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利伐沙班對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失血情況、凝血功能、炎癥因子、深靜脈血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行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治療,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利伐沙班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15 d并隨訪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治療前與治療15 d后的凝血功能、炎癥因子水平,以及隨訪期間的深靜脈血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15 d后兩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降低幅度更大(均Plt;0.05);治療15 d后兩組患者白細胞計數(WBC)水平均降低(均Plt;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與術后引流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內、組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物抗原(tPA-Ag)、血小板計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觀察組患者隨訪期間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0.00%、3.33%,低于對照組的13.33%、20.00%,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用于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效果相當,但利伐沙班更利于降低患者術后炎癥反應。
【關鍵詞】髖膝關節置換術 ; 利伐沙班 ; 低分子肝素 ; 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6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1.005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1.020
髖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骨性關節炎、骨無菌性壞死、髖部骨折、骨腫瘤等骨疾病的常用手段,關節置換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但其創傷較大,術后需長時間臥床,容易出現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一旦形成血栓,患者靜脈管腔被阻塞,容易出現嚴重下肢腫脹、皮膚潰瘍、肺動脈高壓等后遺癥。當前臨床多采用低分子肝素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盡管其具備明顯的抗凝效果,但需采用注射給藥方式,疼痛感較強,且需要的治療時間偏長,患者依從性較差[1]。利伐沙班為口服抗凝藥,其用藥方式較為簡便,能夠有選擇性地對絲氨酸蛋白酶(Xa)進行直接抑制,進而減少凝血酶的產生,避免形成血栓[2-3]。本研究旨在探討利伐沙班應用于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對其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行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齡39~76歲,平均(46.95±3.53)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19例,行全膝關節置換術11例。觀察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齡40~75歲,平均(47.63±3.46)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20例,行全膝關節置換術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參照《骨科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 [4]中髖膝關節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符合髖膝關節置換術指征者;第一次行髖膝關節置換術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禁忌證者等。排除標準:術前有嚴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礙者;既往有血液病史或靜脈栓塞疾病者等。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無錫市惠山區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與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麻醉方法均為聯合采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選取側臥位,作后外側縱向切口;全膝關節置換術選取仰臥位,作前正中縱向切口,并經由髕骨內側入路,手術所使用的假體均為北京威高亞華人工關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所有患者術后均結合自身恢復情況,定期進行按摩、翻身,以及被動或主動下肢活動,如適當進行伸直腿、下肢屈曲等常規康復訓練。術后12 h給予對照組患者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10,規格:0.4 mL/支)治療,通過皮下注射方式給藥,0.4 mL/次,1次/d。給予觀察組患者利伐沙班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25,規格:10 mg/片)治療,通過口服方式給藥,10 mg/次,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5 d,并隨訪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分別于術前與術后5 d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血液流變儀(淄博恒拓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魯械注準20192220903,型號:HT-100A)檢測兩組患者紅細胞比容水平。總失血量=(術后紅細胞比容 - 術前紅細胞比容) / 術前紅細胞比容×術前血容量,術前血容量=kl×身高3(m3)+k2×體質量(kg)+k3(男性患者kl=0.367,k2=0.032,k3=0.604;女性患者kl=0.356, k2=0.033,k3=0.183);顯性失血量=吸引瓶內液體量+紗布、手術單凈增重 - 術中沖洗液用量;隱性失血量=總失血量 - 顯性失血量。②凝血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5 d后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一部分血樣置于抗凝管中,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漿,使用血凝分析儀(江蘇英諾華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52220738,型號:CL-2 000)檢測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物抗原(tPA-Ag)、凝血酶原時間(PT);另一部分血樣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深圳市理邦實驗生物電子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220317,型號:DS-500C)檢測血小板計數(PLT)。③炎癥因子水平。