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險因素,為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白山市中心醫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是否合并SBP分為合并組(37例)和未合并組(60例),對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指標、腹水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結果 合并組中年齡gt;60歲、有糖尿病史、有腹穿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組;全血中性粒細胞(NE)、腹水腺苷脫氨酶(ADA)、腹水白細胞計數(WBC)、腹水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gt;60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及腹水WBC升高均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OR=2.018、3.162、4.011、5.037、3.922,均Plt;0.05)。結論 年齡gt;60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及腹水WBC升高均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臨床應密切監測上述指標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降低SBP的發生風險,改善預后。
【關鍵詞】肝硬化腹水 ;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 臨床特征 ;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5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1.0111.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1.037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肝臟疾病,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肝硬化腹水患者免疫力明顯下降,導致單核吞噬細胞功能降低,影響機體正常的細菌清除能力,細菌大量增殖,因而易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肝硬化腹水患者發生SBP后易并發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急重癥,導致肝硬化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但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SBP的臨床表現并不典型,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和體征,易造成誤診、漏診,因此,探討影響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SBP的危險因素,并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對降低SBP發生率尤為關鍵[1-2]。基于此開展本研究,為有效預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SBP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白山市中心醫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是否合并SBP分為合并組(37例)和未合并組(6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癥的診療指南》 [3]中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并經細菌學、生化、影像學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合并SBP患者同時符合:①發熱;②腹肌緊張、腹痛、腹膜刺激征等;③腹水迅速進行性增加,用利尿劑無效;④腹水白細胞計數(WBC) ≥ 0.5×109/L或腹水WBClt;0.5×109/L,但多形核白細胞(PMN)比值≥ 0.50;⑤腹水細菌培養陽性,其中④、⑤必須具備1條。排除標準:存在遺傳性肝病病史者;存在先天免疫疾病者;其他原因繼發腹膜炎者等。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肝硬化腹水病因(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是否有糖尿病史、是否有腹穿史、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合并肝性腦病、是否合并肝腎綜合征及Child-pugh分級[4] [其中A級(5~6分):手術危險度較小;B級(7~9分):手術危險度中等;C級(≥ 10分):手術危險度較大]等基本信息。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約3 mL,通過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希森美康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型號:XN-10]檢測血常規[中性粒細胞(NE)、紅細胞計數(RBC)、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佳能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型號:東芝TBA-FX8雙模塊]檢測血清肝腎功能[總膽紅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堿性磷酸酶(ALP)、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肽酶(GGT)]指標。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腹部穿刺抽取患者腹水10 mL,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腹水總蛋白(TP)、總膽固醇(TC)、腺苷脫氨酶(ADA)、乳酸脫氫酶(LDH)指標;利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腹水WBC;記錄腹水持續時間。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血常規、肝腎功能指標及腹水指標并進行單因素分析。②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多組間比較行χ2趨勢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單因素分析 合并組中年齡gt;60歲、有糖尿病史、有腹穿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組;全血NE、血清TBiL、腹水WBC、腹水ADA、腹水LDH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為自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年齡gt;60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及腹水WBC升高均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2.018、3.162、4.011、5.037、3.922,均Plt;0.05),見表2。
3 討論
肝硬化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病情逐步發展,肝硬化腹水會形成大量體液直接深入腹腔,導致血容量減少,可引發吸血容量性休克,并且肝硬化腹水導致腹腔內積液,腹腔內積液是可以保證細菌良好生長的培養基,SBP發生概率大幅度提升[5]。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嚴重并發癥之一,病情變化極快,病死率極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準確依據。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gt;60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及腹水WBC升高均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究其原因,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身體各方面機能減退,相比于年輕患者,老年人的肝臟恢復能力較弱,肝臟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從而出現多種并發癥,因此合并SBP概率較高[6]。針對該因素臨床應加強對高齡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健康宣教,讓患者注重健康飲食,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合并SBP的概率。消化道出血可以為腸道菌群繁殖創造有利條件,再加上SBP發病機制是腸道細菌易位,若消化道出血控制較差則會導致細菌快速繁殖,病情明顯惡化,因此更易合并SBP [7]。針對此類患者應及時止血,為患者合理使用奧曲肽,更快止血,降低合并SBP概率。肝性腦病的發生機制仍以氨中毒學說為主,由于肝功能損害嚴重,導致尿素循環障礙,血氨清除能力不足,致使體內氨生成增多,而升高的血氨可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神經遞質的產生,從而抑制神經沖動傳導至大腦皮層,進而形成肝性腦病;而肝性腦病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主要表現為厭氧菌減少,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數量增多,導致腸功能紊亂,腸源性毒物升高,進而引發細菌易位,增加SBP發病率[8]。針對該類患者要采用乳果糖聯合腸道營養支持治療的方案,減少腸道內氨吸收的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力,進而降低SBP發病率。Child-pugh分級為C級患者肝功能損害較嚴重,影響機體代謝過程,該類患者體內代謝廢物常常無法及時清除,可在影響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同時,加重細菌易位,SBP發生概率相對較高[9]。針對該類患者可以通過調理飲食,改善生活方式,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可適當給予恩替卡韋、索非布韋等抗病毒藥物,以及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生素E等藥物,改善肝臟的代謝功能,有效控制疾病發展,降低SBP發生概率。腹水WBC水平升高時,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單核吞噬功能均顯著下降,從而導致抑菌能力降低,極易引發菌血癥,合并SBP的概率相對較高[10]。針對該類患者要結合病情情況通過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注意戒辛辣,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促使WBC水平更快恢復,進而降低SBP發生率。
綜上,年齡gt;60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腦病、Child-pugh分級為C級及腹水WBC升高均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危險因素,臨床應密切監測上述指標及合并疾病患者,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手段,降低疾病風險性,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李進, 胡振斌, 李月翠. 肝硬化患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21): 5347-5349.
倪傳斌, 陳武軍. 80例肝硬化腹水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高危因素分析[J]. 中國熱帶醫學, 2013, 13(12): 1514-1516.
徐小元, 丁惠國, 李文剛, 等. 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癥的診療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7, 33(10): 1847-1863.
金文娟, 王瑩瑩, 鈕志林, 等. 外周血相關指標與肝硬化腹水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關聯分析[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22, 27(11): 1443-1447.
朱慧芳, 劉暢, 杜麗, 等.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臨床分析[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 51(3): 389-394.
方亞平, 陳杏林, 劉文芳, 等.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病原學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3): 2924-2927.
顧君娣, 陸佳敏, 江軍, 等. 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9): 2940-2943.
吳剛, 汪磊, 林海, 等. 肝硬化腹水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的危險因素研究[J]. 肝臟, 2020, 25(11): 1195-1198.
陸琳. 肝硬化腹水并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危險因素[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8): 140-142.
趙晨露, 劉素彤, 于中杰, 等. 肝硬化腹水并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危險因素分析及診斷模型建立[J].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2023, 33(3): 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