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發育地裂縫的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023-12-29 00:00:00張文棟,程巖,朱錕,馬吉奇,慕煥東
城市地質 2023年2期

摘 要:在儲備用地出讓前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因擬建工程未達到可研階段,加大了評估工作難度。對于西安地裂縫穿越的儲備用地,在分析規劃條件、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結合建筑物類別及基礎類型,給出了儲備用地避讓距離D的計算公式。將避讓距離D以內的區域劃分為危險性大區;將避讓距離D以外、特殊類建筑避讓距離以內的區域劃為危險性中等區;將危險性大區及危險性中等區以外范圍劃分為危險性小區。這種劃分方法最大程度接近場地實際,且方便快捷,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對該類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地裂縫;儲備地;危險性評估;避讓距離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of reserve land with developed earth fissures

ZHANG Wendong1, CHENG Yan2, ZHU Kun1, MA Jiqi1, MU Huandong3

(1.Xi'an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Xi’an 710016, Shaanxi, China;

2.Shaanxi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Team Co., Ltd., Xi’an 710032, Shaanxi, China;

3.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Shaanxi,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before transfer of reserve land because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had not reached the feasibility stage. Based on the reserve land traversed by earth fissures in Xi’a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setback distance D by analyzing the planning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building and foundation types. The area within the setback distance D is identified as major risk area; The areas outside the setback distance D and within the setback distance of special buildings are classified as medium risk area; The areas outside the major risk area and the medium risk area are low risk area. This classification method closely reflects the actual situation, can be applied conveniently and easily, meets all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serves as an effective guide in the risk assessment for this typ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Keywords: earth fissure; reserve land; risk assessment; setback distance

我國地質災害頻發,因地質災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占我國自然災害損失的20%以上(薛瑞,2011),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地裂縫作為一種常見的地質災害,在我國廣泛發育(喬建偉等,2020),且以河北平原(京津冀地區)(李世雄等,2006)、汾渭盆地(陜西省、山西?。ㄅ斫ū?,2007)、蘇錫常地區(江蘇省)(伍洲云等,2003)等地最為典型。其中,西安地裂縫作為一種典型的城市地質災害,受到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其地處渭河盆地,自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活動(王景明,1989),地裂縫的活動已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1976—2006年共造成經濟損失117 億元(閆文中,2010)。根據現有地裂縫勘察成果,目前西安地區共分布14條主地裂縫(f 1~f 14)和3條次生地裂縫(f 5'、f 6'、f ),地裂縫的廣泛發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規劃與建設,而儲備用地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土地出讓之前對其開展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既有利于提前防范地質災害,又為合理估算土地價格提供了依據。

目前,關于西安城市地裂縫及地裂縫場地評價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易學發(1984)在20世紀80年代指出,西安城區陸續發現的地裂縫使附近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變形和破壞,影響工程建設,進而提出了西安地裂縫是在地面沉降的特殊背景中產生的,是局部地面不均勻沉降的產物。姜規模(2005)以豐富的實際資料對西安地裂縫的形成機制進行了研究,指出現階段過度開采地下水引起的承壓水下降是引發西安地裂縫強烈活動的主要因素,限制開采地下水或采用人工回灌技術是防治地裂縫災害最為有效的措施。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許多學者從構造活動的角度分析了西安地裂縫的成因機理(趙其華等,1995;李新生等,2001;苗康運等,2008)。研究認為西安所處的渭河斷陷盆地一直處于下沉狀態,絕大部分地裂縫帶處于盆地斷陷的北盤(亦即下降盤),地裂縫在橫向張應力下形成。近年來,學者們提出了西安地裂縫是構造控制、地下水誘發的綜合成因說,亦即西安地裂縫的活動成因是其受長安-臨潼斷裂帶控制,地下水開采加劇地裂縫活動的成因模式(彭建兵等,2007)。

在分析地裂縫成因機理基礎上,有學者從西安地裂縫發育特征、致災機理等方面出發,提出了地裂縫相關防治措施(劉玉海等,1994;沈紅艷等,2018);也有學者通過分析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特征和建設工程活動特點,總結了建設工程遭受地裂縫和地面沉降危險性評估的技術要點(袁湘秦等,2021)。在與地裂縫相關的工程建設方面,多位學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黃強兵等,2009;李忠生等,2013;楊凱峰等,2021)。但現有的研究均針對的是一般建設工程的地裂縫場地,對特殊場地尤其是儲備用地場地研究較少。因此,需要提出一種適合儲備場地發育地裂縫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該方法能夠滿足現行規程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儲備場地,并對后續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2021年以前,西安地區的活動地裂縫場地(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按照2006年版地方標準DBJ 61-6-2006《西安地裂縫場地勘察與工程設計規程》(后稱“2006版規程”)劃定的地裂縫影響范圍進行分區的,而2021年版修訂完成的DBJ 61/T 182—2021《西安地裂縫場地勘察與工程設計規程》(后稱“2021版規程”)刪除了地裂縫的影響范圍,若仍采用2006版規程的地裂縫影響范圍進行分區評估地裂縫儲備用地危險性缺乏規程支撐,有可能會對實際工程設計、施工帶來一定的困擾;而采用2021版規程中關于“避讓距離的規定”進行分區時,又因儲備用地(僅有規劃條件而工作程度未達到可行性研究階段)上的擬建建筑物類別不夠準確而難以開展分區評估。

