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雅安市漢源縣的東南部高海拔山區進行走訪調研,深入了解該地農業用水現狀、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該地民眾對現階段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和滿意程度,得出漢源縣東南部高海拔山區受到降雨量空間分布不均、蓄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缺乏專業知識指導等自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因而在農業用水上面臨著缺少水源、現有蓄水設施老舊等問題。該調研結論為解決山區農業難題進而實現農業用水優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海拔山區;問卷調查;農業用水現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水利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S273.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4-0076-04
Abstract: Through a visit to the high-altitude mountain area in the southeast of Hanyuan County, Ya'an City, we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opin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local peop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at the present st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eople in the high-altitude mountain areas in the southeast of Hanyuan County are affected by na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 such as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Therefor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water use, such as lack of water source, old existing water storage facilities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in mountain areas and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words: high altitude mountain area; questionnaire survey;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漢源縣地處雅安市南部,大渡河中游,是以蔬菜、花椒、核桃等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農業大縣。由于全縣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量在地域、人口、耕地、生產力方面分布也不均勻,導致季節性、區域性水資源緊缺矛盾突出。以調研區域漢源縣東南部地區為例,其雖靠近大渡河流域,但受限于地勢起伏大海拔高等因素,水資源緊缺程度較高。通過走訪調研漢源縣東南部3個鄉(鎮),深入調研山區農業用水現狀及農戶對現有農業水利基礎設施的使用意見,并對蓄水設施等存在的現有問題進行成因探究,為以后推進川西山區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助力鄉村振興及其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1-2]。
1" 漢源縣山區概況
四川西部山區地緣遼闊,有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漢源縣東南部高海拔山區為例,其水土流失嚴重,農村既缺土又缺水,人畜用水困難。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導致季節性、區域性缺水。受地勢、氣候等的影響,上述大部分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產品產量不高、規模化發展不足,“一方水土養不起、富不起一方人”問題日益突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長期受制于水、受困于水。
1.1" 海拔高、地勢復雜
漢源縣東北緣為邛崍山余脈南支大相嶺,西北緣為邛崍山余脈飛越嶺,南面為大涼山群峰,其境內大渡河橫穿東西,流沙河縱貫南北,形成了四周高山環繞,中部河谷低平的地勢,其海拔高度在558 ~3 952 m。調研地烏斯河鎮、皇木鎮、永利彝族鄉位于或靠近大渡河峽谷地帶和高山峽谷地帶,海拔高度在3 541 ~634 m,最大落差達到2 907 m。地勢影響下,山澗溝谷發育溝系呈樹枝狀分布,這些溝系與大渡河發育的支溝以及蓄水池為調研地人民農業用水的直接來源。
1.2" 水資源現狀