血樣采集方法同②,一部分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白細胞計數(WBC);剩余血樣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診斷公司Roche Diagnostics GmbH,國械注進20172222343,型號:cobas 8000 c 701)通過電化學發光法測定降鈣素原(PCT);采用免疫熒光分析儀(廈門寶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閩械注準20142220029,型號:BIOT-YG-I)通過免疫熒光干式定量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④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比較兩組患者胃部不適、皮下血腫、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凝血功能指標及炎癥因子,計數資料包括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并發癥發生情況,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比較 兩組患者顯性失血量、隱性失血量、總失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間、組內APTT、 tPA-Ag、 PLT、 P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5 d后兩組患者血清PCT、 CRP及WBC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清PCT、 CRP水平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但兩組間治療15 d后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隨訪期間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3 討論
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圍手術期需要持續臥床休息,制動時間較長,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還容易危及患者的心肺功能,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積極進行抗凝處理、預防血栓形成是臨床治療的重點[5]。低分子肝素通過抗血小板凝集,抑制活血凝酶形成并以此達到抗凝的作用,但長期應用低分子肝素容易導致患者并發血小板減少癥[6]。
利伐沙班屬于Xa分子抑制劑,藥物進入患者體內后能夠有效抑制Xa因子的形成與釋放,進而實現抗凝效果;同時還具備生物利用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等特點,口服的給藥方式更加方便,減少患者疼痛不適,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更加符合骨科大手術后的長期抗凝需求[7]。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總失血量、顯性失血量、隱性失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間、組內的APTT、tPA-Ag、PLT、P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低分子肝素與利伐沙班在改善機體凝血功能與降低失血量方面無明顯差異。
炎癥反應與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密切相關,促炎因子可以抑制纖溶過程,觸發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其中PCT、CRP、WBC均在促進血栓形成、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中發揮重要作用。低分子肝素是通過特異性阻斷凝血活性因子Xa,從而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起到抗炎效果;而利伐沙班是通過抑制內皮素-1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mRNA表達,拮抗氧自由基的產生,進而起到直接的抗炎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5 d后觀察患者PCT、CRP、WB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利伐沙班能夠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機體血流狀況。使用抗凝藥物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同時,有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風險,產生一系列術后并發癥[9]。利伐沙班能夠在不影響其他凝血因子的前提下,直擊病灶,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環節較少,患者在用藥期間沒有過多的飲食或藥物禁忌,且給藥劑量較為固定,不需要頻繁進行抽血檢驗,并發癥發生風險較低。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隨訪期間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并發癥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與李鑫等[10]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表明對髖膝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及并發癥的發生,具有較好的預防深靜脈血栓效果,安全性良好。
綜上,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用于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效果相當,但利伐沙班更利于降低患者術后炎癥反應,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莫華貴, 黃遠翹, 羅裕強, 等.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鈉利伐沙班預防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研究[J]. 河北醫學, 2020, 26(4): 533-537.
巫美紅,彭蕓,陳志進.利伐沙班預防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觀察[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2): 149-151.
王大城 , 郭漢明 , 黃杰華 . 利伐沙班與依諾肝素鈉對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圍手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 [J]. 海南醫學 , 2017, 28(5): 752-754.
陳安民, 李鋒. 骨科疾病診療指南[M]. 3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42-48.
蘇其朱, 陳仕雄, 孟志斌. 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5): 66-69.
王聲祥, 任艷平, 李楠, 等. 阿哌沙班、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依諾肝素預防髖膝關節置換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成本 - 效果分析[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20, 40(2): 208-212.
嚴文琪, 王凱, 馬顯志, 等. 利伐沙班藥物預防HAPC患者全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20, 26(2): 294-297.
孫偉文, 杜新輝, 邱忠鵬, 等.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骨折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療效[J]. 臨床骨科雜志, 2021, 24(6): 818-821.
李長福, 李二虎, 范程, 等. 利伐沙班聯合抗血栓壓力泵預防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療效研究[J]. 陜西醫學雜志, 2018, 47(1): 75-77.
李鑫, 茆玲, 林敏, 等. 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對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的應用評價[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8, 43(12): 1565-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