本文在分析、研究西安地裂縫基本特征及成因機理的基礎上,結合地裂縫相關研究結果及規范規程,給出了一種發育地裂縫的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趦溆玫匾巹潡l件及西安地裂縫穿越的儲備用地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現狀,本方法在未進行地裂縫場地詳細勘察工作前,從危險性分區的角度,有效評價儲備用地地質災害潛在危險;依據2006版規程及2021版規程,給出了不同建筑物類別、基礎類型及基礎埋置深度避讓距離的計算公式;確保在安全合理避讓活動地裂縫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源的利用價值。研究成果可以方便快捷地對儲備用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初步評價,為類似的儲備用地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提供參考。

1" 西安地裂縫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1.1" 西安地裂縫基本特征

根據西安地裂縫勘察資料及研究成果(石明,2009),目前西安市共發育有14條地裂縫(f 1—f 14),其中,有活動的次級地裂縫為f 5'、f 6'及f" 。另外,f 12、f 13、f 14為同一雁行排列的地裂縫,在2021版規程中統一編為f 12 。14條地裂縫均位于臨潼-長安斷裂上盤,地裂縫近似平行,間距大致相等,以洼地、黃土梁相隔,如圖1所示。

西安市地形大致表現為東南高、西北低,地貌單元包括渭河河漫灘,渭河一、二、三級階地,古河道洼地,黃土塬及黃土梁等類型。市區內從南至北共發育有10條黃土梁,梁面高程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地裂縫就發育在這種黃土梁—洼地相間的地貌單元中,并且大部分地裂縫都處于黃土梁的南側,且總與其相伴而生。

1.2" 西安地裂縫成因分析

1)地下水成因說

地下水成因是最早提出來的用于解釋西安城市地裂縫現象的一種觀點(沈紅艷等,2018),該學說普遍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西安城市發展,工農業生產、居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用水需求量激增,西安地面沉降速率加快,地裂縫的異常活動與自備井數量的增加密不可分。通過比較西安地下水位與地面沉降量的關系,可以發現地下水的長期開采是引起西安地裂縫的主要原因(姜規模,2005)。西安地裂縫是在地表大規模變形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是局部地面沉降的產物(易學發,1984)。

2)構造成因說

在地下水成因基礎之上,結合西安地質構造及地裂縫發育特征,又有學者提出了構造成因說。在構造成因說框架下,可分為構造重力擴展成因、斷塊掀斜成因、力偶作用成因、基底斷裂活動成因、歷史地震成因等(苗康運等,2008)。構造成因學說提出地裂縫主要受到西安東南側發育的臨潼-長安斷裂帶控制,受汾渭地塹作用,是在一定構造應力下形成的,如圖2所示(其中f 1—f 12為地裂縫,最右側為臨潼-長安斷裂帶)。

3)綜合成因說

綜合成因說結合了地下水成因說以及構造成因說(李新生等,2008),認為構造活動是西安地裂縫形成的內因,決定了地裂縫的延伸方向和展布規律,決定了其受力模式和破壞類型。地下水的過量開采,改變了土層原本的受力平衡狀態,使得土中孔隙水壓力降低,有效應力增加,從而導致土體開始發生壓縮變形,引起地裂縫超?;顒?。綜合成因說越來越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2" 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1"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原則

儲備用地是指政府根據國家儲備用地管理辦法規定,依法完成了收購的土地。根據相關要求,需對儲備用地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但由于擬建工程未達到可研階段,加大了評估工作的難度,特別是對于西安地裂縫場地這種特殊場地,合理評估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對于后期工程是十分重要的。

