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供銷系統職業院校應充分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服務鄉村振興中主動擔當作為,在人才培養中堅持教育教學與鄉村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價值引領、傳承教育、社會實踐、校企合作、基地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等措施,將“實踐育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廣大學生深入鄉村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積極作為,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關鍵詞:鄉村振興;實踐育人;供銷系統職業院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3-0142-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should fully exert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strength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ith rural productive labor and social practice in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the measures of value guidance, inheritance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 should integrate \"prac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go deep into the countryside to carry out var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as to take a positive role on the roa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pply and marketing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1]。江蘇商貿職業學院隸屬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是全國供銷合作社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供銷系統職業院校應充分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人才培養中堅持教育教學與鄉村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將“實踐育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2]。
1"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實踐育人”融入鄉村振興的必然性
1.1"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供銷系統職業院校的重要任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供銷系統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有著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2023年1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七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2023年供銷合作社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供銷合作社高質發展,在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主動擔當作為[3]。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關于印發建設新供銷服務“三農”綜合平臺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的通知》中特別指出江蘇商貿職業學院等系統內院校要發揮優勢,為供銷合作社培養人才。新時代供銷合作事業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歷史背景下正迎來改革發展大好機遇,供銷系統職業院校的行業辦學的優勢和潛能有望進一步激活。供銷系統職業院校應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本著“立足地方聚合地緣優勢,依托系統彰顯商貿特色”的辦學思路,在人才培養中堅持將職業教育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作用,為行業系統提供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撐,高質量地完成好供銷系統賦予的重要任務。
1.2"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供銷系統職業院校“實踐育人”的歷史新機遇
鄉村振興的重點在經濟、難點在文化、關鍵在人才。鄉村振興不能少了大學生“方陣”,供銷系統職業院校學生服務社會、融入鄉村是響應時代召喚。學校要將鄉村振興與實踐育人相結合,大力推動學生參加鄉村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活動,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積極參與鄉村實踐,不斷提升服務鄉村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加強學生服務鄉村社會實踐活動的考核,學生參與鄉村實踐活動與評獎評優相結合,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使學生既服務于鄉村建設,又在此過程中接受勞動實踐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實踐育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
2.1"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實踐的認識不足
學校對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狀況和發展前景的宣傳、教育不充分,學生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認識不深刻,未能充分認識到農業及其關聯產業的內在聯系,學生服務鄉村的“意愿弱”[4],還需進一步提升學生前往鄉村參與鄉村振興的信心與動力。有些學生認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弱,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離開農村來到大城市,應竭力留在大城市學習和工作,導致他們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積極性不高[5]。還有一些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實踐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社會實踐任務,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提高,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調研報告也是應付了事,沒有深刻思考和總結。
2.2" 鄉村振興理論和實踐教育開展不深入
學校在育人過程中,未能充分發揮理論教育和實踐育人的疊加作用。只開展了鄉村振興類的講座和座談會等,熱愛家鄉、建設鄉村的實踐教育活動還未充分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鄉村勞動、鄉村志愿服務、專業頂崗實踐和涉農校企合作等加強學生鄉村實踐教育的活動偏少。沒有全面做到從理論到實踐、教室到鄉村,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未能把豐富的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融入到學校的實踐育人中,還需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鄉村實踐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2.3" 學生參與鄉村實踐時間短且項目碎片化
學生參與鄉村實踐活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實踐時間短,項目碎片化[6],沒有持續性,多次到同一地點參與鄉村實踐活動的情況很少,導致學生很難真正融入到鄉村振興活動中,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也不全面。鄉村實踐項目主題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不吻合[7],鄉村實踐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每次實踐內容均是從實踐者的角度確定實踐項目主題和制定實踐計劃,沒有真正地推動鄉村發展,鄉村振興實踐育人的效果弱化、虛化。
