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對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應蛋白(CRP)、尿酸(UA)水平的影響及用藥安全性。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峨眉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鈣常規劑量20 mg治療)和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鈣大劑量40 mg治療),各29例。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cy、CRP、UA水平,腦微出血灶個數,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顯著升高,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高;血清TC、TG、LDL-C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低(均Plt;0.05);兩組患者血清Hcy、CRP、UA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低(均Plt;0.05);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均顯著升高(Plt;0.05);但兩組間血清TBiL、DBiL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微出血灶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相比于小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可以更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調節血脂水平,且并未增加肝功能損傷,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 ; 阿托伐他汀鈣 ; 血脂 ; 尿酸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1.004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1.015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腦循環不足導致的彌漫性或局限性腦功能損害,可對患者造成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表現與缺血范圍、病變部位存在直接關系,患者具體表現有口齒不清、側肢無力、眩暈、視力模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進展與血脂水平密切相關,高血脂會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破裂風險,加重病情?,F階段,臨床常用他汀類治療藥物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該藥物可對膽固醇的合成產生抑制,發揮降低血脂作用,同時能夠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1]。但現階段,臨床上關于阿托伐他汀鈣的使用劑量仍未形成統一意見,有研究認為常規劑量整體降脂療效欠佳,應加大劑量增強藥效;但也有研究認為增加劑量會使患者的相關不良反應也明顯增加[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規劑量和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峨眉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分為兩組,各2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7~85歲,平均(69.35±4.86)歲;女性13例,男性16例;體質量54~82 kg,平均(65.43±4.82) kg;病程6~30 d,平均(15.73±3.65) d。試驗組患者年齡47~84歲,平均(69.38±4.85)歲;女性14例,男性15例;體質量54~81 kg,平均(65.45±4.81) kg;病程7~30 d,平均(15.74±3.64) d。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 [4]中關于腦血管病診斷標準,且經CT檢查確診者;臨床資料齊全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者;心、肝、腎臟器官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腦部疾病者等。所有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峨眉山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
1.2 治療方法 所有入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均接受降壓、吸氧等常規治療,同時接受阿托伐他汀鈣片(福建東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043,規格:10 mg/片)口服治療,對照組患者服用常規劑量,20 mg/次;試驗組患者服用大劑量,40 mg/次,均為1次/d,并在治療2個月后評估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鈣片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血脂指標。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制備血清(3 000 r/min,15 min),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型號:LST-008AS]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②炎癥因子與腦微出血灶。采血、分離血清方法同①,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測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應蛋白(CRP)、尿酸(UA)水平。使用核磁共振系統檢測腦微出血灶個數。③肝功能。采血及分離血清方法同①,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④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記錄患者惡心嘔吐、皮疹、失眠、消化道不適等發生情況,以比較不同劑量的用藥安全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使用S-W法檢驗證實本研究計量資料均服從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顯著升高,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高;血清TC、TG、LDL-C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與腦微出血灶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cy、CRP、UA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而治療前后及組間兩組患者腦微出血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BiL、 DBiL水平均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但治療后組間TBiL、DBiL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病機制復雜,影響因素眾多,血管壁病變、血液成分改變、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其基本病理機制,遺傳、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是其高危因素,老年人為高發人群。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則為改善腦循環,避免缺血缺氧導致的不良事件發生。目前,阿托伐他汀鈣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經典治療藥物之一,具有明顯的降脂、抗炎、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但關于不同使用劑量的治療效果觀點并不統一,劑量改變,療效和安全性也隨之改變。
血脂代謝異??稍斐裳鼙谕ㄍ感愿淖?,誘發大腦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并參與體內炎癥反應,促進氧自由基形成,加劇氧化應激反應。阿托伐他汀鈣可通過抑阻止膽固醇的合成分泌,增強肝細胞表面LDL-C受體活性,加快LDL-C的代謝,降低LDL-C水平;同時,阿托伐他汀鈣能夠抑制TG、TC的生成,促進HDL-C分泌,從而對血脂代謝進行調節,該藥物還可對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進行抑制,降低血管炎癥反應,從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5]。本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HDL-C水平更高,血清TC、TG、LDL-C水平均更低,表明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可以有效調節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其原因為,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藥效更強,可降低游離態膽固醇的利用率,抑制肝臟中脂肪的合成,調節血脂濃度,為患者病情恢復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臨床結局[6]。
炎癥因子可通過多種途徑機制參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展,Hcy水平過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可作用于機體產生氧自由基,導致脂質過氧化損傷血管,阻塞血流通路,加重缺血性腦血管病嚴重程度;CRP能激活補體經典途徑,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并加劇炎癥反應可進一步加重血管損傷;UA為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氧自由基水平,從而損害線粒體、溶酶體功能,也可以促進膜脂質過氧化,對動脈內膜造成功能性損傷,加重病情[7]。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Hcy、CRP、UA水平更低,表明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分析其原因為,阿托伐他汀鈣具有高效抗炎作用,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產生NO,舒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抑制Hcy、CRP、UA等炎癥因子生成,還可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并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減少血管內皮損傷,從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而相比于常規劑量,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炎癥因子釋放抑制作用更強,有利于控制機體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8]。
阿托伐他汀鈣經過肝臟代謝,可能產生肝臟毒性,導致肝功能異常,并且呈藥物劑量依賴關系,TBiL、DBiL可反映肝細胞的代謝功能。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TBiL、DBiL水平均顯著升高,但治療后組間TBiL、DBi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阿托伐他汀鈣會增加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但40 mg劑量不會明顯增加肝功能損害,與臧穎卓等[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通過對比兩組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發現組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使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良好,與王艷玲等[10]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相比于小劑量可以更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調節血脂代謝,降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后續仍需擴充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進一步探究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杜衛, 李靖宇, 王翠, 等. 缺血性腦卒中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及阿托伐他汀鈣的治療效果[J]. 貴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4(12): 1481-1485.
瞿倫學, 劉妍汐, 盤毓旻, 等.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影響的對比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7, 25(2): 69-71.
姜明一.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微出血病人Hcy、Lp-a水平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15): 2268-227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9, 52(9): 710-715.
于瑩,張嫻.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代謝、動脈粥樣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9, 32(11): 1671-1673.
紀利利, 李美杰, 姚麗娜, 等.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對急性腦梗死病人血脂代謝、動脈粥樣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18): 2714-2716.
李凌. 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4): 1765-1766.
白毅婕, 何劍波, 蘇航.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微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1): 82-85.
臧穎卓, 王潔, 彭莉, 等.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腦梗死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的影響[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8, 13(8): 416-417.
王艷玲, 侯志剛, 馬媛媛, 等. 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7, 33(21): 21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