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位處華北平原,地理位置優越,具備有利于牛羊生產和繁殖等自然氣候條件,特別是以保定、石家莊、秦皇島、承德等地為主發展牛、羊養殖產業,推動了河北省牛羊的標準化示范場建設,提高了生產力水平。近幾年,因牛羊養殖產業發展前景良好,人們對牛羊肉、牛奶的消費水平呈剛性增長,拉動了牛奶和肉產品的價格上調。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奶牛養殖場已經完成集約化轉型,但由于鄉鎮中小型牛羊牧場養殖模式的存在,伴隨著飼料的價格上漲、粗飼料缺乏、糞污處理水平低等問題影響,雙碳目標下,節能減排在未來幾年內將影響反芻動物產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牛羊養殖過程中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對碳減排的影響、低質量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效果,以期為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碳減排;草食動物;全混合日糧;推廣與應用
全混合日糧依據牛、羊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消化及營養需求特點,按比例將飼草、玉米、豆粕、微量元素、礦物質等不同種類的原料均勻混合,實現飼料生產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能夠保證牛羊所采食的每一口日糧營養均衡,因具有提高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效率、減少飼料浪費等特點而備受青睞 [1,2]。目前國內就奶牛全混合日糧推廣應用技術較為成熟,且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規模化肉牛養殖場中應用也較為普遍,而在中小型肉牛(羊)養殖過程中通常是因為散養戶飼養量小、購置設備成本高,而影響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機械化進程,限制該項技術在中小型牧場中的推廣。雙碳目標下,畜牧業作為碳排放重災區,牛羊養殖將成為碳減排的主力軍,而推廣全混合日飼喂技術,對于提高粗飼料飼料利用率、降低甲烷排放,對實現牛羊產業碳減排目標具有推動作用。
1 草食動物生產過程中全混合日糧的種類及應用
1.1 散狀全混合日糧
散狀全混合日糧在牛羊飼養過程中使用較多,它可根據不同生理階段為牛、羊提供營養需求,將精飼料、粗飼料、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等營養成份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保證日糧制作、投喂全程機械化操作,提高了勞動效率,有利于減少牛羊挑食現象及營養攝入不均衡等現象發生,通過切割、揉絲、揉碎等操作提高了適口性差的粗飼料的利用效率[3],散狀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通過調整粗飼料切割長度、投料順序、攪拌時間,提高精、粗飼料的混合均勻度,飼料中性洗滌纖維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延長了飼料在瘤胃中發酵時間,放慢瘤胃的排空速度,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酸中毒等消化道疾病[4,5]。在全世界畜牧養殖業發達國家,牛、羊生產中散狀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已被普遍應用[6]。
1.2 粉碎全混合日糧
粉碎全混合日糧將粗飼料、精料分別粉碎,然后按照先精后粗等順序進行全混合日糧的制作,其具有操作方便、制作成本價格低廉等特點,在養殖場中應用廣泛。研究表明為綿羊提供粉碎全混合日糧后,瘤胃液中總氮、蛋白氮等濃度呈上升趨勢氨態氮的濃度有所下降,減低了瘤胃內微生物對蛋白質的分解速率,過瘤胃蛋白比例上升,增加了蛋白質在小腸內的吸收效率,有利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在動物體內的轉化和利用率[7,8]。
1.3 顆粒化全混合日糧
在我國,牛羊養殖過程中以散狀和粉碎全混合日糧的飼喂模式為主,而顆粒飼料具備的獨特優點,近些年,國內外草食動物日糧研究由散狀全混合日糧逐漸向顆粒化全混合日糧轉變,顆粒化全混合日糧在奶牛、肉牛及其它草食動物飼養過程中備受養殖戶們的青睞。研究表明,全價飼料和顆粒化處理可以避免牛羊挑食和飼料浪費,有助于提高消化率和生產性能[9-11],顆粒化全混合日糧在我國畜牧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利于本地粗飼料的利用與開發,因人為的對農作物秸稈等低質量牧草進行加工處理后,改善其營養價值,優化了日糧中飼草結構,在減少飼料浪費的同時保證瘤胃對日糧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利用趨于同步,有利于瘤胃優勢菌群穩定與健康[12]。農作物秸稈經過顆粒化處理后,提高了動物干物質采食量和生產性能,可有效降低飼養成本[13,14]。
