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要解決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就要解決人力資源持續投入的關鍵環節。構建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要建立在城鄉人才雙向聯動的基礎上,從人才供需矛盾出發,著重從人才環境優化、工作機制創新、組織建設帶動、人才重點培養與引進、培訓方式創新和政策供給保障等方面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動力保障。
關鍵詞:城鄉聯動;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構建;對策
中圖分類號:C9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3-0068-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key links of sustainable investment in human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alent supply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wo-way linkag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alents,starting fro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practica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optimize the talent environment, innovate work mechanisms, driv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focus on talent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innovate training methods, and ensure policy suppl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vide a continuous source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urban-rural link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supply; syste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城鄉之間人才的自由流動可以有效帶動理念、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融合,是產生鄉村發展內生驅動力的重要因素。當前進入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要在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的構建上重點解決供需矛盾,暢通城鄉人才流動渠道。為此,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河北省鄉村振興人才供需矛盾,從城鄉人才聯動的視角提出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構建較為合理和可行的對策建議。
1" 問題提出與學理分析
1.1" 問題的提出
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提出“堅持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全面培養、分類施策”“堅持多元主體、分工配合”“堅持廣招英才、高效用才”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原則。從中央層面的政策推動到地方的具體實踐,促進了理論界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的相關研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打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道,整合土地、資金、人才各類要素資源,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的要素。因此,建立鄉村人才供需匹配的體制機制,以一定質量、足夠數量的多元化人才供給體系作支撐是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的根本所在。
1.2" 學理分析
鄉村振興人才供給的學理分析主要是基于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正向互動關系。從發展經濟學來看,資本、人力、技術、制度和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的持續投入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引起正的經濟效應,實現經濟增長的目的。
從勞動力要素來看,通過提高農民受教育程度,加強專業文化知識、農業技術能力的培訓,可以有效提升農民的素質,從而產生正的經濟效應。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視角來看,鄉村振興的實現,得益于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構建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著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2" 城鄉人才雙向流動的內在機理
2.1" 建立新型城鄉關系的現實需要
長期分割的城鄉關系使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由于無法獲得持續的動力輸入,導致鄉村發展緩慢,城鄉差距矛盾日益突出。鄉村振興戰略能否實現就在于對城鄉關系的重構,因此,建立在城鄉融合發展基礎上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就是打破城鄉發展級差并通過人才的雙向交流,帶動信息、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農村傾斜,最終達到支持鄉村發展的目的。
2.2" 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是鄉村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人口大量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留守農村的勞動力多為“老弱病殘”,難以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破解農村發展困境,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推進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都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參與才能推動鄉村發展。
2.3" 推進縣域城鎮化的客觀要求
當下,城鎮化的發展更加強調人的城鎮化。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對于聚集在鄉村地域內的資源要素進行重構、整合,隨之會帶來大量返鄉人口,再加上前來投身鄉村發展的人才,在縣域范圍內會出現人口的聚集,推動縣域城鎮化的發展。與此同時,通過鄉村的發展來推動就地城鎮化以破解“大城市病”成為現實需要。
3" 河北省鄉村振興中人才需求特征與供給短板
課題組對石家莊、衡水、保定、張家口4地的8個縣區的典型鄉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收集到有效的樣本數據為244個,主要對當地的發展現狀、產業基礎、人才短缺類型、人才短缺原因和目前已經采取的人才政策進行了深入調研。特別以張家口地區張北縣、康??h、下花園區、懷來縣、蔚縣作為調查樣本,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并對問卷進行了詳盡的數據分析,具有一定的樣本參考價值。通過梳理,發現河北省在鄉村振興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
3.1" 河北省鄉村振興人才現有結構分析
