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多殺巴氏桿菌病是禽類常發生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具有發病急、傳染快、致死性高等特點,本文就綠頭麻鴨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從發病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癥狀、類癥鑒別診斷、實驗室檢測診斷、防治措施及臨床癥狀和剖檢癥狀圖片等進行敘述,供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青頭麻鴨;多殺性巴氏桿菌病;診治;病例圖說
雄性麻鴨飼養到120日齡左右就會出現綠頭,俗稱綠頭麻鴨或青頭麻鴨,是本地區養殖戶較喜歡飼養的品種,其營養價值較高。多殺性巴氏桿菌屬于條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內,以非致病接觸性、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為表現。禽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以急性型為主,其病變特征是漿膜和黏膜有小點出血,肝臟有大量灰白色壞死灶或壞死點,慢性型主要表現關節炎。現就一例綠頭麻鴨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的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 發病流行情況
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某規模化養鴨場建于2020年11月,鴨舍建在池塘邊,為鐵蓬式簡易結構,已經飼養多批次,水質、環境衛生條件較差。該場于2022年于2月25日購入麻鴨雛鴨2,500羽,按免疫程序于1日齡免疫了Ⅰ型鴨肝炎病毒精制蛋黃抗體0.5mL/羽;7日齡進行鴨傳染性漿膜炎疫苗免疫,0.5mL/羽;15日齡進行免疫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免疫,0.5mL/羽。按藥物保健程序,適時選用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黃芪多糖等進行飼喂。時至95日齡時,因其他原因死亡35只左右,未見重大死亡的疾病發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時遇本地區連續降雨,高溫、高濕天氣,經人介紹又突然更換另一公司的飼料,102日齡時突然死亡3羽,104日齡突然死亡35只,死亡率明顯增加,遂要求筆者進行診治。
2 臨床癥狀
發病流行初期,無明顯可見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死亡很快,常于吃料時或吃料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在料槽旁。隨著病程發展,多數病鴨體溫升高,精神委頓,羽毛蓬亂,不愿下水游嬉,強行驅趕下水,則行動緩慢,食欲減少甚至廢絕,嗉囊中積食不化或積液。有的從口和鼻中流出黏液,呼吸困難,搖頭。有的劇烈腹瀉,初為灰白色,后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銅綠色的稀糞,并可能混有血液稀糞(圖1)。
3 剖檢病變
剖檢病重病死鴨5只,見皮下組織、胸肌、腿肌有出血斑點(圖2)。腹腔肋壁、氣囊壁、腹腔漿膜等有敗血性出血斑點(圖3)。心外膜、心肌、心冠脂肪、心內膜呈敗血性、噴血樣出血性斑點(圖4)。腹腔脂肪、肌胃漿膜、肌胃黏膜有敗血性出血性斑點(圖5)。肝臟腫大,色淡,呈淡黃色,質脆易碎,表面布滿針頭至針尖大小不等、灰白色或灰黃色壞死點,或有出血點(圖6)。膽囊脹滿,脾臟腫大,質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灰白色或灰黃色壞死點(圖7)。肺臟呈敗血性出血性斑點(圖8),氣管黏膜充血、出血。腸漿膜腸黏膜呈卡他性出血性腸炎癥狀,腸黏膜落脫,腸腔內容物呈現膠凍樣,混有血液,有特殊的腥臭味(圖9)。腎臟色淡,有出血斑點(圖10)。法氏囊漿膜、黏膜出血斑點(圖11)。睪丸漿膜充血、出血斑點(圖12)。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卵泡出血斑點。有的胰腺出血,腺胃乳頭出血。
4 類癥鑒別診斷
4.1 與高致病性禽流感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突然、急性、大批死亡,搖頭,呈出血性變化,脂肪出血,心肌、心內膜出血斑點,肝臟、脾臟有壞死等。不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神經癥狀比較明顯,眼睛青灰蒙蒙樣,心肌纖維素壞死,胰腺有出血點、或灰黃色、灰白色、果凍膠透明壞死點,肝、脾臟有時見有灰黃色壞死斑點,泄殖腔出血較嚴重。
4.2 與鴨球蟲病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腹瀉,稀便帶血,小腸出血性變化等。不同:鴨球蟲病是由球蟲引起,腹瀉、排暗紅色或深紫色血便或灰黃色黏液,腥臭,或帶未消化飼料,病程較長,常見小腸的出血性變化:小腸呈泛發性出血或密布針尖大小點狀出血或灰白色壞死點或紅白相間的小點,但心臟和肝臟幾乎無典型病理病變。
