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牧養殖集約化、規模化的形成,也為各類疾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疾病的發生不僅會嚴重危害牛群的正常生長,還威脅著養殖戶的利益。瘤胃積食是在牛養殖過程中會出現的一種常發病和多發病,牛之所以患有瘤胃積食,是因為其瘤胃內充滿過量的草料飼料,導致瘤胃壁受到過多壓迫和刺激。牛患有瘤胃積食瘤胃體積會增大,心肺活動、靜脈活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對牛的健康生長是極其不利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牛瘤胃積食的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展開探討,并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牛瘤胃積食;診斷;防治措施
瘤胃積食又被稱為瘤胃食滯、瘤胃阻塞、急性消化不良、急性瘤胃擴張,中獸醫則將其稱為宿草不轉。該疾病多發生于老齡體弱的牛,尤其是舍飼的耕牛更加容易出現該疾病。同時,牛瘤胃積食的發病率很高,雖然致死率較低,但是也會對養殖收益產生一定影響。牛瘤胃積食在發病時臨床癥狀會相對明顯,但是與感冒等其他癥狀也會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需要仔細辨別。要想保證牛在養殖過程中免于遭受瘤胃積食等疾病的威脅,遵循規范化、科學化的要求發展,必須嚴格控制日常飼料喂養用量,保證牛飲水充足。
1 牛瘤胃積食形成的原因
中獸醫認為積食乃脾胃俱傷,脾虛導致胃弱而成胃實癥,病之本在脾而不在胃。牛患有瘤胃積食最直接的原因是,一次性大量食用了如苜蓿干草、花生秧、玉米稈、青貯飼料等粗纖維飼料,或者大量食用未經砸斷的半干半濕的花生秧、豆秸等,飼料在其胃部難以消化,導致瘤胃脹滿,消化功能紊亂。如果突然更換飼料,由粗飼料換成精飼料,再加上飲水不足,運動不足,或者饑餓狀態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后只食用了大量粗纖維飼料,也會引發此類疾病。瘤胃積食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原因導致的,例如草料質量較差、草料搭配不合理、草料霉敗變質、粗纖維飼料食用過量、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等;而繼發性瘤胃積食主要是指,從一些其它癥狀演變而來的,如在出現瘤胃積食發病以前就已經患有前胃弛緩、創傷性網胃炎等癥狀[1]。
2 牛瘤胃積食的臨床癥狀
2.1 早期病狀
患有瘤胃積食的牛前期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倒嚼次數減少、臥立難安等癥狀。觸診時其瘤胃脹滿而堅實,叩診呈渾濁。此時患病牛還會出現便秘癥狀,按壓牛的胃部會發現其胃部明顯堅硬,按痕無法很快恢復,且在按壓時患病牛會因為疼痛出現強烈抵抗反應。
2.2 后期癥狀
隨著瘤胃積食病情的加重,患病的牛到了后期會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大多數患病牛只能臥躺無法站立,進食困難,不能正常生活,患病牛也會因為飲食障礙導致眼窩凹陷,體型消瘦。患病嚴重的牛還會出現左腹脹大、呼吸困難、痛苦呻吟、臥地難起、吐糞水等現象,如果沒能及時治療,患病牛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脫水,中毒,引發毒血癥,衰竭或者窒息死亡。
2.3 急性癥狀
急性瘤胃積食的主要癥狀是飲食量、喝水量減退,自發飲食減少,拒絕精飼料,喜歡食用一些粗飼料。大多數的患病牛會表現出倒嚼次數減少、倒嚼無力,不愿進食等。此時對病牛瘤胃進行觸診可以發現其內容物松軟,并且會伴隨著間歇性臌氣。糞便也會慢慢從正常顏色轉變為暗色,如果繼發腸炎,糞便的顏色呈褐色,會像水一樣排出。
2.4 慢性癥狀
慢性瘤胃積食與急性瘤胃積食在臨床癥狀上較為相似,但是慢性瘤胃積食的發病時間更長,病勢發展也比較緩慢,患病牛會出現明顯的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磨牙,呼出的氣體有明顯惡臭。此時患病牛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觸診內容物松軟或呈黏硬感,多見慢性輕度瘤胃臌氣。在排便時較為困難,糞便多呈暗色、黑色,伴有明顯惡臭。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牛會出現皮膚干燥、體型消瘦、貧血、眼球凹陷等癥狀,只能臥躺,難以正常行走[2]。
3 牛瘤胃積食的具體防治措施
3.1 提高飼養水平,注意飲食搭配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應該切實加強對牛的飼養管理,注意飼料的均衡搭配,既不能飼喂對牛瘤胃刺激性較大的飼料,也要注意避免飼喂過多易消化的飼料,嚴格控制牛每天的精飼料食用量。尤其是注意苜蓿干草、玉米稈、青貯飼料等粗纖維飼料的用量,這些粗纖維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柔軟多汁、適口性較好,可以直接用于牲畜食用,但是在喂養時一定要嚴格控制用量,少食有益,多食則會引發牛患病,適得其反。對老齡牛進行飼喂時,堅硬粗糙的秸稈類飼料盡量不給其食用。不要隨便更換牛飼料,如果特殊情況需要更換飼料,也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避免牛群因為突換飼料難以適應,導致食欲不振,飼料刺激胃部難以消化,出現應激反應。在飼養過程中還要適當的補充一些維生素、礦物質元素,以滿足牛生長的正常需求。
3.2 保證牛舍衛生,減少疾病發生
