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蛋雞飼養過程中,加強營養調控對提高雞蛋品質、減少環境污染至關重要,也是確保蛋雞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當前我國蛋雞營養調控對蛋雞健康、雞蛋品質以及環境污染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營養調控;蛋雞;蛋品質;環境污染
蛋雞養殖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項工作就是做好蛋雞的營養調控,這是一種按照不同階段蛋雞生長發育規律,通過及時調整飼料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及比例來滿足蛋雞生長發育需要的飼養方式,屬于精準飼養。對于蛋雞養殖場戶來說,營養調控不僅可以提高蛋雞對于各種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在滿足蛋雞生長發育、產蛋性能的基礎上,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減少養殖場戶的經濟投入[1]。對于生態環境來說,營養調控可以減少糞污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保證人類良好的生活環境。因此,廣大養殖場戶要掌握相關技術,在保證蛋雞健康、蛋品質良好、減少環境污染的基礎上做好蛋雞的營養調控。
1 不同階段蛋雞營養調控
各階段的營養需求隨每個階段蛋雞的主要生產目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營養需求對飼料配方做出及時的動態化的調整,確保滿足蛋雞的發育需要以及獲得足夠的抵抗力。按照消化系統、繁殖系統、骨骼肌肉生長發育系統的規律,可以將蛋雞分為育雛、育成、產蛋三大階段。每個階段根據飼料需求以及外界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蛋雞健康的情況下,使其生產性能達到最優化,降低飼料成本,提高蛋雞的存活率和產蛋率。
1.1 育雛
此階段蛋雞具有消化吸收能力差、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全、生長發育速度快的特點,故以加速骨骼生長、促進肌肉形成為此期營養調控的主要目標。蛋雞飼料中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比例要適當提高,加大單位飼料的濃度,改善食欲低下的情況。并且采用自由采食的飼喂模式以保證雛雞能夠獲取充足的營養。
1.2 育成
此階段的飼養目標主要是形成良好的骨架結構,為后期發揮優良的產蛋性能奠定基礎,此時蛋雞的健康與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含量緊密相關。適當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飼料的添加比例,確保營養能夠滿足蛋雞此階段的需要,為充分發揮生長優勢、盡快達到產蛋標準、盡早進入開產階段奠定基礎。選用育成階段的專用飼料,促進蛋雞骨骼、肌肉和內臟器官的發育;為了避免蛋雞體內脂肪的堆積,性成熟時間推遲,影響產蛋性能,應適當控制能量飼料的用量。另外,為了避免蛋雞過肥,此時的飼養模式應為限制飼喂,只達到自由采食量的70%~80%即可,增加飽腹感較強的粗纖維飼料的含量。
1.3 產蛋
此階段可以根據不同的營養需要分為產蛋初期、高峰期、末期三個階段。產蛋初期的蛋雞具有性成熟、生殖系統完善等特點,主要飼養目標是補充鈣磷;同時,為了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飼料中要提供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養分,減少玉米、蛋白粉等精飼料的比例。充足的飲水有利于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也能有效保證雞蛋的重量和品質。產蛋高峰期,為了避免蛋雞體重增加影響產蛋率,應該減少玉米等谷物飼料,適當添加優質魚粉、豆餅等蛋白質飼料,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補充與蛋殼質量有關的VD、鈣磷的比例,保證產蛋高峰期維持較長的時間。在炎熱夏季,溫濕度都比較高,容易造成蛋雞的熱應激,進而使得產蛋率和飼料采食量降低,因此提供足夠的清涼的飲水,增加飼料中油脂的含量可以緩解熱應激造成的不良影響。由于生理原因,處于產蛋末期的蛋雞的產蛋率都會下降,并且也會降低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此時飼料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需要提高,蛋白質飼料的比例需要降低,確保生產性能處于較高的水平[2]。產蛋初期、產蛋高峰期、產蛋末期所需的蛋白質水平分別為:18.0%、16.5%~17.0%、15.0%~16.0%。
2 營養調控在蛋品質上的體現
評價雞蛋品質的三大指標分別為:一般質量指標(蛋重、顏色、形狀等)、蛋殼質量指標(厚度、硬度等)、雞蛋內部質量指標(蛋白高度、哈氏單位等),其質量的好壞影響雞蛋在市場上的銷售,而蛋品質、雞蛋內部質量指標與蛋雞的營養調控密切相關。
2.1 飼料能量對蛋品質的影響
蛋雞產蛋早期的蛋重受飼糧中能量水平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隨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提高,主要是雞蛋中蛋黃的質量被提高;為了降低蛋黃中膽固醇含量、提高ω-3脂肪酸的含量,可以在蛋雞飼料中適量添加魚油和亞麻籽;為了降低蛋黃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α-亞麻酸、DHA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以在蛋雞日糧中添加蓖麻籽油。
2.2 飼料蛋白質對蛋品質的影響
飼料蛋白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雞蛋的品質。雞蛋蛋白質量與飼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有關,當增加蛋雞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的比例時,則會降低雞蛋中蛋白的質量;另外,蛋雞飼料中氨基酸的含量、組成等也會影響蛋白品質和蛋殼質量。添加蛋氨酸會顯著升高產蛋率、蛋殼厚度以及蛋黃指數,而膽固醇含量則會降低;在蛋雞飼料中增加賴氨酸的含量可以改善雞蛋蛋白的質量;為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單位可以在蛋雞飼料中添加色氨酸。
