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碳”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重視程度與環境友好度對產業的創新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拉動作用,但迎合性創新行為的存在削弱了企業的創新產出與績效增長,阻礙了資源的合理化配置。文章以物流行業為研究對象,從企業創新和ESG評分兩個維度,將物流企業分為四種類型,全面直觀地了解物流企業目前創新程度、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和行業整體情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選取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綜合評價指標對物流企業的綠色創新績效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發現目前物流行業上市企業的整體實質性創新程度不高,綠色專利創新產出不足,行業企業綠色創新績效評分普遍有待提升。且物流行業各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差距較大,多數企業ESG評分僅為“及格”狀態,依靠企業社會責任與綠色創新拉動企業綜合績效、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道阻且長。
關鍵詞:社會責任;綠色創新;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53.9;F259.23;F272.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8.018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the degree of CSR importanc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ulling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but the existence of pandering innovation behavior weakens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utput and performance, and hinder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lassifies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to four types from two dimensions, namely corporate innovation and ESG scor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vis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degree of innovation and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The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selec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ubstantive innovation level of listed enterprise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not high; the output of green patent innovation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core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generally needs to be improved. Moreov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in the fulfill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mong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most companies only achieving a \"pass\" ESG rating. The road relying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green innovation to driv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obstacle-packed and long.
Key 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green innovati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0" " 引" " 言
傳統的物流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物流時間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核心創新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加之當前不斷強調環境質量與社會責任的社會背景,物流企業轉型正加緊步伐,如何不斷在技術創新領域深耕,綠色創新績效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戰略關鍵。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一些企業只圖“快”不求“好”、只圖“量”不求“質”的創新,已經背離了實質性創新的初衷,成為迎合性創新,嚴重擾亂了資源的有效配置[1-2]。2021年2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指導意見》中倡導綠色物流轉型,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融入流通形成體系,促使企業在政府補貼等扶持政策下以低成本、高效投入提升績效[3]。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評價指標的選取更加注重單方面的深耕,均未達到完全覆蓋[4]。例如,現有文獻對E、S、G三個方面分開的研究較多,而綜合全面對企業創新績效進行研究的文獻卻較少,物流行業整體對環境和公司治理方面較少有信息披露[5],且研究以實證為主,物流行業ESG與綠色創新績效之間關系研究的文獻仍存在空白[6]。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2021年物流行業17家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選取每股社會貢獻值衡量ESG對企業非財務績效層面的影響,并結合我國物流行業的具體情況,從盈利能力、營運及成長能力、技術創新能力、ESG社會責任方面出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指標篩選,使用TOPSIS構建企業綠色創新績效評價模型,探究ESG對物流行業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助推物流行業在ESG社會責任的浪潮背景和發展趨勢下實現健康轉型、高速發展。
1" " 研究設計
1.1" "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從企業綠色創新程度與ESG評分切入,將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劃分為4種類型,繪制散點圖觀測行業內上市公司綠色創新程度的整體分布。選取企業研發人員與研發投入相關數據排除企業接受政策扶持后的“迎合性創新”行為,對企業“實質性創新”程度進行評價,通過收集文獻文本統計對評價指標進行定性分析,匯總使用頻率較高的指標從中定性篩選,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定量篩選,運用熵權法計算各指標所占權重,采用TOPSIS模型從盈利能力、營運及成長能力、技術創新能力、ESG社會責任方面多維度綜合構建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
1.2" " 研究樣本選擇