1.4 發酵全混合日糧
近些年,發酵全混合日糧將青貯飼料與全混合日糧的制作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利用發酵菌劑對全混合飼料進行發酵,具有提高全混合日糧的穩定性、儲存時間,便于流動等特點,其推廣與應用有利于提高非常規飼料資源的利用率,有效解決因飼料資源匱乏桎梏我國牛羊養殖業穩定、高質量發展的難題[15,16]。
發酵全混合日糧飼喂草食動物能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和牧場收益,同時還能緩解目前我國飼料短缺、粗飼料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科學研究證明,通過對日糧進行發酵,日糧中微生物多樣性及碳水化合物組成得到明顯改善,對降低奶牛生產中甲烷排放有巨大潛力[17,18]。發酵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應用與推廣,為非常規飼料、優質青飼料的提供有效的存貯與運輸方法,降低了飼料制作及運輸成本,有助于增加小規模養殖場收益[19,20],促進牛羊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2 草食動物生產過程中全混合日糧對碳減排的影響
大氣中存在的溫室氣體主要有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成分,其中畜牧業生產過程中草食動物作為主要的“產氣體”,其養殖過程中飼養管理模式、飼料種類資源選擇等方面是影響氣體產生的主要途徑。肉牛、奶牛因其體型較大,通過呼吸、排氣、糞便等方式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量較多,調研結果顯示,每天每頭奶牛通過呼吸、噯氣、排氣途徑所產生的甲烷量在300~500L[21]。全混合日糧按照草食動物不同生理階段、生產需要等要求進行配制[22],具有營養均衡、改善飼料適口性等特點,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花生秧、玉米秸稈、豆秸等低質量粗飼料的利用率,提高了草食動物采食量。草食動物因進食量增大,食物在瘤胃內通過率有效升高,在瘤胃中飼料養分縮短停留時間,有利于抑制瘤胃內甲烷發酵菌的生成,從而抑制了甲烷產生及排放[23]。
全混合日糧因充分利用了玉米秸稈、糧食生產邊角料等農業副產品,改善傳統粗飼料適口性差、調制不便、飼料轉化率低等問題,劉克正等[24]研究表明,以玉米秸稈為主要發酵物,調制成發酵全混合日糧后,分別對發酵1個月、3個月飼料營養成分、pH值等指標進行分析后發現,與無處理組相比,發酵1~3個月后,玉米秸稈發酵的全混合日糧飼料其發酵品質較好,而且營養成分、粒度的分布也較為合理,便于提高草食動物采食量,減少飼料浪費,同時利用玉米秸稈發酵轉換成飼料,草食動物糞便發酵及還田,實現玉米秸稈過腹還田,減少焚燒帶來的環境危害和污染,有效提高玉米秸稈利用效率。利用玉米秸稈作為粗飼料原料,研究不同中性洗滌纖維/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NDF/NFC)比例對育肥肉羊的影響,全混合日糧中隨著玉米秸稈中NDF/NFC比例的降低,肉羊飼養過程中甲烷的排放量得到有效降低,結果表明NDF/NFC比例降低,在改善飼料利用效率的同時,提高了肉羊生產性能[25,26]。
3 小結
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于草食動物高效、綠色生產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挑戰是以減少環境污染為出發點,分析和解決畜牧生產碳排放與環境生態和諧的矛盾;機遇是以提高粗飼料利用率為目的,探索和研究草食動物養殖過程中低碳、減排技術,提高玉米秸稈等粗飼料的利用效率,減少農副產品焚燒帶來的危害,形成草食動物養殖綠色調控方案。
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能夠保證日糧營養搭配均衡,減少飼料浪費,提高玉米秸稈等粗飼料的利用效率;通過改善瘤胃中營養發酵環境,保障草食動物瘤胃健康減少甲烷排放量。養殖過程中發酵全混合日糧、顆粒全混合日糧的應用,更有助于推動草食動物養殖業的環保、高效、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寧波,趙亥山,郭磊,等.3種顆粒型全混合日糧對湖羊生產性能和瘤胃組織發育的影響[J].草業科學,2020,37(12):2550-2557.
