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深化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W高校在以往的實踐經驗上積極探索,以改革為核心,以發展學生和教師的核心素養為主線,以學生的高質量發展為動力;不斷完善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完善體育教學評價考核等,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成功入選教育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據此,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字:新時代;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Sports Club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nhui Province in the New Era——Take W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Xugui """""WU Mengying """ZHU Ergang ""SUN Junnbsp;"""ZHANG Yanan ""CHEN Jin’ao
Sports Dept."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sports club system,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high-quality public sports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 Universi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past practical experience, taking reform as the core, developing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s the main line, and tak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driving force; It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clubs, optimized the content of sports teaching, and improved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ports teaching,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teaching results. It was successfully selected into the《Typical cases of deepening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of public sports club system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new era; public sports; club system; reform in education
近幾年關于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研究愈演愈烈,2018年安徽省教育廳頒布了《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體育藝術教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各高校啟動公共體育教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以培養高質量的大學生。但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仍不容樂觀[1]研究表明,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發展青少年的關鍵能力作用匪淺,但鮮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公共體育教學的研究。因此,本課題的探討具有一定意義。
1W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探討
W高校一直比較重視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工作,自 2018年安徽省教育廳下發相關文件后,便開始著手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實踐,并制定了《W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俱樂部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從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體育俱樂部會員、評價考核、體質健康測試、體育文化和平臺建設六個方面入手,以發展學生和教師的核心素養為主線,旨在提高學生身體機能水平,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合作意識、規則意識和優良的意志品質,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學校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為重點,帶動訓練和體育競賽共同發展;同時,不斷完善公共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建立起較為健全的教學、訓練與競賽體系,逐步形成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滿活力、注重實效、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體育工作格局。此外,學校積極探索在高年級和研究生中開設體育課程,2021年獲批安徽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開設體育課程的改革試點研究》。目前對于高年級的公共體育課程正處于開始摸索階段,因此,本研究主要涉及一、二年級學生的相關探討。
1.1俱樂部會員管理有序
W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實行三級會員制,即初級會員、中級會員、高級會員。初級會員基本上為一年級學生,中級會員基本為二年級學生,高級會員為常年參加校體育代表隊訓練的,或體質測試水平達到優秀且積極參加俱樂部活動的,體育考核成績給予優秀檔次的各個年級學生。初級會員的教學內容以基本素質練習、專項素質練習、專項技術教學和俱樂部活動為主;中級會員的教學內容以基本素質練習、專項素質練習、專項技戰術教學和俱樂部活動為主;高級會員的教學內容以運動隊訓練和業余競賽為主。通過這種分層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培養學生參與公共體育課的興趣;打造具有“科學性、全面性、高質量”的公共體育課程,以滿足學生不同運動水平的體育需求。
每學期開學前學生需登錄教務處選課系統,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體育俱樂部及指導老師。傷、殘且符合體育免試條件的學生,須填寫“免予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申請表”,并通過教務處申請體育免考,經審批同意后,按學校相關文件參加體育保健課或其它教學安排。
1.2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調查發現,不少大學生仍存在喜歡體育運動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對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政策認識不清楚、不重視,甚至表現出抗拒。W高校在體育俱樂部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線,從提高學生的體育健康認知素養入手,注重加強學生的政策引導和思想教育,主要目的是轉變學生由“被動參與體育課”到“主動要求健康”的體育觀念,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健康工作的重視,培養學生承擔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強調健康知識不應該僅包括運動健康常識,還必須包括運動衛生與健康教育知識,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健康管理素養;俱樂部教學對會員的要求是兩年內要學會一到兩項體育專項技能,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大學生。