“每股社會貢獻值”評定指標綜合考慮了企業的稅收、社會捐贈量和社會成本,由上交所于2008年在《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并統一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程度的口徑,直至2018年物流行業上市公司每股社會貢獻值指標數據逐漸被披露。因此,本文選取2018—2021年物流行業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去除缺失值,最終選取17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以企業研發專利申請量總數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占比與華證指數的ESG綜合評價方法計算企業ESG評分的中位數為界,若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占企業專利申請總數的比重高于中位數,則將其定義為實質性創新,否則定義為迎合性創新。由此,將17家案例企業劃分為4個象限,具體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綜合來看,各企業的實質性創新程度普遍不高且差距較大,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迎合性創新”,技術創新水平有待提升;在雙碳背景和減排政策鼓勵支持下,物流行業上市企業的ESG評分狀況較為樂觀,大部分企業處于B-BB級別,社會責任正逐步受到企業的重視,但仍與“環境友好型”產業存在差距,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仍需長遠統籌規劃,將其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核心競爭力中;且仍有個別企業ESG評級較差,對環境、社會和管理方面均需重視改進,從而在綠色物流發展浪潮中繼續保持市場份額與長遠發展內核支撐。
1.3" " 評價指標的選取
以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文獻與學術會議為基礎,通過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數據等渠道收集整理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研究相關二手資料,統計匯總高頻指標并結合物流行業特性,剔除數據缺失值。經過數據清洗,共篩選出22個引用次數高于15次的指標,以初篩選后指標可量化為基礎建立了4個準則層、23個指標的企業綠色創新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2" " 評價體系構建
2.1" " 指標權重的確定
由于各項指標原始數據的單位和含義不同,導致部分企業的指標增長率出現了負值,為消除不同指標間量綱和數量級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本文首先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然后利用熵值法計算各層級指標權重,其計算步驟如下,結果如表2所示。
其中,m為評價企業,n為評價指標,W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值,Hj為第j個指標的熵,Aij為標準化數據矩陣。
2.2" " 企業綜合評價得分計算與排名
與主觀評分和賦值方法相比,TOPSIS評價方法更側重于對不同對象之間的綜合排名進行對比觀測,該方法對評價指標的包容度較強,范圍較廣,既可以完全采用客觀數據構建評價體系,也可以從主觀視角切入,結合行業特性,更具針對性。具體處理步驟如下。
其中,yij為無量綱化后的指標值。
2.3" " 企業綜合評價得分計算與排名
通過計算2018—2021年16家物流上市公司企業的綠色創新績效分值和理想解,對案例企業綠色創新績效進行綜合得分計算,得出不同年份的排名,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從各企業4年的整體表現與評分及排名情況來看,B公司與C公司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其中C公司在2020年超越B公司一躍成為物流行業綠色創新績效領軍者。C公司于2020年成立科技子公司,降低了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并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通過鋪設屋面光伏等方式助推運輸環節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升了綠色創新績效。E公司在4年中綠色創新績效始終排名最后,雖然2020年得分較上年有較大增長,首次超過0.27,但仍與其他企業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0.23%,西南地區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1.56%,但其也在積極規劃部署綠色創新戰略,探索綠色城配相關領域。部分企業排名波動較大,如L公司、G公司和J公司,L公司和G公司在2019年均表現較好,排名大幅提升,其得分超過行業整體平均值,有較好的社會責任表現和環境友好發展戰略部署,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而J公司排名逐年下降,在2020年排名斷崖式下跌至第15名,其運營資金較為緊缺,供需難以周轉,且營業收入現金含量較低,資金周轉能力較差,成長質量不佳。
總體來講,物流企業2021年總體排名和得分情況與前文企業實施實質性創新與履行社會責任程度散點分布圖所呈現的情況一致。影響物流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綜合排名的因素主要包括企業綠色轉型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社會責任履行程度和環境友好程度。研發活動作為一項長期行為需要多方資源及人力和資金支撐,由于創新研發周期普遍比較長,前期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研發結果具有不穩定性和未知性,其對資金的需求和占用直接影響企業績效的綜合表現。ESG評級高會向其外部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傳達出高質量發展前景的利好信號,更容易獲得各利益相關者的投資青睞,且在技術革新方面更具活力,從而以多方因素共同拉動企業創新投入,提高核心競爭力。
3" " 結" " 論
本文通過選取企業實質性創新程度和ESG評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物流企業實質性創新程度普遍不高且差距較大,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迎合性創新”階段,研發產出情況有待改進;在雙碳背景和碳排放政策鼓勵支持的潮流趨勢下,物流行業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處于所有行業平均水平,但從企業綠色專利被引用次數來看,綠色轉型與環境友好戰略規劃仍需予以重點關注并持續作為企業未來戰略發展的目標與主導方向。
在政府創新補貼和綠色減排政策倡導扶持的潮流趨勢下,ESG社會責任評分中不斷進行綠色實質性創新與研發投入的企業綜合排名較高,且將綠色創新作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并以其為目標導向注重研發投入進行實質性創新的企業,在近幾年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搶占市場更大份額,通過綠色轉型從根本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進而拉動企業績效。ESG評級較高確實能向外部投資者和潛在觀望投資者傳達出有利信息與利好信號,因此,企業在日常運營與創新研發的進程中,要針對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短板制定個性化的綠色創新戰略,防止在某些經營和創新績效上存在與其他企業難以追趕超越的差距;還要充分發揮優勢效應,傳遞利好信號,拉動企業績效增長,合理分配有限資金,優化資源配置,憑借社會責任度獲取內外部潛在投資者的青睞,從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擴大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企業綠色創新績效。
參考文獻:
[1] 晏艷陽,王娟.產業政策如何促進企業創新效率提升——對“五年規劃”實施效果的一項評價[J].產經評論,2018,9(3):57-74.
[2] 武咸云,陳艷,楊衛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府補貼與企業Ramp;D投入[J].科研管理,2016,37(5):19-23.
[3] 王永貴,李霞.促進還是抑制:政府研發補助對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23(2):131-149.
[4] 胡俊南,盧昕昊.可持續商業模式對綠色創新績效的驅動機制研究——基于順豐的扎根分析[J].財會通訊,2023(6):90-96.
[5] 單婷婷,黃衛東,邱兆軒.TOE框架下能源型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殊途同歸”效應分析[J].物流科技,2021,44(12):14-20.
[6] 李衛忠,陳海權.物流企業創新能力與經營績效相關性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2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