漢源縣境內主要水系包括大渡河中游段及其支流西揚河,流沙河及其主要支溝黃家溝、許家溝、白巖河,此外三岔河的支溝深溪溝也位于漢源縣境內。其中受益于漢源湖、大渡河,漢源縣北部、西南部地區水資源量較為豐沛,而漢源縣東南部高海拔山區可利用水資源類型單一,主要為流域、湖泊(見表1)。漢源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高地寒冷,河谷炎熱,縣域降雨量偏少且不均,氣候垂直變化大。
1.3" 農業用水情況
根據實地考察調研(見表1)并結合現有影像資料,得到調研地烏斯河鎮賈托村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取自大河溝。此外,沿著大河溝還有核桃坪、石家溝、觀音巖、拉托麻、獨木溪等處居民集中分布點,多處村民分布點共用同一條支溝。調研地皇木鎮萬盛村、松坪村、巖口村,村民集中分布在海拔較高處,村民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取自巖窩溝、松坪湖,從巖窩溝取水后通過管道將水集中輸送到大容積蓄水池,再通過引水管分配運輸到村里各家各戶。調研地永利彝族鄉萬家村、竹坪村相鄰分布,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取自道坡溝與花仙溝匯流至尖包山段,再通過輸水管道分配輸送到各家各戶以提供生活用水,該村經濟作物相對村民居住處分布在海拔較低處,故該村農業灌溉用水主要通過開敞式集雨蓄水池供給。
2" 漢源縣山區農業用水調研設計
2.1" 調研目的
通過對漢源縣當地農村進行抽樣,選擇包括烏斯河鎮、皇木鎮、永利彝族鄉在內的3個具有代表性的山區農村樣本,采用走訪調研的方式,充分了解該地區農業生產用水現狀,深入調研山區農業用水現狀及農戶對現有農業水利基礎設施的使用意見,對蓄水設施等存在的現有問題進行成因探究。
2.2" 問卷設計
調查表設計圍繞受訪人基本情況、當地農業灌溉用水方式、主要經濟作物、農業用水難題這4個核心部分(見表2),分析不同受訪人在農業用水現狀上的差異,以及共同面對的難題,據此對突出的農業生產用水難點進行成因探究。問卷面向農戶發放,并劃分為3個年齡段,和當地勞動人口結構匹配,同時不同村域問卷發放數量正比于各村域勞動人口數量,確保了問卷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及調查結果的可靠性。
2.3" 調研過程
調研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在漢源縣的賈托村、萬盛村、巖口村、松坪村、竹坪村、萬家村6個鄉村展開調研。采用混合調研形式,包括隨機訪談、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部分調查人員在當地村委帶領下實地考察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另一部分調查人員入戶訪問與農戶進行一對一交談。
3" 漢源縣山區農業用水調研結果分析
3.1" 問卷調查基本情況統計
調查共發出問卷216份,回收問卷210份,剔除基本信息不明及問卷結果不全的無效問卷6份,得有效問卷204份,其他信息通過走訪交流進行補充(如圖1所示)。被調查者中40%以上年齡在50~65歲之間,符合調查村域主要勞動人口年齡段分布,被調查者中40%以上來自萬盛村、松坪村,符合調查村域勞動人口數量區域分布特征。
3.2" 山區農業用水現狀分析
3.2.1" 農業用水供需矛盾加劇
調研地主要經濟作物包括花椒、蘋果、脆紅李和高山蓮花白等,分析調研區域花椒種植面積數據,得出2017—2021年花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其增長率也逐年提高(如圖2所示),伴隨著花椒種植面積的增加,作物需水量也相應出現顯著提升。同時由于其所處位置海拔高,且近年極端天氣頻發所引起的冬季降雨量少,夏季存蓄水量蒸發大等情況,致使該地區農業用水供不應求,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3.2.2" 水利基礎設施利用率不高
調研地各村普遍采用開敞式蓄水池蓄水+管道、引水渠輸水的模式,考察已建蓄水池68個,分別統計在用、閑置、廢棄的數量,其中超過20%的蓄水池由于蓄水池滲水、夏季池內泥沙淤積等情況而處于閑置或廢棄狀態(見表3),計算調研區域在用蓄水池占已建蓄水池的比值,得到蓄水設施利用率為78%,在農業用水供需矛盾加劇的背景下,不難得出調研區域蓄水設施有效利用率的提高具有極大必要性[3]。
3.2.3" 耕種區灌溉用水耗損嚴重
調研地耕種區域坡度較大,在6~25°之間,屬于典型的西南地區坡耕地的地形地貌類型,其保水能力差,灌溉用水無法得到有效利用。此外調研地地處偏遠山區,節水灌溉普及率低,農戶大多采用傳統單一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也造成灌溉用水的大量耗損。
3.3" 集中性難點問題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統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整體性統計分析及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定量評價農戶農業用水整體狀況,分析漢源縣東南部山區農業用水現狀和集中性農業用水難題。對亟待解決的農業用水難題的迫切程度和難易程度進行排序,進而以農戶需求為導向,為今后山區農業用水優化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3.3.1" 對問卷進行整體性統計分析
采用以下公式計算農戶對農業用水現狀的滿意度M,計算滿意度為0.64(見表4),其小于1說明該村農業用水有待進一步優化。整合不滿意人群所提出的農業用水難題,得出各村農業用水存在的實際難點集中體現在缺少水源(A)、現有蓄水設施老舊(B)、輸送水分配不合理(C)、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D)這4個方面。
式中:mi為各村滿意人數;N為被調查總人數。
