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患者對其踝關節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高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脛骨Pilon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觀察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手術相關指標、骨折復位質量、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踝關節優良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0.00%(Plt;0.05)。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均Plt;0.05)。觀察組患者獲得復位解剖24例、復位較好5例、復位一般1例,對照組獲得復位解剖13例、復位較好16例、復位一般1例(Plt;0.05);觀察組患者AOFAS評分比對照組高(Plt;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Plt;0.05)。結論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患者,可有效地改善踝關節功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脛骨Pilon骨折;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踝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8.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8.019
脛骨Pilon骨折是一種由高處墜落、交通事故等引起的下肢骨折。脛骨Pilon為特殊類型的下肢骨折,脛骨Pilon骨折為脛骨遠端1/3處的關節內出現骨折,Pilon骨折為完全關節內骨折,多因垂直壓縮暴力導致[1],會累及關節面和干骺端,常伴有負責的軟組織傷情[2-3]。解剖型鋼板內固定術為治療Pilon骨折的經典手術,骨表面貼附性較好,可完整支撐結構,穩定性較高[4]。但解剖型鋼板內固定術會不利于術后恢復,傷口大且手術時間長,會導致骨折斷端延遲愈合。鎖骨加壓鋼板作為新型的內固定方法可在脛骨骨折患者中運用,其治療原理為利用鋼板自身交鎖結構實現內固定,從而避免傳統鋼板和骨折摩擦導致的磨損,促進患者康復[5]。本次研究旨在探討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對患者踝關節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高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脛骨Pilon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8.04±3.06)歲;Ruedi-Allgower分型[6]:Ⅱ型10例、Ⅲ型20例;骨折至手術時間7~14 d,平均骨折至手術時間(10.58±0.82)d。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7.48±3.42)歲;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9例、Ⅲ型21例;骨折至手術時間7~14 d,平均骨折至手術時間(10.05±1.0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高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經X線正側位及外旋斜位、CT檢查診斷為脛骨Pilon骨折[7]。排除標準:①陳舊性、開放性及病理性骨折;②合并免疫或凝血功能障礙;③出現重要臟器障礙;④合并腓骨骨折。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取仰臥位,經硬膜外麻醉后止血,消毒、鋪巾,平行脛骨前緣外側旁開0.5~1.0 cm縱行切口,向內下延長,遠端弧形跨過踝關節向內踝遠端延伸,切口長約12~16 cm。清理骨折端軟組織,牽拉、撬撥復位關節面,用克氏針臨時固定,根據骨折形態選擇合適長度的脛側或腓側解剖鋼板置于脛骨下端,透視下確認骨折對位、對線后,螺釘固定。觀察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體位、麻醉、消毒方法同對照組,在脛骨遠端前正中做縱切口,遠端弧形跨過內踝遠端,約6~8 cm,依次剝離組織,充分暴露脛骨遠端關節面和骨折塊,手法牽引、撬撥復位骨折關節面,填充植骨,采用克氏針固定。鎖定加壓鋼板置于脛骨前外側,透視確認骨折對位、對線后,螺釘固定。兩組患者均對切口進行沖洗、放置引流管后縫合,負壓吸引24~48 h。術后24 h內進行預防性抗生素干預,軟組織腫脹消退后鼓勵患者主動跖屈、背伸功能鍛煉,6周后根據X線復查情況鼓勵患者扶拐部分負重(lt;30 kg),8~12周后復查X線確認骨折愈合進行完全負重。
1.3 觀察指標 ①踝關節功能:采用踝關節Baird-Jackson評分進行評估[8],該評分包括關節穩定性、疼痛力、行走及跑步能力、X射線結果、功能能力,總分為100分,踝關節功能優為96~100分,良為85~91分,可為81~90分,差為0~80分。②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第1次下床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③骨折復位質量和AOFAS評分。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學評價標準評價骨折復位質量[9]:解剖:無內外踝向內側/外側移位,無成角移位,內外踝縱向移位在1 mm以下;較好:后側骨折塊至近端移位在2 mm以下,無距骨移位;一般:無內外踝向內側或外側移位、成角移位,后側骨折塊向近端移位2~5 mm,無距骨移位;差:出現內外踝至內外側移位,外踝向后移或后踝移位在5 mm以上,距骨移位。依據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10]評估踝與足后跟功能,包括疼痛感、步態、踝關節功能活動范圍,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則表明踝與足功能越好。④并發癥(皮瓣感染、內固定螺絲松動、創傷性關節炎、皮緣壞死)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踝關節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踝關節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且手術時間、第1次下床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骨折復位質量和AOF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獲得復位解剖24例、復位較好5例、復位一般