保持牛舍干凈衛生,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相對恒定的溫度、濕度是避免牛患有疾病的重要前提。在春夏季節,降雨較多,牛舍很容易陰暗潮濕,草料飼料等也很容易發生霉敗變質,所以飼養人員應該注意及時通風,及時更換飼料,避免牛誤食引發疾病。到了寒冬季節,牛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盡量保持恒定,避免牛因為受到冷應激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嚴禁給牛群食用霜凍、霉變的食物,給牛群喝冰水、凍水,以免造成毒素累積,加劇患病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突然更換牛舍,或者牛舍內沒有充足的光照,牛可能會因為血鈣水平下降誘發瘤胃積食,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應該根據牛舍內的光照條件,適當地引導牛群到戶外曬曬太陽,一方面可以補充自身的鈣元素,干燥皮膚,減少細菌、病毒的感染,另一方面也能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煥發精神。再加上其他疾病也可能會是誘發瘤胃積食的因素,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預防牛群出現各種疾病,保持健康狀態。一旦發現有牛發病,應當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尤其是胃腸道疾病的治療,會減少因原發病而引起的瘤胃積食[3]。
4 牛瘤胃積食的治療措施
4.1 西醫治療方法
在發生瘤胃積食的初期,牛病情相對較輕,采取按摩瘤胃、藥物灌輸的方式便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按摩治療時,用手掌按摩牛的左肋部,每次按摩5~10min即可。藥物治療主要是刺激牛瘤胃蠕動,提高食物降解能力,增強代謝機能。初期可以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當患病牛出現飲食困難、脫水明顯時便可以進行靜脈注射,將葡萄糖、氫化可的松、安乃近選取適量藥劑混合在一起然后通過靜脈注射到牛體內。除了靜脈注射的方式之外,還可以選用碳酸氫鈉、醋和清水,混合之后一次性灌到牛體內,1次/d,連續2次即可;當然,先灌服碳酸氫鈉和水,15min之后再灌服醋也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不僅可以對牛瘤胃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促進瘤胃蠕動,還能調節瘤胃內的酸堿度。當患病牛排便顏色呈現黑色時,可以通過給其灌服硫酸鎂500g、碳酸氫鈉100g以及冷水2,000g或者灌服醋500g和胡麻油1,000g來促進排泄。
對于發病時間長、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病牛,單純的通過藥物灌輸無法在短時間內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這時需要采用下胃管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在下胃管治療之前需要先給患病牛灌服碳酸氫鈉溶液,用水或者潤滑油潤滑胃管。將胃管插入食管和瘤胃中,多次抽送,如果在此過程中導管被食糜或瘤胃中的物質堵塞,可以用打氣筒向瘤胃內打氣,當胃管暢通時重復虹吸動作。然后通過導管給病牛輸送健胃藥物和止酵藥物。下胃管的治療方式可以把梗塞的東西推入胃內消化和排掉。此外,還可以給患病牛灌服酵母片和食母生片,用藥1~2次/d,可以促進瘤胃機能的恢復。當然也可以采用靜脈注射葡萄糖、慶大霉素、氫化可的松、安乃近等治療,連續用藥3d效果較好。對于需要提高代謝機能的患病牛,則可以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地塞米松和安鈉咖,來達到治療效果[4]。
4.2 中醫治療方法
根據患病牛的嚴重情況和臨床癥狀,可以采取不同的中醫治療措施,例如針對脾胃虛弱的患病牛,則可以采取補脾胃的方式,采用黨參、山楂、麥芽、肉蔻、干草等混煎口服,1次/d,2~5d便可奏效,既能補氣健脾,又能治療瘤胃積食。對于脾胃氣滯型的患病牛,在治療過程中則偏重于疏肝和胃,用黃柏、當歸、青皮、莪術、木香、香附子、陳皮各30g,與25g的黃連和15g的檳榔混合后研磨成粉,然后用開水沖泡給牛飲下,1次/d,連續3d方可見效。
4.3 手術治療
對于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牛只來說,用上述治療方法效果不是很明顯,可以采用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開胃部組織,將積滯在胃里的內容物排出。
5 結語
綜上所述,瘤胃積食是在牛養殖過程中,對牛健康生長威脅較大的一種疾病,具有很高的發病率,雖然并不具備傳染性,致死率也相對較低,但是對養殖戶而言也會加劇養殖成本。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不僅要做好疾病防治措施,還要根據患病牛的不同臨床癥狀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推動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吾列提別克·哈布德熱合曼.牛羊瘤胃積食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農村百事通,2021(14):156.
[2] 王宗海,茍毅.規模化肉牛養殖牛瘤胃積食病癥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獸醫導刊,2020(24):156.
[3] 楊曉鋒,劉亞奇.牛瘤胃積食的診斷與治療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9(7):115-116.
[4] 鄧美玲.探討診斷牛瘤胃積食的方法及有效防治措施[J].畜牧業環境,202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