屬于廣西茶(C.kwangsiensis)和突肋茶" " " " " " " "(C.costata)兩個種,樹型主要以小喬木和灌木為主,分枝多為二級,枝數2~8枝不等,樹形呈傘狀和蓬狀;葉型以中小葉種為主,葉色黃綠至深綠色,葉形長橢圓,葉片為水平著生,葉長8~17 cm,葉寬2.8~5.5 cm,葉緣微波較平滑,有鋸齒,花乳白色,茶籽直徑2.1~4.5 cm[11-12]。
1.3 茶類加工情況
昭平是廣西重點茶區之一,主產綠茶、紅茶、黑茶(六堡茶)三大傳統茶類及石崖茶等代用茶。紅茶、綠茶是昭平傳統主打茶類,2013年“昭平茶”獲得原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登記,2014年“昭平紅”“昭平綠”公用品牌取得原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商標注冊[9],根據昭平縣茶葉辦統計,2022年昭平全縣產綠茶9350 t、紅茶8370 t,分別占全縣茶葉總量的50.82%、45.49%。昭平縣部分鄉鎮與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相連,一直有加工六堡茶的傳統,是廣西六堡茶生產區之一,2022年昭平生產六堡茶約550 t。近年來廣西區政府、農業農村廳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提出要把廣西六堡茶作為千億元茶產業的發展重點,以打造廣西六堡茶產業發展集聚區為目標,積極發揮“一片葉子帶動一方百姓”的鄉村產業帶動作用[13-14],昭平縣也將六堡茶列入縣域重點發展茶類之一,提出構建“一紅一綠一黑”的茶產業發展格局。
2 發展優勢與競爭力
2.1 自然條件好
昭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境內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7.6%,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87.78%、綠化率98.18%,水力資源豐富,桂江由北向南流經全縣7個鄉鎮,年降雨量平均2046 mm。境內大多茶園建在700 m以上的山坡上,長年云霧繚繞,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達2.5%~3.4%[6-7],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具有開采時間早,茶青質量高,茶葉品質優等特點,為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產業基礎好
昭平有著1000多年的茶葉生產歷史,是廣西茶葉主產區之一,茶產業一直是昭平縣特色優勢支柱產業,先后獲得“中國茶產業發展政府貢獻獎”“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名茶之鄉”“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有機茶之鄉”等榮譽[6,15]。目前昭平是廣西各縣(區)中茶園面積最大的縣,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化管理茶園面積達6666.67 hm2以上,昭平有機茶遠銷港澳臺,也銷售新加坡等海外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全縣打造了“昭平茶”“昭平綠”“昭平紅”等茶葉公用品牌,培育了“將軍峰”“象棋山”“故鄉”等茶葉品牌,昭平在茶樹品種選育、茶園管理模式、茶葉加工技術等方面已形成較好的經驗,為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2.3 政策機遇好
近年來國家和廣西層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農產發〔2021〕3號)、廣西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廣西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桂政辦發〔2019〕117號)、廣西農業農村廳《加快推進廣西六堡茶及特色優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桂農廳發〔2022〕13號)等。廣西提出6種茶類(六堡茶、綠茶、紅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紫芽茶)的重點發展區域,賀州占了其中4種(六堡茶、紅茶、綠茶、紫芽茶),昭平還被列為桂東茶區的優勢產茶區來打造。廣西還明確以廣西六堡茶為引擎,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賀州與梧州作為主體打造“廣西六堡茶”國家農業產業集群,這對昭平來說是發展茶產業最好的機遇,昭平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昭發〔2022〕16號)、《關于印發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試行)的通知》(昭政規〔2022〕4號)等政策文件,為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3 存在問題與困難
3.1 外引種比重過高
昭平本地雖然茶樹種質資源豐富,但品種選育進程緩慢。20世紀70年代末起,為促進縣域茶產業快速發展,昭平陸續從福建、浙江、湖南等茶葉產地大量引種福云6號、福云595、龍井43、烏牛早、碧香早等品種,目前外引種面積占昭平茶園總面積的95%以上,品種外引必然帶來加工技術多參照引種地,帶來產品同質化、特色不鮮明、同類產品與引種原產地競爭優勢弱等問題。加上當家茶樹品種福云6號其內質方面存在不足,不適宜制作高檔茶葉產品,直接影響產品的高端市場占有率。
3.2 產業化水平較低
昭平全縣雖有茶葉加工廠140多家,但企業規模整體偏小,規上茶企僅有3家,其中廣西自治區級和市級龍頭企業僅6家,億元茶企僅1家,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尚不夠強。目前縣內茶葉生產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機械化、智能化程度整體較低,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不高,生產水平難以提高,茶葉規模效應不明顯。
3.3 加工附加值不高
