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左旋氨氯地平與氨氯地平治療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蘇州市相城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輕中度高血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氨氯地平,觀察組給予左旋氨氯地平,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血脂水平、心功能、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血脂水平(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左心室舒張與收縮末期內徑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增高,且上述指標觀察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lt;0.05);就不良反應發生率而言,觀察組4.66%低于對照組18.64%(Plt;0.05)。結論 左旋氨氯地平能顯著降低患者血壓,對其血液循環及心功能均有一定積極影響,安全性尚可。
【關鍵詞】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輕中度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8.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8.017
高血壓是一種以血液對血管內壁長期造成作用力壓迫為病理表現的心血管內科疾病,可理解為血管內壓力過高并易引起全身血管病變的一種疾病。中國為高血壓高發國家,有關數據調查顯示,中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可達23.20%,尤其在北方地區更是可以達到32%~33%[1]。普遍情況下,血壓伴隨年齡增高而升高,以收縮壓最為明顯[2]。隨著人們對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保護靶器官的意義等認知更加深入,高血壓的相關標準也在更新、調整。有學者認為血壓處于不同水平的患者導致發生其他疾病的危險級別不同,由此產生了血壓分級的概念,制定分級的主要依據為血壓讀數與危險因素的評估[3-4]。以往臨床多采用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可作為單獨或聯合用藥使血壓降低,并且能夠保護心臟,但作用靶點單一、見效慢以致療效并不理想。現階段臨床關于左旋氨氯地平治療的研究逐步增多,但多停留于療效、安全性調查方面,對于用藥方案給患者血清學指標、心功能帶來的影響觀察并不全面客觀,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6例患者展開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蘇州市相城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輕中度高血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7.23±1.3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66.98±1.0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已經蘇州市相城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者符合輕中度高血壓的診斷標準[5],并經臨床確診,即收縮壓lt;160 mmHg,舒張壓lt;100 mmHg(1 mmHg=0.133 kPa)。排除標準:①對研究用藥過敏者;②嚴重酗酒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
1.2 用藥方法 給予對照組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集團,國藥準字H20030690,規格:5 mg)口服,2.5 mg/次,1次/d。給予觀察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上海海尼藥業集團,國藥準字H20103342,規格:2.5 mg)口服,2.5mg/次,1次/d。兩組均連續服藥2個月后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血壓情況。治療前后,使用血壓儀對兩組患者血壓情況進行測量。正常范圍:收縮壓(SBP)為90~140 mmHg,舒張壓(DBP)為60~90 mmHg。②血脂水平。分別采集兩組患者肘正中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處理(3 000 r/min轉速、7 cm半徑)10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S-240)檢測兩組患者的血脂,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正常范圍:TC 2.9~6.0 mmol/L、TG 0.45~1.69 mmol/L、LDL-C 1.16~1.42 mmol/L、HDL-C 2.07~3.37mmol/L。③心功能。使用超聲心動圖(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DC-35 Pro)檢測兩組左心室舒張(LVEDD)及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LVEF)。正常值:LVEDD 37~51 mm、LVESD 23~36 mm、左室射血分數gt;50%。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兩組頭暈、惡心、腹痛、水腫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均符合正態分布。血壓、血脂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壓均低于治療前,且組間對比顯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血脂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HDL-C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者LVESD及LVEDD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6%,低于對照組18.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正常的血壓水平能夠保證機體各器官的血液供應與正常運作,當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長期、持續升高時即可出現高血壓。不同的患者可分別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泛紅等癥狀,若不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干預,可隨時間發展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損害。羅輝[6]研究發現,不同級別水平的血壓可對應不同的疾病發生風險,因此進行高血壓管理的目標應根據其情況而定,其中輕中度高血壓患者除了應調整與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需口服藥物治療。