2006版規程中指出,根據地裂縫場地勘探標志層不同,將地裂縫場地分為一、二、三類,并根據上下盤效應的不同,地裂縫主變形區、微變形區影響區范圍也有所不同。根據2021版規程,不同類別建筑物避讓距離如表1所示。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根據地質環境復雜程度與建設工程重要性綜合確定。按照西安地區區域地質背景和水文地質條件,地質環境復雜程度一般為中等及以上(以實際場地地質環境條件為準);而建筑物重要性要根據規劃條件中的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地上地下建筑面積進行綜合考慮,按照“就高原則”確定建筑物重要性進而評估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

2.2"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

地裂縫穿越的儲備用地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不同于地質災害勘察或治理工程設計,其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半定量分區,主要目的是讓建設單位提前防范地裂縫、合理規劃建筑物,規范開展建筑設計及施工,以發揮建設土地的最大價值,因此在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時應進行(擬建建筑遭受活動地裂縫危險性)以下2個方面分析。

2.2.1" 危險性綜合分區一般方法

前文已述,在2021年以前,對有地裂縫穿越的儲備用地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時,在危險性綜合評估分區時,按照2006版規程中劃定的變形區范圍,一般不考慮規劃條件將地裂縫主變形區(上盤0~6 m、下盤0~4 m)劃分為危險性大區,而將微變形區(上盤6~20 m、下盤4~12 m)劃分為危險性中等區。但2021版新規程中取消了此類變形區的劃分。

2.2.2" 建筑類別避讓距離D的確定

根據擬建建筑物規模、重要性以及由于地裂縫活動可能造成的建筑物損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2021 版規程將建設在地裂縫場地的建筑物分為特殊類、一類、二類、三類和四類共5個重要性類別;而活動地裂縫場地內除四類建筑外的其他各類建筑均應采取避讓措施,最小避讓距離見表1。

除建筑物類別外,在進行實際危險性綜合分區工作時,最小避讓距離還應考慮基礎形式及基礎埋置深度。2021版規程所規定的建筑物避讓距離是建筑物基礎底面外緣(樁基礎為樁端外緣)至地裂縫的最短水平距離,且計算時地裂縫傾角統一采用80°;本文依照規程要求,給出基礎類型不同時,避讓距離的計算公式。文中,建筑物避讓距離D是指考慮建筑物基礎形式及埋置深度時,建筑物最外緣距地裂縫地表破裂帶的最短水平距離。地裂縫上盤避讓距離D如式(1)所示。由于地裂縫傾向上盤,隨地裂縫深度加深,下盤受影響逐漸減小,其避讓距離D如式(2)所示。

(1)

(2)

式中:D為建筑物外緣至地表裂縫的最小距離,以下稱避讓距離D;L1+Δk為表1中上盤不同建筑物類別的避讓距離;H為基礎埋置深度。其中,若建筑物基礎為獨立式基礎、條形基礎、筏型基礎等類型,H為基礎底面至地表的實際距離;若建筑物類型為樁基礎,H為樁基地面至地表的實際距離。并且,建筑物基礎的任何部分都不能進入地裂縫破碎帶。L2+Δk為表1中下盤不同建筑物類別的避讓距離。因此,由式(1)、式(2)可知,除4類建筑外,地下基礎距地裂縫的最小距離為上盤6 m+Δk、下盤4 m+Δk。最遠距離應根據建筑物類別及基礎埋置深度確定。

2.3" 危險性綜合分區建議方法

在進行活動地裂縫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時,需預先明確地裂縫展布位置,進而基于規劃條件,根據建筑物避讓距離進行分區,既解決了因規范的修編無法分區的問題,又能最大限度接近后期規劃設計,從而為后續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參考。

1)危險性大區

如前文所述,2006版規程對主變形區及微變形區進行了劃分,但是隨后在2021版規程中取消了這一規定。根據已有研究成果顯示,活動地裂縫破碎帶內變形量大,破壞性強。并且,在2.2.2節中給出了不同類別建筑相應的避讓距離確定公式。無論從危險性還是建筑物避讓距離方面考慮,處于避讓距離內的建筑物會承受地裂縫活動帶來的風險,因此,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建議將避讓距離D內的區域劃分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圖3)。

2)危險性中區

在規劃條件方面,規劃書地塊基本信息會明確地塊名稱、四至范圍、用地性質及凈用地面積;在規劃條件中會確定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及相關的建筑指標。因此結合用地性質,根據綠化率、建筑密度、建筑面積、容積率及防火分區等參數估算建筑類別;在估算建筑類別的基礎上,參考周邊建設場地的地層巖性、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地基與基礎方案(參考以周邊建筑物的基礎類型和基礎深度,在西安城區多為CFG樁復合地基或鉆孔灌注樁)等,根據一般工程經驗,按照“就高原則”合理確定避讓距離D。另外,依據2006版規程所述,上盤微變形區為6~20 m,下盤微變形區為4~12 m。微變形區內土體及地面會有所變形,但危險性較危險性大區已有很大程度的減弱。但是,對于特殊類建筑而言,2021版規程規定上盤最小避讓距離為24 m+Δk,下盤最小避讓距離為16 m+Δk。因此,綜合考慮2006版規程及2021版規程,遵循2.1節中“就高原則”,進行地裂縫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分區時,除危險性大區外,將活動地裂縫下盤16 m+Δk、上盤24 m+Δk+H1*tan10°內區域劃分為危險性中區(圖3)。