1.3教師教學能力轉型到位
學校注重培養青年教師核心素養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去進修訪學和學歷晉升,進修學習合格后,會按照學校文件會給予相應獎勵。校體育運動委員會會定期組織各俱樂部指導教師及學生代表參與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研討會,校領導非常重視俱樂部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快速、有效的解決各俱樂部存在的實際困難,積極聽取教師及學生的意見,以保證俱樂部制教學的有序進行。除此,組織指導教師到相關院校參觀學習有關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成果,不斷積累學習經驗。俱樂部制教學指導老師由學院和體育教研室選派,教師須在下學期排課前向學院申報要開設的俱樂部課程,經學院審核認定后方可實施。教師結合自身專業方向自主申報俱樂部課程,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及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養教師自主學習及管理等核心素養,以滿足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改革發展需要。
1.4考核內容與評價方式積極創新
自2018年安徽省俱樂部制教學改革以來,W高校一直在探索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從最初的“平時成績和技能考核”的基礎上,到“早操、課外活動、學習態度、進步幅度和技能考核”,積極探索科學的、多元化的考核內容和方式,經過不短實踐于總結,最終考核內容確定為“學習態度、俱樂部活動、步道樂跑、專項技能考核和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考核”,并融入到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考核方案,實現了由單一考核向多元化、科學化考核的轉變,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科學結合。
學期考核包括學習態度(6%)、俱樂部活動(4%)、步道樂跑(30%)、專項技能考核(30%)和體質健康測試(30%)等5 個方面。其中,項目技能考核會根據會員級別的高低進行選擇(兩套方案,二選一);增設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考核不僅響應落實教育部要求,更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國家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無故曠課累計超過3次及以上者,本學期體育課程成績為 0 分,需要重修。步道樂跑20次為及格,30次為滿分,而且所占的比重較高,也是為了提高學生體育課下跑步鍛煉的積極性。經實踐證明,步道樂跑的實施效果顯著:學生的中長跑成績及心肺功能都有顯著提高,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需要說明的是,步道樂跑是由第三方實時網絡監測,并最終給出成績,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1.5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展有效
近幾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顯示,我國的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嚴重。為提高我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W高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成績,從最初的針對性輔導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較低的某個學院,到現在的覆蓋全校各個學院,而且責任落實到各個俱樂部指導教師。在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始前,各俱樂部指導老師先進行第一輪體質健康測試,這樣操作不僅讓學生提前知曉自己的體測成績,還可以留有時間對自己的弱項進行針對性練習;同時篩選出接近優秀和不及格的大學生進行單獨輔導。成績上報前,學生可以對自己不滿意的成績可以進行一次重測,經過專門的輔導和訓練,大多同學的重測成績會有一定提高。最終,不僅提高了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而且也掌握了有效的鍛煉方法。
1.6俱樂部活動開展如火如荼
自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各項目俱樂部的教學內容也不斷深化,特別是每學期增加的俱樂部系列教學活動,結合各俱樂部專項的不同特點,內容以趣味運動、素質練習、教學比賽為主,極大的提高了教學的娛樂性和學生的體育參與率。此外,各俱樂部的課外活動也如火如荼,新生杯、運動聯賽、校運動會、冬季樂跑、廣播操比賽、各協會的會員活動及運動訓練等進行的有條不紊。這些活動開展主要由各俱樂部負責的學生主任組織,指導老師負責協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2體育工作管理革新
2.1重視俱樂部教學改革團隊的組建
為保證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有效發展,W高校改革了公共體育俱樂部管理體制。由校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校體委)統籌協調全校學生體育俱樂部、各二級學院、校工會的體育與健康工作,并制定《W高校體育俱樂部章程》。校體委下設校體育俱樂部管理中心,與公共基礎學院合署辦公,中心主任由公共基礎學院院長兼任。原隸屬校團委管轄的各體育協會改組成各體育俱樂部,在此基礎上,根據我校場館設施及師資隊伍目前實際成立了14個體育俱樂部,包括籃球、排球、足球、氣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手球、武術、跆拳道、太極拳、健美操、瑜伽和體育舞蹈,并在高年級嘗試增設形意拳、毽球、秧歌、飛盤、街舞等傳統項目和時尚項目;各俱樂部由校體育俱樂部管理中心和團委共同管理,業務上接受公共基礎學院體育教研室指導;隨著我校體育軟硬件條件的進一步改善,逐步增加體育俱樂部的數量。
2.2鼓勵學生參與俱樂部的管理運行
鼓勵學有余力、有條件、有能力的學生參與俱樂部管理中心及各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培訓與志愿服務工作[2],發揮俱樂部平臺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社會服務意識和管理能力,提升他們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素養。俱樂部學生管理干部享有校級學生干部、團干評獎評優同等權利。
各體育俱樂部設主任1名、副主任2-3名,俱樂部內設宣傳、培訓、競賽、后勤等小組,保障俱樂部的正常運行。俱樂部主任、副主任及各小組負責人均由學生擔任。各二級學院應支持學生會體育部配合體育俱樂部工作,在完成所屬學院學生體育工作的同時,配合完成學校體育工作。
3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自W高校實施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以來,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提高明顯。特別是中長跑(800米/女,1000米/男),與2017屆學生相比,2018屆的在校大學生總體成績顯著提高,優秀和良好人數增加,各等級成績提高;在成績等級分布率方面,顯著地提升男生優秀率和良好率,提升女生優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3]。
2017年申報的《健康中國建設視域下,醫學生“四位一體”體育素養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019年申報的《依托省運會,醫學院校“體育教學、訓練、健身、測試平臺”的構建與創新》,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2年報送的《深化體育俱樂部制改革》案例成功入選教育部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第三輯)》。
