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目前的肉羊養殖主要采用舍飼的飼養方式,其生產成本較高,故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來提高舍飼模式下的肉羊養殖效益。本文主要從羊場圈舍的建設、飼養品種的選擇、飼料的供應、規范化的飼養技術等多個角度進行了闡述,以期養殖場戶能夠切實做好肉羊的養殖管理工作,提高肉羊的養殖效益。
關鍵詞:肉羊;養殖效益;管理措施
肉羊養殖業是經濟效益較好的一種畜牧養殖產業,肉羊具有生長發育速度較快、繁殖周期較短、產羔率較多等優點;羊肉與其他畜種的肉產品相比,具有氨基酸含量與種類豐富、脂肪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較高等優點,成為消費者喜愛的肉類之一。然而在肉羊養殖過程中因為飼養管理粗放而導致育肥效果較差、發育速度較慢、羊肉品質較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打擊了肉羊養殖熱情,不利于肉羊行業的發展,因此急需推廣先進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
1 圈舍的建設
圈舍是羊只的家,不僅能夠為羊只提供遮風避雨的場所,而且是肉羊賴以生存的地方。故圈舍位置的選擇以及相關建設直接關系到肉羊的健康生長。
1.1 羊場選址
圈舍的選址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后面羊群的圈舍環境以及基礎建設。一般選擇地形平坦、地勢較高、背風向陽、方便排水的大面積平地,水源要有保證,距離公路的位置合適,既有利于防疫,也要提供安靜的環境,還要便于飼料、羊只的運輸。在羊場建設時,要把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隔離區等劃分好,還有預留一定的面積。
1.2 圈舍設計
圈舍承擔著冬暖夏涼的重任,通風、保暖、防寒等基礎設施要完善,才能保證羊只在圈舍內健康生長。保證窗戶有足夠大的面積便于通風和采光,舍頂留有排氣孔便于通風換氣,冬季寒冷季節可采用塑料暖棚便于保暖。為了保證每只羊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圈舍按照每只羊0.8~1.2m2的面積進行設計,羊床最好采用漏縫地板便于清掃糞便,保證圈舍的衛生。運動場一般為圈舍面積的3~4倍,并且運動場四周設有食槽和飲水池[1]。
2 優良品種的選擇
肉羊品種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養殖效益,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環境的肉羊,充分發揮肉羊的生長優勢。我國很多地方品種的肉羊在生產性能、繁殖性能、肉品質等方面均較差,導致在肉羊養殖過程中獲得的效益較低,打擊了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而江蘇睢寧縣作為全國聞名的白山羊之鄉,具有悠久的養羊歷史,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質羊品種,其主要品種睢寧白山羊具有性成熟早、粗飼效果好、環境適應性強、繁殖力較高等特點,屬于肉皮兼用品種。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雜交羊進行育肥,用世界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波爾山羊與本地的睢寧白山羊進行雜交,得到的雜交一代的1、2月齡的體尺(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均大于同一時期的睢寧白山羊,日增重分別達181.8和153.0g,且雜種母羊在早期生長發育速度較快,但初生重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優勢[2]。說明可以選擇雜交羊進行育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 科學的飼喂
科學的飼喂不僅包括為肉羊提供足夠數量的飼料,還包括為其提供足夠質量的精飼料和粗飼料,滿足其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為了保證肉羊全年均能吃到足夠的飼草料,養殖場必須根據飼養羊只的數量、越冬期的長短、飼草料質量儲備全年的飼草量,尤其是在飼草料缺乏的季節和特區,更要做好儲備。一般情況下,飼草料的儲備要高于需要量的10%左右,以便應對突發情況。為了滿足肉羊生長發育需要,不僅要提供粗飼料,還要提供一部分的精飼料,保證較快的育肥速度。
3.1 粗飼料飼喂
粗飼料在肉羊養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飼料組成。因為粗飼料中含有較高的纖維,能夠增強胃腸道的蠕動,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養殖效益。常見的粗飼料包括青干草(苜蓿干草、燕麥干草)、青貯(全株玉米青貯、黑麥草青貯)、作物秸稈(小麥秸、稻秸)等。為了保證羊只能夠獲取全面的營養,保持較高的采食量,應該選擇適口性較好的粗飼料,并且多種粗飼料搭配使用,保證適當的育肥效果,通常每只成年羊粗飼料的采食量為3~5kg/d,3次/d。另外,在保證粗飼料供應的情況下,一定要保證羊只可以獲取足夠干凈的飲水,有利于提高育肥效果,冬春季節也要保證飲水的溫度,防止引起羊只的消化不良等疾病[3]。
3.2 精飼料飼喂
