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可見當今高校需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培養質量。對于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輸送大量鄉村財會人才的綜合性農林高校而言,提升財務管理(簡稱“財管”)專業大學生的學習質量是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著力點。該教研組采用問卷調查法,從學習生活狀態和未來發展規劃兩方面對一所地方農林高校(簡稱“Z高校”)財管專業199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學習質量提升所面臨的問題,隨后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三方面剖析其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林高校;財務管理;大學生;學習現狀;學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3-0060-04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s out that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persist in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training of talents\", which show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that transport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tal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mproving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erred to as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is major.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investigated 199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a lo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referred to as Z University) from two aspects of study and life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quality.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financial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 learning status; learning quality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可見我們仍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關鍵在于鄉村人才的振興。作為培養鄉村人才主要陣地的農林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輸送具備濃厚的愛國愛農情懷、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且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而如何提高農林高校財管專業大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質量成為農林高校培養鄉村人才的一個重要支力,同時也是一個重要命題。因此,本教研組以Z高校為例,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大學生真實的學習態度、感受與規劃,為教學改革及管理創新提供合理依據。
1" 農林高校財管專業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及問題
為真實了解農林高校財管專業大學生的學習現狀,教研組于2023年5月通過問卷星對管理學院財管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研,收回有效問卷199份。該項調查從學習動力、學習生活狀態、自我認知、大學生活與未來發展規劃等幾方面展開,分析結果詳述如下。
1.1" 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其是學生主動、持續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努力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來自就業或升學(54.77%)、學習氛圍和同學的影響(53.77%)、父母的期望或嚴格要求(54.27%)以及父母的愛和支持(54.27%)這4方面;其次是來自未來找到好工作(46.73%)、挑戰或提升自我(45.23%)及對所學內容感興趣(43.72%);最后是老師的期望或嚴格要求(33.67%)及考研(29.15%)。由此看出學生學習動力大部分來源于如父母、同學等有親密關系的人的期望與支持,就業、升學等現實壓力,而非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或對知識的追求,更加不是與其沒有建立起感情基礎的老師的影響。
1.2" 學習態度與評價
對于所學專業課的描述,63.32%的學生認為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在課程和期末考核中取得說的過去的成績,只有4.02%的學生認為不用付出太多努力,也能在課程和期末考核中取得說的過去的成績。這說明學生還是相信學習成績和付出努力的程度呈正相關關系的。在被問到大學的學習生活是否使你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時,大多數同學認為專業知識與技能、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與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或較大提高,這反映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還是比較認可的,具體見表1。至于大學生活如何度過的問題,2.01%的學生有很清晰的規劃,并且按照規劃行動,推動目標逐一實現;24.62%的學生有比較清晰的規劃,基本可以按照規劃行動,就算偶爾偏離,也能及時調整、回到正軌;51.76%的學生有模糊的規劃,有時能夠按照規劃行動;15.08%的學生是有糊涂的規劃,不過基本不會行動;6.53%的學生沒有任何規劃。總體來看,70%以上的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與清晰的學習規劃。
1.3" 自我認知
在自我認知方面,見表2,50%以上的學生對于內接性問題還是有比較好的認知,比如比較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心情不好時能夠自我調節等。對于外接性的問題如自己該干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等,基本也有50%左右的學生是沒有清晰的認知。至于在求職過程中覺得哪些是自己弱項的問題,調查顯示最弱的是創新能力(65.33%)與表達能力(57.79%);其次是社會活動能力(46.23%)、管理能力(39.7%)、團隊協作能力(36.18%)、綜合風險能力(36.18%)、實際動手能力(33.17%);最后是適應能力(30.15%)與自學能力(28.14%)。所以,大多數學生對社會崗位要求沒有清晰的認識,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創新能力。
1.4" 未來發展
大學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所以學生為自己做未來發展規劃是相當有必要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能夠把目前所學知識和長遠目標較好地結合的學生比例僅僅為34.67%,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這方面做得很一般甚至比較差。對于未來就業時學生看中的選項依次是收入與福利(83.92%)、個人發展機會(66.33%)、個人發展前景(61.31%)、個人興趣愛好(58.29%)、日常工作環境(57.29%)、工作地點(54.77%)、工作穩定程度(54.27%)、單位發展前景(46.23%)以及單位類型與規模(32.16)。大多數學生希望自己能夠加入考證組和考公考研組,比例分別為35.18%和29.65%;也有25.63%的學生暫時沒有明確目標,極少學生(7.04%)希望加入科研組,當然還有2.51%的學生有其他的安排。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沒有自身職業定位、就業時看重眼前的利益。
2" 農林高校財管專業大學生學習質量提升問題的成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定位不合理
家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態,是一種非正規的私人教育,其培養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意志,受他們的思想覺悟、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影響。但從目前現實情況來看,不可否認的是在每個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家長特別關心孩子知識方面的學習(經常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優秀與否),而忽視了道德修養的教育、獨立人格的養成及價值觀念的塑造。所以從小以父母期待他們獲取知識、優異成績為目標的大學生,往往不清楚學習的真正意義在哪里,他們在選擇學習的時候,不是首先因為理想、志趣、特長,而是為了實現如升學或就業等功利性的目標。當然,家庭教育有天然的優勢,實施教育的父母和接受教育的孩子之間有著濃厚的感情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來源于父母的期望與支持。家庭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中國式”父母習慣性為孩子付出一切,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非常周全,把孩子的學習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哪怕他們已經是成年的大學生,還是不敢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決策與安排,以至于現在的大學生心理上、生活上與學習上都很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性。
