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傳承與弘揚紅色精神,以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核心價值觀等為基礎深入挖掘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立足“教師”“學生”“學校”三個層面總結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現實困境,進而探討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可實現路徑,即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共情;聚焦精神引領,積極建設紅色主題活動。旨在為推動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紅色精神;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路徑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ANG Lei 1"YANG"Wenjun 2"ZHANG"Kang 2
(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75"China; 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10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red spiri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pirit, ideal belief, core values, etc., we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schools\", and then explore the realizabl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Namely,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realize educational empathy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Focus on spiritual guidance, and actively build red theme activiti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Key Words:Red spirit; Methods of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Path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優秀文化教育[1]。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和全國教育大會中均重點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國家對學生品德修養和政治素養高度重視,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或選修課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
紅色精神是傳統優秀文化的載體,是歷代共產黨人、先進分子領導人民群眾傳承、延續和創造的精神譜系,是以延安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奧運精神為代表的革命精神的總稱[2]。紅色精神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程中重要的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學生思想品德和體育精神的形成存在必然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3]。體育科研方法是體育學專業核心課程,承載培養體育學專業學生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使命,起到傳授體育科學研究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行文規范的作用[4];同時,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將價值塑造融于知識傳授和素質培養中[5],引導學生樹立求真務實、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精神信念,以達到教學與思政協同效應。因此,為培養體育學專業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傳承與弘揚紅色精神,延續紅色基因;本文對紅色精神的豐富內涵進行梳理和總結,深入探討紅色精神在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過程中表現出的價值意蘊和現實困境,總結分析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旨在為推動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
1 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
1.1豐富教學內容,培固民族精神之“根”
紅色精神作為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的天然載體,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創造的具有育人意義的歷史文化積淀,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體育學專業學生作為體育強國道路上的實踐者和承擔者,肩負著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任。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作為高校體育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和科學思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該課程主要以體育科研方法與理論教學為主,培養體育專業學生應用科學研究方法解決體育運動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并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與研究。其表現出的德育功能與紅色精神中的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敢闖敢試等相吻合。因此,將紅色精神融入到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教育中,對豐富教學內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極具價值,起到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的效能。能夠讓紅色基因通過體育人傳承下去,讓紅色精神深深植根于廣大體育學專業學生的心中,保證理想信念不迷失,讓體育專業學生擁護黨的領導,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1.2堅定文化自信,熔鑄理想信念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說到:“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終目的為堅定文化自信。”共產黨人傳承、延續和創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萌發的紅色精神,是紅色文化的意識形態。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以及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共同創造的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精神。它涵蓋了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和奧運精神等精神。將這些在新時代形勢下不斷傳承、創新與發展的富有時代特色、民族特征的紅色精神融入到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引導體育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堅定文化自信,熔鑄理想信念之“魂”,為體育高校建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1.3傳承精神文化,涵養核心價值之“源”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紅色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的載體,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將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有利于體育學專業學生傳承紅色精神文化,涵養核心價值之“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2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現實困境
2.1高校體育教師對于紅色精神缺乏深入研究
高校體育教師在探索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理論研究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通過在知網以“紅色精神”為檢索詞檢索關于紅色精神的核心期刊,如圖1所示,關于體育學科的紅色精神研究論文有兩篇,其主題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2]”和全國14所高等體育院校專家關于“建黨百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筆談[6],可見現階段體育領域關于紅色精神的研究深度和廣度遠遠不足,因此制約著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豐富與完善。
