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濤
(山西省中共曲沃縣委黨校,臨汾 043400)
作為農業大國,如何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不僅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與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整體發展動向息息相關。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中央在農村治理的前沿陣地與堅固堡壘,其組織建設工作的質量與中國社會整體治理格局的發展,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密切相關[1]。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必須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通過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中間人的聯系作用,將黨的最新主張與決定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從而達到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助力鄉村黨建與經濟發展的目的。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推進我國農業、農村及農民現代化,助推鄉村與城鎮統籌發展。目前,我國仍約兩億人生活在農村,農民基數龐大,農村發展進程緩慢。對此,黨中央站在國家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鄉村振興發展目標,也為農村基層黨組織指明了發力方向。要想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最基本的原則仍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實踐奮斗。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中央在農村基層的直接作用人,只有積極發揮其自身帶頭作用,才能及時發現并有效應對農村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困難。與此同時,通過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管理能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還有利于從根本上改善農村落后的發展格局與面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破除城鄉發展壁壘,真正實現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想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2]。
農村基層黨組織,從本質而言是承擔國家現代農村治理工作和體系的重要機構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中的重要角色擔當。當前,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廣大中國農村地區,都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歷史的無數次實踐都證明了中國的發展、中國人民的幸福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年來,中國共產黨更是以組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形式深扎廣大農村地區,為實現鄉村振興等各項發展戰略提供了無可取代的組織與領導作用。在不斷助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宣傳黨的各項政策、教育更新農民思想,以及協調基層群眾生活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好地發揮自身領導人民群眾團結奮斗角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所提出的全新考驗。只有不斷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才能更好地強化黨中央在農村的領導力量,進一步鞏固黨的基層政權并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諧。
隨著近年來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自身組織能力、組織體系、干部隊伍及政治生態上都有所發展,各項建設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成果背后,不可忽略的是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仍存在一定的發展困境亟待解決。
農村基層黨組織肩負著重要的政治功能,這就要求其必須切實履行自身的政治義務。但目前來看,部分基層黨組織,尤其是村級組織的黨員干部缺乏足夠的黨性意識。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部分黨組織在進行干部推任選舉時,對當選干部的領導才能及政治素養缺乏細致考察,使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德不配位,在處理村中大小事務時無法及時有效理出頭緒,影響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效率。盡管近年來隨著大學生返鄉政策的實現,基層干部不斷趨于年輕化,但農村大部分留守群眾年齡較大,年輕干部與其在交流上存在困難,難以快速融入農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3]。長此以往,會對年輕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一定打擊。另一方面,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進行政治服務時缺乏一定的領導能力。在處理重大事項時,需要依賴基層黨組織召集群眾進行協商,但由于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及其在民眾中的公信力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召集群眾,進而影響其工作效率。
目前,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人員對各項組織規定的執行度不夠。具體表現如下:一方面,相較于其他黨的組織機構和單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人員自由度較高,定期參加組織活動不夠,對于“三會一課”制度的執行也大多停留在書面層面,無法有效定期落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內部政治生活較為單一,主要是對黨的各類文件精神內容的簡要論述傳達。部分工作人員參加黨組織活動積極性不高,導致黨的組織和政治生活無法正常開展。另一方面,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沒有落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部分黨員既無法定期對自己進行思想反思,也無法做到積極有效的自我批評。總而言之,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存在落實不足、流于形式等問題,無法有效保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免疫力,也不利于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綜合素質的提升。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群眾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目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定位上存在一定誤區,重管理角色而輕服務意識。在工作展開的過程中,以上級領導安排為主,缺乏明顯的主動作為和主動服務意識,使人民群眾對于黨基層組織的服務態度不甚滿意。與此同時,部分黨組織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不能端正態度,無法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不能真正發揮自己兼聽民意和為上級黨組織提供工作建議的作用。另一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乏明顯的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部分黨員干部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仍停留在農村經濟應以個體發展為主的層面。與此同時,部分黨組織內的管理人員缺乏科學的判斷與決策能力,無法從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得不到有效改善。
