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羔羊腹瀉是羊消化道疾病的一種,由多種因素引發,病原微生物感染是最常見的因素;微生態制劑的主要成分為不同種類的對機體生長發育有益的益生菌和能促進體內原本存在的益生菌繁殖的益生元,益生菌通過與有害菌競爭空間和營養,以及分泌抗菌物質來抑殺有害菌,非常適合反芻動物防控消化道疾??;微生態制劑使用要講究科學,使用方法上一定要通過口服使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養殖場的產品,結合疾病的具體情況找準使用機會點;隨著無抗養殖的推廣普及,相信微生態制劑在未來養殖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關鍵詞:羔羊;腹瀉;微生態;防控
羔羊腹瀉是羔羊常發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未斷奶的羔羊和斷奶后一個月之內的羔羊,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濫用獸藥,或羔羊遭受較為強烈的應激以及管理不善所引發。病羊以劇烈腹瀉為典型特征,之后表現全身癥狀,死亡率非常高,每年都給養羊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了能幫助廣大養羊朋友更加清楚地對本病有個認識,本文就其防控為話題和大家進行交流。
1 羔羊腹瀉的主要病因
羔羊出現腹瀉是由于在致病因素的刺激下,消化道黏膜發生了炎性反應,水液代謝出現紊亂,導致滲出性增強,腸腔中水分增多,進而引發糞便稀薄不成型的現象。腹瀉僅僅是癥狀表現的描述,在體內同時還伴發著胃黏膜、腸黏膜等出現功能性減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器質性病變,最終導致酶的分泌出現障礙,飼料不能充分地被酶解而引發消化不良。誘發羔羊腹瀉的因素有多種,如生物性病原感染、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管理因素、應激因素等,但以生物性病原感染臨床發病率最高。常見的病原有病毒、細菌、真菌、腸道類寄生蟲等種類。物理因素多為飼料中含有較多量的異物,或不慎采食了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而導致腸道黏膜出現充血、出血或創面,導致腸炎的發生,如不慎食入了鐵絲、線頭、布條、塑料布等異物時就會引發糞便稀薄?;瘜W因素是某種化學物質攝入過量,超出了腸道承受范圍,最終導致黏膜出現化學性損傷,或局部微生態失調發生二重感染,最終引發腸炎而導致腹瀉的發生。常見的化學物有很多,如獸藥、飼料添加劑、消毒劑等,有些羊場因管理不善導致飲水被有毒物質污染時就會引發群發性腹瀉。管理因素則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由一系列綜合性因素共同作用于機體而導致腹瀉,多表現不易察覺、病因難找、難以防控等特征。應激因素臨床也較為常見,但造成的損失一般較小,通過應激因素的解除機體可逐漸康復。
2 微生態制劑簡介
微生態制劑是飼料添加劑的一種,其主要成分為不同種類的對機體生長發育有益的益生菌和能促進體內原本存在的益生菌繁殖的益生元[1]。目前我國飼料添加劑目錄中允許使用的益生菌種類較多,包括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遲緩芽孢桿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乳酸腸球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德式乳桿菌乳酸亞種、植物乳桿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沼澤紅假單胞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羅伊氏乳桿菌、黑曲霉、米曲霉、短小芽孢桿菌、纖維二糖乳桿菌、發酵乳桿菌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等。這些菌包括細菌和真菌兩大類,使用后對動物的生長發育能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還能防控疾病。還有一些微生態產品主要成分為益生元,益生元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卻能夠選擇性地促進體內有益菌的代謝和增殖,從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機物質。我國使用的益生元種類以寡糖類居多,飼料添加劑目錄中允許使用的包括低聚木糖、低聚殼聚糖、半乳甘露寡糖、果寡糖、甘露寡糖、低聚半乳糖殼寡糖、β-1,3-D-葡聚糖以及低聚異麥芽糖等。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獸藥添加劑品類越來越多,有些直接使用益生菌的代謝產物,如溶菌酶、抗菌肽、丁酸、三丁酸甘油酯等應用于臨床,這些成分對腸道微生態也有平衡作用,也屬于微生態制劑的范疇。
3 微生態制劑防控腹瀉的機理