1例,對照組獲得復位解剖13例、復位較好16例、復位一般1例,兩組患者術后骨折復位質量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AOFAS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脛骨骨折在臨床中治療難度較高,是骨科研究的重點[11]。脛骨Pilon骨折是常見骨折,占下肢骨折的1%[12],患者常伴有周圍軟組織損傷、關節面塌陷及遠端骨質粉碎等。脛骨Pilon骨折因機體血供依靠骨膜下小血管網,骨折后周圍皮膚和軟組織受挫較嚴重,血運較差[13]。隨著醫學材料及技術的發展,鎖定加壓鋼板在Pilon骨折中的優勢逐漸顯現,其材料較為輕薄、體積小,可降低組織張力,改善內固定物外露、軟組織壞死等弊端[14]。鋼板抗壓能力較強,且抗彎曲、抗扭轉能力和形態和機體骨折較為接近,對脛骨下端可進行充分包繞,固定面積增大,且螺釘和鋼板結合,因此出現內固定物松動的可能性較低。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關節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5],該學者認為鎖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
治療Pilon骨折的目的為最大限度恢復關節功能,在術中保護骨折周圍軟組織和血供,改善手術創傷。鋼板內固定經脛骨遠端內側面骨膜固定時,對脛骨內后側軟組織和骨膜無需剝離,螺釘經皮固定后可避免剝離組織,鋼板內固定和螺釘之間具有成角穩定性,穩定性支撐均較解剖鋼板更好,避免應力集中,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具有更好的優勢。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踝關節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提高了踝關節功能和恢復進度,且造成的創傷小。觀察組患者復位質量更好,AOFAS評分比對照組高,且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的骨折復位質量高,踝與足后跟功能恢復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鎖定加壓鋼板與脛骨遠端的解剖學形態較為吻合,可有效圍繞在脛骨的前外側,從而增加穩定性[16-18]。鎖定加壓鋼板體積較小、輕薄,可降低組織張力,鋼板抗壓能力強,避免內固定物松動,縮短了骨折時間,利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且手術傷口較小,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患者,可有效的改善踝關節功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舒榮兵, 孫琦, 呂仁發, 等. 前外側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脛骨Pilon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 2020, 23(6): 878-880.
BUSEL G A, WATSON J T, ISRAEL H. Evaluation of fibular fracture type VS location of tibial fixation of pilon fractures[J]. Foot Ankle Int, 2017, 38(6): 650-655.
KOTTMEIER S A, MADISON R D, DIVARIS N. Pilon fracture: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J].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8, 26(18): 640-651.
焦建鋒, 明新忠, 肖志慧. 脛骨遠端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對Pilon骨折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和踝關節功能的影響[J]. 河南醫學研究, 2019, 28(11): 1967-1969.
劉英軍.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在肱骨骨折患者中應用及安全性研究[J]. 臨床軍醫雜志, 2018, 46(3): 321-323.
陳偉全, 胡明云, 曾篇, 等. Pilon骨折治療與影響療效因素的分析[J]. 中外醫療, 2010, 29(13): 36-37.
張春才. 脛骨平臺骨折與Pilon骨折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骨傷, 2010, 23(2): 81-83.
孫輝, 羅從風, 王建偉, 等. 兩種材料螺釘固定下脛腓聯合損傷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 2011, 27(11): 451.
顧立強. Pilon骨折的分類與功能評價[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4, 6(8): 894-898.
童國偉.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52例[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1, 45(8): 51-52.
賴志斌, 朱永展, 鄒運璇, 等. 改良后內側經踇長屈肌外側入路治療后Pilon骨折[J]. 中華醫學雜志, 2021, 101(15): 1077-1082.
孫克理, 程龍, 姜貴宇, 等. 鎖定鋼板治療老年性脛骨Pilon骨折[J]. 創傷外科雜志, 2017, 19(9): 698-700.
SHOU K Q, ADHIKARY R, ZOU L, et al.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duction algorithm in the treatment for logsplitter injury[J]. Biomed Res Int, 2020: 4139028.
徐強.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Pilon骨折的研究進展[J]. 中醫正骨, 2021, 33(12): 38-41, 45.
夏利新, 汪輝, 李堅. 骨肽注射液聯合丹參酮注射液對脛骨骨折術后血清骨性標志物水平及關節功能的影響[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6(5): 151-153.
李峰, 龐爭取, 張修春. 鎖定加壓鋼板與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閉合性脛骨Pilon骨折療效及對下肢功能康復的影響[J]. 臨床外科雜志, 2018, 26(5): 377-381.
張華標. 鎖定加壓鋼板與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閉合性脛骨Pilon骨折對比觀察[J]. 當代醫學, 2019, 25(31): 13-15.
尚志平. 鎖定加壓鋼板與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閉合性脛骨Pilon骨折對比[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 19(9):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