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放線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豬致死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導致病豬出現高度的呼吸困難、咳嗽和死亡,慢性型可導致病豬生長緩慢,飼料轉換率降低,可給豬養殖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特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論述,對當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防治措施進行綜述,希望供一線豬飼養管理人員在開展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防治工作時參考。
關鍵詞: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治療;預防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最早的報道見于1957年的英國,隨后該病在世界各國逐漸被發現,并被多個國家列為主要的豬病之一。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國也較為流行,并且由于近年來動物貿易越來頻繁,該病呈上升趨勢。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放線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致死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患病豬可出現高度的呼吸困難、咳嗽,嚴重時可導致病豬死亡,也可導致病豬出現消瘦、生長遲緩和飼料轉換率下降等慢性癥狀,給豬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1]。本文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特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基礎信息進行總結,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行綜述,希望為豬場養殖一線的飼養管理人員在開展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工作時提供參考。
1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為巴氏桿菌科巴氏桿菌屬的胸膜放線桿菌,該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目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至少有15個血清型,我國主要以血清1型、2型、3型和7型為主,不同血清型的菌株毒力強度不同,其中1型、5型、9型和11型毒力最強,3型、6型和7型毒力較弱。胸膜放線桿菌與副豬嗜血桿菌相似,在體外極易死亡,通常使用添加輔酶II和牛血清的胰蛋白大豆瓊脂、胰蛋白大豆肉湯或綿羊血平板培養基分離和培養。在綿羊血平板上胸膜放線桿菌菌落可產生β溶血環。胸膜放線桿菌的毒力因子有RTX毒素、莢膜多糖、脂多糖、轉鐵結合蛋白和脲酶等。胸膜放線桿菌抵抗能力較低,高溫、日光、干燥和常用消毒劑均可在短時間內將其滅活[2]。
2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發病豬和帶菌豬,其鼻液、血液和唾液中可存在大量的胸膜放線桿菌,易感豬可通過直接接觸和呼吸道飛沫傳播感染該菌。胸膜放線桿菌只感染豬,各年齡段的豬均可感染,其中以2~5月齡的豬易感染最強。在豬混群、轉移、長途運輸或飼養環境發生該病時易發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舍陰暗潮濕、氣溫驟變等因素也可促使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和傳播[3]。
3 胸膜放線桿菌的致病機理
胸膜放線桿菌一般通過呼吸道進入肺臟,在宿主扁桃體上定居并黏附至肺泡上皮,借助表面的纖毛、莢膜在肺泡內定居。在肺泡內,胸膜放線桿菌可被肺泡巨噬細胞迅速地吞噬或吸附,并產生毒素,對肺巨噬細胞和血液中的單核細胞產生細胞毒性作用,產生肺泡壁水腫、毛細血管堵塞等肺部病理變化,淋巴管由于充滿水腫液、纖維和炎性細胞而擴張。在損傷的肺泡內可見血小板凝集和嗜中性粒細胞積聚,同時動脈血栓及血管壁壞死并發生破裂。在感染的肺泡內可見菌落病發生菌血癥。在肺部壞死部位邊緣可見死亡或受損的巨噬細胞及細胞碎片。肺泡界限明顯,在支氣管內充滿黏稠的分泌物,隨著病變時間的延長中心部位出現壞死并有纖維素化現象[4]。
4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與感染豬的日齡、宿主免疫能力、感染菌株的毒力、有無繼發感染等有關。根據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癥狀和病程時間長短將其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種[5]。
4.1 最急性型
在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感染后,開始有數頭豬發病,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厭食、腹瀉,在患病后期病豬出現呼吸急促、喘氣、呆立、呈犬坐姿勢,耳、鼻和四肢末端皮膚呈暗紫色,病豬臨死前口鼻流出帶血紅色泡沫樣液體。剖檢病死豬可見病理變化以纖維素性出血性肺炎和胸膜肺炎為特征。病豬肺部病變多見于肺膈葉前端,肺臟腫脹、充血、出血,肺間質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充滿血紅色泡沫狀分泌物。病程時間較長的豬可見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和胸腔積液。
4.2 急性型
患急性型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豬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拒食,咳嗽,呼吸極度困難,耳、鼻和四肢皮膚發紺,如不及時治療可在2~3d內死亡。剖檢病死豬可見肺炎多呈兩側性,有明顯的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病變。病豬心葉、尖葉和膈葉充血、出血、水腫,肺呈暗紅色,病灶區質地堅硬,間質充滿血色膠樣液體,肺門淋巴結腫大、出血。病程較長的病例可見明顯的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變化,肺炎區覆蓋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喉頭、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出血、水腫,有大量泡沫樣帶血的黏性滲出物。
