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是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雞和火雞的一種急性慢性傳染病,以關節腫大,腳墊增厚,跛行癱瘓,胸部囊腫,滑液囊和腱鞘炎等為主要特征癥狀,本文就一例雞滑液囊病診治情況報告敘述,供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雞;滑液囊支原體;診治;圖說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是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雞和火雞的一種急性慢性傳染病,以關節腫大,腳墊增厚,跛行癱瘓,胸部囊腫,滑液囊和腱鞘炎等為主要特征癥狀。近幾年,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在來賓地區發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常給養雞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現就一例雞滑液囊支原體病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發病情況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某村集體扶貧項目養殖場飼養4 500羽麻雞,50日齡左右見雞群中有病雞離群、獨處喜臥,腳痛、跛行、癱瘓等癥狀,逐漸消瘦、脫水,先后死亡150多羽,前后投服阿莫西林黏菌素可溶液粉、氟苯尼考、微量元素等藥物都不見明顯效果,遂要求筆者前去診治。
2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不振,羽毛粗亂,采食減少,雞冠蒼白或發黃、倒伏、萎縮,消瘦,均勻度差。常呆立在料槽和水槽邊,獨處,喜臥,跛行或和癱瘓(圖1)。后踝關節及腳墊腫脹,跗關節炎腫脹呈條索狀鼓起,疼痛(圖2)。胸部出現水泡,龍骨部皮下囊腫,出現硬結(圖3)。部分病雞打噴嚏,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癥狀。排出含大量尿酸鹽的綠色稀糞(圖4)。
3剖檢癥狀
早期見后腱鞘炎、滑膜炎、骨關節炎,腱鞘內、跗關節內和腳墊內等有滲出物,滲出物呈黃色或灰白色,清亮或黏性(圖5),隨病程發展,漸漸混濁,最終呈黃色或橙黃色干酪樣物。胸部皮下龍骨出現大水皰,早期病雞可見有淡黃色清亮的膠凍樣黏液,以后逐漸變成混濁黏稠的乳酪樣黃白色滲出物存在于胸骨滑液囊(圖6)。氣囊有干酪樣物。肝臟、脾臟重大,肝臟斑駁顏色,淡綠到深紅。鼻道、氣管通常無病變。
4類癥鑒別診斷
4.1與雞股骨頭壞死型大腸桿菌病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關節腫脹、跛行,不愿走動,觸診有波動感等。不同:由大腸桿菌引起,股骨頭壞死型大腸桿菌病表現一側或雙側股骨頭軟骨脫落壞死,跛行,愛趴著,不愿運動,嚴重癱瘓,切開關節腔流出渾濁液體,重者關節腔內干酪樣物質,有肝周炎、氣囊炎、心包炎等。
4.2與雞關節型沙門氏菌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關節腫脹、跛行等。不同:由沙門氏桿菌引起,白痢并粘污肛門周圍,跗關節及翼關節處形成大小不等的膿皰,膿皰液體澄清或膿性,肝有白色壞死灶,心肌有結節性壞死。
4.3與雞關節型葡萄球菌病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關節腫脹、關節炎。不同:由葡萄球菌引起,關節炎、滑膜炎型見脛、跗關節、趾關節和翅關節,發病的關節腫脹,呈紫紅色,破潰后形成黑色的痂皮,有熱痛感,壞死,囊腔內有膿性分泌物、纖維素性滲出物或黃色干奶酪物,關節周圍組織增生,出現跖關節、趾瘤、腳底腫大、化膿,呈紫紅色,破潰成污黑色痂、壞死、潰爛等。
4.4與雞病毒性關節炎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跛行或癱瘓,關節腫脹、關節炎等。不同:由呼腸孤病毒引起,跗關節、跖屈肌腱或跖伸肌腱腫脹,滑膜內有充血、出血,關節腔呈淡紅色,腓腸腱易斷裂而跛行,壞死性肝炎,腸炎、心外膜炎和心肌炎。
