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就是推動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與鄉村的現代化治理方式落實,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仍舊存在著體制建設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引進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作為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需要對各地區農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地方化的特性來制定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該文講解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的重要意義,并對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策略進行分析,期望能夠給予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鄉村治理體系;現代治理方式;農業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4-0105-04
Abstract: The main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modern governance. In China's current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level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rs, we need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various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zation to formulate a sou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ping to give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a certain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modern governanc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需要高度重視管理方式與管理體制的創新,順應時代的改變,應用全新的管理模式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傳統的管理手段無法滿足如今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傳統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對人力資源的消耗量較大,且管理效果不佳,不利于農業經濟結構的完善,會造成農業經濟結構單一的管理狀況。因此,作為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創新自身工作的方式,在管理的過程中對農業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在現代化社會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夠有效推動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的提升,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也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來豐富農業經濟管理手段,讓農業經濟管理更加科學化,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用良好的經濟管理辦法來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不完善
首先,大部分農村地區在進行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還是以傳統的小規模種植為主,農業散戶較多,小農經濟特征非常明顯,農民的一體化管理觀念缺失,無人組織規模化農業生產的發展。即使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進行了完善的農業發展規劃,也無法在農業散戶極多的狀況下得到落實,很難進行統一化的管理,并且,在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體制不適應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地方的小規模種植農戶缺少約束與指導。
其次,農業產業大部分分布在農村地區,如今基層農村地區中的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有很多農村地區的大學生都選擇進入大城市工作,導致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缺少人才支持。根據如今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才留守情況來看,老齡化人口很難對農業生產的新型技術與新型方法進行透徹理解與落實應用,缺少人才支持也成為了限制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最后,農業經濟結構單一。在基層的農村地區發展的農業依舊以“種植+外包銷售”這種單一的產業模式為主,缺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開發,單一化的產業結構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非常有限。
1.2" 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引進不足
根據部分農村地區如今的農業發展情況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沒有建設完善的現代化農業種植基礎設施,對現代化技術的引進不足,依舊運用傳統的農業生產辦法發展農業經濟,局限了農業產業的發展。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
其一,缺少充足的資金。在小農經濟特征明顯的地區內,農民能夠通過農業生產獲取的經濟效益較低,同時伴隨著缺少外來資金注入的問題,對于小農戶來說,其很難接受以高昂的價格采購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導致農業生產一直無法得到創新,農業種植效果也一直停留在原地,形成了農業產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其二,農民的思想存在局限。大部分的農民都存在著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弱的特性,即使其知曉現代化設施與現代化技術能夠帶來更高的農業經濟生產效益,其也缺少學習能力對現代化技術進行學習。況且對于大部分的農民來說,現代化技術屬于其未知的領域,其對未知的事物有著一定的排斥心理,缺少對現代化設備與技術的學習積極性,將農業生產局限于傳統的方式中[2]。
2"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影響要素
2.1" 資本要素
資本的投入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的成效與農業經濟的發展,無論是農村地區產業的開發,還是農業技術的更新,都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投入。根據目前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可以了解到,政府資本的投入在農業經濟發展資本中占比越大,農業經濟發展越緩慢;而政府資本投入在農業經濟發展資本中占比越小,農業經濟發展越快。這說明在存在外來資金注入的狀況下,農村地區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會更加完善,農業技術更新速度也會更快,對于農業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較大的幫助。資本要素是每個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要素,很多農村景區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存在資本短缺的問題,由于農業產業存在回報期長、經濟效益影響因素多的問題,也造成外在資本投資少的現象。農村地區的小農戶缺少對農業產業開發及創新的資本,這對農業經濟管理效果及經濟發展效果都有一定的影響[3]。
2.2" 人才要素