4.3 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病例轉化而來,病豬輕度發熱或不發熱,有陣發性或間歇性咳嗽,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生長遲緩,被毛粗亂,無光澤。若發生混合或繼發感染則病情加重。剖檢主要病變為肺部出現局灶性病變和肺實質與胸壁和心包粘連。在病豬的氣管內有大量的黃白色膿性滲出物,纖維素性炎癥蔓延至肺部的整葉或整個肺臟,常并發心外膜炎、心包炎,嚴重病例可見肺臟和胸膜發生粘連。病程較長的病例常見膈葉的肺炎區有大小不等的黃白色化膿性病灶或鈣化結節,肺臟與胸壁和心包粘連。
5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方法
根據急性病死豬在死前常有血樣泡沫狀液體經口、鼻流出,剖檢可見急性纖維素性和慢性局灶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肺炎進行初步診斷,注意與豬肺疫、豬支原體肺炎進行區別。當發生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肺炎,應注意與副豬嗜血桿菌病和豬巴氏桿菌病進行區分[6]。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測。
實驗室診斷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采取細菌分離鑒定、病原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細菌分離鑒定是該菌的重要手段,在診斷時注意檢測免疫后的豬應與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弱毒活疫苗菌株進行區別。可采集病豬病變的肺臟、鼻拭子和支氣管分泌物,將其接種于含有NAD和牛血清的TSA培養基或綿羊血瓊脂培養基,培養后可見針尖大小的菌落,進一步確診可使用PCR檢測毒素IVA基因。此外,也可使用ApxIV ELISA試劑盒檢測毒素ApxIV抗體,該方法常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并且該方法可區分滅活疫苗免疫豬和感染豬。此外,瓊脂擴散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和多重PCR常用于胸膜放線桿菌的血清型鑒定。
6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療方法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7]。可口服氟苯尼考,也可肌內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進行治療,具體用藥方法和藥物選擇應根據患病豬的食欲情況、患病豬數量等進行選擇,應注意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后的休藥期為14d,口服的氟苯尼考粉休藥期為20d。此外,頭孢噻呋、頭孢喹肟和替米考星等抗生素也可用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療,但應注意目前部分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對常用的抗生素已產生耐藥性,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可先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藥物后再進行治療,也可選取無配伍禁忌的兩種敏感的抗生素進行聯合用藥或交替用藥,并且避免長期用藥和超劑量用藥,防止病豬出現菌群失調、病原菌耐藥等問題。
7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預防措施
首先,應做好豬群的檢疫工作,對于未流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豬場要做好引進豬的檢疫工作,防止引入帶菌豬;對于流行該病的地區可定期檢測豬群的感染情況,發現陽性豬及時隔離,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淘汰或治療。其次,應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采取適合的密度進行飼喂,并且定期適時通風,并且減少轉欄、混群和長途運輸等可引起豬應激刺激的操作。免疫預防目前是該病主要的防控方式,目前國內主要使用的疫苗為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三價滅活疫苗,用于1型、2型和7型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預防,免疫期為6個月,疫苗的接種方式為肌肉注射,免疫流程為仔豬35~40日齡免疫接種1次,首免4周后加強免疫1次,母豬產前6周和2周各免疫1次,此外每6個月免疫一次[8]。
8 結語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在我國豬群內流行較為廣泛,對豬養殖業危害較大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應引起豬場飼養管理人員的重視。飼養管理人員應提高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意識,了解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防治措施等,以便能及時發現該病并及時開展防治工作。在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預防方面,應采取疫苗接種、加強飼養管理和檢疫,以降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鄧蒙,權明明,王財勇.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病的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20,22(6):19-20.
[2] 張紅玲.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與防治[J].養殖與飼料,2022,21(7):76-78.
[3] 司秋敏.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與治療策略研究[J].中國畜牧業,2022(13):103-104.
[4] 劉曉敏.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22,44(4):92-93.
[5] 于新友.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與防控[J].養豬,2021(6):121-123.
[6] 常正武,姜藝媛,王興龍.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概述[J].動物醫學進展,2020,41(8):117-119.
[7] 王雪.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治療及預防[J].現代畜牧科技,2020(6):108-109.
[8] 王國棟,毛榮華.一例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治[J].浙江畜牧獸醫,2020,45(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