[2] 俞聯平,王汝富,高占琪,等.種羊生產中全混合日糧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3,33(4):31-33.
[3] 劉耕,趙勝軍,謝建林,等.反芻動物TMR顆粒飼料研究進展[J].湖南飼料,2020(4):29-31.
[4] 曾銀,賀鳴,曹志軍,等.全混合日糧中粗飼料長度對奶牛咀嚼行為和瘤胃發酵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0,22(6):1571-1578.
[5] 賈玉山,劉明健,李宇宇,等.草食動物全混合日糧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草地學報,2020,42(5):165-172.
[6] 韋正吉,莫明規,梁偉君,等.規模奶牛場全混合日糧技術應用試驗及效果[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24):57-59.
[7] 譚建華,袁玖,李發弟,等.全混合日糧營養水平和粒度對綿羊瘤胃內環境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2,47(1):32-40.
[8] 賀剛剛.TMR制粒與補飼干草組合處理對育肥羊消化代謝的影響[D].石河子大學,2021.
[9] 陳前嶺,王夢芝,喻禮懷,等.生長期不同品種牛飼喂顆粒化TMR日糧生長性能的比較[J].飼料工業,2013,34(24):37-41.
[10] 杜美妤.不同TMR日糧對育肥羊生產性能、胃腸道微生物組及代謝組的影響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21.
[11] 郭萬正,趙娜,魏金濤,等.山羊全混合顆粒飼料加工技術的研究[J].飼料工業,2017,38(13):15-19.
[12] 侯沛君,朱河水,張立陽,等.顆粒化全混合日糧對湖羊生長性能、瘤胃發酵參數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21,33(3):1774-1782.
[13] 張勇,郭海明,湯志宏,等.油菜稈顆粒料對湖羊生產性能、瘤胃發酵參數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草業學報,2016,25(10):171-179.
[14] 趙興,曹占英.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羔羊生產性能、消化和胴體特性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0(4):37-40.
[15] 江迪,徐春城.發酵TMR應用及其微生物種群演替規律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21,37(9):31-38.
[16] Liu Qin-hua,Li Xiang-yu,Seare T Desta,et al.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fibrolytic enzyme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total mixed rations silage including rape straw[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6,15(9):2087-2096.
[17] 文健,劉桂瓊,姜勛平,等,飼用油菜生物量與營養成分測定及其發酵全混合日糧飼喂湖羊效果[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8,37(2):71-75.
[18] 王丹.延長TMR存放時間的復合微生物添加劑的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3.
[19] 周爽.發酵全混合日糧降低奶牛瘤胃甲烷產量的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21.
[20] 欽君,吳甜,劉大森.發酵TMR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飼料,2016(14):34-36+40.
[21] 劉歡.食品\"零碳\"是這樣做到的[N].新京報,2022-07-12(B06-07).
[22] 張廣鳳,朱風華,王利華,等.發酵全混合日糧的生產及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0(19):108-111.
[23] 趙一廣,刁其玉,鄧凱東,等.反芻動物甲烷排放的測定及調控技術研究進展[J].動物營養學報,2011(5):726-734.
[24] 瑪里蘭·畢克塔依爾,劉克正,艾比布拉·伊馬木.玉米秸稈為主TMR發酵飼料的發酵品質和粒度評價[J].山東農業科學,2017,49(2):151-155.
[25] 丁靜美,鄧凱東,張蓉,等. 不同NDF與NFC比例飼糧對肉用綿羊瘤胃發酵參數及甲烷排放動態變化的影響[J].家畜生態學報,2018,39(1):31-36.
[26] 胡婉玲,黃瑪蘭,王紅玲.低碳背景下畜牧業甲烷排放現狀與減排策略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1(3):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