2.2" 學校教育滯后于現實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帶有濃厚的應試教育色彩,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大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方法,這種狀態早已摧毀了學生對學習的激情與興趣,哪怕到了大學階段有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大學生也難以重拾對知識的渴望。從小的應試教育,也讓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這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影響知識創造、學術探究、創新創業等方面的能力。另外,高校一直被認定是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但現在面臨的現實是很多方面學校教育落后于社會實踐,學生普遍認為大學所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并不能滿足于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這導致很多大學生不太認可大學學習生活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大幫助。這種狀態如果長期下去,產生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高等學校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工作,這也與二十大中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相吻合。
2.3" 社會環境復雜多變
高等教育是大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一個銜接階段,它固然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比如道德風氣、金錢觀念、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等都會影響學生世界觀、認識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社會育人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全球政治動蕩不安、經濟行情不佳、倫理法制沖突、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等使得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呈現出多坐標系、多重標準的特點。社會中的一些功利化思想和浮躁心態已侵入校園,我們經常發現現在的大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急于求成,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的少之又少,凡事講究是否有好處,而且由于從小父母給予他們的生活保障比較充分,導致他們普遍不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沒有明確的目標追求;原本作為教育實踐者的教師也可能因為現實的壓力并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而是忙于社會兼職、出席社會活動、爭取科研課題和經費,逐漸淪為一個心智蒼白、缺乏激情的群體。
3" 農林高校財管專業大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策略
3.1" 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學習目標
在大學階段,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和中心內容。只有學習觀端正、學習目標明確,才能充分利用大學期間的寶貴時光,學到扎實的知識,掌握真正的本領,培養創新精神,圓滿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才能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有所成就,有所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樹立優良的學習觀、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同學們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農林高校可以為大一新生安排有關大學時期學習觀的學習活動,比如講座形式。農林高校各專業已制定符合時代要求、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適時更新,各專業負責人可向該專業新生闡述農林高校學子應樹立怎么樣的學習觀。專任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輔導員老師可以在平時工作中時不時點醒學生樹立獨立自主學習、全面學習、吃苦耐勞與創新精神、終身學習的現代學習觀。總之,農林高校需從上而下各層面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確立學習目標。
3.2" 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與自學能力
相比中小學而言,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是相對自由的,除了必要的上課時間,其余時間由學生自己安排,課程內容也經常需要學生自學完成。而經歷了中小學持續12年的應試教育與長期習慣性依賴父母和老師,大學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與自學能力。但這兩方面的能力不僅直接影響整個大學期間大學生的學習狀態,還會影響他們未來步入社會的工作與生活狀態,因此大學期間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相當重要,這也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目標相貼合。輔導員和班主任們可以適時了解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狀況,如果發現有不妥之處及時給予糾正與指引。必要之時還可以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讓家庭教育也協助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門課程專任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自主學習的任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平時可以傳授一些自學方法。
3.3" 鍛煉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創新的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使用,在于解決實際問題,脫離實際的學習將是無用學習,更不用談創新。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財管專業學生自認為理論聯系實際、創新能力比較弱,所以農林高校應重點關注這個問題。農林高校各二級學院可以設立自己的產業學院,主要與所屬省份各鄉鎮建立實習基地、科技孵化園,開設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課程,每學年開展各個層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專業相關的比賽與實習。只是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學校單方面能夠全部完成的,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長時間(小學-中學-大學)的培育、全方位(家庭-學校-社會)的支持,所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十分必要并且迫在眉睫。
3.4" 加強大學生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
加強農林高等院校大學生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效途徑。目前國際形勢多變,社會環境復雜,高等院校大學生道德教育顯得格外重要。農林高校可以把思政教育、勞動教育、美育教育和體育教育納入財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五育融合。甚至還可以制定并頒布諸如關于全面加強耕讀教育的實施方案、美育浸潤工作方案等,把五育融合上升到政策層面,讓師生意識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并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總之,新時代大學生應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熱愛偉大祖國,勇于砥礪奮斗,錘煉品德修為,使自己在德智美體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 結束語
高等教育最本質的活動是培養人才,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關鍵在于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從以往農林高校的教學改革成果看,絕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教”的層面,探討“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從“學”的視角,探尋“為什么學”“學得怎樣”等問題則關注甚少,而這類反映大學生學習狀態和內心感受的問題卻更是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成效和質量。因此,農林高校教學質量建設重點應從關注“教”轉向“學”,回歸教學質量建設的本質,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靜漪,張慧.大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教育生物學雜志,2023,11(2):136-140.
[2] 白玉,鄭夢喬,何羽彤.大學生學習力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2(24):24-28.
[3] 王玲,伊曉敏.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綜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38(7):118-123.
[4] 顧曉英.00后大學生學習現狀及其特征分析——基于“創新中國”小組項目作業的研究[J].青年學報,2020(4):25-29.
[5] 王茹華,吳瑕,高玉剛.園藝專業大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7):30-32.
[6] 習慧丹,原晉鵬,嚴承.地方高校理工類大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7(1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