精飼料在肉羊養殖中起重要的輔助作用,一般由能量飼料(玉米、高粱、糠麩等)、蛋白質飼料(豆粕、雜粕等)組成,還要添加一些維生素、礦物質、食鹽等,滿足羊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由于精飼料原料的成本較高,可以選擇尿素、氨等非蛋白氮飼料替補部分蛋白質飼料來降低飼料成本,但是要控制使用量,一般占日糧總氮量的30%,或者占日糧干物質基礎的1%~2%即可,使用過多容易導致肉羊出現中毒。另外,使用非蛋白氮飼料時,要與其他精飼料混合均勻之后搭配使用,飼喂后2h內禁止飲水。一般精飼料的飼喂量為羊只體重的0.5%~1%,這樣既能保證羊只有較快的育肥速度,也能有效控制飼料成本,獲得最優化的效益[4]。在飼料搭配上,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嚴格控制精粗飼料的比例,在肉羊養殖中常用的精粗比例為3:7或者4:6。廣大養殖戶切勿為了獲得較快的生長速度,只飼喂精飼料,這樣容易導致羊只發生瘤胃酸中毒、瘤胃臌脹等疾病,使羊只處于亞健康狀態,不符合動物福利的要求,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羊的死亡;另外,只飼喂精飼料,會導致羊的脂肪含量過高,肉品質下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3.3 科學飼養方法
科學的飼養方法,不僅能夠保證肉羊具有較快的育肥速度,而且能夠有效節約飼料等成本投入,獲得更高效益。首先,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每隔5~6h飼喂一次效果最佳,并且先飼喂粗飼料再飼喂精飼料,這樣是為了避免采食精飼料之后羊只拒絕采食粗飼料。然后,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費,應該對粗飼料進行適當的切短處理,但不宜過短。然后,一定要提供充足的飲水,并且保證飲用水的質量。冬春季注意不要讓羊飲用冰水,適當加熱后供羊飲用,夏季炎熱季節一定要增加羊只的飲水次數和飲水量,秋季適當減少。一般每只羊的飲水量在3~5L/d,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充足的飲水能夠保證羊只有較高的食欲,水作為溶劑,也有助于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另外尤其要注意妊娠母羊,避免飲用冰水,也避免空腹飲水。最后,為了提供足夠的礦物質,還要為肉羊提供適量的食鹽,可以直接加入料槽讓羊只舔食,也可加入飼料或者飲水中;一般每只羊每天提供5~10g的食鹽即可,這樣既能夠保證羊只有較高的食欲,還能補充鈉、氯元素。另外,也可以將食鹽和其他礦物質、維生素制作成舔磚,放在圈舍讓羊只自由舔食[4]。
4 規范化的養殖技術
在肉羊養殖中,使用適當的技術可以促進肉羊生長發育速度,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養殖效益。在肉羊養殖過程中常使用修蹄、去勢、羔羊適當補飼、斷尾、快速育肥、調整羊群結構等方法來提升養殖的效益。
4.1 修蹄
每年對肉羊進行2~3次的修蹄,不僅能夠保證羊只正常行走,減少患肢蹄類疾病的風險,對育肥羊來說能夠在保證羊只健康的情況下達到最佳的育肥效果,對種公羊來說,也可保證其種用價值,避免減少發情配種行為和降低精液質量。
4.2 去勢
對于不留做種用的公羔羊,一般都采取去勢處理,能夠減少初情期之后對育肥造成的不利影響。但對于雜交肉羊品種或者晚熟肉羊品種,不建議在初情期之前進行去勢,因為雄性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此時可以將公母羊分欄隔離飼養,可有效抑制公羊的性活動,減少對育肥造成的不良影響。
4.3 羔羊補飼
早期斷奶的羔羊生長至幾周之后,母乳已經不能滿足羔羊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因此需要提前訓練羔羊進行采食,這樣不僅能夠使羔羊斷奶之后盡快適應飼料,避免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影響發育速度;還可以縮短母羊的產羔間隔,增加母羊的產羔次數,獲得更多的羔羊,提升養殖效益。
4.4 斷尾
肉羊的尾巴在各組織器官中起到儲存能量的作用,在養殖過程中,一定會消耗較多的營養物質。因此,在肉羊育肥過程中,羔羊出生后用橡皮筋扎住尾巴,然后壞死脫落,起到斷尾的目的。這樣不僅能夠減少飼料的消耗,降低飼喂成本,而且有利于后期的繁殖工作[5]。
4.5 快速育肥
傳統的肉羊養殖均需等到羊只自然生長到一定體重之后屠宰上市,生長周期較長,養殖效益較差;而現在常用快速育肥的方式養殖肉羊,可以極大地縮短飼養周期。在保證羊只健康的情況下,一般通過適當調整精粗飼料的比例來調整生長發育速度,然后集中上市。
4.6 調整羊群結構
根據養殖場規模,及時調整羊群種公羊、能繁母羊、育肥羊的比例,是提高養殖效益的必要手段。一般在冬季來臨之前進行1次調整,將生產性能低下、老羊、弱羊、病羊、殘疾羊等及時淘汰,適當補充青年母羊的數量,以此保證新生羔羊的數量,這樣能夠保證每年的出欄量居于穩定。
5 結語
肉羊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廣大養殖戶應該從場址的選擇、肉羊品種的選擇、科學的飼養以及規范化的養殖技術等角度出發,轉變傳統的肉羊養殖模式,通過提升養殖場的管理措施來縮短飼養周期,提升肉羊養殖的經濟效益,激發肉羊養殖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蓋少東.提高舍飼肉羊經濟效益的科學養殖方式[J].現代畜牧科技,2017(3):29.
[2] 丁家桐,姜勛平,凌天星,等.波爾山羊與睢寧白山羊雜交改良效果[J].畜牧與獸醫,2002(4):11-12.
[3] 王永強.肉羊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8(22):33-34.
[4] 任荷良.舍飼肉羊的飼養管理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6(7):40.
[5] 吳會芳.肉羊養殖效益的提升與技術措施[J].獸醫導刊,2019(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