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物學是生命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植物的形態解剖、生理生化、生態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由于課程教學學時有限,導致這門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相對困難。對此,我們積極參與植物學教學改革,針對植物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如混合式教學將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結合起來;PBL教學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此外,我們還積極開展校園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以此來提高植物學的教學效果,并為相關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植物學;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PBL教學;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3-0130-04
Abstract: Botan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life science major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ecology and so on. This course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In this regard, w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Botany teaching reform; in view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Botany teaching process, we have adopt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ls for reform. For example, blended learning combines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network classroom; PBL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ind mapping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knowledge better; in addition, we also actively carry out campus activitie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knowledge,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Botan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lated majors.
Keywords: Botany; teaching reform; blend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ind map
植物學是綜合性大學、高等師范類、農林類和醫學類等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其也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課程體系完備,教學內容豐富的傳統課程,所涉及的植物種類很多,教學內容很多[1]。學這門課程的人,都是生長在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尤其是在這種快速發展的年代里,思維非?;钴S,對知識的渴求非常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強。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同學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追求快速獲取信息,而對植物學這類系統性強、需要全神貫注學習的基礎課程的注意力不能持續地集中。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理解和掌握眾多的植物學體系方面,缺乏足夠的耐心,難以達到知識、能力和素養等方面的目標[2]。
因此,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得到提升,是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混合式教學是指在多種學習理論指導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共同應用的線上和線下相互貫穿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是一種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線上教學環境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和資料傳遞提供了很大的便攜性,這讓以學生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便利[3]。而線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主要是依靠教師在課上講授,學生則對教師的授課內容加以消化理解,然后鞏固運用[4]。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可以利用線上的出勤來節約時間;此外,在網絡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自主測驗,這樣的方式不僅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自主測驗中,也能夠使學生對于知識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5]。
PBL教學(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將學生放在核心位置的教學方法,主張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思考、討論和發揮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6]。PBL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種教學中,老師更多地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提問,指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的思考,這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
思維導圖是用來形象化地思考與學習的工具。其可以把知識信息、概念等用圖、文等形式來表現出來,可以把相關的知識、概念通過各種不同顏色、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建立起內在聯系,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線、結成網,讓學生在思考時能系統、全面地把握所學內容。也可以將各個知識點進行邏輯關系梳理,是一種可以對理解和記憶進行強化的好方法,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7]。
1" 植物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趨勢,但是在國內的許多高校里,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確保課程的進度,但是由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習的熱情也不高,教師很難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和疑問進行及時的了解,這使其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習內容中的難點和疑問部分展開講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8]。尤其是在植物學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知識都是需要在課后通過對具體的實物進行觀察才能對這些知識進行認知和掌握,例如葉形分類等。而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地互動,才能保證這些知識的順利進行。
針對當前植物學的教學現狀,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因此,我們構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植物學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PBL教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利用思維導圖,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開展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詳細實施方案如下。
1.1" 采用混合式教學
采用混合式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其可以將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相結合。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互動,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反饋和指導。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首先需要對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進行整合。線上資源包括導學視頻、課程錄播、學習目標和課堂練習等。這些資源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提升學習效果和能力。線下資源包括課堂上老師講授、師生互動、課后作業等。這些資源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其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線上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充分發揮互聯網資源和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山西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我?!保⒒旌鲜浇虒W分為課前導學、課中講授、課后練習三部分。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通過ppt將知識點發布給學生,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授課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學活動,通過講解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和知識點。學生在完成課前導學的基礎上利用在線練習或者紙質練習題等方式來進行鞏固和強化知識要點和重點難點。線上課堂提供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充分發揮互聯網資源和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線下課堂上老師要與學生互動、交流和溝通,并對學生在線上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極大程度上節約了線下時間,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更多的把時間放在理解重難點上,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1.2" 采用PBL教學法