3)危險性小區

在確定好建筑物與地裂縫避讓距離D時,可將危險性大區及中區之外的區域劃分為危險性小區(圖3)。危險性小區內地面變形小,建筑物受地裂縫影響弱。

綜上所述,在進行危險性分區時,需要考慮建筑物類別及建筑物基礎形式的影響,建筑類別的影響可根據表1確定,即圖3中L1的取值。建筑物基礎形式不同,危險性分區計算考慮內容也不同。若建筑物非樁基礎,危險性大區與危險性中區的計算是考慮建筑物基礎底面至地裂縫的最短距離;若建筑物為樁基礎,在計算危險性大區與危險性中區時,還應考慮基礎埋置深度H的影響。由于儲備用地其具體設計方案尚未可知,建筑物類別及基礎埋置深度H無法確定。此時,可根據場地周邊建筑物用途、類別、基礎形式進行初步評估。

3" 某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根據文中所述危險性綜合分區建議方法,依托西安市雁塔區西灃路以東儲備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對西安某儲備用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的地質災害類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災種。西安地處汾渭盆地,斜坡類災害發育相對較少,斜坡類地質災害主要集中于盆地邊緣地區。因此,本儲備用地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地裂縫和地面沉降2種地質災害,場地及周邊不發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

依照西安市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地面沉降平均形變速率數據,擬建場地周邊區域沉降速率低于10 mm·a-1,現狀發育程度弱,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小區。因此,僅對地裂縫災害的危險性進行評估。相關勘察資料及實地踏勘情況顯示,擬建場地發育有f 9地裂縫和f 次生地裂縫。

擬建場地建筑面積約為110 000 m2,單層建筑面積約4 000 m2,基礎形式為樁筏基礎,埋深36.0~45.0 m。場地北部及南側均存在隱伏地裂縫(推測),對后期建筑物施工、運營具有一定安全隱患(圖4)。評估區內f 9地裂縫長136 m,傾向164°,傾角約80°,呈隱伏狀;f 次生地裂縫位于評估區南側,傾向336°,傾角約80°,呈隱伏狀。在現場調查中未發現地表有地裂縫變形跡象,場地西側和北側路面未出現與f 9地裂縫走向一致的裂縫現象,場地南側的水泥路(f 隱伏穿過)也未出現開裂等現象,場地內f 9地裂縫隱伏穿過地段也無地表變化跡象,現狀條件下地裂縫發育程度較弱。

由圖4可知,擬建場地南北兩側均存在隱伏地裂縫,且擬建場地絕大部分位于f 9地裂縫上盤,對場地影響較大。場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364~367 m,地形地貌簡單。場地地層,上部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及沖積層,下部為第四系上、中更新統沖積層。在地質構造方面,場地主要受到汾渭地塹影響,在東側約4 km有一皂河斷裂發育,對場地影響較小。場地內地下水埋深6~10 m,水位年變化幅度1~3 m,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及地下水側向流入,排泄方式為地下水側向流出、人為抽采及蒸發消耗等。

綜合考慮場地地質條件及建筑規劃,并根據2021版規程中對建筑物類型的規定,確定該場地內建筑符合二類及三類建筑特征,遵循“就高原則”,初步以二類建筑進行考慮,樁深按45 m計。依據式(1)、式(2)計算結果及2.2.3節“危險性綜合分區建議方法”中的有關內容,本建設場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由于f 9、f 地裂縫為推測地裂縫,呈隱伏狀,且目前仍處于儲備用地初步評估階段,本次Δk按10 m考慮(開展地裂縫專項勘察后可重新確定)。

本方法簡單可行,若后期規劃調整,建筑類別及基礎埋置深度改變,本分區屆時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結合地裂縫場地建筑物避讓距離,場地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示意圖如圖5所示。

根據危險性分區圖(圖5)并結合場地位置與地裂縫關系圖(圖4),可以得出,本儲備用地主要受f 9地裂縫的影響,受f 地裂縫影響較小。對于f 9地裂縫,在上盤29.93 m、下盤18 m范圍屬f 9地裂縫主變形區(破碎帶),擬建工程遭受地裂縫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大,屬危險性大區;在上盤29.93~41.93 m范圍內,擬建工程遭受地裂縫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中等,屬危險性中等區;在上盤34 m以外地裂縫變形程度弱,擬建工程遭受地裂縫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小,屬危險性小區。

