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涉外經濟交流的關鍵組成部分,海南省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為港口建設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在海南自貿港真正建成后,物流業作為重要的利潤源泉,迫切需要落實創新驅動策略,加速轉型升級,逐步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如此一來,不僅能為當地商貿物流的發展夯實基礎,還能給其全面建設帶來全新的機遇。為使物流業持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面建設現代物流,文章嘗試從自貿港建設與現代物流發展的關系著手,分析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對物流發展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差異,并給出從傳統物流轉向現代物流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海南自貿港;現代物流;大物流;貨運方式
中圖分類號:F51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8.011
Abstract: As a key component of foreign economic exchanges, Hainan Province has provid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ort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rofit, urgently needs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ies,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gradually shift from traditional logistics to modern logistics. In this way, not only can i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ercial logistics, but it can also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its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ontinu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 modern logis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ar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and differences put forward for logistics development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 an innovation path from traditional logistics to modern logistics.
Key words: Hainan Free Trade Port; modern logistics; big logistics; freight method
收稿日期:2023-06-13
作者簡介:黎珂韻(1998—),女,海南三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現代物流管理。
引文格式:黎珂韻.海南自貿港建設下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的創新路徑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18):41-43,48.
海南省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建設多功能、多元化的綜合型港口。2018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進出港口的大多數貨物都免征關稅,并允許在港內開展貨物自由儲存、包裝、加工、展覽、制造等業務,一定程度上對港口物流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物流指的是基于港口貿易區開展的一系列物流活動,涉及運輸、金融、信息、倉儲與貿易等要素,是當下自貿區所在地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規模化、網絡化特征顯著。在自貿港全面建設的大背景下,作為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導性和基礎性產業,現代物流產業憑借其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特點能更迅速地推進海南與各地的互通互聯,構建綠色、智能的物流運輸網絡,因此有必要重點探究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的創新路徑。
1" " 自貿港建設與現代物流發展的關系
1.1" " 物流是自貿港發展的基礎
所謂自貿港即在某一地區或海關管理處建立,允許境外產品與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因此需要全球資金和產品都能在此地便捷、高效地流轉,減少流通過程耗時,以推進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物流業要實現創新發展,就必須積極適應貿易發展的相關要求,主動應用先進技術、整合發展資金、提升服務效率和物流發展質量,為貿易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F階段海南地區受技術和設施建設的限制,自貿港的發展相對遲緩,因此必須從物流建設入手,破解發展瓶頸。
1.2" " 自貿港能推進物流全面發展
世界貿易活動日漸頻繁,推動了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海南地區自建設自貿港以來,便憑借低稅率、零關稅等政策優勢,持續吸引著全世界的資金流、商流與信息流[1]。近幾年來海南各大港口與機場貨物的吞吐量增長迅猛,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數據顯示,洋浦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在2022年就達到了176.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4.1%,在發展自貿港的幾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30%,極大地推動了物流領域的發展。要求其持續優化,最終建成一個專業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在滿足自貿港日常貿易需求的基礎上,為全球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梢园l現,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在貿易的基礎上進行,貿易發展反過來又以高質量的物流發展為支撐,兩者彼此促進、相輔相成。