4.5與雞關節型痛風癥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關節腫脹,減食、消瘦、貧血等。不同:由于飼料中蛋白質過多而引起尿酸鹽增多引起發病,病禽排白色半黏液狀稀糞,含有多量尿酸鹽,關節出現豌豆大結節,疼痛,變形,破潰后流出黃色干酪樣物,剖檢可見內臟表面及胸腹膜有石灰樣白色尿酸鹽結晶薄膜,關節也有白色結晶,有白色尿酸鹽沉積于關節腔、輸卵管,花斑腎。
4.6與雞VB2缺乏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關節腫脹。不同:飼料缺乏VB2,多發生于育雛期和產蛋高峰期,雙腳不能站立,行走困難,腳趾向內卷曲呈拳狀,即“卷爪”,兩側坐骨神經和臂神經腫大4~5倍,變軟,胃腸道黏膜萎縮,腸內有泡沫狀內容物。
4.7與雞膽堿缺乏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關節腫脹,步態不穩,產蛋率下降等。不同:由膽堿缺乏導致發病,癥狀:骨粗短,跗關節輕度腫脹,并有針尖狀出血,后期跗關節變平;跗關節彎曲成弓形;跟腱與踝骨滑脫,滑腱癥。剖檢可見肝腫大、色變黃,表面有出血點,質脆,有的肝破裂,腹腔有凝血塊。
4.8與雞鋅缺乏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腿部變粗,關節腫脹。不同:皮膚角化嚴重,飛節增大僵硬。4.9與雞VE-Se缺乏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跗關節腫大,跛行,走路不便,白色糞。不同處:由VE-Se缺乏導致發病,一般l5~30日齡發病,頭向下或向后痙攣,兩腿發生痙攣性急收急松,在6周齡腫大消失,嚴重時l4~l6周齡關節再腫大,小腦軟化,站立時兩腿叉開,運動障礙,出現滲出性素質,剖檢可見肌肉有灰條紋,尿中尿酸增多,肌肉肌酸減少。
4.10與雞鈣磷缺乏和比例失調癥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關節腫大、少數關節不能運動、跛行、產蛋率下降等。不同:由鈣磷缺乏和比例失調導致發病,幼禽喙與爪較易彎曲,肋骨末端有串珠狀小結節,走路呈“八”字形,成年雞產薄殼蛋、軟殼蛋,后期胸骨呈“S”狀彎曲,肋骨失去硬度變形,剖檢可見骨骼腫脹、疏松易折,骨髓腔變大,關節面軟骨有腫脹缺損,腎輕度腫大,內有白色尿酸鹽沉著。
4.11與雞錳缺乏癥類癥鑒別診斷
相同:跗關節腫脹,腿屈曲無法站立和行走。不同:飼料中缺乏錳,長骨變亂短粗,但不變軟變脆,雛雞表現典型的滑腱癥。
4.12與雞鏈球菌病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關節腫大、關節炎,跛行和癱瘓等。不同:由鏈球菌引起,持續下痢腹瀉、排出淡黃色或灰綠色稀糞,足底皮膚和組織壞死、跛行和癱瘓,產蛋下降,轉圈、痙攣或頭部震顫等神經癥狀,全身皮下、漿膜、肌肉水腫,出血,肝脾腫大、出血點或壞死點,纖維素性關節炎或腱鞘炎,輸卵管炎,纖維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壞死性心肌炎,心瓣膜炎。
5預防措施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發病流程分三步:第一有病原;第二病原進入雞只體內;第三病原到達靶器官。
1)防止病原體,消毒滅源:從滑液囊支原體凈化場引進雛苗,禁止購入受種源污染的雛苗,防止通過垂直傳播給雛雞。按免疫程序和免疫規程選用正規公司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禁止使用被滑液囊支原體污染的疫苗;對發病場區存在的病原或其他途徑傳播過來的病原要進行徹底的消毒、滅源。