對于f 地裂縫,次生裂縫f 從場地南側(用地范圍外)穿過,呈隱伏狀,擬建場地位于該次生地裂縫上盤。并且,f 與場地南部邊界最小距離36.8 m,位于危險性大區外,僅有部分位于f 地裂縫影響范圍內,屬危險性中等區,對擬建工程影響小。因此擬建工程遭受f 次生地裂縫的危害程度小。

4" 結論

本文在分析西安地裂縫基本特征、成因機理的基礎上,以西安某儲備用地為研究對象,對發育地裂縫的儲備用地進行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結論如下:

1)提出了一種適用于西安儲備用地發育地裂縫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建議采用避讓距離與危險性分區法。

2)依照2021版規程中關于最小避讓距離的規定,給出了儲備用地避讓距離D的計算公式,并建議將避讓距離D范圍內的區域劃分為危險性大區,結合2006版規程中微變形區的規定以及2021版規程中對特殊類建筑最小避讓距離的規定,采取“就高原則”,給出了危險性中等區的劃分原則,將危險性中等區以外,建設用地范圍以內的區域劃分為危險性小區。

3)根據建設場地的地層巖性、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地基與基礎方案等,合理確定避讓距離。當場地受多條地裂縫影響時,應注意場地位于地裂縫之間時對擬建工程的限制。

參考文獻

黃強兵,彭建兵,樊紅衛,楊沛敏,門玉明,2009.西安地裂縫對地鐵隧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31(5):781-788.

姜規模,2005.西安市地面沉降與地裂縫研究[J].城市勘測(3):53-55.

李世雄,李守定,郜洪強,2006.河北平原地裂縫分布特征及成因機制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178-183.

李新生,王靜,王萬平,李忠生,張福忠,彭建兵,2008.西安地鐵二號線沿線地裂縫成因分析[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5):33-36.

李新生,閆文中,李同錄,孫國梁,2001.西安地裂縫活動趨勢分析[J].工程地質學報(1):39-43.

李忠生,高虎艷,宋彥輝,李新生,鄧國華,朱寶山,2013.西安地鐵四號線沿線長安地裂縫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46(8):98-104.

劉玉海,陳志新,倪萬魁,1994.西安地裂縫與地面沉降致災機理及防治對策研討[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S1):67-74.

苗康運,馮西杰,湯寒松,胡繼武,2008.西安地裂縫構造成因機制及地震勘查思路探討[J].勘察科學技術(5):7-10.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王慶良,馮希杰,張駿,李新生,盧全中,黃強兵,馬潤勇,盧玉東,2007.汾渭盆地地裂縫成因研究中的若干關鍵問題[J].工程地質學報(4):433-440.

喬建偉,彭建兵,鄭建國,盧全中,劉爭宏,夏玉云,孟振江,王飛永,趙俊彥,2020.中國地裂縫發育規律與運動特征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8(5):1016-1027.

沈紅艷,付善春,李世成,王福龍,劉佳易,2018.西安地裂縫成因機理及災害防治措施分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17(4):83-87.

石明,2009. 西安地裂縫發育現狀及剖面結構特征[D].西安:長安大學.

王景明,1989.論西安地裂縫[J].地震地質(3):85-93.

伍洲云,余勤,張云,2003.蘇錫常地區地裂縫形成過程[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67-72.

薛瑞,2011.城市地質災害的類型和防范方法的研究[J].能源與節能(9):75-77.

閻文中,2010.西安地裂縫與地面沉降災害經濟損失評估[J].上海地質(1):32-37.

楊凱鋒,侯敏樂,萬黔云,徐濤,2021.西安地裂縫對高層建筑的影響及避讓措施[J].建筑施工,43(8):1651-1653.

易學發,1984.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縫成因的討論[J].地震(6):50-54.

袁湘秦,王維超,楊覓,陳創,2021.西安市區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點分析[J].陜西地質,39(1):84-90.

趙其華,王蘭生,1995.構造重力擴展機制的地質力學模擬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1):21-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国产丝袜第一页|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福利片91|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狠狠操夜夜爽|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天堂2014|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第|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毛片网站| 啪啪啪亚洲无码|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亚洲天堂| 久久精品91麻豆|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乳|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白浆在线| 日本a级免费|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久久综合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青青久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2021国产在线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靠逼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91亚洲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夜色91|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亚洲色中色|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丝袜|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