3.3.2" 對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1)迫切程度分析。針對調研區域人民所提出的農業用水現存難題,進行各個問題迫切程度的計算,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排序,為改變調研區域農業用水現狀,解決其農業生產用水難的先后順序提供參考依據。將A、B、C、D的迫切程度指標定義為Pa、Pb、Pc、Pd,采用以下公式計算不同難點問題的迫切程度,迫切程度計算結果:A為0.15,B為0.28,C為0.20,D為0.37,得出迫切程度排序,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大于現有蓄水設施老舊大于輸送水分配不合理大于缺少水源,其中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的問題亟待解決的迫切性最為強烈。
式中:na-d為提出各問題的總人數;M為持滿意態度的總人數。
2)難易程度分析。調研區域人民所提出的農業用水難題在解決的難易程度上各有不同,進行各個問題難易程度的分析,并對分析結果排序,為解決其農業生產用水難題的可行性提供參考依據。當待解決問題與農戶的意識相關性更強,該問題即更容易解決,若待解決問題與自然因素、投入相關性更強,該問題更難解決。將問題可解決性指標定義為Ya、Yb、Yc、Yd、并分別賦予y1-4問題解決相關性的權重?琢、?茁、?酌、?濁(取值見表4),采用以下公式計算可解決性得分
式中:y1為集中性問題的解決主要與自然因素;y2為設施管理投入;y3為農戶節約用水、維護設施的意識;y4為新增投入。
得分計算結果:A為15分,B為25分,C為35分,D為14分,得出難易程度排序,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大于缺少水源大于現有蓄水設施老舊大于輸送水分配不合理,其中解決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問題難度程度最高,解決輸送水分配不合理問題困難程度最低。
4" 水情困難的成因分析
4.1" 自然因素
調研地地處川西南山地熱帶氣候區,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冬季氣溫低,導致暴露于地表的蓄水、輸水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夏季降雨相對豐沛,較快流速水流攜帶泥沙一路而下,致使輸水管、蓄水池泥沙淤積嚴重,降低了輸水、蓄水設施的利用率。
調研地地勢山高谷深起伏較大,高山峽谷地貌下典型的西南地區坡耕地成為該地區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坡耕地土壤中缺乏儲水物質,保水能力差,即使在雨季,水分也會因為下滲、地表水的流動和陽關照射而流失。
4.2" 人為因素
蓄水設施建設前期由于缺乏專業指導,村民進行自主施工時未結合當地土質情況進行選材和防滲處理,導致工程質量未達到預計使用要求,漏水嚴重,此外在管道布設前未進行合理的規劃,致使相鄰村社間出現水量分配不合理等現象。
蓄水、輸水設施建成后,由于當地村民缺乏修繕和維護知識以及村委組織未進行水利基礎設施的統一管理,導致蓄水、輸水設施建成后期“無人問津”而過早閑置或廢棄,此外村民們的節水意識淡薄和對農業灌溉技術專業知識的缺乏加劇了該地區農業用水的困難程度[4-5]。
5" 結束語
從了解調研所選區域的氣候、降雨、經濟作物開始,到深入典型村落入戶訪問農戶農業用水的現狀和難點,得出漢源縣東南部高海拔山區受到降雨量空間分布不均、極端天氣頻發、土壤保水能力差、蓄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缺乏專業指導等自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因而在農業用水上面臨著缺少水源、現有蓄水設施老舊、輸送水分配不合理、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這4個問題,其中調研地民眾對于解決可用水量受天氣影響大這一問題的呼聲最高,從解決的難易程度上說,解決輸送水分配不合理問題最容易,因此在解決調研地農業用水難題時,應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從改變村民主觀意識入手,優先解決輸送水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實現一池多灌、一池遠灌以保證對現有可用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同時間接地提高村民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該結論也將為后續解決川西高海拔山區農業用水難題進而實現農業用水優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冉超男,鄭雨莎,吳丹.提升農業基礎設施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N].雅安日報,2022-10-13(008).
[2] 楊昕.漢源縣域經濟發展與重大工程建設研究[J].山西農經,2022,334(22):26-28.
[3] 覃夢香,伍國勇.基于Super-SBM模型和Malm quist指數的我國農業用水效率分析[J].南方農村,2022,38(4):4-9,30.
[4] 唐列俊.淺析蓄水池質量問題及加固處理方案[J].陜西水利,2021,241(2):219-220.
[5] 唐亞運.雅安市名山區水貧困問題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6.
基金項目:四川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S202210626142)
*通信作者:楊麗萍(1982-),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