2)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病原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途徑進入體內:加強通風換氣,加強環境和空氣消毒,防止環境中的病原通過空氣傳播直接進入呼吸系統,禁用被污染的活疫苗,防止被污染的活疫苗在滴鼻、點眼、飲水或氣霧免疫時,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呼吸系統;及時清理和更換墊料、病雞的糞便、病雞啄食過的飼料和飲水等,防止啄食被污染的物質進入消化系統;禁止從發病或帶菌種雞場引種,防止發病或攜帶病原的上一代種雞通過血液途徑傳播直接進入雛雞體內的垂直傳播,加強生物安全和消毒管理,禁用未經消毒的器械,防止被污染的注射器、針頭、刺種工具在免疫時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3)加強靶器官的管理:滑液囊支原體主要侵害的靶器官是龍骨、跗關節和腳墊,在生產飼養管理中,要防止胸龍骨部、跗關節和腳墊的受傷,避免病原從傷口進入感染。
4)加強飼養管理,有效控制或減少通風不良、冷熱應激、免疫應激、劣質飼料、運輸應激、新環境應激等因素,適當的飼養密度,防止高密度養殖,避免影響雞群抵抗力下降的因素,預防其他原發病或繼發病。加強墊料管理、控制霉菌和霉菌毒素。在特殊時機輔助使用功能性藥物,增強雞群的體質。
6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抗炎、消腫,清熱燥濕,滲濕利水,止咳平喘、補益脾胃。
對抗支原體有效的藥物有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酰胺醇類、雙萜烯類和氟喹諾酮類等,而針對滑液囊支原體較專一、高效、首選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替米考星、紅霉素、泰樂菌素、吉他霉素和泰萬菌素等。雙黃連注射液0.5 mL/kg·bw,30%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066 mL/kg·bw,注射用硫酸頭孢喹肟5 mg/kg·bw,混合,全群肌注,1次/d,重癥連用2~3次。每1L飲水中添加: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750 mg+10%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500 mg,連用5 d。輔助治療:遠離寒濕,防止外界不良氣候對機體造成危害,溫補肝腎,護固脾氣,清熱燥濕,止咳平喘,補益脾胃,扶正祛邪,每噸飼料添加:麻杏石甘散2 kg+扶正解毒散2 kg+郁金散6 kg,拌料,連用5 d。
采取以上用藥措施5 d后,養殖戶反映雞只死亡停止,大群雞中不再出現病雞,隔離病雞開始有所好轉,為鞏固療效,建議加強消毒和飼養管理,繼續用替米考星和多西環素飲水一個療程3~5 d,以促進雞群徹底康復。
7小結與討論
1)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癥狀、類癥鑒別診斷、防治效果,本次病情是因雞感染雞滑液囊支原體引起的,滑液囊支原的發生與飼養管理條件、引種垂直傳播、氣溫變化較大、通風換氣不良等有較大關系,一般呈急慢性經過,有的感染速度較慢、病程較長,用藥療較長等特點。
2)雞滑液囊支原體具有很強的垂直傳播性,對其有效防控要采取疫苗免疫、種雞凈化、獸藥治療、提高生物安全、加強飼養管理等相合的綜合性防控措施。病原凈化和發病治療雙管齊下,本次治療應用中,替米考星具有廣譜抗支原體作用,在有些方面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毒作用,具有用藥量較小、作用持久、藥物敏感度高、組織穿透力良好、口服或皮下注射吸收快等特點,鹽酸多西環素具有很強的廣譜抗菌、抗支原體作用,還具有一定的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口服易吸收且吸收較快,維持有效作用的時間長,所以根據來賓地區當前以支原體為主的畜禽臨床呼吸道系統疾病以及雞源滑液囊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選擇敏感度高、療效較佳、作用時間持久的替米考星與多西環素聯合用藥為主的、輔以其他對癥治療的綜合防治措施,通過交替用藥、聯合用藥來提高療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