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均降低,并且觀察組血壓低于對照組(Plt;0.05)。高血壓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腎小球旁器分泌的蛋白酶腎素使醛固酮系統被激活、某些因素導致的腎小球濾過率減少、細胞膜離子轉運功能障礙、大動脈和小動脈結構功能改變等原因造成的。氨氯地平可通過擴張身體內中小動脈使外周血管阻力減小,從而使心肌耗能耗氧的需求降低。左旋氨氯地平為氨氯地平的左旋異構體,可通過鈣通道拮抗,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其微弱的利尿作用可協同降低血壓,且其降壓強度是氨氯地平的2倍,即2.5 mg(左旋氨氯地平)降壓效果約等于5 mg(氨氯地平)[7]。與此同時,左旋氨氯地平半衰期較長,可持續長達35 h左右,實現全天平穩降壓,并且藥物分子釋放持久、緩和、時效長,特別適用于輕中型高血壓,清晨高血壓或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8]。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C、TG、LDL-C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Plt;0.05)。TC是血脂成分的一種,當其含量增高可造成患者血管硬化性改變。TG是由肝臟合成的酯類物質,可加重血管堵塞程度引起血壓升高。LDL-C與血管損傷性變化程度呈正相關,為重要血脂指標之一。以上影響因素均可造成血液黏稠,而血漿黏稠度主要與血液的有形成分相關,可隨著膽固醇的增高而增高,患者膽固醇含量長期持續升高時可引起血管粥樣硬化性改變,同時反作用于血液,使其流動速度下降,對血管壁壓力產生影響,從而導致血壓上升。HDL-C可反映血管健康程度與血液流通情況。當由各種因素導致的血小板黏附能力升高時,則會使心臟回流血液減少、血流緩慢,血液呈高凝狀態從而導致血壓升高情況的加重[9]。左旋氨氯地平主要是通過擴張小動脈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水平來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LVEF更高,且LVESD及LVEDD更低(Plt;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6%,低于對照組18.64%(Plt;0.05)。心臟功能與血壓密切相關,左心室到主動脈的射血過程可作為血壓的先決條件。收縮壓為左心室收縮期的后負荷,舒張壓與冠狀動脈流入、出端間的壓力差密切相關。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血壓降低,表示心臟和冠狀動脈的負荷減輕。心臟每次收縮做功的輸出量與心室射血完畢后末期的容積量為LVEF,當其增高表示心臟功能狀態良好。周嬌鳴等[10]學者的研究證明:血壓水平與單位時間內心臟每次泵出的血液傳到動脈末梢所經過的距離密切相關,血壓水平的波動與心臟射血阻力呈正相關。當動脈血壓升高時,給予左旋氨氯地平,患者動脈壓力感受器可抑制血管交感中樞,增強迷走神經興奮度、使心率與心肌收縮率減慢、擴張血管等,最終使血壓下降[11]。長期持續性高血壓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是因為各種原因可使患者血管小動脈壁受損、閉塞等,當血管缺血缺氧,血壓升高,會導致小動脈壁變性(玻璃樣及纖維素樣),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此時脆弱且硬化的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等。通常,患者會認為藥物的副作用會對自身血管、肝、腎有損害,擔心用藥危害,且其大多均伴有血管內皮受損與功能降低,使血小板與脂質物質沉積,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9]。因此,保護血管內皮功能,不僅能降低血壓,還能抑制由高血壓導致的血管與其他臟器病變。左旋氨氯地平能夠保護血管,其左旋異構體可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阻止血管硬化進展,起到保護血管內皮的作用。由本研究可看出,與氨氯地平相比,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較低。與吳昕紅[12]的結論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有助于對血管平滑肌發揮作用,降低其外周阻力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并能維持心血管正常功能,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趙冬. 中國成人高血壓流行病學現狀[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20, 25(6): 513-515.
劉桂劍, 程寬, 朱文青, 等.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22, 27(4): 446-449.
趙靜, 趙淑清.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脂質代謝異常及其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相關性分析[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2, 28(3): 544-548.
高血壓的分類與分級(164)[J]. 臨床心電學雜志, 2022, 31(1): 73.
王增武, 王文.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解讀[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7(3): 193-197.
羅輝. 苯磺酸氨氧地平在社區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臨床效果體會[J]. 中國急救醫學, 2018, 38(1): 165.
肖灑, 楊甜, 吳斌. 全國多中心左旋氨氯地平藥物利用分析[J]. 中國藥業, 2020, 29(3): 66-68.
梁艷粉, 馬亞東. 左旋氨氯地平治療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9, 23(14): 107-110.
范利娟, 姚鴻萍. 左旋氨氯地平治療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藥理分析[J]. 貴州醫藥, 2020, 44(6): 910-912.
周嬌鳴, 金靜. 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踝臂指數及HCY與左室舒張功能的相關性[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2, 37(3): 312-316.
鄭林筠, 許潔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輕中度高血壓的療效及動態血壓變化[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1, 37(12): 1491-1493, 1497.
吳昕紅.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療輕中度高血壓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吉林醫學, 2021, 42(2): 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