2" " 海南自貿港發展給物流提出的要求
2.1" " 基本要求
海南自由貿易港主要是針對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商貿活動而設立的,要求在2035年建成高度成熟的制度體系與運作模式,營商環境能夠位居世界前列。對此,物流業作為一項基礎產業,就必須為自貿港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動力。目前最主要的要求包含三項:第一,集約化。基于物流園區的服務優勢,整合優化獲取報關、驗收、存儲、配送等服務,提高工作效率[2]。第二,大物流化。即在全方位的發展下逐步提升貨物吞吐量,增強商品的集散能力,暢通倉儲、貨代、運輸等相關業務。第三,信息化。借助良好的物流信息智能平臺,促進信息資源的全球共享,最終實現服務目標。
2.2" " 存在的差距
2.2.1" " 港口資源相對分散
從貨運來看,海南北部有??诟酆婉R村港;西部有洋浦港和八所港;南部有南山港;東部有清瀾港。從客運情況來看,客流基本集中在秀英港、新海港、粵海鐵路南港,主要進行瓊州海峽的客流輸送。可以看出,港口資源整體分布不均,各個港口的承載能力也千差萬別,彼此間的協同性較低,難以實現對港口資源的最優整合。
2.2.2" " 港口利用程度不均
海南省人民政府的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149個,核心港口有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亞港等。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公布的《2022年海南省交通運輸概況》顯示,海口港一年的貨物吞吐量達11 118.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214.6萬標準箱,而洋浦港的貨物吞吐量只有5 346.1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為176.7萬標準箱,能力較弱的八所港一年的貨物吞吐量只有1 645.6萬噸,三亞港甚至只達到了123.7萬噸??梢园l現,??诟蹘缀醭袚舜蟛糠值呢浳镞\輸工作,而其他港口的利用率明顯不足。
2.2.3" " 港口運輸功能較弱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海南的貨物運輸都以內部貿易為主,外部貿易較少,這就導致一部分港口的外貿運輸能力欠缺,航線運營能力也比較薄弱[3]。以洋浦港為例,2020年4月該港口才開始啟動第一條內外貿同船的運輸路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船舶倉位的應用率,解決了運力緊張的問題,但業務的整體發展還不夠成熟,運輸路徑還相對較少。
2.2.4" " 物流服務較為粗放
通常開放性較高的港口都會配套設置專門的物流園區,以提升貨物的周轉速度,但海南當下對物流園區的建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服務相對分散,效率較低,如在2023年4月,省內首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新海陸島物流園區才開始動工。另外,臨港產業還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貨源基本以當地資源為主。如北部港口十分依賴當地的工業資源,西部洋浦碼頭比較依賴當地的鐵礦石資源等。
2.2.5" " 缺少物流標桿企業
近幾年海南引入了一些大型物流企業,基本都是常規的物流配送中心,與自貿港所要求的規?;?、國際化相差甚遠,這就導致其難以開展集約化的物流活動,無法達到大物流發展的條件。
3" " 海南自貿港下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創新路徑
3.1" " 加快完善物流發展要素
3.1.1" " 加快建設臨港物流園區
基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背景,港口早已實現了功能的優化拓展,不再單純承擔運輸和工商服務的功能,而更多地在推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工作的展開,所以必須加大物流園區的建設。具體可以依靠洋浦、馬村、新海建設物流園區。其中洋浦的整體定位以陸海貿易、國際中轉為主,可以建立集裝箱貨運站、保稅與物流服務區等,同時開辟保稅物流、貿易代理等相關業務通道[4]。馬村可以重點加強普貨倉儲與定制倉儲的建設,重點提供船貨代、貨車停放與維修、貨物存放等相關服務。新海根據公路運輸等特征,引入汽車、生活物資等產業,拓展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
3.1.2" " 建設跨境電商物流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效率,可借助當前洋浦港的各項優惠政策簡化運輸船舶的檢驗流程,以提升檢驗的便利性,形成一個更開放、更便捷的全球性交通系統。同時針對島內的三亞保稅物流中心、東方邊貿城、??诳崭劬C合保稅區等展開港口聯合檢查設施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在提前申報預約通關的機制下完善通關服務,比如針對跨境電商貨物實施抵港直裝、船邊直提。還可以在一些其他口岸建立相關設施,如設立郵件快件處理中心,確??旒苎杆俪鰨u?;蚧诟鞔蟾劭诘恼邇瀯荩娼ㄔO跨境電商備貨倉儲物流;借助國內外跨境電商平臺,利用保稅備貨吸引客戶,形成B2C、C2C等相關的電商服務;加快免稅購物新業態的建設,優化專項購物平臺的服務,達到快速物流服務的要求。
3.1.3" " 建立物流樞紐聯通網絡
物流樞紐是物流產業集群的核心所在,需要極為龐大的運輸網絡作為支撐。以航空物流為例,現階段海南的航空物流主要依靠客機腹艙帶貨,航線也以“點對點”的形式為主,輻射式航線網絡體系尚未完全建成,難以充分發揮物流樞紐的中轉作用和組織功能。在實際改善時,可以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著手:在國內方面,可基于物流競爭狀況和貨郵吞吐量,選取適合的區域與海南形成運輸網絡,連接成串聯結構,全面擴大海南物流向內地的輻射范圍[5]。在國際方面,基于海南地理優勢和當下的自貿港開放性,建立亞洲物流圈、澳洲物流圈,并將海南作為中轉樞紐有效連通到美洲、非洲等地的物流線路,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形成國際式物流轉運中心。
3.2" " 深化物流貨運方式改革
3.2.1" " 改革航空貨運,發展鐵路貨運
航空運輸優勢顯著,安全性、便捷性突出,為建立全新的貨運市場,可以針對海南機場實施貨運代理服務,加強與國內大型貨運代理機構的合作,共建新型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運輸效率和服務能力,滿足當下的發展需求。同時,適當提高全貨機比例,形成“腹艙+全貨機”全面發展的航空貨運格局;持續開辟國際貨運航線,優化國際貨運中轉模式;進一步擴大機場的貨運位,優化相關設施與貨場規模,盡可能圍繞東方機場構建一個面向東南亞航空物流的重要樞紐式機場。另外,推進航空貨運和其他物流運輸體系的精準化對接,尤其要在??凇|方、洋浦、三亞四個地區建設互聯渠道,確保其中的各重要港口、物流中心與空港之間能實現快速運輸。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還需全面推進鐵路運輸建設,要求當地運輸企業與鐵路貨運加強合作。對此,2023年5月海南省物流集團與鐵路投資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要求雙方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在全方位推進鐵路貨運基地建設、公鐵聯運高效發展、物流園區與公鐵水空聯運基礎設施建設、集裝箱空箱集散中心建設、自貿港號中歐班列開行、物流大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展開長期合作,更好地服務于海南自貿港的進一步發展。
