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生動物是我國的重要物質資源,對于社會的發展十分重要,疾病的防控是保護野生動物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國內的野生動物疾病防治發展較為緩慢,導致瀕危物種數量減少。隨著社會的發展,野生動物的保護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疾病的預防手段越來越多,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和大數據資源,很多遺傳資源得到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抗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控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得到了相關政府的支持,都會利于野生動物的發展。
關鍵詞:野生動物;疾病防治;發展趨勢
中國地大物博,野生動物種類較多,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野生動物所具有的遺傳資源,對于社會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法律法規體系逐漸完善,自然保護區得到了重視,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棲息地,保護了一些野生動物,利于國家野生動物發展史的發展。
野生動物的疾病發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例如野生動物的自身條件、野生動物生存的外部環境等;野生動物較為稀缺,人們為獲得高額利潤對其進行濫捕亂殺,造成野生動物數量下降;野外生存的野生動物,因自然資源環境逐漸被人們開發,生存環境有限,導致野生動物食物缺乏,無法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從而引起野生動物大量死亡和患病;自然災害也會對野生動物造成一定的傷害,例如森林火災會燒傷和燒死許多野生動物,洪水會淹死野生動物,火山噴發會導致野生動物滅絕等;野生動物因長期生活自由,未被馴化且野性較大,人們在進行救助時工作難度較大且困難,導致野生動物救助不及時,延誤病情[1]。
近年來,由于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對于患病的野生動物用藥不及時,對于患病的野生動物無法短時間內診斷出所患疾病,導致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或者相關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欠缺,無法正確使用藥物,加重了野生動物的病情,也加劇了野生動物的滅絕[2];因此,本文闡述了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治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對廣大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提高野生動物的養殖效益。
1 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治現狀
1.1 中草藥添加劑防治野生動物疾病
化學合成類藥物及抗生素的使用雖然可顯著提高養殖效益,但是化學藥物會引起大量病原體耐藥性的產生,對環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因此,中草藥預防和治療野生動物是一個較好的發展方向。野生動物疾病的發生與季節的變化有很大的關聯,春季使用中草藥應以清熱解毒為主,預防野生動物體型消瘦等疾病發生;夏季氣溫較高,是野生動物疾病頻發的季節,使用中草藥可以對野生動物進行機體的平衡性調理,提高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秋季氣溫變化多端,氣候較為干燥,容易得風寒等疾病,可使用中草藥進行調理,止咳清肺,化痰等來預防肺部疾病;冬季氣候寒冷,野生動物極易氣血不足,機體虛弱無力,中草藥應以驅寒等預防為主,調理野生動物的身體狀況,中草藥的使用需要養殖人員及時調整中草藥使用種類,及時預防疾病的發生,產生更好的養殖效益[3]。
1.2 政府部門政策執行
國家開展全國性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了解野生動物的基本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對策進行保護;學者從遺傳學和生態學角度出發,分析瀕危物種的情況,建立各項管理機制,強化野生動物的保護機制;恢復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地,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增強野生動物的存活條件;提高野生動物的動物疾病預防手段,采取針對性的治愈水平治療野生動物,結合當地情況建立適宜的疾病預防機制,為野生動物的疾病預防奠定一定的基礎[4]。
1.3 開設野生動物相關專業的教學
野生動物相關專業的開設對于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涉及多種特種經濟動物的養殖,包括養殖、疾病預防、診治、野生動物產品的合理開發等,既可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又對野生動物進行了保護,讓社會更加深入了解野生動物的保護對于野生動物存在的意義及發展趨勢,增強了社會服務意識[5],對于野生動物的疾病治療有了專業知識,可以更好地預防野生動物疾病的發生。
2 野生動物的防治措施
2.1 提高疫病防治意識
野生動物的疫病防控難度較大,部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工作不到位,導致野生動物的疫苗接種不及時,疾病預防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相關工作人員對野生動物進行疫苗接種,預防野生動物疾病的發生;偏遠地區對于疫病防控意識較為薄弱,需要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野生動物疫病防控的意識,充分認識疫病防治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野生動物的疫病防控工作,對于出現疾病的野生動物,需要及時隔離治療,避免出現疾病傳染的情況。