2.3 飼料鈣磷水平對蛋品質的影響
飼料中礦物質鈣磷的含量、鈣磷比例、來源等都會顯著影響雞蛋蛋殼的品質以及雞蛋內部的品質。飼料中適宜的鈣磷比例也是保證蛋品質的重要因素,比例過高可能因抑制血鈣水平而降低雞蛋重量,影響蛋殼質量;比例過低也會降低蛋重和蛋殼質量。蛋雞日糧中,鈣源主要用石灰石,用大顆粒的石灰石代替細顆粒的石灰石可以改善蛋殼的品質[3]。生長階段的蛋雞、產蛋階段的蛋雞的合適的鈣磷比例分別為1~2:1、5~6:1,正常情況下此范圍內的比例可以保證蛋殼的質量。
2.4 其他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對蛋品質的影響
蛋殼晶體的形成和結構的改變會受到微量元素錳鋅的影響。蛋雞日糧中添加錳元素可以通過改善斷裂強度、乳頭層和柵欄層的結構而改善蛋品質;添加有機鋅可以通過提高蛋雞對鋅的消化吸收率來改善蛋殼厚度、強度以及蛋殼的比重。將VD3添加到蛋雞飼料中可以提高蛋殼強度、降低雞蛋的破損率;在容易出現熱應激的炎熱夏季,為了提高蛋殼質量可以添加VC;為了改善產蛋后期蛋殼的強度可以添加適量的膽堿、葉酸[4]。
3 營養調控與環境污染的關系
通過調整、優化飼料配方,提高蛋雞對飼料的利用率,減少糞污排泄總量是減少蛋雞養殖中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使用低蛋白-氨基酸日糧、新型飼料添加劑、合適的飼料加工工藝可以從蛋雞養殖的源頭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3.1 低蛋白-氨基酸日糧
低蛋白-氨基酸日糧技術的使用,不僅符合關于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而且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在滿足蛋雞生長發育、產蛋性能的基礎上,配制低蛋白日糧,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蛋雞糞便中氮含量。為使日糧達到氨基酸平衡,可以將氨基酸添加到產蛋高峰期蛋雞日糧中,此時蛋雞糞便中的氮含量降低了約50%,因此使用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質蛋雞日糧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而將色氨酸添加到低蛋白型飼料(玉米-豆粕)后,提高了粗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有效促進了氮沉積,減少了氮排放。
3.2 新型飼料添加劑
為了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降低糞便排泄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可以將新型的蛋雞飼料添加劑正確添加至蛋雞飼料中。將酶制劑添加到蛋雞飼料中,可以破壞飼料中植酸等抗營養因子的結構,促進對飼料的消化吸收,減少糞便中的磷含量。飼料中組合使用NSP酶制劑和植酸酶可以改善蛋雞對氮磷的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泄量。將乳酸菌類微生態制劑添加到蛋雞飼料中,可以有效降低雞舍內氨氣濃度、降低蛋雞腹瀉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減少氨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蛋雞日糧中添加有機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其在蛋雞體內的利用率,減少隨糞便排泄量,減少對土壤和環境造成的污染。蛋雞飼料中有機鋅、有機銅的生物學利用率分別為無機鋅的150%、硫酸銅的110%,可有效減少排放量,提高利用率。新型飼料添加劑不僅在蛋雞營養平衡中起到調控作用,而且可以盡可能的降低污染,實現節約飼料成本和建設生態環境的雙重作用。
3.3 飼料加工技術
使用合理的粉碎、調制、制粒、膨化等飼料加工技術,可以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減少排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蛋雞飼料中,用5%的膨化大豆代替5%的普通豆粕,可以將干物質(DM)、有機物(OM)、粗纖維(CF)的消化率分別提高6.15%、10.04%、10.81%。分別將膨化豆粕、未膨化豆粕添加到蛋雞飼料中進行試驗,發現使用膨化豆粕的蛋雞的產蛋率、平均蛋重均顯著高于使用未膨化豆粕組。但使用膨化技術可能會對賴氨酸、胱氨酸、水溶性維生素等產生影響,因此使用此技術時要注意各養分膨化前后的變化,及時進行相關調整。與通過2.6mm篩的作對比,將通過4mm篩的粉碎小麥粉添加到蛋雞日糧中,發現粗蛋白質消化率更高,隨糞便排泄量更少,減少氮排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5]。
4 結語
蛋雞飼養過程中,廣大養殖戶一定要做好營養調控工作,不僅可以為蛋雞提供滿足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的均衡的營養物質,提高蛋雞的產蛋性能,保證雞蛋具有良好的品質,降低養殖過程中的飼料成本,還能減少蛋雞排泄物中氮、磷等元素對土壤、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促進生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馬向程.營養調控技術在蛋雞飼養中的應用探析[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20,40(7):69-70.
[2] 覃敏.蛋雞不同階段營養調控[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1(5):33-34.
[3] 李勇,劉旭明,莊宏,白修云,趙冬琴.營養調控改善雞蛋品質的研究進展[J].中國飼料,2011(20):9-13.
[4] 宿國強,王志躍,楊海明,等.雞蛋蛋殼品質的營養調控研究進展[J].家畜生態學報,2022,43(1):86-91.
[5] 韓昆鵬,楊凌,卞紅春,等.蛋雞飼料源頭減排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禽業導刊,2020,37(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