目前,我國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仍有待加強,其突出表現為人才不足與部分黨員隊伍文化素質不高。具體而言,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對于基層黨員的文化素質及各項技術掌握水準的要求逐漸提高,但現階段,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內部構成人員普遍學歷不高,黨員文化水平較低,缺乏高學歷的綜合性人才,阻礙了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步伐。另一方面,相較于其他黨組織而言,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人才隊伍在年齡結構上也不占優勢。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年輕人離開農村涌入城市,導致農村老年人居多,整體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年齡結構,使得其多為年齡較大的同志[4],盡管他們工作經驗豐富,但無法迅速掌握現代新型技術,對于創新性理念的接受度也較低,整體上拖慢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進程,甚至影響服務質量。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實現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首要前提,也是基層黨組織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服務功能,要求其首先應明確自身領導地位與政治功能,進一步認識到在新時代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應堅持從各農村地區的具體和現實情況出發,積極組織領導農村居民參與村內事務,打造科學民主的農村治理體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及時發現并解決村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強化政治領導力,基層黨組織應積極發揮先進人員的榜樣作用,廣泛吸納老黨員、新鄉賢及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參與農村大小事務。此外,農村基層黨組織還應積極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踐行合法守法、科學發展的理念,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宣傳提升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在打造科學法治治理體系的同時,通過建立法律講壇、律師進戶講解的方式進行普法工作,提升農民群眾參與農村治理的法治意識和能力。
為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程,必須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首先,為從源頭處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應進一步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的選拔機制,嚴控人才選拔流程,既要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又要保證選拔人才的公正性,廣泛吸納鄉賢人士。與此同時,可適當拓寬農村建設人才招任渠道,適當降低招錄條件以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其次,為確保黨內政治生態的純潔性,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效率,還應建立相應的任內考核制度。定期組織并要求相關人員積極參與“三會一課”,制定科學的、可量化的考核目標,對任期內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考核記錄。嚴禁“一刀切”和“唯票制”的考核管理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考核方式[5]。最后,為防止黨內腐敗滋生,還應在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體系與問責機制。農村基層鄉親色彩濃厚,為避免在基層黨組織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出現裙帶串聯等不良現象,還應嚴格進行黨員干部的信息排查。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責任推薦制及追責機制,防止裙帶關系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純潔性及選人用人的公正性。
基層農村黨組織建設的發展在依靠黨組織的基礎上,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只有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才能為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打下牢不可破的群眾基礎。具體而言,一方面,各地基層黨組織應建立專門與群眾溝通的渠道,積極維護黨組織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例如,通過在黨組織機構門前設置意見箱、在網絡平臺建立專門的意見反饋機制等方式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為各項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的實施提供信息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打造網絡信息溝通平臺的同時,還應保留并打造更為人性化的實體意見反饋服務窗口,為不便于使用網絡平臺溝通的村民提供特定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與服務效率,積極運用“黨建+”的發展模式助推農村地區發展,將黨的建設工作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結合黨中央的各項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策略方針。在制定、執行的過程中,還應堅持本土化原則,通過深入民間村頭,考察當地風土人情與鄉土文化,為當地村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相較于城市地區,部分基層農村地區存在居民文化程度較低、參與社會治理能力較弱的現象,部分農村基層黨建的黨員也有類似問題。因此,為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進一步拓寬人才選任渠道,提升基層黨員隊伍專業性。具體而言,一方面,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嚴格把控群眾入黨的標準,優先將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吸納入黨,提升其對于基層農村的建設參與感與責任感。與此同時,對于黨內現有人員應加強素質考察與提升工作,要堅持經常性地對各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狀況、日常工作情況及生活態度等進行考察記錄,及時對出現思想問題或工作態度問題的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引導,責令其立即改正。另一方面,應該增強內部黨員人才任用的流動性,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與鄉鎮黨組織之間建立專門的人才流動和交流渠道,積極利用鄉鎮黨組織的優秀人才帶動農村基層黨組織人員的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亦可定期派遣本地的優秀人才去鄉鎮學習。與此同時,應積極利用國家與社會的幫扶政策,積極配合本地政府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選調生”選拔等各項工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吸納更多青年優秀人才。
總而言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一項關乎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與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新時代社會發展對黨和人民提出的一項艱巨任務與現實考驗。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立足當下,著眼實際,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多個層面出發,通過不斷強化廣大基層黨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政策執行力與政治服務力、組織力與領導力等,不斷強化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從而做到取信于民、服務于民,不斷為解決鄉村振興難題、帶領農村走上發展之路貢獻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