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存在著城鄉發展差距明顯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人才收益差距較為明顯,人才大都聚集在發展較好的城市之中,這也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及管理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在沒有人才的支持下,農業技術升級、農業知識普及等工作都很難得到良好的完成效果,農業生產者的文化水平與專業素養也很難滿足現代經濟管理業務工作的開展需求。雖然我國教育行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在農村地區中也有許多農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農村的居民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大部分人群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報酬前往城市求職,農村地區存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各項農業生產活動的完成也會因缺少專業人才問題出現效率低下、經濟效益降低的狀況。限制了農村經濟管理效果的提升。基于農村地區人才問題,每個農村地區的管理人員都應該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對農業生產人才的引進及留存進行深入思考,提供較高的經濟回報與福利待遇,獲取高素養人才的支持,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3" 人口要素
一般情況下,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存在相互制約的狀況,當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處于平衡狀態時,才會對經濟發展有正向影響。在農村地區存在著嚴重的人口流失、人才流失問題,即使很多農村居民戶口依舊保留在農村,卻也會為了子女教育、醫療保障遷居城市,在農村地區居住人口數量不斷下滑的狀況下,缺乏農業生產活動的勞動力,限制了農業經濟管理的開展與農業經濟發展效果的提升。
2.4" 法治要素
農業經濟的管理與發展需要有完善、科學的法治制度的支持,不斷增強農村居民的法治意識,只有遵循國家法律,才能夠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的有效管理。就目前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來看,農村地區的居民表現出法治意識弱、文化水平低、自主經營能力弱的狀況,在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缺少自主管理能力,對法治條例了解不足,經濟管理意識薄弱。為此,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涉及的法治條款進行全面普及,通過提升農村居民法治意識來彰顯法治要素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實現農村經濟的有效管理。
3"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3.1"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完善能夠讓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有工作開展的參考方向,依照機制的相關規定開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落實的合理性,為農業經濟管理效果作出基礎保障,在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3個方向入手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果。
3.1.1" 生產管理
農業生產是農業經濟創造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只有能夠產出優質的農產品才能夠讓農業銷售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在制定管理機制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農產品的生產進行約束,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地方種植條件來規劃農產品的種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并且還需要對種植過程進行管理指導,讓農業種植人員了解到科學的農作物管理方法,提高農作物的產出量,讓同一片區域的農業種植能夠產出更高產量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品質,為后續的農產品經濟結構完善與農產品銷售奠定良好的基礎。
3.1.2" 加工管理
在傳統的農業產業中,農業種植人員將農作物種植完成以后就直接交由分銷人員進行銷售,這樣的農業經濟模式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較低,增加加工環節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通過產業鏈的建設,讓農業種植人員直接對農產品進行篩選,將農產品的品質進行分級銷售,既能夠為農產品預留出更大的利潤空間,又能夠提高農產品銷售的合理性[4]。
3.1.3" 經營管理
在進行農業經濟經營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可以運用現代化經營理念與現代化技術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比如進行綠色種植、綠色加工的農產品可以以“環保、綠色”作為主題進行品牌銷售,還可以對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包裝作為半成品進行銷售,都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3.2" 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科學的規劃
管理人員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工作的優化方向進行科學的規劃,充分提高農業創新發展能力,讓農業產業中各個環節都能夠進行升級與創新,為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做出強有力的保障。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設施的建設、農業產業結構的完善、農產品價值與質量的提升都是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的內容,下文從這幾個方向對農業經濟發展規劃進行深入分析。
3.2.1" 建設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
在現代化社會中農業產業要想進行創新,就需要將現代化農業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農業管理中,在這一階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完善的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其中包括農機道路網、農業輸變電配套設備、農業種植傳感器和中控臺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能夠將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中,讓農業種植行為更加合理,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
3.2.2"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傳統的農業產業中,“種植-銷售”這種最為簡單的產業結構很難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并且中間還會生成農業加工企業、農業經營銷售企業等多道中間商,嚴重削弱了農業種植人員的基礎經濟效益,不利于農業經濟一體化管理落實。管理人員在規劃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衍生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除了傳統的種植以外,還可以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通過統一種植行為來打造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價值,應用品牌效應推動農產品銷售。除此之外,還能夠將農業與旅游業進行結合發展,衍生出第三產業,拓展農民經濟來源渠道。只有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的結構才能夠提高農業產業的經濟收益,創造更多的創收渠道[5]。比如蘇州震澤鎮在傳統的農業生產產業中衍生出了農業觀光、生態休閑、工業旅游和美食體驗等多元化的綠色經濟產業鏈,將自然生態與鄉村旅游融合,開發了全新的創收渠道,既能夠讓桑蠶文化得到宣傳,又能夠為農民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并且,在震澤鎮旅游產業得到良好發展的情況下,絲綢產出的真絲床上用品、真絲旗袍等物品都能夠得到良好的銷售成果。
3.3" 拓展農業發展資金的融資渠道
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注入,無論是農業的信息化發展,還是農業結構的完善,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但是,如今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以政府出資作為唯一的資金支持渠道,這樣的方式不僅會加大政府的經濟負擔,還會延緩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的步伐。因此,作為管理人員應該積極拓展農業發展資金的融資渠道,增加農業發展的投資方,引入更多的資金來推動農業的優化。
