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物保護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與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而基層文博機構與文物保護工作者缺乏專業的文保知識和實踐經驗,在實施文物保護工作中常常面臨著工作難度大、經費短缺等問題。文章從群眾力量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群眾對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和態度,總結了其參與途徑,并針對當前文博機構面臨的困境以及群眾的參與動力提出對策。
關鍵詞:群眾力量;文物保護;文博機構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3.016
0 引言
博山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中北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博山區通過實施“四大工程”、落實“八項舉措”,大力加強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與上級部門提出的“保基本、全覆蓋”要求相比,博山區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存在較大短板。同時由于基層文博機構專業人才匱乏、經費短缺、工作任務繁重等原因,限制了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積極性。
1 博山區文物現狀
博山區地處山東中部,文化底蘊深厚,全區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500余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3處(圖1),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從近年來博山區開展的一些活動來看,群眾參與度較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是博山窯火祭古崖墓活動。這一活動不僅可以宣傳博山區優秀歷史文化及地方民俗風情,還能夠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群眾缺乏文物保護知識、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抵觸心理等問題,博山區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因此,本文將分析群眾力量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對現有情況進行總結并探討解決辦法,希望為博山區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促進博山區的文博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2 群眾力量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
在博山區,群眾力量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宣傳教育作用
群眾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本地文物保護部門可以讓他們深入了解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相關規章制度和要求,再通過他們進行宣傳,從而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2.2 文物安全防范作用
在文物日常監管中,可以積極調動群眾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通過設立文物保護義務監督員為文物安全提供保障。
2.3 信息收集作用
群眾可以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幫助文物管理部門準確掌握區域內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及歷史遺存的數量、現狀、分布狀況等信息,同時也能為相關部門制定合理有效的文物保護措施提供參考意見。
2.4 監督管理作用
對于不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未履行文物保護責任的單位和個人,群眾可以通過舉報等方式進行監督管理,督促整改到位,對于一些具有價值但是沒有及時得到保護的文物,群眾可以提出建議并要求實施有效保護。
3 群眾對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認知
3.1 群眾參與文物保護的態度
調查發現,大部分群眾認為文物保護與自己密切相關,但僅有少部分群眾會在特定場合參與文物保護活動或者偶爾參與一些文物保護活動,文物保護認知與行動不相協調。
對于當前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難點,群眾也有普遍認知,大多認為:經費不足,影響文物保護效果;專業人才缺乏,難以保障文物保護質量;公眾參與度低,需要加強宣傳和教育;缺乏有效的文物保護政策和措施。其中,經費不足和專業人才缺乏是群眾最能直觀感受的點。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紀念和珍藏,絕大多數群眾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愿意積極投身文物保護工作。但是,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了解不多、參與不深,他們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加大宣傳力度,真正意義上提高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此外,群眾對文物保護與自身利益關系認識模糊,不了解文物保護工作內容、方法及參與文物保護的途徑等,雖然也認識到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但不了解相關知識,不清楚自己所在地區的文物保護狀況和如何參與。
除此之外,從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了解情況看,對文物保護工作仍存在一定偏見。從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來看,有近半數人認為文物管理部門在履行職責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少數人認為群眾參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十分重要,且需要對群眾進行文物保護知識的專業培訓,還有少數人認為文物保護是一項社會性比較強的工作,需要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必須依靠群眾力量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但是,也不能否認在現實中有一些不利于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開展并影響群眾參與的因素存在。如有的人認為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做得還不錯,就應該全部由政府去處理那些與文物保護相關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資源后,應該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或出臺更多優惠政策以提高群眾參與度。
3.2 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認知與行動不一致的原因
①群眾文化素質不夠高,沒有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規和文物知識,以及對文物保護工作內容和方法等知之甚少。
②部分群眾缺乏社會責任感,存在懈怠心理。
③由于經費不足和缺乏專業人才、專業技術力量支撐等原因,群眾在參與文保行動中遇到困難。
3.3 群眾與文物保護之間的聯系
群眾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力量,群眾力量可以積極推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政府可以通過宣傳引導,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此外,群眾作為文化建設者和文物保護參與者,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有利于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也是群眾對歷史文化的一種追憶和情懷。
4 當前博山區基層文博機構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博山區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4.1 經費短缺,投入不足
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和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層文博機構保護文物的積極性。博山區的基層文博機構受經費限制,往往只能做一些宣傳、展覽等活動。目前基層文博機構所能獲得的經費非常有限,只能依靠政府劃撥專項經費來維持日常工作開展和必要設備維修。
4.2 專業人才匱乏
