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糞污資源化利用是實現畜牧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安定區實際,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配建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推廣實用技術模式、完善循環產業鏈條為抓手,全面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關鍵詞:糞污;資源化;利用;對策
1 發展現狀
近年來,定西市安定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種養結合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治理農業農村污染、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實現農牧良性循環為總要求,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配建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推廣實用技術模式、完善循環產業鏈條為抓手,全面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2021年底,全區畜禽養殖糞污產生總量124.17萬t,其中豬產污量28萬t、牛產污量60.05萬t、雞產污量5.15萬t、羊產污量30.97萬t。糞污資源化利用總量110.86萬t,其中堆肥發酵105.83萬t、生產有機肥2.52萬t、生產沼氣2.51萬t,資源化利用率達89.28%。
2 主要做法
2.1強化組織領導,有序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為切實推進全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將工作做實做細,成立了由區畜牧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畜牧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包鄉包場,建立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長效機制。
2.2嚴格考核管理,規范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體系
為強化全區各鄉鎮及各部門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責任,依據相關條例和文件精神,將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納入鄉鎮年度考核,規范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生豬養殖環評項目審批,對年出欄量5,000頭及以上的生豬養殖項目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加快審批程序。制定印發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工作方案,將畜禽養殖業納入排污許可管理范圍,逐步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2.3強化監督檢查,保障糞污資源高效利用設施設備
一是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針對全區正常運營的養殖場,建立健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監管臺賬,對糞污來源和去向做到“有賬可查,有據可依”。二是聯合區環保部門對全區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進行驗收,嚴格畜禽養殖監督執法,通過環保督察、信訪、舉報、行政處罰等手段,督促養殖場戶履行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解決了一批突出養殖污染環境問題。截至目前,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2.4強化宣傳指導,營造良好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氛圍
一是通過舉辦培訓班,宣傳國家有關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有關法律法規和重要意義,增強畜禽養殖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通過總結經驗,推介典型,試點示范,營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圍。二是充分發揮區鄉兩級技術推廣機構的優勢,圍繞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推廣投資少、處理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的糞污處理與利用模式,加強了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3 模式研究
安定區在逐步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宜于當地的處理方式,經過多年的實踐,共總結出了有機肥生產、固體糞便堆肥、規模養殖場種養循環、糞污能源化利用等四種比較典型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并因地制宜推廣應用。
3.1集中生產有機肥模式
該模式是區內建成的有機肥加工企業將周邊種養殖戶的畜禽糞便、尾菜和作物秸稈等原料集中起來,通過有機肥生產車間統一加工,經預混、發酵、腐熟、沉化處理,加工成商品有機肥出售給周邊的種植戶。如定西基綠春有機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化的有機肥生產加工企業,年可處理牛羊糞便、稻草秸稈1萬t,生產有機肥0.5萬t以上,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依托2021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中畜禽糞污利用提升項目的實施,特別是沃寶、北喬和順優三家有機肥生產基地的建成,將使安定區有機肥生產能力達到6萬t以上,可進一步提升我區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有效減少畜禽養殖層面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3.2固體糞便堆肥模式
該模式肉牛和肉羊規模養殖場企業、合作社產生的固體糞便為主,經堆漚設施設備好氧堆積發酵、腐熟處理后,就地還田利用或銷售給周邊馬鈴薯、蔬菜、玉米等種植合作社或農戶。如安定區成義養殖場,是一家肉羊養殖場,養殖產生的糞便,通過堆肥發酵的方式,年可產農家肥約160t以上,一部分施用于自種土地,一部分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今年,還可通過建設堆糞棚、集污池,購置處理設備等提升39家養殖場的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
