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05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2-1579-6562作者簡介:張朝輝(1971—),男,大學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潘焜(1971—),女,碩士研究生,中級-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后勤管理。
作者簡介:張朝輝(1971—),男,漢族,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
摘 "要: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學校體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有利于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使其與學校體育相融合,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情況,討論了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課程多元性融合的發展模式。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等方法,對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資源進行詳細地梳理,對現階段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合的方式進行剖析,闡述了寧波市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的可行、必要性以及融入的路徑進行分析,充分發揮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資源與學校體育的輔助功能。引導學校體育課程的合理配置,克服課程教學單一化的傾向,構建校本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課程體系,為學校體育提供必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同時,通過實踐探索學校體育與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融合的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學校體育的發展和傳承民族體育的需要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中華傳統體育 ""中小學體育 ""課程 ""多元融合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e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Chaohui
Yinzhou Institute"of Education,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sports,"a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school sports, are not only"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ohesion. Therefore, promoting"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by making it"integrated with school spor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us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program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Yinzhou District"in"Ningbo,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program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Yinzhou Distric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chool .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and the way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Yinzhou District in Ningbo. It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necessity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into school sports in Yinzhou District,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uxiliary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resources and school sports. To guid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 overcome the tendency of uniform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chool-based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actice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This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the need to inherit national spor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 Curriculum; Multiple integration;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本文的資料來源于鄞州區68所小學,24所中學,其中包括5所學校已開展中華傳統體育課程。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開展現狀的相關文獻,了解研究背景;通過對中華傳統體育、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開展現狀、體育課程多元融合等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建立研究思路;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關于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課程多元融合發展模式研究論文的檢索歸納,擬定論文框架。
1.2.2訪談法
就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課程多元融合發展模式科學性及可行性訪談了鄞州區各中小學的一線體育工作者,獲取相關資訊,拓寬研究思路。
1.2.3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實驗后收發問卷,對鄞州區中小學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鄞州區中小學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喜愛項目、鄞州區中小學學生參與民族傳統傳統體育的方式、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發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統計,通過對調查問卷所涉及問題答案的統計分析,為論文提供數據支撐,并作為本次教學實驗相關內容的參考依據。
1.2.4實地考察法
本研究對鄞州區各中小學體育課程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觀察各學校體育課程及民族體育運動開展的實際情況,為創造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課程多元融合的發展模式奠定基礎。
2 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融合必要性分析
2.1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是滿足學生體育能力培養和精神文化的雙重需求。
鄞州區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進校園,體現的是當地文化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與學校體育的結合過程。這種文化融合將會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最后形成一種綜合的文化形態,充分發揮出體育和中華文化兩者的重要教育功能。所以說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滿足了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和精神文化的雙重需求。通過在學校開展中華傳統體育活動,學生能夠再熟悉的環境當中習得體育技能,在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下,進一步落實到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具備的是文化的育人功能。中華傳統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能,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和游戲使學生能更加適應競爭的環境中生存,并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滿足學生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需求。在高度提倡核心素養培養的今天,中華傳統體育蘊含的獨具民族性的精神得到充分開發,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民族體育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滿足學生對健身文化的需求,同時也滿足學生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2.2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是對學校體育的重要補充。