2.2學生學習紅色精神主動性不高
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中的一大阻礙,表現為學生學習紅色精神主動性不高等狀態[7]。在《綱要》的指引下,一些高校在積極嘗試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工作,探索體育課與思政教育教學模式的轉型,但我國多數體育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框架體系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大多都選用以往教師單向知識傳授、“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8]。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被動的、死板地接受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紅色精神的主動性不高。若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依舊選用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則學生無法長期保持對紅色精神的學習主動性,也無法在實踐中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將導致學生錯過紅色精神實踐體驗轉化為自身情感認同和價值理念的良好時機,讓紅色精神與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仍然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高校體育教師在此過程中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
2.3校園紅色精神教育氛圍不濃
高校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良好的校園氛圍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的育人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需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加強校園紅色精神教育氛圍建設,提高紅色精神的號召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但目前體育高校在營造校園氛圍建設上存在校園紅色精神教育氛圍不濃的現象,究其原因可能是體育教師對紅色精神精神的研究神對不夠[9]。教師多是以自身專業知識去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很少甚至忽略了紅色精神的融入。同時,教師踐行《綱要》處于自我探索階段,存在觀念認識和方法經驗的不足;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機會少,導致校園紅色精神教育氛圍不濃,從而進一步對學生產生思想和行為上的消極影響。
3 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3.1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主要是一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人為終極目標[10],深度挖掘紅色精神資源,講好中國故事,探尋思政教育切入點。
3.1.1立足學生實際,強化課程思政目標
紅色精神的核心價值在于育人價值,而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中,教師須立足學生實際,豐富課程思政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為民服務、助人為樂、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等目標。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紅色精神思政教育,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提高課堂參與度。將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目標,運用能夠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科學求實等的素材,如:課上分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視頻,課后組織學生拍關于紅色精神與體育的訪談微電影以及組織整理“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的文獻等,進而全面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體育人才。
3.1.2創新教育模式,加強理論研究
探索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創新教育模式,加強理論研究。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運用現代化的多元體育教育模式,使紅色精神能夠以不同的形式、類型在體育科研方法教學中展現,達到在體育科研方法的育人目目的。運用創新型的教育模式承載體育教研成果,在引導體育專業學生在學好體育科研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理解紅色精神的內涵,領略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在講解體育科研方法理論知識時,要注意改變以往“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分享紅色精神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增強體育理論研究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教學中,最終達到紅色精神融入課堂思政教育的目的。
3.1.3 深度挖掘紅色精神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信仰,是堅持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顏色。紅色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文化內涵,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中教師應該深度挖掘紅色精神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將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教學內容體系中,形成教學模塊,豐富課程內容,構建教師“能講通”“能講清”,學生“能聽懂”“能聽進”的教學體系。即結合紅色精神理論研究,豐富教學內容,如長征精神,是指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堅定理想信念,把群眾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表現出敢于拼搏、不怕犧牲、顧全大局、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的精神[11];雷鋒精神是為紀念雷鋒同志而以其名命名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為核心的革命精神[12]等。只有深刻把握了紅色精神中蘊含的核心思想價值和精神價值內涵,才能使其成為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思政中具有說服力和引領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促進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思政實施的效果扎實有效。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將紅色精神與體育科研方法科研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生自身探索,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首先,鼓勵組織學生觀看紅色精神的電影,在承載著紅色精神的紅色基地進行情景教學,或邀請班上深刻領悟紅色精神的黨員同學進行交流,引導大學生鑄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愛國情感。其次,在科研實踐中,教師可以布置課下任務,讓學生自主搜集、調研身邊的紅色精神案例,在參與、調研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科研實踐中夯實愛國主義情懷之基,增強課堂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滲透力。
3.1.4 采用非標準化考核,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中,建立綜合評價機制,可以采用過程化考核結合非標準化考試模式,并強調科研匯報中須體現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為學生創造紅色精神傳播的機會,并以此為契機創新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思政新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展開討論,形成科研論文,增強紅色精神與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思政的融合性,引導學生弘揚和踐行紅色精神及其價值底蘊。