目前昭平茶葉加工主要為綠茶、紅茶類產品,并以茶葉粗、初加工為主。昭平絕大部分茶葉是由各地茶商進行收購,主要是以原料茶的形式銷往各地,價格較低。同時,茶葉原料利用率較低,茶葉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茶食品、茶飲料等衍生產品開發不夠,三產融合發展水平低,茶產業鏈還不完善,茶產業經濟效益未能充分發掘,茶葉整體經濟效益不理想。
3.4 品牌影響力不夠
近年來,各級單位不斷提升對“昭平茶”“昭平紅”“昭平綠”等公共品牌的宣傳和推介力度,但仍有待進一步加強,與福建、浙江、湖南、安徽等產茶大省重點產茶縣域相比,昭平茶品牌影響力不夠大,市場競爭力不夠強,品牌效益尚未凸顯。
3.5 科研力量薄弱
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緊缺,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缺乏,直接造成茶產品質量不穩定、自主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發展理論支撐薄弱、生產水平提升緩慢等問題。
4 發展對策
4.1 立足生態優先,做大做精茶園
結合昭平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條件,加強縣域內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建設,在重點建設昭平鎮、走馬鎮、五將鎮、文竹鎮的基礎上,向富羅鎮、北陀鎮等鄉鎮發展,穩定和擴大種植面積,全力打造一批高品質、高效益、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生態茶園。
4.2 立足科技創新,做優產品結構
引導茶葉企業加強研發攻關和應用推廣,結合區域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建立昭平產茶核心區,構建“一紅一綠一黑”的縣域茶產業發展格局。推動茶樹品種結構調整,自主選育或引進適制六堡茶的茶樹良種,從茶樹品種推廣、優勢產品打造等方面做好規劃及頂層設計。
4.3 立足主體培育,做強茶葉企業
加快培育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打造一批集標準化生產、清潔化加工、智能化倉儲、市場化營銷于一體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茶農”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茶產業發展,引導有條件的茶企引進符合標準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促進流水線生產。同時,積極培育茶葉龍頭企業上規入統,對擬培育上規企業優先安排入駐茶葉加工集中區標準廠房和國有資金投資建設的廠房。
4.4 立足質量安全,做優茶葉質量
持續推進茶產品質量安全管控,扎實推進茶葉“三品一標”工作。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生態茶園建設與管理技術,集成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廣天敵友好型殺蟲燈、色板和“以蟲治蟲”等生物防治措施,擴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保障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昭平茶葉生產標準的宣貫執行,提升昭平茶質量品質和標準化水平,強化茶葉市場的日常監管指導。同時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推行茶葉全域綠色、有機化生產。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立昭平茶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做到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全程管控,實現茶產品無農藥、無污染、無殘留、原生態,確保昭平茶葉全域綠色、生態、安全。
4.5 立足宣傳推介,做亮茶葉品牌
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傳統媒體和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加大昭平茶公用品牌的宣傳推介。強化茶葉品牌策劃,引導茶企積極參加國際、國內比賽,參加各類博覽會、展銷會活動,展示昭平茶產品特色。做好昭平茶品牌宣傳和市場拓展,積極走出昭平,組織縣域茶企參加國際茶葉展銷推介會和室外廣告宣傳(包括高鐵、地鐵站等公共場所),全力打造“昭平紅”、“昭平綠”及“昭平六堡”等品牌。
4.6 立足市場體系,做大茶葉市場
完善電子商務物流中心,打造茶產品線上線下相結合交易平臺,鼓勵茶葉企業在縣內外開設昭平茶形象茶藝館或直銷店,推進“互聯網+茶”,拓展電子商務、代理配送和網上交易等茶產品營銷方式,積極發展直供直銷、個性定制等新模式。加快建設廣西東融茶葉交易中心,推動茶產業集聚發展,在各茶葉主產鄉(鎮)培育數量匹配的綜合性茶青交易市場。
4.7 立足茶旅融合,做深茶葉文化
推動昭平茶產業與鄉村振興、文旅康養深度融合,依托昭平長壽縣名片,探索“昭平茶+旅游+康養”發展模式,打造集旅游觀光、茶藝展示、產品銷售、文化科普于一體的茶旅業態,發揮產業聯農、帶農作用。加快茶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一批茶文化主題景區、特色小鎮、茶旅融合示范園和茶鄉旅游精品線路,統籌推進昭平縣六堡茶農旅示范園、昭平縣茶文化博物館、昭平縣茶葉文旅小鎮等項目建設。深度挖掘昭平茶歷史文化,豐富昭平茶內涵,提升昭平茶品味。
4.8 立足園區建設,做全茶產業鏈
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整合資源,技術共享”的辦法,推動產業集聚,形成茶葉規模生產、加工轉化、品牌營銷、科技示范、文化旅游互動融合發展的茶產業新格局。打造具有昭平特色的城北工業區茶葉標準廠房、昭平農業科技園區、昭平縣六堡茶農旅示范園等茶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高標準加工廠房及配套用房,加大采茶制茶機械創新研發力度。緊盯補鏈延鏈強鏈,重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吸引與茶產業相關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昭平集聚。鼓勵支持企業研發茶葉精深加工及茶葉衍生產品,延伸產業鏈,積極搶占市場份額。
4.9 立足技術支撐,做足茶葉科技