首先,農業經濟管理部門可以積極地與地方大型企業進行農業產業的宣傳推廣,讓大型企業了解到農業的發展前景,并且,推出稅收政策來吸引企業投資農業產業讓更多的企業為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與農業的創新發展注入資金,保障農業創新發展的資金來源[6]。
其次,可以引導大型地方農業企業進行發展融資,除政府的資金注入以外,還可以自主拓展融資渠道,通過銀行、企業投資方、個人投資方等多種渠道來獲取資金進行農業產業的改革。在大型農業企業改革成功以后,對農業種植散戶來說也屬于方向上的引導,能夠為其他中小型農業企業或是個人農業散戶指明農業發展方向,讓其看到農業發展的前景,做好行業的標桿。
3.4"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時代,應用信息化技術來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優化過程中的必然步驟,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果與管理質量,用現代化技術來打造一體化、專業化、集成化的農業經濟管理系統,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3.4.1" 建設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設施
農業經濟管理單位需要為管理人員的工作開展建設完善的信息化設備,其中包括高性能計算機、打印機、數據掃描儀等現代化設施,只有存在完善的硬件設備才能夠讓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得到落實開展。
3.4.2" 建設統一的數據庫
在地區范圍內都應用同一個農業經濟管理數據庫,能夠讓各地域的農業經濟數據進行相互參考。在數據庫中,不僅要錄入農業經濟效益,還需要對農業的種植情況、經營情況、加工情況進行完整記錄,促進各個區域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之間的信息互通,運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來實現農業信息的整合,充分發揮農業信息記錄的價值。
3.4.3" 打造“互聯網+農業”的新型管理模式
在農業種植領域中,引入信息化技術是每一位農業種植人員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但是,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來說,其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開展管理。通過互聯網的應用,將所有的農業信息都進行完整收集,管理人員在進行農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可以以收集的信息作為參考標準進行規劃,提高規劃的合理性,能夠有效節省農業成本。并且,通過互聯網農業系統能夠及時與農業種植人員進行溝通,讓農業種植人員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并了解管理人員的規劃思路,提高地區農業種植人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經濟效益提升[7]。比如山東省鄒平市建設了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其在落實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應用了數字化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強化了農業農村信息感知技術的開發,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運用了智慧化的設備,對農業產業園的管理也實現了智慧化、數字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管理體系,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成本、技術服務成本、管理成本,夯實了山東省鄒平市的農業生產能力基礎。
3.5" 打造專業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團隊
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資料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優化效果,為了保障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規劃,需要打造專業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團隊,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首先,相關部門需要對所有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開展定期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地區農業發展特性、農業經濟發展風向、農業結構完善方式、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方式等,這些內容的培訓都能夠讓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工作的開展方向及工作的專業性有更高的認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讓其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與更有效的落實辦法。
其次,以政府為主體通過多渠道進行人才的選拔,提高人才的選拔標準。傳統的人才選拔方式是從人才的學歷、專業、工作經驗入手,對人才的能力及基礎條件進行判斷,這樣的方式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并不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才選拔的需求。在進行人才選拔的過程中需要增加對人才創新能力、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現代化農業管理思維的考察,在人才具備基礎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情況下,其還需要對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有清晰的認識,有技術能力且敢于進行工作創新才能夠讓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現代化社會中得到優化與創新[8]。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社會與國民經濟對農業經濟管理的要求都有較大程度的提升,要想不斷加速新農村的建設。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創新管理辦法與管理理念,用現代化的管理思維來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加強農業產業中的資金投入與資金回報率,讓農業生產格局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現代化科技作為農業生產強有力的支撐,衍生出農業產業的多渠道收益,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曹夢鑫.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措施[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2(11):104-106.
[2] 陳帆.新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J].新農業,2022(21):59-60.
[3] 邢仕芬.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鄉村科技,2022,13(20):53-56.
[4] 卜曉麗.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2(10):59-60.
[5] 吳豐,宋磊.基于鄉村振興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與策略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2(9):120-122.
[6] 胥坤.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探討[J].河北農業,2022(9):29-31.
[7] 徐莎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經濟師,2022(9):116,119.
[8] 陳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路徑分析[J].農家參謀,2022(16):81-83.
基金項目:黃河交通學院校級一流課程“《政治經濟學》”(HHJTXY-2022ylkc62)
作者簡介:崔嘉雯(1992-),女,碩士。研究方向為貿易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