同時,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考核過程中可以增添過程性考核,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精神主題的班級文化活動,如組織紅色精神知識融入體育科研知識問答、調研并開展紅色精神主體科研匯報,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養成團結協作、公平競爭、自我創新等價值觀,進而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在課中組織學生開展以“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等主體科研討論活動,讓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每一環節,力爭使學生看得見、悟得了、學得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3.2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共情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媒體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多彩多樣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因此,體育高校要積極利用互聯網媒體進行紅色主題校園網絡環境建設,建立體育高校紅色精神專欄網址,組織體育專業學生定期進行紅色精神網絡學習,從而宣傳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體育學專業大學生有開闊思維、求知欲強,課程思政內容的編寫框架、主題選取、授課風格、展現形式等皆應以學生為中心[13]。大學生作為中國互聯網使用最多的群體, 網絡是其學習、交流、生活的重要組成媒介[14]。高校課堂思政的發展也理當順應時代潮流,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高校課堂思政中[15]。基于此,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可結合互聯網教學技術,模仿抖音、B站、快手等傳播平臺引入短視頻、微電影等,以精煉簡潔的風格闡述紅色精神的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由此引發體育學專業大學生的情感共鳴。且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李子柒、丁真等等網絡達人借助中國傳統文化拍短視頻進行文化傳播,并迅速走紅,帶動了中華傳統文化熱潮[16]。除此以外,以《長津湖》為代表的紅色戰爭和以《雄獅少年》為代表的中國動漫電影的票房得極大突破,也啟發我們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堂思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新,通過符合體育學專業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富含現代科技的課堂展現,促進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3.3聚焦精神引領,積極建設紅色主題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中指出,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不斷賦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牢牢扎根[17]。紅色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引領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責任。其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要求需要全面協同教師,開展紅色精神主題班級文化活動,創新紅色精神的宣傳方式,開展多渠道、多種類的志愿服務活動等。
依托自然、文化景觀融入紅色元素,創新紅色精神的宣傳方式。首先,構建紅色精神主題校園宣傳陣地,充分發揮紅色精神的教育功能,通過廣播、指示牌、宣傳報等宣傳渠道傳播紅色精神,讓體育專業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其次,通過多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宣傳方式,如布置紅色精神畫展、拍攝紅色精神微電影、設計紅色精神雕塑和紅色精神文創產品等,打造弘揚紅色精神的教育園地。學生也可以充分結合體育專業,通過多種渠道來宣傳、弘揚紅色精神。開展多渠道、多種類紅色精神主題活動。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可以體會紅色精神,深刻理解紅色精神,激勵學生參與紅色精神主題活動,吸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體驗甘于奉獻、頑強拼搏、敢闖敢試等紅色精神,營造助人為樂、勤于學習的文化氛圍,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4 結語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精神對培固民族精神、熔鑄理想信念、涵養核心價值具有重要意義。但高校體育教師對于紅色精神缺乏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紅色精神主動性不高、校園紅色精神教育氛圍不濃等可能阻礙了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建設。因此,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共情;聚焦精神引領,積極建設紅色主題活動的實施路徑能夠將紅色精神融入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思政教學,推動學生在人生奮斗歷程中能夠繼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敢頑強的紅色精神,進而形成積極進取和科學求實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全面發展自身,為應對未來人生的各類挑戰做好堅實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0-05-28)[ 2023-01-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趙富學.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7):30-36.
[3]"王雪玲.利用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7):58-60.
[4]"黃漢升,吳燕丹.普通高校本科“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改革的路徑——基于體育院、系學生畢業論文的現狀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05):116-127.
[5]"于亮,周越,趙麗,等.《運動生理學》課程思政:意義、設計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6):48-59.
[6]"曹衛東,李崟,徐雁冰,等.“建黨百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筆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6):1-34.
[7]"白凌婷.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碩士課程思政的路徑創新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S1):416-418,420.
[8]"鄭振鋒,徐健,張雨楠.紅色文化融入新聞傳播學課程思政的現實難點與實踐路徑[J].傳媒,2022,370(5):22-24.
[9]"白凌婷.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碩士課程思政的路徑創新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S1):416-418,420.
[10]"馮玉軍,伍聰.高等教育要始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高等教育,2022(10):6-8.
[11]"魏佩,鄭宏穎.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德育引領——以遵義市高校大學生為例[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2,24(6):6-9.
[12]"辛立章,覃雪燕.雷鋒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原則遵循和路徑選擇[J].雷鋒,2022(12):69-72.
[13]"申國卿.立德樹人:太極拳課程思政建設的特色引領與歷史自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1):70-77.
[14]"潘敏,陳中潤,于朝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理論戰線,2006(11):44-49.
[15]"游龍生,游宇婷,陳小紅.高校思政教學融入網絡元素的革新路徑——評《走近當代大學生:有溫度的思政教育》[J].中國油脂,2022,47(12):164.
[16]"趙暉,李曠怡.短視頻對中國文化海外形象的塑造與傳播[J].中國電視,2021,420(02):74-78.
[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創造,2022,30(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