3.3規模養殖場種養循環模式
該模式以規模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為主,按照“以草帶畜、以糞產肥、有機肥還田、草畜肥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加工成有機肥或農家肥,大部分施用在規模養殖場自身流轉的土地中,種植飼草料和其他經濟作物,剩余部分出售,形成 “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綠色循環經濟增長模式。如定西甲天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牧草與馬鈴薯種植、購銷、加工和肉牛育肥、繁育以及有機肥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年可收集周邊養殖場戶畜禽糞便1,000余t、農作物秸稈3,500余t、菌棒300余t,年產有機肥8,000t,節約種植成本6萬余元,有機肥年銷售額達200萬元左右。
3.4糞污能源化利用模式
該模式是畜禽糞養殖場產業的污水進入沼氣池,經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供生產生活用電等;沼液用來澆花等施肥;沼渣及泥漿與其他肥料混合后,作為有機肥料供周圍農戶使用。如甘肅西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生豬屠宰企業,屠宰產生的糞便和污水進入沼氣池,經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液用來浸種、浸根、澆花并對作物、果實葉面、根部施肥;固體糞便、沼渣及泥漿與其他肥料混合后,作為有機肥料供周圍菜農使用。年產沼氣73萬m3,生產沼液沼肥2.85萬t,產生的沼氣年可節約電費30萬余元,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沼液沼渣,年可帶動農戶100戶左右。
上述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①變廢為寶,實現了畜禽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有效緩解了當地畜禽糞污的承載能力,實現了畜禽養殖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②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能,提高農產品質量;③提高了全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生態效益,促進了種養綠色循環發展。
4 存在的問題
4.1農家肥機制與施用技術落后
農戶多數未掌握農家肥的科學堆肥技術,在堆制或施用農家肥的過程中,露天堆放時間長,無害化處理不充分,大多被遺棄。由于堆制手段落后,設施建設差,有機肥料養分流失和質量不高的現象很普遍。有機肥堆積場所滲漏,無蓋無棚,養分損失大。很多農民用草木灰墊圈,引起養分損失,尤其是銨態氮的揮發。
4.2糞肥還田方式粗放
安定區小型養殖場戶堆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是糞污利用的主要方式,但糞肥檢測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堆漚肥一定程度存在發酵時間短、漚熟滅菌不充分等問題,存在土壤環境污染隱患。
4.3小型養殖戶投入不足
規模以下小型養殖戶分布廣、規模小,污染治理資金投入不足、環境管理水平較低,糞污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配套設施建設不規范,偷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還未有效杜絕,由此帶來的養殖廢棄物、惡臭等已成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是目前環境污染信訪投訴的重點,環境監管難度大。
4.4糞污資源化利用收轉用體系不健全
糞肥產用缺乏統一規劃,糞肥處理利用市場化付費機制還未有效建立,社會化服務組織處于初期階段,對接種養主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發揮不足,糞肥還田利用“最后一公里”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
5 下一步打算
5.1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統籌兼顧,把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與打贏污染攻堅戰、促進循環農業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密切結合起來,擺在突出位置,認真履行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屬地監管責任,增強工作主動性,采取有力舉措抓緊抓實,加快構建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機制,推動建立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在做好減少養殖污染的同時,支持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做到畜禽產品有效供給和糞污治理利用協調發展,穩妥有序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5.2堅持合理規劃,不斷完善草畜一體化鏈接機制
一是在新建養殖場用地方面,明確“禁養區”養殖審批紅線,要求規模以上做環評、規模以下做誠信承諾,把嚴畜牧項目進入門檻,合理規劃、統籌安排。積極引導種植業基地與養殖場配套。根據土地消納容量,在種植基地配套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場,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資源-畜產品-廢物排放”的生產過程向“資源-畜產品-再資源化”生產過程轉變。二是大力探索推進社會化服務機制,鼓勵引導畜禽規模養殖場與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合理半徑內相銜接,逐步建立集畜禽糞污收集、處理、銷售為一體的社會化服務機構,有效解決糞肥還田“最后一公里”問題。
5.3加強宣傳培訓,合力推動資源化利用出成效
以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為契機,聯合環保、執法等相關部門,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政策等,簽訂糞污資源化利用承諾書,切實提升“誰污染,誰治理”的主體責任意識。同時,充分利用畜牧獸醫部門區鄉兩級技術推廣優勢,廣泛宣傳資源化利用優惠政策及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提高種養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吸引環保、能源等領域的社會資本參與,構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