3.2.2" " 改革公路設施,發展水路貨運
《海南省“十四五”交通運輸(公路水路)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全面建設快速、干線和基礎三張網,實現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之間的路網聯通,優化樞紐集疏運體系。針對公路設施,需基于當地的地理特征設計專項規劃,使公路將各位置完全串聯起來,進一步推進“豐”字式+環島線運輸框架的完全形成,實現各區域的有效聯通,為港口運輸工作奠定基礎。對于水路貨運,應先重點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建設進出港深水航道、公共錨地、防波堤等,不斷提升萬噸級以上的泊位數、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集裝箱通過能力等,在滿足通航需求的基礎上,促進港口與物流園區、公路等領域的相互聯通,建立暢通式運輸渠道[6]。同時,也要加大國內沿海各主要港口內部貿易航線網絡的覆蓋面,并連接東南亞,全面輻射亞歐地區,形成完整的外貿航線格局。
3.3" " 推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物流信息平臺是強化物流服務水平的根本所在,因此需順應當下“互聯網+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基于網絡、區塊鏈、云數據等建設一個開放式的智能物流信息平臺,使貨物的運輸過程更加智能和透明。
3.3.1" " 構建“一站式”物流信息平臺
重點建立物流協同建設信息平臺,為物流各環節的參與主體提供信息渠道,將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躍遷至云端,形成“一站式”的物流信息中臺。具體需要平臺企業和信息化服務商面向各大企業的云平臺,采集、分析和應用物流大數據,從中不斷提升物流數據的價值。同時,要求大型物流企業為其他中小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彼此之間展開信息交互,實現對物流數據的及時統計,為物流發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另外,也可以運用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港口作業信息平臺等,將有關部門、運輸機構、銀行、企業等聯系起來,實現對所有作業信息、通關手續的整合,為物流交易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支持。
3.3.2" " 構建“通關+物流”信息平臺
基于島內強大的物流運輸樞紐功能,分揀并集散服務于不同國家的物流企業的貨物,并基于當下國際物流趨勢向海關、機場等管理單位提出數據傳輸申報的具體要求,建立自貿港運輸信息平臺,完成“一站式”信息平臺和自貿港物流監管系統的相互對接,實現不同語言的切換、物流資源共享、貨物識別碼互認等,從總體上形成通關聯合物流的專項信息平臺。
3.4" " 促進物流發展方向優化
3.4.1" " 完善發展架構
在海南自貿港的全面發展下,現代物流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國際中轉、港口物流、航運物流、保稅物流等皆成為了其中的發展重點,尤其是集裝箱中轉業務,還需進一步完善信息咨詢、金融服務等現代物流服務。所以還需基于當前的實際參與主體、基礎設施、物流網絡等進行發展架構的建設。其中基礎設施屬于現代物流開展的基礎,是提供物流活動的重要載體,所以應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必要前提。物流網絡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是開展物流活動的重要空間網絡,涉及物流通道與樞紐,未來可繼續從國際物流、國內物流、區域物流三大層面加強對物流網絡的完善。參與主體是物流活動的參與者,涉及貿易類、生產類、加工類等企業以及相關政府機構,還包含航運、倉儲、碼頭等企業。各方必須基于市場狀況和監管機制,形成完善的物流主體系統。
3.4.2" " 開展逆向物流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統,也就是把產品退貨、廢舊產品的回收利用、產品包裝回收等作為物流發展的重點,從源頭促進物流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以達到現代物流的相關要求。為此,海南自貿區在建設中還需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合理使用現代先進技術構建逆向物流體系,定期針對廢舊產品開展回收利用工作,優化該系統中的各個運營環節,加強對回收過程的管理,在保證貨物運輸質量的同時,全面推廣綠色包裝應用,實現貨物包裝的減量、減材,促使更多企業投入環保包裝的應用行列中。
4" " 結" " 語
海南自貿港自建設以來,整體已取得長足發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港口資源較為分散、港口利用率不平衡、物流服務較為粗放、港口運輸功能較弱等,沒有達到自貿港建設的相關要求。對此,為進一步推進物流業發展,從傳統物流轉向現代物流,還需加快完善物流發展要素,如完善物流園區建設、加快跨境電商物流中心的建設;深化物流貨運方式改革,優化航空貨運,發展鐵路貨運,完善公路設施,發展水路貨運;推進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提升貨物運輸的透明化和智能化水平;優化物流發展方向,堅持完善物流發展架構,探索逆向物流建設的可能性,從根本上促進海南自貿港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鳴,陸成云,劉文華.“十四五”物流發展新要求新格局[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1):11-17.
[2] 廖毅,湯詠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現代物流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21(1):88-93.
[3] 宣昌勇,郭燕.“一帶一路”倡議下基于信息化視角的口岸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0(12):68-73.
[4] 況漠,況達.中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創新路徑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19(6):151-158.
[5] 趙勝利,師寧,李澤萍,等.“互聯網+”背景下現代物流網絡體系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3):205-210.
[6] 余南平.中國自由貿易港建設:定位與路徑[J].探索與爭鳴,2018(3):37-4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