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琪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活動、優化課后作業設計,能有效解決作業設計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語文課堂的高效開展。針對語文作業設計和應用,教師可借助游戲化、多元化、多層次作業設計策略,突出作業設計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和針對性,進而確保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學習語文課程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政策;知識學習;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46?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1-0040-04
“雙減”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探索作業的設計和應用,能有效改善語文課外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課外作業的創新設計和規劃,能有效支撐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從而全面提升語文作業的效果。此外,還能使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和探索中保持良好的狀態,幫助其學習和探究語文課內外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指導效果。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雙減”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規范學生課外培訓的一項政策。這項策略意味著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但也可能導致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時間里缺乏有效的學習指導和練習機會。因此,設計合理的語文作業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素養發展都至關重要。
(一)有助于強化學生鞏固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習習慣的培養
通過作業練習,學生可以鞏固語文知識和技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文水平和學習能力。同時,語文作業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合理的作業布置和要求,教師會引導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并主動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責任感和學習態度,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語文課外作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廣泛的閱讀和研究,通過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和探究性作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文學作品、詩歌、故事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閱讀廣度,培養閱讀興趣,提高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題目,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培養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切實優化語文課程知識綜合學習的效果,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得到逐步提高。
(三)有助于推動家校互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語文課外作業可以促進家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通過布置作業,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支持。同時,課外作業的設計和規劃,能指導家長合理化地開展家庭教育,全面促進家庭教育活動的科學設計和教育質量的改善,實現教學活動創新推進的目標。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受“雙減”政策的影響,教師積極對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行改革,說明教師已經認識到作業創新設計的重要性。通過積極探索作業設計創新的措施,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已初步實現高效化,但是在語文作業的實際設計和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作業設計趣味性不強
“雙減”實施以來,雖然學生的課外補習負擔減輕,但課堂作業設計卻沒有相應的調整。同時,有很多語文作業仍然以填空、判斷、默寫等傳統形式為主,缺乏趣味性和創新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甚至會引發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度探究語文課程知識,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指導的有效性,限制了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化開展。
(二)作業設計類型單一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而現實是很多作業設計仍然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復習和應用,缺乏多樣性和綜合性。目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類型主要以填空題、選擇題、閱讀理解題等為主。這種單一類型的作業設計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此類作業設計容易讓學生形成機械記憶和應試思維,缺乏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
(三)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然而,實際上很多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難度過高或過低,無法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同時,缺乏層次性的作業設計容易使學生感到無聊或者過于困難,無法產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積極性,這必然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不利于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的深入系統學習。
總而言之,當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注重作業設計的創新和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對策
基于“雙減”的要求,新時期教師在改革作業設計模式的過程中,要準確定位課外作業設計的要求,并從多角度積極探索課外作業創新設計的措施,有效促進課外作業的科學設計,全面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全面。
(一)游戲化作業設計,突出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設計游戲化和有趣的課外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效促進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的深度探究,且在課內外融合教育的支撐下,能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效果。在具體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遵循游戲型作業設計的思想和理念,將作業設計成任務型游戲,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具體可以設計成解謎、尋寶、角色扮演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游戲中體驗語文知識的運用方法。同時,也可以設計語言挑戰類的游戲活動,即設置語言挑戰關卡,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語文題目或任務,學生每完成一個關卡都能獲得一定的獎勵。此外,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進行語言交流,如模擬面試、情景對話等。
例如,《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文。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引入游戲化的作業設計思想,突出作業設計和指導的趣味性,能有效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探討。教師可以設計“制作速度對比卡片并完成速度對比游戲”的作業,即要求學生結合《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課程所學知識,查閱相關速度對比方面的資料,制作速度對比卡片游戲。在卡片的制作中可以描述具體的物種名稱和信息,比如獵豹卡片上要寫明獵豹的速度信息等。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速度對比游戲活動中,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大自然不同物種和工具速度的差異性,使學生對速度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認識,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知識的積極性。
(二)多元化作業設計,突出作業設計的吸引力
不同類型的課外作業對學生群體的吸引力存在明顯的差異,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多元化的、多種類型的語文作業,以有效增強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度探究語文課程知識,并在完成作業的學習實踐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和感悟。
例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就可以設計三個類型的作業,鼓勵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教學思想進行深度探究。制作互動故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圓明園的毀滅》的故事情節,創作一個互動故事,需用數字故事板或者制作一個簡單的電子游戲來呈現故事。學生可以設計角色、設置場景,并添加選擇題、謎題或者小游戲等互動元素。此類作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寫作能力,還能夠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設計語言挑戰作業:要求學生選擇《圓明園的毀滅》中的一個關鍵場景或者人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可使用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描寫和豐富的詞匯來展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定一定的字數限制,讓學生在有限的篇幅內盡可能地做到表達清晰、準確和生動。此類作業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制定任務型游戲:要求學生設計一個任務型游戲,其他同學通過完成任務來深入了解圓明園的毀滅,可引導學生設計迷宮、解謎、填空或者選擇題等不同類型的任務,指引其他同學通過完成任務回顧和鞏固課文中的知識。此類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游戲中學習和鞏固語文知識。類型作業的優化設計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深度探究中加深對語文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多層次作業設計,突出作業設計的針對性
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設計多層次作業,以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需求,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深度探究課程知識,夯實語文基礎。
結合《四季之美》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基本情況,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就可以兼顧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具體多層次作業設計思路如下:
層次一:基礎鞏固作業設計思路
制定任務型游戲:設計一個四季知識問答游戲,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并通過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制作互動故事:要求學生根據四季的特點,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并在故事中運用相關的詞匯和句型。
層次二:拓展應用作業設計思路
設計語言挑戰游戲:要求學生選擇一個季節,用豐富的詞匯和形象的描述,寫一篇短文表達對該季節的喜愛之情,并鼓勵學生多使用一些修辭手法等。
制作單詞卡片游戲:要求學生根據四季的特點,制作一套單詞卡片,包括與四季相關的詞匯和圖片,通過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記憶詞匯。
層次三:創新拓展作業設計思路
制定角色扮演任務:要求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扮演一個季節,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該季節的特點、景色和與之相關的活動,鼓勵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
利用科技手段:要求學生利用科技手段(如手機攝影、視頻制作等)記錄并分享自己身邊的四季之美,可以是照片、視頻、音頻等形式,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展示對四季的理解。
通過多層次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培養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對課程知識的深度學習,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同時,多層次作業設計和應用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適當調整作業的難度和要求,使作業更加契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和拓展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促進家校合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注重任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其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積極探索作業設計的改革創新,確保能科學開展作業設計工作,助力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度探索。
參考文獻:
[1]譚靜瑩.“雙減”下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2023,(22).
[2]張彤陽.“雙減”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策略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05).
[3]尋蘭英.淺談“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05).
[4]董? ?玲.“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方法[J].教師博覽,2023,(06).
[5]趙? ?勇.“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以五年級下冊“古典名著”單元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3,(02).
[6]楊占山.優化作業設計,玩轉作業減負增效——“雙減”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01).
[7]童美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優化設計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2,(11).
[8]陳思奇.“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思考[J].第二課堂(D),2022,(09).
[9]柯雪君.“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2,(07).
【責任編輯 李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