PBL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其是一種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有助于培養其主動學習能力、全面思考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9]。其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如教師提出“為什么樹怕剝皮不怕空心”“為什么豆科植物葉片常常在白天打開,夜晚關閉”“植物莖的左旋和右旋是如何形成的”等類似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查找相關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來,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了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變成了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性,從而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不斷嘗試新的學習方式,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們不僅可以從課堂上獲得知識,還可以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
1.3" 善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集圖畫、關鍵詞、節點與線鏈接起來的多彩的圖文結合,在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能使課程內容中心突出、層次分明、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強[10]。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易學的思維工具。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是一個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首先,上課前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提前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理解,然后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課堂中,使用ppt來報告小組的自主性學習內容,并對老師在課前所提的一些討論題目,在小組成員的協助下加以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當學生都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時,教師就只需進行教學小結,幫助學生對該章節的整個過程進行梳理和回顧,并明確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大多數同學都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則表明該題的難度較大。當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時,教師應該對該知識點展開更加詳細地解釋,之后再回答這個問題,這樣才可以真正有針對性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其次,教師會在課后留出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交流。因為人與人之間由于個性的差異會導致思維導圖的不同,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既擴散了思維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對于知識點的加深記憶也有明顯的作用。課后,學生通過認真回顧、整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及時將課堂上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等方式記錄下來,在自己原先導圖的基礎上進行查漏補缺,使其更完善。有利于學生對植物學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在梳理脈絡關系的過程中加深對植物學知識的理解,以便于之后的查閱、復習。不同的人由于個性的差異會導致思維導圖的不同,通過交流同學之間既擴散了思維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1.4" 積極開展校園活動
植物學是一門描述性學科。其通過對植物形態、結構等進行描述來認識和解釋植物的各種現象。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而且植物學知識點較多,需要反復學習、反復記憶[11]。由于我校植物種類豐富,因此,我們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植物學教學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將植物學教學順序調整為我校校園植物開花的順序,在設置植物學教學內容時,將部分內容設為調查校園植物,并整理成標本冊的形式。這樣做不僅讓學生了解到植物學的多樣性,更使他們感受到校園植物的美,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植物資源調查,通過實地考察、拍攝照片、收集標本等方式來掌握校園植物的分布情況和形態特征。針對植物學的課堂教學內容,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如舉辦植物學興趣小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在植物學理論課之前進行一次校園植物調查,在課上介紹校園植物情況并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植物學野外實習活動,讓學生自己采集校園內的植物制作標本冊等。通過標本冊的制作,既能對他們的植物學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又能對標本冊進行藝術性的展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12]。
2" 思考與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角色也從之前的主導者慢慢地轉變為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在這種教學方式的變化過程中,學生也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被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逐漸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學”[13]。但是,在目前的植物學教學中,很多時候還沒有形成“傳授型”的觀念。在傳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知識的灌輸,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依賴于機械性的重復學習[14]。學生僅依靠書本上的文字,很難充分理解各個知識點間聯系,導致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加困難。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憑借多元化優勢,在許多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好評。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植物學課程充分融合,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的特點和興趣需求,確保設計的線上教學資源具有高反饋性、層次化和專業性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可以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PBL教學的優勢在于在對各種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被充分激發出了學習興趣,他們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利用網上資源查閱、小組討論等形式解決問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學習時間,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種用于教學的可視化工具[15]。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思維導圖對植物學的重難點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記憶和理解,更方便學生在今后的復習學習中對知識點的掌握[16]。傳統的課堂筆記一般都是段落式的,關鍵詞非常模糊,且重點分散,讓人難以記憶。通過思維導圖以邏輯性、結構性和可視化的特點,很好地彌補傳統筆記存在的問題。
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活動。而校園里面的植物是學生們最熟悉的,也是學生們最容易觀察和學習到的。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去采集、觀察、制作一些植物標本,學生們會對校園植物有更直觀的認識;并通過教師對植物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分析、歸納和總結,使學生達到“教”與“學”的相互促進[17]。因此,在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和新時代背景下,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在提高植物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中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傳友,馬成倉,方麗平.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1-83.
[2] 劉豐琴,汪曲漪.“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點及新舉措[J].科技風,2019(31):71-72.
[3] 任紅杰.線上教學視域下高校教師職業素養自我提升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1(1):115-118.
[4] 史寶庫,張濤,孫偉.“應用生態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51):113-116.
[5] 張俊杰,楊藝,阿迪力江,等.普通動物學課程綜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當代畜禽養殖業,2022(4):62-64.
[6] 周先麗,蘇何玲,劉永明,等.淺談PBL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23-124.
[7] 張新慧,王建寰,張彩芳,等.思維導圖在藥用植物栽培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22):76-78.
[8] 秦永梅,楊向黎,劉敏,等.高等院校植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9(5):243,246.
[9] 閆麗,楊美娟,隋智海,等.高校遺傳學課堂模式改革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11):101-102.
[10] 白建華,陳曉江,張建華.思維導圖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2,39(8):51-53.
[11] 苗青,邵美妮,曲波.利用校園植物資源輔助植物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J].現代園藝,2022,45(2):198-200.
[12] 蘇俊霞,張林靜,趙猛,等.植物分類學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12):109-112.
[13] 魏力軍,錢宇,聶桓,等.多方位教學模式在植物生物學及實驗教學中的探索[J].生物工程學報,2022,38(5):2012-2018.
[14] 赫杰,史明,聶桓,等.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8,40(3):397-402.
[15] SHI Y H, YANG H Y,DOU Y, et al. Effects of mind mapping-bas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 cognitive learning outcomes: a meta-analysi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2022:1-15.
[16] 魯強,李彩蘭.基于混合式教學法的藥用植物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9):616-619.
[17] 肖若蕾,袁侶明,陳莉.校園植物資源與藥用植物學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