由于沒有專業的文物保護知識,工作人員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以及專業素質,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中往往面臨著許多困難。
4.3 社會力量參與少
缺少群眾的大力支持,即使有一些具有較高文物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團體或個人也難以發揮出應有作用,而這些組織和個人往往也因為缺乏經驗、缺乏資金,無法對文物進行有效保護。
5 如何依靠群眾力量加強博山區基層文物保護工作
5.1 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培養群眾文物保護能力
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提高群眾對于文物保護工作的參與度,提高群眾積極性。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多種路徑對群眾進行文物保護知識宣傳,培養群眾的文物保護能力,如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以文物保護為主題的文物保護活動(圖2),這樣群眾在遇到文物保護問題時能夠積極地提供資料,協助文物部門開展工作。
群眾在文物保護工作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通過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培養文物保護能力,可以讓群眾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更好發揮作用,有了知識與能力基礎,群眾也能夠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對文物保護工作提出意見。基層文物保護部門在對于群眾建議與提案的答復過程中,要切實以廣大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對群眾提出的建議與提案給予認真思考與及時回應。
5.2 暢通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渠道,鼓勵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宣傳、巡查工作
只有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渠道暢通了,群眾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力量融入到文物保護工作中,才能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添磚加瓦。《山東省文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博隊伍建設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了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途徑,包括參加各級各單位組織開展的文保知識培訓,參與民間自發活動,如“送福進萬家、獻愛心”“尋訪記憶·尋訪歷史”等文物保護志愿者活動。
從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實際看,群眾的積極主動性較高,并且其參與意愿也普遍較高。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群眾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更加便捷,部分群眾對文物有一定了解,能夠為文物保護部門提出建設性建議。如前文所述,群眾深入了解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相關規章制度和要求后可以進行更大范圍的宣傳。通過對基層文化工作者、人民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社區工作者的宣傳教育、培訓指導,有效地提升其對相關法規、政策的了解程度及自身文物保護素質水平,為當地民眾樹立榜樣,從而增強區域范圍內所有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淄博市內齊長城屬于齊長城中段,主線長約110.84千米,主要分布在博山、淄川和沂源兩區一縣境內。2022年,淄博市博山區推動公益性崗位增設與護林綠化及森林防火、文物保護、河道水庫保護工作有機結合,根據博山區實際情況,先后設置護林綠化崗126個、齊長城巡護崗74個、水庫巡庫崗26個。齊長城巡護員需巡查、看護齊長城本體及其歷史環境風貌、齊長城保護標志、保護界樁和有關防護設施,發現自然損壞或者遭受環境地質災害情況,要及時報告當地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并積極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圖3)。齊長城巡護員可以幫助文物保護部門了解齊長城保護狀況,協助當地政府、文物保護部門做好齊長城日常養護、保護宣傳等工作。齊長城巡護崗的設置是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體現,值得借鑒,可以將此種群眾方式引入其他文物保護工作中。
5.3 通過政策引導調動群眾參與文物保護的積極性
文物保護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積極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文保工作的效果。近年來,博山區先后出臺了《博山區關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建設提升歷史文化底蘊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博山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以加強文物保護為目標,以打造“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試點創建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國家級榮譽為契機,大力推進博山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文物保護與修復活動,對重點區域的文物進行集中搶救性維修,同時組織了多批志愿者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
由《山東省文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博隊伍建設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對“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委員作用和社會各界力量”的規定可得如下結論:在博山區基層文博人員隊伍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委員的作用,不斷提高政協委員整體素質水平及參政議政能力;要充分發揮各類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及宣傳教育的作用;要鼓勵各部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文物保護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訓;建立人民政協、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及群眾參與機制。
6 結語
群眾力量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認識上的,也有行動上的。但其要點是積極參與,而不是消極被動,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形成良好的文物保護氛圍。群眾在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如經費短缺、專業人才匱乏、工作任務繁重等。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提高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和文物資源利用的認識,引導群眾加強學習與實踐,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基層文保工作中來等,要調動群眾參與力量,就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動性。博山區通過加強對基群眾員的培訓和激勵,鼓勵其參與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和其他相關社會活動中來。總之,群眾力量是一種強大而有效的社會資源,它對文物保護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楠.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大觀(論壇),2020(2):98-99.
[2]呂廣暉.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J].才智,2019(28):243.
[3]特木爾.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8(3):283.
[4]張運鋒.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102-103.
[5]王瑞林.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3(S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