微生態制劑口服后其中的益生菌成分會在動物消化道中進行增殖和代謝,對于反芻動物羊來講,繁殖代謝的部位主要為瘤胃和大腸。對于未斷奶的羔羊來講,瘤胃發育還不成熟,大多數的益生菌可過胃到達腸道發揮作用,而斷奶羔羊瘤胃已經開始建立微生態體系,大部分在瘤胃中發揮作用。益生菌的繁殖過程可對有害微生物進行空間和營養的爭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抗菌肽、溶菌酶等成分還能起到較強的抵抗作用,從而通過生物間的競爭關系來降低疾病發生率[2]。益生菌種類較多,大致分為可定植菌和過路菌兩種,定植菌顧名思義口服后能在消化道中進行定植生長的菌,乳酸菌類大部分都具有定植功能,口服后在胃腸道黏膜能生存較長時間,通常1~2周使用1次即可。過路菌則是口服后無法在消化道中定植,最終大部分隨糞便排出體外,這部分菌以芽孢菌為主,要想達到理想效果,必須加大使用頻率,一般建議每天使用或隔日使用,從而對有害菌形成競爭力。
4 科學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非常適合草食類動物,尤其是反芻動物,但臨床使用必須講究科學,否則不但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還會造成浪費而導致養殖成本升高。
4.1 使用方法要科學
微生態類益生菌的主要作用靶點是瘤胃和腸道,只有通過口服才能發揮作用??诜椒▽τ诟嵫騺碇v有三種途徑,分別為飲水口服、拌料口服和灌服用藥。由于羔羊腹瀉發病時,病羊多喜臥,不愿走動,采食量和飲水量都受到影響,故通過飲水和拌料方式給藥臨床操作較為困難,如果是腹瀉病的治療,筆者建議灌服用藥效果最為理想。對于羔羊來講,其體重小,綁定容易,尤其是未斷奶的羔羊,容易抓取,灌服操作相對更簡單。但對于微生態制劑來講,灌服時也需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首先,對于液態口服液來講,有些酸度較強,對口腔黏膜、食管黏膜及舌頭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灌服時羔羊出現強烈抵抗行為,則建議用水稀釋后灌服,以減輕刺激。其次,灌服操作要熟練,最好將菌液灌入到口腔深部位置,且頭部朝上,有利于藥液流入食道。再次,為了降低灌服應激,用藥時間盡量選擇在夜間燈光灰暗時刻,實在需要白天用藥時也要想辦法遮住門窗,使環境變暗,這樣有利于降低應激。最后,對于固體粉劑類微生態制劑,可用生理鹽水稀釋后灌服,由于固體制劑輔料占比較大,可能會存在適口性問題,建議灌服后多觀察,防止羊將藥液吐出而導致用藥失敗。目前市場上有專門的灌服給藥裝置,還有一些廠家直接將產品包裝瓶的形狀制備成可灌服用的瓶身,大大方便了臨床灌服操作。
4.2 選擇適合自身養殖場的產品
微生態制劑在選擇時應講究科學。首先,選購不同廠家的產品時要針對靶動物進行選購,因益生菌種類較多,但最原始的菌種來源的動物不同,有的是從牛體內分離的,有的是從羊體內分離的,有的是從豬體內分離的等,選購時要向廠家技術人員咨詢,選擇原始菌種從羊體內分離的產品。其次,益生菌使用過程中禁止同時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口服類的抗生素,如鹽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觀霉素、恩諾沙星、復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樂菌素等。雖然抗生素也是用于腹瀉治療的,但口服后不但對有害菌產生抑殺,對益生菌也能產生一定抑殺作用,可能會破壞菌群的微生態平衡,從而加劇腹瀉癥狀。再次,針對不同的益生菌種類制定科學的使用方法。微生態產品的益生菌種類不同,但大致分為定植菌和過路菌兩種,通常乳酸菌類定植性能較好,如植物乳桿菌、乳酸乳球菌、糞腸球菌等,這類菌每1~2周使用1次即可。過路菌則以芽孢菌為主,如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這類菌就需要每天添加才能起到較好效果。相比之下,筆者更推薦含有定植菌的微生態產品。
4.3 找準使用機會點
微生態制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單獨使用多用于腹瀉疾病早期或輕癥腹瀉的病羊,癥狀不嚴重時表明胃腸道受損傷較輕,通過益生菌的調理作用即可達到阻止疾病繼續發展,促使機體逐步康復的目的。實踐證明,微生態調理見效不如使用化學藥物快,但對疾病的治療更加徹底,且毒副作用小。對于嚴重感染病羊,癥狀表現劇烈腹瀉者可先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之后停用抗生素,再用微生態制劑進行調理,這樣可確保動物的生產性能快速恢復。還有些持續性腹瀉病羊,由于病程長,腸黏膜受損和脫落嚴重,使用微生態制劑時建議配合魚肝油,魚肝油對腸黏膜有快速修復的作用,配合使用能顯著提升效果。
5 討論
羔羊腹瀉經常暴發于飼養管理水平低和環境衛生條件差的羊場,由于該病的誘發因素較多,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下發生的,使得本病很難對病因進行準確判定。但實踐證明,無論是哪種病因導致,只要發生腹瀉就表明消化道的局部微生態平衡被打破,使用益生菌類產品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3]。有些腹瀉(如換料應激性腹瀉)在用藥的第2d癥狀即可明顯減輕,感染性腹瀉一般需要3~5d才好轉,雖然效果慢,但治療更徹底。隨著無抗養殖的推廣普及,相信微生態制劑在未來養殖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 李群芳,姜寧鵬,武蕾.動物微生態制劑研究進展[J].山東畜牧獸醫,2021,42(8):62-65.
[2] 王力.微生態制劑應用研究進展[J].江西飼料,2011(5):3-7.
[3] 李曉卉.微生態活菌制劑防治初生羔羊腹瀉的效果[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8(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