加強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結合昭平茶樹種質資源開展良種選育、加工工藝創新、新產品研發等研究,促進昭平茶產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依托賀州學院、賀州市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廣西昭平茶科技小院、昭平茶葉綜合試驗站等為昭平培養本土技術人才,以干促學,有計劃的培養茶葉種植加工、產品研發、茶藝等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加快制定昭平茶系列標準,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昭平茶標準化體系,并做好相關標準的宣貫實施,推進成果轉化。提升技術裝備水平,重點推廣山地耕作機、修剪機、采茶機等設備和茶葉初制加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線等。培養建設一支人才層次高、專業覆蓋面廣、產業服務能力強的昭平縣茶葉專家團隊。
4.10 立足政策扶持,做實茶葉產業
拓寬茶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渠道,協調金融及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昭平茶產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探索“茶葉銀行”“茶葉擔?!钡冉鹑谥С之a業的發展路子,鼓勵有穩定效益的經營主體借助金融渠道擴大體量。加大各方面政策資金爭取力度,用好國家、自治區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中航集團及粵桂幫扶資金和市、縣財政資金政策,積極實施低產茶園改造、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市場建設、產品宣傳推廣等昭平茶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和知名企業來昭投資發展茶產業,形成發展合力,增強發展后勁。
參考文獻
[1] 朱偉麗,陳江華,李道和.中國茶產業政策與全要素生產率變動[J]. 茶葉科學, 2022, 42(6): 886-899.
[2] 王勇強,龔明壽,余鴻,等.昭平縣茶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研究[J]. 河南農業, 2018(14):4-5.
[3] 陳有輝. 昭平茶產業科技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科學, 2011, 38(19): 167-170.
[4] 廣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試行)的通知[EB/OL].(2023-03-21)[2023-03-25].http://www.gxzp.gov.cn/zwgk/xxgkml/zpxzfzssydw/zpxtzcjj/zsyz/zszc/t16221064.shtml.
[5] 中共昭平縣委員會.關于加快推進昭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EB/OL].(2023-01-03)[2023-03-25].http://www.zpol.cn/tzgg/content_222112.
[6] 唐宗軍. 昭平縣有機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8(8): 33-34, 37.
[7] 黃小夏. 賀州市昭平縣政府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研究[D].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 2019.
[8] 廣西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 2023廣西春茶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賀州昭平縣舉行[EB/OL].(2023-03-01)[2023-03-25]. 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5897104.shtml.
[9] 黃燕群. 體驗式旅游視角下昭平茶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 南方論刊, 2018(10): 23-25.
[10] 龔明壽, 陸超麗, 盧一科, 等. 昭平縣野生茶樹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初探[J]. 農業研究與應用, 2021, 34(4): 68-72.
[11] 廣西壯族自治區茶葉科學研究所, 昭平縣農業農村局, 昭平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廣西昭平野生茶資源集[M]. 南寧: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
[12] 李朝昌,蔣漓生.廣西野生茶樹資源集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
[13]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廣西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20-01-07)[2023-03-25].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1510068.shtml.
[14]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加快推進廣西六堡茶及特色優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01-26)[2023-03-25].http://nynct.gxzf.gov.cn/xxgk/jcxxgk/wjzl/gntf/t11241928.shtml.
[15] 龔明壽, 陸超麗, 謝茂成, 等. 廣西昭平縣黃金茶1號引種適應性及適制性研究[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21(6): 35-39.
責任編輯:李菊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