課題組通過基于勞動者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大量的樣本數據對河北省鄉村振興人才現有結構進行了深入分析,以張家口地區為例,在100個樣本數據中,平均年齡為62.5歲,年齡均偏大;其中男性占比為56%,平均年齡為63.5歲,女性占比44%,平均年齡為64.6歲,女性比男性年齡偏大;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普遍存在著素質不高的問題,其中小學程度的比例達到44.3%,未上學的比例也達到了28.6%。因此,上述數據表明勞動力素質整體偏低是普遍現象,是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3.2" 河北省鄉村振興中人才需求特征
3.2.1" 急需產業發展的各類人才
生產要素的重組、新技術的推動,使得農村出現了諸如休閑農業、鄉村民宿、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同時集規?;?、品牌化、專業化、綠色化的現代種養業也成為發展趨勢,更需要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可靠的市場信息以及互聯網營銷技能等的產業人才。目前急需大量生產經營性人才、高素質新型農民、農村電商人才、農村法務人才和專業化服務人才等。
3.2.2" 專業技術型人才在各類人才需求中占比較高
從河北省的情況來看,鄉村普通勞動力1 008.97萬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才比例僅為6.14%,調研中從全省選取的244個樣本數據中,大專以上學歷僅占4.51%。調研中當問及未來產業振興最需要的因素時,選擇農業技術的比例高達100%,受訪農民無一例外將技術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推動要素。因此,掌握一定專業技術的人才就成為產業振興的支撐力量。
3.2.3" 專家服務基層的人才流動模式符合農業生產的特殊要求
基于農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通過掛職專家、選派技術團隊等形式的技術指導是緩解鄉村技術人才矛盾的有效形式。依托當地農技推廣站進行技術推廣指導符合農業生產的特殊要求。通過調研,老百姓對該種服務方式比較認可,并希望繼續扎實有效推進。
3.2.4" 鄉村治理型人才成為未來鄉村振興中的急需人才
鄉村振興靠的是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這需要有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基層治理經驗的大量人才作為重要支撐。鄉村治理型人才更凸顯了時代的需求。具有現代治理能力和治理經驗的鄉村復合型人才更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
3.3" 河北省鄉村振興中人才供給短板
當前,鄉村人才振興的突出矛盾體現在人才供需矛盾,河北省目前在鄉村人才供給中存在以下突出短板。
3.3.1" 人口結構矛盾突出,老齡化、空心化問題突出
目前農村人口結構矛盾十分突出,現有人口勞動力嚴重不足,留守農村的多為婦女、老人,且年齡普遍偏大,分布在50~70歲居多。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導致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不足,土地撂荒現象嚴重,農忙時缺人問題普遍存在,產業空心化、人才空殼化問題十分突出。
3.3.2" 產業基礎薄弱,難以吸引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
河北省的貧困問題此前較為嚴重,由于剛剛擺脫貧困,建立的產業發展基礎還不穩固,新產業動能不足,本地特色產業還在培育發展階段,沒有顯現出有吸引力的發展前景,導致難以吸引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
3.3.3" 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足、結構單一
由于河北省在生產經營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上有待提高,無法帶動新型經營主體的有效發展,導致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單一。專業大戶規模不夠,家庭農場數量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程度不夠,龍頭企業不足帶動能力有限是當前較為突出的矛盾。
3.3.4" 專家服務基層渠道單一、持續性不強
目前農村的技術渠道一方面來源于本村的“土專家”,另一方面則來源于技術人員的不定期技術指導。從專家服務基層的現狀來看,多依托于農業部門選派、送技術下鄉等傳統的服務模式,服務渠道比較單一,難以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需求和農業生產專業化需要。農業技術服務普遍存在“輸血式”服務,突出應急,但服務不足。
3.3.5" 激發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動力不足
農村發展相對落后難以吸引城市有志青年、大學畢業生,甚至是從農村走出去的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加上農村地區的財富積累以及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保障均比城市滯后,很難解除人才留在鄉村的“后顧之憂”。
3.3.6" 現有新型職業農民素質不高
從目前農村的情況來看,新型職業農民的數量不足且質量不高。一方面優質人才進入鄉村支持發展動力不足,導致不愿來;另一方面現有人才存在年齡偏大、知識不足、素質不高的短板,新生代力量嚴重不足,且培育體系不夠完善并對當地情況缺乏深入細致地了解,“水土不服”的現象普遍存在,很難扎根農村,支持發展。
3.3.7" 鄉村振興人才政策供給不足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河北省針對農村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支持、培育政策,如《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但是具體在實施過程中,關于人才培養及各種激勵保障措施未建立長效機制,缺乏精準施策,很難在發展中發揮政策的應有作用,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并加以落實。
4" 河北省構建多層次、寬領域的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體系的對策建議
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在參與鄉村發展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從當前鄉村振興人才的供需矛盾出發,河北省需要著力健全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供給體系,應圍繞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實際需求,引進和培育相結合,著重從“引、選、育、用、留”5個環節強化政策供給,建立“柔性”人才流動機制,讓真正“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的致富能手和經濟能人發揮主體作用,參與鄉村建設。
4.1" 營造良好環境,“筑巢引鳳”
全社會要營造良好的引才、用才、留才的氛圍,讓大量農業專業人才“愿意來、留得住”。
4.1.1" 優化創業環境,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
抓住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機遇,盡快建立以縣域為單位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組織機構,為引進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相應保障措施,特別要優化創業環境,在創業啟動所需要的資金、手續、政策和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梢越梃b青島市通過“村村都有好青年”選樹活動,積極鼓勵引導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做好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人才儲備。
4.1.2" 創新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服務農村的機制
盡快建立靈活引才機制。一是根據農作物生產周期,每個村每年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三送活動不少于5次。二是建立技術服務專家人才庫,完成特色農牧業重點發展村產業技術專家進村的對接。三是以縣區為單位,每個縣區對接一所大中專院校,建立實踐基地,通過開展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為鄉村振興儲備人才。
4.1.3" 善用經濟能人、致富能手示范帶動
要充分發揮經濟能人、致富能手的示范帶動作用,采取先富帶后富的方式,通過開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甚至是異地服務等形式,及時在農業生產中給予指導,讓大家有充分學習交流的機會,提高經營能力,開拓經營思路。
