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西海岸新區弘文學校是新區2013年成立的首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校十年來,我們依托“三名”工作室打造教師隊伍,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新建學校成為青島市名校,被青島市命名為“青島市九年制第五實驗學?!?,目前已發展為擁有五所學校的教育集團。建校十年來,弘文人堅信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學校有1個青島名校長工作室、2個青島市名師工作室、1個青島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是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少有的同時擁有“三名”工作室的學校。幾年來,學校充分發揮“三名”工作室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素質過硬、成績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發展帶動了學校的發展。
以人為本,完善學校機制
完善制度,以規范的要求約束人。學校創建“整分—矩陣項目化”管理模式,以制度管事,用辦法管人,通過建立工作規范、優化管理流程、嚴格落實責任管理,讓干部教師明晰學校的行事目標、流程與規范,強化其按流程、規范做事的自覺性;在工作中細化干部自身職責,確定“精、實、細”工作要領,落實監督、反饋、整改與考核機制,完善“將落實進行到底”的管理執行文化,倡導立說立行、立行立改,使干部教師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動地接受管理過渡到主動約束自我。
深化改革,以競爭的機制激勵人。學校積極尋求科學的管理辦法,以學年雙向崗位聘任和年度崗位等級聘任為抓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崗位與項目考核、平日與學期學年考核、個人與團隊考核為抓手,深化績效與分配制度改革,強化合作與競爭機制,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立足崗位、奉獻事業的工作熱情。
營造氛圍,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學校借助“弘毅崇文 和合精進”的核心理念文化,帶領教師加深了對“弘毅:養正、訓儉、明德;崇文:篤學、格致、日新”教育追求的認同,讓全體干部教師參與學校章程及發展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共同構建愿景,持續激發其干事激情和成就自我的渴望。通過師德主題演講比賽、教師格言征集、“只為弘文、也只因弘文”教師節聯歡慶祝等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評優樹先,以先進的典型鼓舞人。學校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各級先進楷模人物,并制定《感動弘文好老師、好團隊評選表彰辦法》《各級各類先進評選推薦辦法》等制度,樹立身邊榜樣,引導教師以爭先創優為榮,增強教師群體的爭先創優意識和進取精神。開展先進教研組、先進級部組、文明辦公室評選活動,以強化團隊集體爭優,讓教師集體發揮出應有的育人功效。
關注發展,以人文的關懷凝聚人。學校實行了“一線工作法”“一步半工作法”,干部深入班組,將“第一時間交給師生”,了解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和需求,征集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并努力為教職工解除困擾,做各項工作的帶頭人、教師的貼心人,為教師全身心投入工作、進行日常學習與發展提供保障,教職工師德修養得以大幅度提高。
多措并舉,助力教師成長
學校建立了“學習—研究—實踐—反思—提升”的校本研訓模式,努力使學校成為促進教師個人實踐與反思、教師之間交流合作以及獲得專業成長的基地。
依托讀書,讓教師在學習中成長。學校在教師中開展“與經典同行,做學習型教師”的讀書學習活動,積極實施“一書一刊一文”閱讀工程,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閱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閱讀一份教育類學術期刊、每周閱讀一篇與研討主題相關的學術論文,并采取個人自主閱讀、集體誦讀學習、開辦“每月一講”、撰寫讀書筆記等形式分享內容,將研讀學習獲得的理論觀點與自己的思想認識及工作實踐相對照,幫助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養與文化內涵。
依托培訓,讓教師在踐行中成長。學校借助全員“教學技能大練兵”等活動,結合教育形勢發展需要,開展多樣化的基本功培訓活動,結合技能培訓與實踐應用,幫助教師提高教學基本功水平;開展青藍工程供給側培訓,成立各類名優骨干教師“青藍”工作坊,聚焦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青年教師提供研修式、菜單式、案例式、體驗式培訓,推進其個性化培養;組織教師參加上級研修,優化過程管理,組織骨干教師加強針對性指導,均取得優異成績,同時為培訓研討活動注入資金,由參訓教師以公開教學、專題匯報、學習感悟等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基于教師個體的實際情況,參照區教研室推進的菜單式培訓模式對其進行個性化培養,激勵每位教師發展優勢,從而提高專業能力,提升專業自信和幸福感。
依托名師,讓教師在引領中成長。一是用好校內青島市級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借助青藍結對工程、骨干教師名優工程、干部隊伍提升工程,發揮省區市名校長、名師的幫帶引領作用,促進教師梯隊成長。二是邀請省內外專家與名師通過做報告、執教示范課、指導教學研究、成立“名師培養工作站”等方式,引領教師步入專業化發展之路。三是充分利用場地設施優勢和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優勢,積極承辦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讓每位教師得以近距離感受專家風采,也讓學校有了更多展示學校、成就教師的機會。
依托研究,讓教師在探索中成長。教育教學研究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根本途徑。學校不斷整合、優化教導處與教科室職能作用,推進教學研一體化進程,引導教師在豐富的研究與實踐中發展自我。一是開展專題研討,完善教研體系,建立每周半日教研活動制度,緊抓落實,真正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集體研究、成長的過程。二是倡導微型研究,注重結合教育科研與教師教學工作,倡導教師搞微型科研,并確立了“上好一節課、開展好一次活動就是一次科研”的思想,使教師帶著問題走進教學活動、帶著思考研究、帶著經驗反思,實現了教師的自主發展及教育教學活動的問題化、主題化和課題化。三是搞好課題研究,通過校內培訓等途徑,幫助全體教師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意識與科研水平,組建起學校教育科研骨干隊伍。
依托對話,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對話是一種深度學習與思考,能夠幫助教師在工作中反思總結。為此,學校倡導教師撰寫教后記、教育敘事與案例等,記錄生活故事與思考感悟,幫助教師結合教育策略與教育行為;積極打造合作共同體,通過讀書演講、專題研討等方式,讓教師交流讀書經驗、提煉反思、分享心得;建立以教研組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機制,通過分擔主備人、資源共享、收集研究學生問題、寫教學后記等方式,督促教師相互學習。其間,校長、書記親自全程深入教研組,與教師面對面溝通、同頻共振;積極篩選、整理活動電子文檔及優秀成果,發送給教師學習、留存,并鼓勵教師著書立言,發表學術成果,發出弘文聲音,推廣弘文經驗、留下弘文印記。
建校十年來,學校培養省級名師、名班主任3人,地市級名校長、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名優骨干教師20余人。全方位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優秀的教師團隊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一般規劃課題《五育并舉視野下九年一貫制小初貫通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213702200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