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的高度融合,符合我國對發展民族文化和體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在多元融合的過程中,中華傳統體育為學校體育的挖掘、整理形成地方課程,為學校體育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成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中華傳統體育的開展使學校體育能夠體現更多的地方特色,同時具備更多的民族特色。中華傳統體育因為具有一定的民族符號,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文化認同感,因此在學校開展的過程中也備受學生的喜愛。將其引入學校體育課程,增加民族特色的內容,在多元融合的過程中,民族文化得以發揚,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的多元融合,也實現了中華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中華傳統體育的廣泛性也使得傳統民族體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更加可行,大大滿足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
2.3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是中華傳統體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中華傳統體育面臨著如何選擇、如何充分發展中華傳統體育、如何繼承優秀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內涵的重要時期。[3]要通過學校體育教育和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逐步影響和促進對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解,最終實現文化自覺。促進中華傳統體育的繼承和發展。在提倡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融合為促進學校體育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呼吁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機遇期,應將中華傳統體育融入教育活動,充分發揮中華傳統體育的教育功能,實現教育的多元化,促進健康教育活動的改革與發展[4]。
3.結果與分析
3.1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情況調查
鄞州區中學共 24 所,小學 68 所,其中開展中華傳統體育的學校為5所。寧波市鄞州區部分學校以校園體育為載體,在教學內容地方課程的編訂過程中,將中華傳統體育作為選學內容之一,推廣和普及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如在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滲透有關中華傳統體育活動內容,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的認知和興趣培養。鄞州區的中華傳統體育類項目多為充滿節奉感、韻律感的舞蹈類,其動作簡單易學,極具民族特色,是各中小學開發校本課程、帶動民族體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些學校還會舉辦一些中華傳統體育競賽,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度。中小學的中華傳統體育課程不像大學被特別列為一門特殊的課程來學習,它是被穿插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能否被學校重視是保證中華傳統體育發展的前提。
3.1.1鄞州區中小學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喜愛項目調查
通過學生對學校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調查發現學生喜歡的前三項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分別為:武術占24%、背夾球接力、滾鐵環20%和官打捉賊15%(圖1)。調查發現,學生對極具地方特色且富有趣味的中華傳統體育興致高昂。如果能繼續發現并挖掘出新的中華傳統體育,將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中華傳統體育的興趣,使更多的學生喜歡上中華傳統體育[1]。
3.1.2鄞州區中小學學生參與民族傳統傳統體育的方式調查
從圖2可以看出,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53.8%是安排在體育課中,28.9%安排在大課間,13.7%安排在興趣課和社團課上,社區和其他項僅占0.9%。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出學校是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傳承的主要陣地。中華傳統體育活動在體育課、大課間、社團課和興趣課開展較為廣泛。鄞州區中小學的中華傳統體育課程并非是被專門列為一個專項課程去學習,而是以各種適切的方式被穿插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因此,學校體育課能否和中華傳統體育有效的融合,也是中華傳統體育得以延續和傳承的一個重要途徑。
3.1.3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發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影響因素
隨著全國體育一體化的推進以及浙江省體育教改的進一步實施,鄞州區在中小學開展中華傳統體育也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通過調研統計可以看出,影響我區開展中華傳統體育主要因素是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少,所占比例最高,為36%;其次,影響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開展的主要因素為學生對所開展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不感興趣,所占的比例為28%;第三是缺少練習的時間,所占的比例為20%。這表明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需要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活動作為支撐,通過有體育元素的中華傳統文化滲透,使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深層滲透,以中華傳統體育為基礎開展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扎根,通過學校體育的輻射作用,進一步讓中華傳統體育走向家庭和社會,形成人人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的人重視中華傳統體育,發展傳統體育,從而使鄞州區成為開展中華傳統體育的全國示范區[5]。
3.2構建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多元的融合發展模式
在以往體育教學當中,經常被指有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低級重復等系列問題。學生學了十四年的體育課卻很少學會一項運動技能。筆者認為在以往的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不知道為何而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比較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體能差異和興趣差異。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在傳統教材和西方體育教學方式的雙重影響下學生對體育課堂失去了信心,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掌握情況和體質健康問題日益凸顯。而中華傳統體育活動因為有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支撐,使用的場地和器材對于學生來說都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傳承意義,教師以講故事的方式使學生建立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感,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中華傳統體育進校園要充分考慮有效融合的問題,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和所處地域的民風民俗,對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新,通過中華傳統體育與傳統體育及西方體育的多元融合(圖3),在鄞州中小學進一步進行試驗、總結、提煉,從而使中華傳統體育課程更加符合本土特色,更加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在學生進行學習運動技能,鍛煉體質的同時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核心素養[6]。