4.2" 夯實產業基礎,“就地取材”
鄉村要想留住人,歸根結底要夯實產業基礎,強化產業支撐,讓人才有用武之地。
4.2.1" 提升本土人才素質
一是要通過創新培訓形式,對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可塑之才進行技術幫扶、知識更新等實用知識和技術的專業培訓??梢越⑥r民再就業、再培訓的試點學校,開展職業技能的專業培訓。二是通過高素質人才下鄉服務的形式,對有技術、知識等方面需求的農民進行不定期指導,提升農民素質。三是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的各種平臺,開展線上培訓,讓農民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升。
4.2.2" 發揮“土專家”的技術優勢
積極開展本土人才“傳幫帶”,建立村內“土專家”的技術指導機制,隨時隨地對本村農業生產開展指導。組織“土專家”開展擂臺賽,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以一定的榮譽激勵“土專家”繼續進行技能的提升,對表現突出者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甚至可以送到鄉村振興示范地區進行現場觀摩和學習。
4.3" 筑牢組織根基,“搭臺唱戲”
廣大農村地區應該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三治”協同,為實現鄉村組織振興提供強大合力。
4.3.1" 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
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將有能力、有知識、會管理、有威信的人才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當中來,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可以嘗試開展村黨支部書記的省內交流掛職試點,讓先進地區的優秀村干部到落后地區給予幫扶指導,提升整體村干部的任職水平。
4.3.2" 提升現有鄉村干部素質
既要在組織選拔上求“新”,讓能干事、想干事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鄉村干部隊伍中來,還要在干部培育上求“深”,優化培訓方式,力爭點對點的精準培訓,更要在監督上求“嚴”,加強對現有鄉村干部的管理和考核。一是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現有鄉村干部著重在管理才能、黨性修養、農村政策、基層治理等方面進行能力提升培訓;二是按照鄉村振興的必備素質著重在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組織建設、市場規則、法治思維等方面進行素質提升培訓;三是要多形式開展大練兵活動,加強與先進示范區的合作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及時更新觀念,提升推動鄉村振興的本領與方法。
4.4" 暢通流通渠道,“擇優錄取”
4.4.1" 拓展暢通城鎮人才下鄉通道
一是利用駐村工作組的優勢,形成人才聯系交流機制,聯系技術專家,對接市場資源。二是借助掛職鍛煉的機會,讓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素質干部充實到農村發展的隊伍中來,形成上下聯動的人才互動機制;三是繼續利用“三支一扶”的政策優勢,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服務鄉村建設;四是開展鄉村振興志愿者服務,針對農村緊缺人才,號召城市離退休黨員干部、成功人士、知識分子等高素質人才入鄉開展志愿服務。
4.4.2" 創新技術專家服務基層方式
有效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隨時進行遠程技術指導。借鑒對口幫扶的經驗,每個鄉村振興重點村安排一名技術聯絡員,隨時開展技術指導。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掛職、兼職和創業制度,為鄉村振興建立儲備人才庫。在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基礎上,鼓勵科研院所對口鄉村振興示范村建立技術服務站,對當地鄉村發展提供技術指導。
4.5" 創新培訓形式,“素質教育”
4.5.1"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要從人才的需求出發,盡快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認定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從鄉村發展實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著重在本地特色產業培育、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縣域縣情和發展政策等方面進行本土化培訓,解決“水土不服”的矛盾。
4.5.2" 優化農村職業教育
瞄準鄉村發展導向,特別是加大對產業融合、鄉村治理急需的大量新型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采取高校定向委培、校企合作等方式優先錄取農村適齡學生,形成為鄉村選人育人的培訓體系。通過設立大學生實踐基地,開展學生假期實踐鍛煉,強化就業引導,做好人才儲備。
4.5.3" 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和實用人才培訓
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和實用人才培訓要突出精準,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方向,對農村實用技術、知識、政策和法律等內容開展定期培訓,形成長效培訓機制,并進行技能畢業認證,頒發證書。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和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同時可以多樣化開展技能大賽等活動,以賽促學,形成良好學習氛圍。
4.6" 優化政策供給,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著力提高人才的物質待遇、精神待遇以及政治待遇。二是鼓勵外來人才融入本地發展中強化政策扶持,諸如頒發人才優待證,享受一定程度上的優先公共服務。三是鼓勵各地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各類人才認定工作,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技術職稱認定,并根據認定等級給予相應的待遇。
5" 結束語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鄉村振興人才體系的構建要立足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需求,重點破解鄉村人才瓶頸,要多措并舉,雙向發力,既要從根源上解決人才培養的問題,又要從使用上解決人才落地的問題,更要在機制上解決制度保障的問題,形成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茅徐斌,張穎倩.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現狀及模式創新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129-130.
[2] 錢宇,陳麗莎.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省鄉村人才短缺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21(22):91-92,95.
[3] 蒲實,孫文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人才建設政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1):90-93.
[4] 周曉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瓶頸及對策建議[J].世界農業,2019(4):32-37.
[5] 唐麗霞.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需求及解決之道的實踐探索[J].貴州社會科學,2021(1):161-168.
[6] 韓長賦.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J].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2019(4):4-13.
[7] 張曄.鄉村振興視域下人才培育問題研究[J].中國農業會計,202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