各俱樂部高級會員的運動訓練主要由指導老師負責,分為平時訓練和賽前集訓,平時的常規訓練在每學期上滿20課時的基礎上再另行安排,賽前訓練根據不同項目的訓練特點進行科學的周期安排。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運動參賽,且競賽成績一直較好,2018年的安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獲得3金6銀5銅的成績;截止2022年8月25日,安徽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高校部已經進行排球、網球、武術、羽毛球和乒乓球五個項目的比賽,目前獲得5金7銀4銅的好成績,充分彰顯了持續深化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顯著成效。
4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探討
4.1注重師生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
近些年有關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不少,但是有關教師核心素養的研究相對比較欠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應該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核心素養,因此,為提高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兩者更是缺一不可。
4.1.1學生方面
(1)定期向學生解讀有關體質健康、體育核心素養及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教育部、省教育廳和校級體育教學改革文件等,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健康意識等很有必要。
(2)加強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知識的灌輸[4],主要包括針對青少年的身體活動不足,吸煙,吸毒品,酗酒,不良的飲食方式、衛生習慣和規律作息,心理不健康,性知識缺乏等行為進行的教育活動;目的是使學生習得不良行為所導致的身心危害及預防、干預等,進而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樹立健康安全的意識,準確鑒別影響健康的不利因素,選擇有益健康的日常行為及生活方式以預防疾病,最終提高生活質量。
(3)重視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考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學校、家庭等群體性體育活動,比如社區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和競賽、向社會或家庭成員普及運動健康知識、參與或組織家庭活動等,逐步培養學生個體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素養。
4.1.2教師方面
(1)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與責任心。當前的公共體育教學情況急需教師不得不轉變學習理念,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正式與非正式的方式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包括制度觀、職業觀、學生觀、體育人文底蘊、體育科學精神、體育品德、體育運動能力、體育課程領悟能力、體育教學實施能力等。定期組織老師參加 “學生核心素養如何融入俱樂部制教學”的培訓及研討,并且教學任務責任的分工必須落實到具體的體育教師。
(2)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情況。教學初期,通過線上、問卷、面對面等方式診斷出學生體育素養的缺失原因及程度,做好記錄并進行課題組討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輔導;課下采用多元[5]的溝通方式與學生的密切交流,以提高教學效果。
4.2提升俱樂部制輔助管理策略
4.2.1優化選課系統,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1)目前俱樂部制教學下的選課時間比較固定,大多學生只能按照教務處的安排選擇每周的一個固定時間段上課,這可能因同一個時間段選擇某個俱樂部課程的學生人數飽和,而導致學生選不上自己喜歡的項目。建議優化教務處的公共體育選課系統,靈活安排學生選課時間,只要不超過上線人數,允許學生可以從同一項目同一水平同一體育教師的兩個授課時間段二選一,基本保證大多數學生能選到自己喜歡的項目。
(2)增設學生選課的“冷靜期”,目前規定學生在選擇某項俱樂部課程后就不能更改,這就可能導致使有些同學接觸該項目一段時間后才發現該項目不適合自己,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可以增設學生的選課“冷靜期”,每學期在開課兩周內允許學生申請更換俱樂部和指導教師,學期中不得再隨意更改[6]。
4.2.2利用好互聯網,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的俱樂部制教學考核中,“校園樂跑”項目實現了借助互聯網平臺來智能管理。為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應在學習態度、俱樂部活動、專項技能考核和體質健康測試等考核項目中,融入互聯網管理平臺,不僅能有效的管理教學數據,極大的減輕教師負擔,而且讓教師專注教學,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4.3開拓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與文化課的融合
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別是醫學等專業的學生,易存在久坐問題。因此,如何解決大學生文化課中的久坐問題變很有必要。建議結合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內容,在文化課課前和中融入短時間、低強度的微運動,如瑜伽等(5-10min/次);并鼓勵學生在文化課間較充足的情況下,進行適量的中強度活動,例如跳繩等(10-15min/次),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每日鍛煉的習慣。
5小結
W高校的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模式目前已取得較為顯著效果,在此基礎上,應繼續按照新時代對學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再接再厲;并深度對接學校各職能部門,不斷提升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成效。
參考文獻
[1] 萬華軍,熊巨洋,彭瑩瑩等.健康中國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健康問題及管理策略[J].醫學與社會,2020,33(03):55-58.
[2] 郭玉嬋.資源整合視角下湖北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路徑研究[D].湖北大學,2021.
[3] 陶志軒等.15周低強度有氧耐力訓練對大學生中長跑成績的影響[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02):61-64.
[4] 王軍利.《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劃2018-2030》解讀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9(04):54-58+64.
[5] 閻智力.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探討[J].體育學刊,2020,27(06):123-131.
[6] 章翔,林秋菊,李斌等.安慶師范大學公共體育課堂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探討[J].體育學刊,2020,27(06):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