3.2.2結合實際,選擇適合發展的民族體育活動項目融入到學校日常體育教學中
當前鄞州區中小學東吳鎮、五鄉鎮、邱隘鎮、東錢湖鎮中華傳統體育活動上開展的情況相對較好,這是因為這些鄉鎮在開展中華傳統體育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東吳鎮,、中心小學和東吳鎮初級中學,他們將浙東漁民捕魚和祭祀活動經過傳承和演變形成浙東獨具特色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項目在民間口口相傳,在學校進行優化形成系列課程,很好地融入到了學校體育活動當中。鄞州區在充分調研東吳鎮的中華傳統體育推廣經驗后,將其進行復制、推廣收到良好的效果[7]??偨Y鄞州推廣中華傳統體育的經驗大致可以分為(1)調研挖掘當地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對當地居民勞作、游戲、祭祀活動的體育元素進行整理和提煉。(2)制定操作指南,將當地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有效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大課間、運動會、課后托管服務、及體育家庭作業活動當中。(3)鼓勵教師、學生、家長進行創編,進一步優化中華傳統體育再學校體育各個方面的實施。(4)形成操作模板,定期在全區范圍內進行研討交流和總結。通過以上步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鍛煉身體,在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使“健康第一”落到實處,廣泛開展中華傳統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的校園體育氛圍。(表1)
3.2.3優化項目設置,將優秀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到學校體育中,開展中華傳統體育獨立課程
中華傳統體育之所以長期流行,與它的豐富思想內容和各種體育效應密不可分,其自身的興趣、娛樂性、欣賞性和便利性以及很少受到學習場地的限制這是學校體育群體接受和認可它的重要原因。中小學選擇將中華傳統體育視為教授項目不僅因為民族的精髓和中華傳統體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而且它的性質符合中小學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能夠滿足學生這一時期的需要要求。經過認真、系統的梳理和篩選,一些存在安全隱患、不利于學校發展的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被剔除。自身所保留能夠為寧波市鄞州區中小學體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開設中華傳統體育課程。中華傳統體育活動項目與學校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并不矛盾,大多數中小學都具備開展中華傳統體育活動的條件,將中華傳統體育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之一。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學中精心組織,是能夠完全實現中華傳統體育走進中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的轉變。通過對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可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激發對體育活動項目的積極性和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激發中小學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的熱情。
3.2.4結合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具有中華傳統體育特色之處的校本課程體系。
具有中華傳統體育特色的大課間、體育課、興趣課舉辦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全員運動會,中華傳統體育校本體育課程體系作為一個組合系統,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結構,具有開放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學校特點,對體育課程體系課程的各要素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實現育人目的:打造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化體育課程樣板。[2]編寫校本教材,實現創建理論指導教材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為進一步落實體育教學改革,推進地方中華傳統體育建設,因地制宜地創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中華傳統體育教材,形成認知性和情感性雙重課程形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個性化課程三級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辦學特色(圖4)。教材自主創新是中華傳統體育課程的基礎,是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形式之一。為中華傳統體育專題教學提供理論指導,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先導。在編寫校本教材時,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變革、拓展和改進。在不違反國家教學大綱標準的前提下,學校應以科學的學科理論知識為基礎,編寫高質量、有現實意義的中華傳統體育校本教材。[3]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可以根據國家標準因地制宜地調整措施,有效推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實施。
4.結語
本文通過對鄞州區中小學中華傳統體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教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的視角,了解中華傳統體育與鄞州區中小學體育融合情況,同時借鑒鄞州區中小學開展中華傳統體育有效結合的成功案例,提出利用大課間的平臺、體育課、興趣課等多種方式和學校體育進行融合,使各學校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中華傳統體育活動內容,積極主動地參與中華傳統體育的活動中。找出當前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活動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策略。最終實現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的共同發展。
目前,鄞州區挖掘、整理了許多中華傳統體育的內容,并且形成教材和學校體育工作的操作指南。但中華傳統體育僅僅以游戲為主,不能自成體系,導致作為一個課程開發項目有一定的難度。在實地考察調研中也發現,中華傳統體育多元融合只在一定地區的少數學校進行,有些學校,照搬照抄,沒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內容,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和推廣。本研究試圖對中華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多元融合模式進行研究。從寧波市鄞州區中華傳統體育開發的現狀出發,深層次地挖掘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小學體育的發展模式,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實用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徐澤民. 地方特色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瓶頸及對策研究--以山西省民族傳統體育“三項目”為例[D].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2019.
[2]"陳姍. 多元融合:民族傳統體育融入學校體育課程的模式構建 ——基于校本特色課程建設[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9(1):82-86.
[3]"趙靖. 民俗體育\"一校一品\"開展模式與實施路徑[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5):176-178.
[4]"鄭快.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教育活動互動發展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15.
[5]"張文鵬,郭瀾,曾婷婷,王鈞,汪全先.新時代中華傳統體育的機遇、挑戰及政策建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7):56-62.
[6]"呂尋金,劉合智,冉建.中華傳統體育與中國社會現實生活世界的背離與回歸[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03)
[7]楊淑靜.文化傳統的當代價值[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