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輝
高級講師,青島電子學校副校長,曾獲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青島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青島市教學能手、青島市青年崗位能手、青島市教育局巾幗文明標兵、青島市青年優秀專業人才等稱號。
“小優、小優!請開燈。”話音剛落,“啪”的一下,屋子里的燈亮了。在青島電子學校智能家居實訓室有實景演示區、沙盤模型區和實訓小屋三個功能區,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萬物互聯的家電智能控制,在沙盤中看到整個智能系統在建筑模型中的應用,以及在實訓小屋動手實踐,親自操作智能家居系統。
“學校今年新增‘元宇宙’專業,依托實訓室優質資源,又建立起‘元宇宙VR教學工作站’,為學生提供專業場景化教學實訓。而物聯網技能大賽實訓室,可模擬完成智慧社區、遠程醫療、商業應用、智能環境以及云服務平臺五大系統的相關實驗,為教師完成物聯網教學,學生學習物聯網技術和維護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青島電子學校副校長、計算機專業教師王輝向記者介紹。八月的校園,空曠、靜謐,樹影斑駁,綠草如茵,散發著拔節向上的力量。王輝教書育人,在這里已經度過了23個春秋。
師傅引領,讓我長成自己理想的模樣
2000年,王輝從天津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回到了母校青島電子學校教書。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背后是學校的關懷,昔日恩師,今日同事。當王輝心情忐忑地走上講臺時,看到了教室后面指導老師鼓勵的眼神。而學校領導的諄諄教導猶在耳邊:“入職就要樹立好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習慣,青年教師有一個成長期,憑著起初的沖勁和干勁,三年就得成長起來,得把課上硬實了,否則后面的成長速度可能會很慢。”
當王輝真正走入課堂,無論是經驗還是課堂管理都顯得經驗不足。好在學校有“師徒結對”的傳統,貼心地為她安排了教學經驗豐富的師傅,師傅對她傾囊相授。王輝跟著師傅去上課,揣摩師傅的教學技巧。上公開課時,師傅幫她理清思路,給予她暖心的鼓勵和寶貴的建議。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共班的稍微年長的老師也是傾力幫助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由于身邊有無數優秀的教師引路,王輝才得以迅速進入角色。
“計算機類科目專業分多個方向,比如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等。專業更新換代快,即便在大學學了所有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也要不斷更新,學習新的軟件。大學的專業積累,只是打了一個扎實的基礎,要跟進專業發展的趨勢,還要靠平時不斷地學習、積累、提升。”王輝時刻保持著緊迫感,使自己始終站在信息的前沿,“稍微松懈一點,就可能跟不上步伐了”,這也造就了王輝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她說話聲音不大,但語速很快,走起路來更是腳下生風。
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緊密相連,為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學校專業更新很快。青島電子學校2023年開設了依附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元宇宙專業,專業方向調整升級后,老師就要迅速適應,這是對專業課老師的考驗。遇到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時,老師通過培訓、實踐習得新知識。對于一些專業難度比較大的新課程,比如影視特效、3D建模、動畫等,學校會招聘專業的教師。“計算機專業的新教師往往擁有更加前沿的知識,老教師受益很多;而老教師教學經驗相對豐富,可以向新教師傳授。我們的專業隊伍就是老教師和新教師交互學習,取長補短。”王輝強調。
以一顆匠人之心打磨課程
“職業學校的孩子非常活躍,富有好奇心,動手能力強,對新鮮事物,特別是信息化非常感興趣。所以在課程中,要不斷地加入新的案例。”每次接手一門新的課程,王輝都會提前了解行業需求,學習行業的新技術、新技能、新標準,把這些新技術、新技能消化分解后,跟知識點對照,再教給學生。
“在學期之初,以集備的方式,教師們共同探討,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計劃,規范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撰寫教學設計、學案以及PPT等,按計劃實施課堂教學。”王輝上課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教學過程不單單指課堂上的45分鐘,更注重課前、課中、課后的整體學習。上課前,王輝會把一些簡單的常識發給學生看,比如用ps做平面設計時,會提前發一些設計圖給學生,學生看完后把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帶著問題聽課。王輝會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這樣學生便牢固掌握了知識,課后再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把課前課中課后連貫起來,以一顆匠人之心精心打磨課程。
“職業學校的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這讓王輝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教好他們。專業課的特點就是課堂上學生動手的時間會多一些,比如項目式、案例式、小組合作等,有的孩子心靈手巧,操作能力特別強;也有的孩子動作緩慢,有點笨手笨腳,就選擇分層結對的方式,悉心指導,保證每個同學都學會。在設計案例時,王輝會向學生滲透愛國精神、工匠精神等。比如讓學生模擬制作故宮博物院的logo,故宮博物院有很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故事內涵,課前給學生播放《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渲染氣氛,學生帶著情感去操作,會更加聚精會神,同時也把愛國意識、工匠精神融進了課堂。
“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在課堂上,我會關注每一個學生,哪怕他學得慢一點,或者他調皮一些,但是可以通過溝通,慢慢教會他。”在王輝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老師要以一顆匠人之心精心打磨雕琢,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走上社會有用武之地。
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很高,在高三學生的畢業設計課上,王輝指導學生制作畢業作品,學生運用專業特長,比如影視特效、影視剪輯、影視后期制作等,拍出來的片子效果,令老師們大加贊賞。“職業學校看重的是專業技能,技術越高、掌握的技能越多,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平時學校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請一些能工巧匠、勞動模范到學校開展講座,邀請企業的人來講企業文化等,給學生們進行教育和熏陶。學生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更多的信心,學生會覺得‘如果我有一技之長、把一門課鉆研透了,將來也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取得成功’。”如果說學生是貝殼,那老師就是海洋,為學生的人生涂上斑斕的色彩。
教育的真正落地,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站立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王輝感到很幸福,幸福感來自學生的專業成功,以及自己的專業成長。每次收到學生獲獎的報喜短信,王輝就很開心。同時,她也感恩得到的所有扶持,將所獲溫暖收藏于心,凝聚成力量與勇氣,推動自己努力前行。
王輝深知,教師的成長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學識的充電。只有教師具有廣博的學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只有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速度。因此,王輝不斷學習,利用業余時間,攻讀了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學位,也考取了計算機網絡管理員二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2014年,學校中層換屆,王輝競選上了教務處副主任,面對新的崗位和工作要求,她進行了更加全面的學習和思考,也使她在專業上有了新的跨越。她參與了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通過深入調研當地產業及崗位需求,結合學校資源優勢,創新挖掘專業內涵、為專業注入新的活力,先后參與建設3D打印技術、物聯網技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專業和新項目,以及多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地自我改變和突破,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奔跑在教育之路上,不停地推動自己向前,與時俱進。以奔跑的姿態,陪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如今已是副校長的王輝感到自己肩頭的責任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