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唑來膦酸用于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術后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骨鈣素(BGP)、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接受經皮椎體成形術并于術后接受醋酸鈣顆粒+骨化三醇軟膠囊治療12個月,31例)與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唑來膦酸注射液治療,每12個月給藥1次,31例)。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隨訪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3個月的疼痛情況,術前、術后7 d、6個月的功能障礙情況,術前與術后12個月的L2~L4腰椎與股骨頸的骨密度情況,以及術前與術后12個月的骨代謝水平。結果 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 d、3個月的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7 d、6個月的Oswesty功能障礙指數評分(ODI)均呈降低趨勢,且術后6個月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12個月觀察組患者L2~L4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均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BGP、BAL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唑來膦酸用于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術后治療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術后體內骨代謝水平,增加機體骨密度,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進而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 唑來膦酸 ; 骨密度 ; 骨代謝
【中圖分類號】R6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1.006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1.022
骨質疏松是一種由機體骨量減少或骨骼微細結構遭到破壞繼而發生的一種代謝性骨病,其可致使骨骼脆性增加,繼而增加骨折風險。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患者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目前針對該種疾病,臨床多采用骨科微創技術進行治療,其中經皮椎體成形術作為常見術式,可有效、迅速地緩解患者病痛,但術后若未進行合理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則易導致患者后期出現椎體高度丟失現象,進而增加再骨折風險[1-2]。醋酸鈣顆粒、骨化三醇軟膠囊作為臨床常見抗骨質疏松藥物,可通過調節體內鈣代謝來促進機體鈣吸收,但起效較慢。唑來膦酸屬于第三代雙磷酸鹽類藥物,能夠正向激活成骨細胞,同時還能逆向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從而減少破骨細胞對骨骼破壞及溶解,繼而達到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疏松的效果[3]。故而本研究在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經皮椎體成形術后,加用唑來膦酸治療,旨在探討其對患者術后骨代謝、骨密度等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1~91歲,平均(70.05±2.04)歲;絕經年齡45~56歲,平均(49.05±1.52)歲;骨質疏松病程2~9年,平均(4.62±1.04)年;骨折病程1~6 d,平均(2.63±0.67) d;其中腰椎17例,胸椎1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62~92歲,平均(70.15±2.33)歲;絕經年齡45~55歲,平均(49.62±1.61)歲;骨質疏松病程2~8年,平均(4.38±1.01)年;骨折病程1~5 d,平均(2.78±0.57) d;其中腰椎18例,胸椎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指南》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CT或者MRI確診者;新鮮骨折且已絕經婦女者。排除標準:由其他原因導致的骨折者;繼發性骨質疏松者;存在類風濕關節炎者;近期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者。本研究已通過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與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術前建立靜脈通路,監測呼吸、血壓、心電圖等。取患者俯臥位,明確椎體骨折位置,常規消毒鋪巾,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形臂X線機引導下經皮穿刺,穿刺針通過椎弓管進入椎體后緣約2 mm位置處,透視確認穿刺方向,深入椎體中后1/3處,置入擴髓鉆頭鉆至距椎體前緣3 mm處,退出鉆頭,在椎體前中1/3處注入已調制好的骨水泥2~5 mL,并于3~5 min內完成注入,而后密切觀察骨水泥的擴散及填充情況。觀察充盈情況,避免骨水泥滲漏,待其凝固后撤出工作套管,結束手術。術后予以對照組患者醋酸鈣顆粒(昆明邦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40,規格:0.2 g/包)口服治療,0.2 g/次,2次/d;骨化三醇軟膠囊[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491,規格:0.25 μg/粒]口服治療,0.25 μg/次,1次/d,持續治療12個月。在此基礎上,予以觀察組患者唑來膦酸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53,規格:5 mL∶4 mg)治療,將4 mg唑來膦酸注射液溶于10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稀釋后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5 min以上,每12個月給藥1次,用藥前后囑患者多飲水。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隨訪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術前、術后7 d、3個月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5]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其中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疼痛劇烈,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分別于術前、術后7 d、6個月采用Oswesty功能障礙指數(ODI) [6]評估兩組患者功能活動情況,其分值范圍為0~50分,評分越高,日常活動功能受阻越嚴重。②分別于術前和術后12個月采用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Osteosys Co., Ltd.,型號:PRIMUS)測量患者腰椎正位(L2~L4)及股骨頸骨密度值。