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自由基、腦血管儲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酒泉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依達拉奉治療,48例)和觀察組(依達拉奉+神經節苷脂治療,53例)。觀察兩組臨床療效、血清自由基水平、腦血管儲備能力、炎癥因子、不良反應等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4.43%)明顯高于對照組(79.17%)(Plt;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大腦中動脈(MCA)、腦血管阻力(CVR)均升高,一氧化氮(NO)、過氧化脂質(PLO)、羥基自由基(OH)、脈動指數(PI)、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均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變化明顯(均Plt;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明顯,可有效調節氧自由基水平、提高腦血管儲備能力、減輕炎癥反應,且不增多不良反應發生。
【關鍵詞】依達拉奉;神經節苷脂;急性腦梗死;血清自由基;腦血管儲備能力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8.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8.018
急性腦梗死是好發于老年群體的一種腦血管疾病,當前臨床上治療原則是改善腦組織缺血、恢復腦組織功能[1]。有研究報道顯示,神經保護劑在溶栓禁忌腦梗死患者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可一定程度上保護患者受損區域的腦神經及組織[2]。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泛,有效清除腦組織中氧自由基,單獨在臨床上應用療效并不明顯。而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對損傷后的繼發神經退化具有保護作用;同時,還可抑制中樞系統在病理狀態下神經毒性介質大量釋放[3]。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及對血清自由基、腦血管儲備能力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酒泉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5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16±2.36)歲;發病時間1~24 h,平均發病時間(13.47±2.10)h;腦血栓13例,腦梗死10例,小腦梗死14例,多發性腦梗死1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7±1.24)歲;發病時間1~24 h,平均發病時間(12.89±3.01)h;腦血栓16例,腦梗死12例,小腦梗死14例,多發性腦梗死11例。本研究經酒泉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手冊》[3]有關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②經頭部CT或者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③精神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脂、降糖、抗血小板凝聚等基礎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及健康教育。對照組予以依達拉奉注射液(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434,規格:100 mL∶依達拉奉30 mg與氯化鈉855 mg)治療,具體方法:將依達拉奉注射液20 mL+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在0.5 h內滴注完,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01,規格:2 mL∶40 mg)治療,具體方法:將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4 mL+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在0.5 h內滴注完,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4]:0~5分為輕度,6~15分為中度,≥16分為重度,NIHSS評分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從而進行判定。痊愈:NIHSS評分下降≥90%;顯效:NIHSS評分下降46%~90%;有效:NIHSS評分下降18%~45%;無效:NIHSS評分下降≤18%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自由基水平。采用自由基測定盒測定一氧化氮(NO)、過氧化脂質(PLO)及羥基自由基(OH)等。③比較兩組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大腦中動脈(MCA)血流速度、脈動指數(PI)、腦血管阻力(CVR),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73061302,型號:Vivid T8 Champion)檢測。④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治療前后于清晨抽取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以轉速3 000 r/min離心15 min,采取上清液,并放置于-40 ℃冰箱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測量C反應蛋白(CRP)。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肺部感染、肝功能異常、皮疹。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4.43%)明顯高于對照組(79.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自由基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NO、PLO、OH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MCA血流速度、CVR均升高,PI均降低,且觀察組MCA血流速度、PI、CVR均較對照組變化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IL-6、TNF-α、CRP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目前已是威脅老年群體生活質量的一種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便,較嚴重者出現肢體偏癱、無法活動等,嚴重者出現神志喪失等[5]。現階段治療主要是以抑制氧自由基、保護腦組織為目的,常使用溶栓治療及神經保護等治療方式。隨著醫學發展,臨床上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方案追求安全、有效、合理化,因此需要探究一種上述特點兼備的治療方式。
臨床動物實驗指出,此聯合方式對于大鼠再灌注治療局灶性腦缺血的療效明顯[6]。另有研究指出,依達拉奉能保護腦細胞不受脂質過氧化的損傷,能夠保護腦細胞線粒體,從而有效逆轉腦梗死結局[7]。本次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4.43%)明顯高于對照組(79.17%),由此說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于急性腦梗死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PI、MCA、CVR提示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CVR是評估腦組織病變程度的常用指標,腦血管儲備能力是在穩定狀態下,腦動脈出現擴張或收縮等變化從而可進行血量調節,來達到滿足大腦功能的需求[8]。本次研究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MCA、CVR與治療前比較明顯升高,PI明顯降低,且觀察組MCA、CVR、PI指標變化較對照組明顯,說明兩種藥物聯合可改善腦血管儲備能力,提升腦梗死治療效果。
機體內較常見的氧自由基為NO、PLO、OH等,若大腦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會增加,需及時在腦梗死發生后進行溶栓治療。本次研究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O、PLO、OH水平明顯降低,說明此治療方式既能清除自由基,也能減輕神經細胞的損傷[9]。除上述指標以外,IL-6由活化T細胞等細胞產生,其具有增強殺傷細胞裂解的功能;腫瘤壞死因子-α由單核細胞分泌,參與腦缺血的病理過程。當機體發生感染或損傷時,CRP會出現一定幅度波動,并參與炎癥反應[10]。本次研究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IL-6、腫瘤壞死因子-α、CRP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各項指標低于對照組,說明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減輕炎癥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朱亞蘭等[11]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明顯,可有效調節氧自由基水平、提高腦血管儲備能力、減輕炎癥反應,且不增多不良發應發生。
參考文獻
魯國, 李爍, 閆福嶺. 急性腦梗死治療體位的研究進展[J].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18, 17(5): 537-540.
王凱. 神經保護劑在腦卒中領域的文獻計量分析及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神經功能的系統評價[D]. 石家莊: 河北醫科大學, 2019.
孟昭泉, 劉厚林. 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手冊[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7: 195-197.
謝江波, 張婷婷, 劉濤, 等. 麝香四黃湯聯合rt-PA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NIHSS評分及血清MMP-9水平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7): 937-939.
石小翠, 胡美云, 杜寨, 等. 神經節苷脂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未溶栓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對認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1, 33(9): 101-105.
邵傳鋒, 陳佩雷, 吳賽珍, 等. 神經節苷脂聯合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 中華全科醫學, 2018, 16(10): 1646-1649.
張巖, 張麗, 徐如祥. 依達拉奉給藥途徑及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研究進展[J/CD]. 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 2017, 3(1): 44-47.
劉鏡升, 莫綺嫻, 祁風, 等. 阿托伐他汀鈣對癥狀性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儲備能力影響的研究[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9, 36(8): 688-691.
尹立國, 張中原, 王金林, 等. 腦創傷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對氧自由基線粒體信號通路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3(17): 1-4.
王錦華, 陳強, 汪東良. 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10): 2179-2181.
朱亞蘭, 吳湘軍, 鄭海燕. 神經節苷脂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腦血管儲備能力的影響[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 14(6): 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