4.3 與鴨瘟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發病急、突然死亡,組織出血,腸黏膜出血,肝壞死等。不同: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病鴨流涕流淚,眼瞼腫脹,頭頸腫大,俗稱“大頭瘟”;食道黏膜有縱行排列呈條紋狀的淡黃色或黃色假膜覆蓋或小點出血,假膜易剝離并留下出血斑或潰瘍斑痕;泄殖腔黏膜表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水腫、壞死,不易剝離的假膜與潰瘍;肝臟表面見有不規則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后期為大小不等的灰黃色或灰白色壞死灶,并見壞死灶中間在小點出血。
4.4 與鴨出血癥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各臟器出血性病變等。不同:由鴨出血癥病毒引起,表現雙翅毛管淤血呈紫黑色,羽毛管易斷裂、易脫落,喙端、足蹼末梢周邊發紺,呈紫黑色,肝臟呈樹枝樣出血,偶見個別白色壞死點。胰腺常出血,呈出血點或出血斑或整個出血呈紅色。小腸、直腸、盲腸明顯出血,小腸段可見出血環。
4.5 與鴨沙門氏菌病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突然死亡,腹瀉,肝有壞灶或壞死點等。不同:鴨沙門氏菌病由沙門氏菌引起,2~3周齡雛鴨突然倒地死亡(而鴨出敗是成年鴨多發),病鴨拉稀,共濟失調,間歇痙攣、抽搐、角弓反張而死,剖檢見蛋黃吸收不全,大肚臍,心肌有結節狀壞死,盲腸腫脹,呈斑駁狀,有纖維素性栓子,肝表面色澤不均勻,呈紅色或古銅色,其表面及實質中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黃色壞死點或壞死灶,或條紋狀出血,氣囊混濁,常附有黃色纖維素的團塊。
4.6 與鴨傳染性漿膜炎類癥鑒別診斷
相似:急性病例突然倒地死亡,腹瀉、下痢,腸黏膜出血,心包積液等。不同:鴨傳染性漿膜炎由鴨疫巴氏桿菌引起,以2~3周齡多見,病鴨嗜睡,眼、鼻有分泌物,排綠色或白綠色稀糞,有神經癥狀,慢性者歪頸、轉圈運動。剖檢見早期心包積液,病程長者見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
5 實驗檢測診斷
無菌取病死鴨的心血、肝臟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有大量、兩極濃染的革蘭氏陰性細小短桿菌。
根據該病的發病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癥狀、類癥鑒別診斷及實驗室檢測診斷,確定本次疫病為多殺性巴氏桿菌病。
6 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飼喂質優全價營養飼料,減少應激,避免飼喂發霉飼料。清理鴨舍及活動場雜物、糞污、墊料,全場徹底消毒,保持鴨舍、場所的環境衛生、清干燥。保持通風良好,避免高溫、高濕環境。
治療原則以抗菌消炎,清熱涼血解毒,健胃消食為主。選用:注射用頭孢噻呋鈉5mg/kg·bw,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30mg/kg·bw,銀黃提取物注射液0.1~0.2mL/kg·bw,滅菌注射用水,適量,混合肌注,1次/d,重癥連用2d。配合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每1kg飼料1g,鹽酸環丙沙星鹽酸小檗堿預混劑,每1kg飼料1g等,混合,集中拌料或飲水,連用5d,停2d,再用3d。同時配合優質多種維生素或“優速能”電解多維,以增加采食量,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采取以上措施后,第2天死8只,死亡率明顯減少,第4天后,病鴨精神好轉,食欲正常,再沒有發病、死亡現象,病情得到較好控制。
7 小結與討論
根據該病的發病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癥狀、類癥鑒別診斷及實驗室檢測診斷,確定本次綠頭麻鴨發生疫病為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多殺性巴氏桿菌屬內源性、條件性致病菌,當遇到各種應激因素作用下,如環境衛生條件不良、高溫高濕天氣、突然更換飼料、氣候驟變、長途運輸、飼養密度過大、疫苗免疫不到位等,極易誘發本病。因此,麻鴨飼養日常管理中,要加強飼養管理,加強消毒,定期接種疫苗,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減少各種應激,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加強通風換氣,避免高溫高濕環境等。
本病極易在一個場內反復發生、產生耐藥性,所以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流行早期選敏感藥物及時使用,治療時必須保證足夠藥量和堅持足夠療程,即停止發病死亡后,不要立即停藥,要持1~2個療程的用藥,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避免產生耐藥性,要選用高度敏感的藥物聯合協同復配給藥或交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