2.2 合理用藥
野生動物獸藥的使用必須科學且合理,結合相關疾病合理用藥,用藥方式、劑量及用藥配伍都需要在專業獸醫指導下用藥,確保用藥合理且能及時穩住病情,防止惡化病情,大型野生動物用藥需要使用一定的器械來輔助用藥,以防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
2.3 加強飼養管理工作
對于舍飼條件下飼養的野生動物,科學合理配制野生動物的飼糧,滿足野生動物自身的營養需求,針對不同生長階段的野生動物,需要及時調整飼糧配方,提高動物自身的免疫功能,防止出現疾病;在飼養過程中,做好圈舍的衛生工作,定期進行消毒和疫苗接種,防止有害病原微生物的發生與傳播;圈舍建設應配置合理,對于不同生長階段的野生動物,應有不同的圈舍,滿足自身發展需求;飼養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應激狀況的發生,有些動物喜靜,若外界應激過大,對野生動物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呆滯,精神狀態較差,采食量下降等,造成生產效益下降[6]。
2.4 加強專業人員的培養
由于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發展較為落后,對于專業人員的培養較為遲緩,導致有關野生動物疾病防控的專業人員較為稀缺,導致地方野生動物的防控工作發展較為困難,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專業的技能,不能較好的做好此項工作,需要國家大力支持有關野生動物專業人員的培養,學習專業的知識,如疾病防控、疾病治療、野生動物養殖等,定期進行管理培訓和外出學習新知識,引進專業的設備進行疾病診斷,引進專業的人才和派出工作人員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提高野生動物的疫病防控工作[7]。
3 野生動物疾病防治的發展趨勢
3.1 加強野生動物的防護工作,確保野生動物種群繁衍
野生動物對于國家的發展至為重要,需要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加強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避免被人偷獵,從而導致野生動物數量較少,延緩野生動物的種群繁衍;應當規劃保護區內的建設工作,完善區域內的保護工作及建設工作,確保野生動物能夠健康成長和種群繁衍工作。
3.2 積極發展野生動物的繁殖育種工作
在做好相關的保護工作后,對于即將瀕危的野生物種,進行人工繁育,做好擴育和繁衍的工作,避免滅絕,對于瀕危物種的繁殖育種工作,國家應給予資金支持,才能得到較好的反應,及時做好基因保護工作,確保物種資源的恢復和發展[8],從而側面也可以更好地了解野生動物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利于野生動物的選種工作進行,培育出更加優質的野生品種,提高野生動物的養殖水平。
3.3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加強動物的監測
野生動物受生態破壞的影響是較為嚴重的,應以生態保護為優先,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嚴格限制物種資源的利用,確保野生動物資源的恢復和發展;利于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實時監測野生動物的信息動態,在實行放養狀態的同時,可以額外進行營養供給,健康狀態監測,提高養殖水平,保證野生動物的健康成長。
3.4 利用野生動物的優勢
在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積極馴養,合理開發,利用好野生動物保護區,適當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將野生動物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造福社會,同時也提高了野生動物的生活水平。
3.5 信息共享
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控資源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共享,創建資源信息數據庫,野生動物獸醫互相交流和借鑒,提高野生動物的養殖水平,各個單位經常交流野生動物養殖工作的經驗且和防控工作較好的單位進行交流與學習,共同提高野生動物的健康養殖水平。
4 小結
綜上可知,野生動物的疾病預防措施還需加強和努力,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地方政府應當重視,給予一定的支持,引進專業的人員進行飼養和進行疾病治療,保護野生動物的安全,就是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為人民的安全生活提供保障,對于野生動物的疾病防控,防控大于治療,做好疾病的防控,從根本上可以減少成本的投入,為國家的野生資源提供保障,建立良好的野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參考文獻:
[1] 李哲輝.淺談飼養條件下野生動物疾病與預防[J].農家參謀,2020(3):133.
[2] 韓笑.獸藥在野生動物疫病防治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8):76-77.
[3] 劉學森.野生動物中草藥添加劑防治疾病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24):135-136.
[4] 李喜貴.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現狀[J].農民致富之友,2014(1):109.
[5] 王麗梅,常維毅,李榮權,等.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疾病類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181-182+189.
[6] 王瑩.淺談野生動物疾病防治的對策研究[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7):89-90.
[7] 馬友福.我國野生動物保護與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0):187-188.
[8] 李景梅.中國野生動物與棲息地保護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