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 | 本刊編輯部
在職業教育教師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讓我們傾聽來自一線的聲音——
滿足訴求
茍勁松"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我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訴求主要是獲得實用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機會;家長的訴求主要是子女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社會的訴求主要是人才供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訴求相互關聯,共同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職業教育的目的應該與普通教育培養知識型、學術型、學科型、研究型人才有本質區別,高素質技術型、技能型、操作型、實務型人才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就目前來看,阻礙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社會難以改變對職業教育固有的偏見;二是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產教融合不足等問題。我認為要辦好職業教育,需要以下必備因素和多方的協同支持。
首先是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和支持。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制度、學生就業、學歷學位晉升等方面著手,縮小職業教育文憑與普通教育文憑之間的價值差異,加強職業教育學歷學位證書的含金量,使之從真正意義上與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改變社會固有的傳統觀念,樹立職業教育的良好形象。
其次是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明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激勵,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估和監管機制,加強對職業教育機構的評估和監督,確保教育質量和培養效果。
最后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職業教育應緊密結合產業需求,了解各行各業的用人需求和技能要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確保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促進交流
梁明亮"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在一線教學過程中,職業教育教師面臨的最大困境是校企交流不夠順暢,缺少進入企業深入學習鍛煉的機會。在教學方面,對應崗位所需的實踐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在科研方面,服務企業技術革新、工藝改造、技術推廣等社會服務能力有所不足。職業院校應當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推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筆者的建議如下:
樹立“雙師型”培養理念,分類分層開展師資培訓。職業院校應根據各專業的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制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教師到企業單位實踐的有關制度和實施具體辦法。校企雙方共同搭建師資培養平臺,拓展校外教師師資實踐基地,增強教師的實踐技能。根據校內專任教師雙師素質情況,可按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等類型劃分,制定相應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梯隊規劃,分類分層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師資培訓。
建設校企合作培訓基地,促進雙向交流。根據學校專業定位與特色,對接區域經濟發展,對接相關行業領域企業,建立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實施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雙向掛職鍛煉,提高專兼職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豐富完善師資培訓資源,建設科學、健全的培訓教學制度,確?;剡\行的高效性和服務性。
加強引領
崔西展 青島電子學校校長
職業教育要直接服務經濟社會,要參與引領社會發展,關注社會的需求是職業教育首要的用人之意。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定位不一樣,職業教育教師也應該和普通教育教師有所區別。他們既應該是教學能手、教學骨干,還應該是社會活動家。我們職業院校的教師,在專業成長方面,應該把自己置身于經濟浪潮里,服務和引領行業發展。
職業院校的教師需要一種發現學生潛能的特殊能力。普通教育教師可能只會關注那些愿意學習、主動學習,或者創新能力很強的學生。當面對教室里大部分學習意愿并不強的學生時,普通教育教師可能無法應對,如果選擇躺平,對學生抱有“只要不出來搗亂”的心態,久而久之,這個學校就會失控。因此,職教教師需要有一種常年修煉的特殊本事,能夠發現學生的多方面潛能,用多元發展的眼光發現學生、培養學生。
職業院校的教師還應該是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職業教育與科技發展聯系最密切,需要教師時刻更新行業知識,掌握嫻熟的專業技能,從而開闊學生眼界,塑造學生創新品格,更好地引領學生專業成長,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彰顯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職教特色。
在職業教育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職業規劃的引導者。幫助學生了解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發現自己的潛能,并幫助他們發展這些潛能,包括技能、知識和個性特點,以及如何將這些潛能轉化為職業優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追求的職業方向的行業趨勢、就業前景、行業要求等,幫助學生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包括提高技能、參加實習等,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體現了職業教育教師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放開評價
裴鴻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對于職教教師而言,科研能力的確是其能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論文發表數、課題研究數、參與教學改革項目數等科研產出,是衡量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對于提升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具有積極作用。
然而,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的人才,而非以理論研究為主。如果過度依賴這些“硬性”指標,可能會使職教教師過于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或者過于關注理論研究而忽視實踐教學。因此,在評價職教教師的教學能力時,需要有更加多元化、切合實際的評價標準,需要構建一種更加符合職業教育特性的評價體系。這個標準和體系應該以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而非僅以科研能力為主導。例如,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反饋、畢業生就業率等方式來評估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實踐能力的評價,可以考慮教師在企業的實踐經驗、參與實訓項目的情況,以及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等。
此外,還應該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持續學習。例如,參加職業教育相關的研修活動,獲取專業認證等,也可以作為評價教師能力的一部分。同時,我們還應該重視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教育情懷。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能,也需要熱情的教育者。教師只有具備敬業精神和教育情懷,才能用心去教育每一位學生,幫助其成長成才。
總之,職業院校教師的評價方式確實需要有所轉變。我們需要構建一種更加全面、靈活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持續學習,尊重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教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