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是養兔大國,肉兔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草食畜牧業,隨著我國規模化養殖的推進,肉兔產業也正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對肉兔養殖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試驗旨在探究飼養密度對規模化肉兔養殖效益的影響,在相同試驗條件下,通過34d規模化養殖試驗,進行不同肉兔飼養密度的差異比較,了解不同養殖密度對各養殖指標、養殖成本、養殖效益的影響,從而確定最佳飼養密度,探索出規模化兔場最大利益化的飼養密度,為規模化肉兔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規模化,肉兔養殖,飼養密度,養殖效益
我國是肉兔養殖大國,伴隨著肉兔產業升級,肉兔養殖產業正趨向于集約化、規模化、高密度的籠養發展,尤其在目前農業結構調整、產業不斷升級的環境下,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下,且由于兔具有繁殖快、投入小,見效快等特點,兔業在安排就業、增加收入和產業扶貧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家兔產業得到了政府空前的重視;同時,在各位兔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兔產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畜牧業各主要畜禽品種中增長最快的畜種之一。
規模化兔場的飼養密度與生產性能、養殖效益、動物福利和舍內環境等息息相關,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兔生存活動空間減少、采食加劇、應激、出欄成活率降低,而養殖密度過低會造成籠位的浪費,增加養殖成本。因此本試驗旨在通過實際生產中單籠位飼養密度的對比試驗,確定最佳的飼養密度,以期達到最高的飼養效率,提升養殖場的收益,為規模化肉兔養殖提供參考。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選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某大型肉兔養殖場35日齡斷奶肉兔,生長狀態良好,規格一致,測量并記錄入欄均重和入欄只均重。
1.2 試驗場地
本試驗在山東省某大型規模化兔場密閉兔舍開展。兔舍內環境溫度是18~24℃,兔舍內全部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自動環控設備、自動喂料、自動清糞系統。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選取兩棟相同密閉條件的兔舍,一個試驗組,一個對照組,每棟兔舍有1,008個籠位。試驗組每個籠位飼養35日齡斷奶兔7只;對照組每個籠位飼養35日齡斷奶兔6只,飼養34d,69日齡出欄,計算每棟兔舍出欄商品兔入欄數量、入欄均重、入欄只均重量。分析不同養殖密度對商品兔出欄成活率、出欄均重、料肉比的差異,計算兩種不同飼養密度條件下出欄商品兔的收益差額。
1.4 飼養管理
兔舍環境為全封閉,自動通風,自動喂料系統,共有1,008個籠位。兔舍內平均溫度為22~24℃,濕度為64%,風速為0.2m/s。每天下午15:00喂料,飼料營養見表2。
1.5 指標測定
1)出欄數:記錄每日商品兔的死淘數,出欄數=入欄總數-死淘數。
2)出欄成活率=出欄數量/入欄數量。
3)出欄均重=出欄重量/出欄數量。
4)料肉比=消耗飼料總量(kg)/增重總量(kg)。
5)收益計算:毛兔收入-飼料支出-多入欄仔兔成本-多出欄毛兔增加人工費-增加藥費(活兔出售價格15.8元/kg、飼料價格2.4元/只)。
1.6 數據收集與分析
試驗34d后,對不同組的出欄肉兔進行計數、稱重,并記錄試驗期間不同組的出欄成活率、出來數量、出欄均重、出欄重等數據,以及投喂的飼料和剩余料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34d后,試驗組與對照組各測定指標及差異情況如表3所示,試驗組(飼養7只商品兔)的出欄成活率是96.3%,出欄均重是2.23kg,料肉比為3.54;對照組(飼養6只商品兔)出欄成活率是96.8%,出欄均重是2.30kg,料肉比是3.40。試驗組的養殖效益比對照組多1,701元。
2.1 試驗組與對照組各測定指標的差異分析
試驗34d后,不同養殖密度的指標差異見表3。由表3可見,試驗組(每籠飼養7只商品兔)的出欄成活率是96.3%,出欄均重是2.23kg,料肉比為3.54,總出欄重量15,153kg;對照組(每籠飼養6只商品兔)的出欄成活率是96.8%,出欄均重是2.30kg,料肉是3.40,總出欄重量13,465kg。
結果表明,試驗組(每籠飼養7只商品兔)比對照組(每籠飼養6只商品兔)的出欄成活率降低0.5%、出欄均重下降0.07kg、料肉比高0.14,總出欄重量高于對照組(每籠飼養6只商品兔)。
2.2 試驗組與對照組各成本的差異
試驗34d后,不同養殖密度的各成本差異如表4所示,結果表明,雖然試驗組的飼料支出、藥費和存欄成本增加,只均不完全利潤是23元/只,對照組的只均不完全利潤是26.44元,雖然對照組只均不完全利潤低于對照組,由于試驗組出欄商品兔只數較對照組多,因此最終試驗組的收益比對照組多1,701.00元。收益計算:毛兔收入-飼料支出-多入欄仔兔成本-多出欄毛兔增加人工費-增加藥費(活兔出售價格15.8元/kg、飼料價格2.4元/只)。
3 討論
肉兔產業對改善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促進食品安全,提高農牧主的收益有重要意義。肉兔養殖的效率嚴重影響產量的穩定供應和兔場的收益。因此,在同等養殖條件下,如何能夠提高養殖場最大效益化,是養殖場(戶)追求的目標。本試驗通過對不用籠位飼養密度的對比,試驗組(單籠飼養7只)比對照組(6只)整棟兔舍要多入欄1,008只仔兔,多入欄仔兔需要增加相應的成本,如多入欄商品兔成本/人工成本和藥費,導致整體的成本增加,但是由于出欄數量和出欄重高于對照組,試驗組總體收益比對照組多1,701.00元,以年產8個批次商品兔計算,每棟兔舍每年增加利潤13,600元。如果將兔場建設費用等長期攤銷成本一并計算在內,出欄重量越大,出欄成本越低,相應的利潤會提高,總體收益會持續提高。
4 結論
規模化肉兔養殖條件下,在保證生產指標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飼養密度能夠增加整體的綜合收益,因此控制適宜的養殖密度,可以提高養殖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