③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2個月,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以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25- 羥維生素D[25- (OH) D]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測定骨鈣素(BGP)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法檢驗證實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ODI評分比較 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 d、3個月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兩組患者術后7 d、6個月的ODI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與對照組比,術后6個月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骨密度結果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12個月觀察組患者L2~L4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均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12個月兩組患者血清25-(OH) D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血清BGP、BAL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迅速下降,可引起女性機體骨含量減少和鈣成分吸收障礙,進而出現骨質疏松;而針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患者,由于其骨強度與骨密度均出現顯著下降現象,因此,往往低能量創傷即可導致患者出現椎體壓縮性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效果已經得到臨床的廣泛肯定,絕大多數患者在術后4~48 h內疼痛癥狀即可得到明顯緩解,但由于患者自身骨質疏松癥的存在,單純手術治療難以改善骨質疏松癥,患者全身骨代謝狀況依舊較差,常會影響其術后遠期療效,因此,術后加強配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提高患者骨密度,對于改善患者術后遠期療效具有重大意義。目前,臨床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有醋酸鈣顆粒、骨化三醇軟膠囊等,其中醋酸鈣顆粒作為一種補鈣類藥物,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鈣離子含量,從而起到預防或治療缺鈣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骨化三醇軟膠囊作為一種鈣代謝調節藥物,可結合并刺激腸道、骨骼、腎臟等中的維生素D受體,從而刺激腸道鈣的吸收與轉運。
隨臨床長期實踐研究發現,唑來膦酸對破骨細胞活性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能夠有效抑制破骨細胞對骨小梁的破壞和溶解,從而抑制破骨細胞對成骨細胞的刺激,通過控制致疼因子及炎癥介質的釋放,抑制疼痛因子與受體結合,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此外,唑來膦酸還能誘導破骨細胞及其前體細胞凋亡,減少破骨細胞的形成,從而減少破骨細胞數量,發揮抗骨質吸收與提升骨含量的作用[7-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7 d、3個月的VAS評分及術后6個月的OD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術后12個月的L2~L4腰椎、股骨頸骨密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相較于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唑來膦酸可更利于增加患者機體骨密度,加速骨折部位愈合,從而緩解患者機體疼痛,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25-(OH)D作為機體維生素D的營養指標,可評估機體鈣吸收能力;BLAP水平升高與骨質疏松程度呈正相關關系,骨質疏松癥是由于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功能失衡導致,而相關研究發現,BLAP水平下降更有利于維持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之間的平衡狀態[9]。血清BGP主要是由成骨細胞分泌的一種活性多肽,骨更新率越快,其水平越高,由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高轉換型骨質疏松,因此該類患者體內血清BGP水平明顯升高。相關研究表示,唑來膦酸作為一種二膦酸酯類藥物,具有強大的吸附于骨組織的能力,可長期作用于骨組織,對于骨骼組織有特異性的功效,可高度選擇性聚集在破骨細胞附近,從而有效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狀態與合成,提高破骨細胞的死亡速度,促進骨代謝[10]。本研究中,術后12個月觀察組患者血清25-(OH)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BGP、BAL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從而證實了加用唑來膦酸可更利于提高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骨代謝水平,提高骨密度,加速骨折部位的康復。
綜上,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術后采用唑來膦酸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術后體內骨代謝水平,增加機體骨密度,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進而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杜鑫沖,王軍,王燕波,等.唑來膦酸用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 2021, 30(11): 77-80.
羅孝華, 張紅, 張亮, 等. 桃紅四物湯輔助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研究[J].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8, 40(2): 120-123.
李鯤, 張坤, 趙勝豪, 等. 唑來膦酸聯合單側穿刺PKP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的預防[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7, 46(5): 600-603.
印平, 馬遠征, 馬迅, 等.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指南[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5, 21(6): 643-648.
孫兵, 車曉明.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龔成, 郭偉, 李藝, 等. 下腰痛患者脊柱活動度、等長肌力與ODI評分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 空軍醫學雜志, 2017, 33(5): 312-314.
明江華, 吳希林, 趙奇, 等.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聯合唑來膦酸治療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5, 15(9): 1674-1677.
周仕國, 林世水, 邱美光. 唑來膦酸治療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效果觀察[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8, 24(3): 358-360, 365.
倪志強. 唑來膦酸輔助治療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血清25-(OH)D、BALP、BGP水平的改善作用[J]. 中國執業藥師, 2017, 13(9): 58-60.
鐘杰林, 蔡迎, 金成浩, 等. 唑來膦酸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9, 25(3): 3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