3"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實踐育人”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3.1" 加強鄉村振興理論教育,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鄉村振興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鄉土教材與實踐舞臺,要通過網絡信息媒體平臺對學生加強鄉村振興的政策、理念、背景等內容的宣傳教育。通過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校內宣傳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發動,激發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向學生宣傳鄉村發展狀況和發展前景的優勢,普及鄉村就業創業的相關政府激勵政策等,引導大學生積極融入全面鄉村振興改革實踐。開展中國鄉村振興史教育,引導學生識讀鄉村改革發展歷程,讓學生真切體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不斷增強學生融入鄉村的動力與責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要把反映鄉村翻天覆地變化面貌的內容通過各種途徑呈現到大學生的眼前,特別是要讓在校學生意識到農村不再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農村也有著舒適的居住環境和輕松的工作環境,是就業創業的優選之地,是可以實現個人夢想的地方,增強學生服務鄉村的使命與擔當。
3.2" 實施“供銷精神”傳承教育,根植學生鄉村振興情懷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要深入研究學校紅色基因,系統挖掘供銷精神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一線中的典型事例,將系統特色和校本元素有機融合,充分利用“校史館”“供銷展覽館”等學生素質教育場館,將供銷精神傳承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傳承教育日常化、經常化。通過“開學第一課”,組織學生到素質教育場館參觀學習,向學生介紹學校行業背景,讓學生切實感受老一輩供銷人在長期深耕農村、服務農民、連接城鄉和保障供應的實踐中形成的“扁擔精神”“背簍精神”等供銷文化,引導學生做既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的新時代供銷青年。通過校長思政課、書記講堂,向學生講述供銷文化、供銷社發展史,展現供銷系統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使“扁擔精神”有傳承,“紅色背簍”得賡續,激勵青年學生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在新時代、新征程為民服務第一線上,作出供銷人應有的貢獻。通過“踏入社會第一課”,組織即將畢業學生重溫“扁擔精神”“背簍精神”,教育學生永遠不忘來時的路,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鼓勵畢業生扎根鄉村大地,躬耕廣袤鄉村,用心用情書寫奮斗的青春,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創新者、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
3.3" 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增強“實踐育人”與服務鄉村發展的匹配度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要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進一步提升學校服務地方和區域的能力,引導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滲透運用到推動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8],把論文書寫在鄉村振興的土地上,把學生自身所學所識轉化為服務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為此,職業院校要聚焦鄉村振興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培育和打造供銷合作系統職業院校的行業辦學特色,建立動態專業評估和調整優化機制,開展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吻合度調研,梳理、調整現有專業,依據職業院校周邊區域現代服務業、現代“三農”發展需求,加強服務“三農”和合作經濟管理類專業建設[9]。通過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服務鄉村振興主渠道的作用,將課堂教學與鄉村振興、實踐育人與鄉村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育人中做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使實踐育人效果與鄉村發展相統一、理論教育和實踐育人相統一。
3.4" 緊密校企合作,創新涉農專業人才培養
加強校企合作,將實踐教學與鄉村實踐相結合,在人才培養過程,加強實踐性教學,積極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習。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平臺、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或眾創空間、服務鄉村地方特色產業的技術研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等“實踐育人”平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實現多位一體的產學研合作育人。以“課堂進企業、課堂進基地、課堂進鄉村”為導向,將專業實習跨越企業與學校,跨越工作與學習,整合知識與技能,整合教育領域與產業領域。組織學生進入涉農企業參加實踐勞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有效融合到職業崗位需求中去,用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區域社會發展服務,厚植學生知農愛農意識和強農興農的使命感。江蘇商貿職業學院于2020年開設無人機應用專業,該專業是服務供銷系統的特色專業,為了加強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農林業航拍、巡檢、巡測及植保等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特別選擇與南通大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創新無人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主動融入該公司與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的戰略合作,組織學生參與“南通市無人機秸稈禁燒項目”“海安、崇川、開發區、通州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項目”及南通市各縣區農業植保項目。通過秸稈禁燒、淮河入河口監測及農業植保等項目的實施,學生在專業教學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親身感受服務“三農”、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鄉村建設的自豪感。
3.5"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服務鄉村能力
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時段,開展豐富多樣的鄉村實踐活動。一是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利用暑期走入鄉村,開展“手繪鄉村·青春行動”“垃圾分類·青春助力”等活動,指導學生帶著有關鄉村建設、發展的問題與任務走進鄉村,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長才干,不斷提高大學生參與鄉村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二是開展鄉村勞動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鄉村勞動,把鄉村場景納入實踐活動基地,使大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可以充分接受勞動教育。三是開展鄉村志愿服務活動,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家鄉志愿服務活動,在鄉村疫情防控、環境保護、文化宣傳等活動中貢獻青春和力量。通過鄉村實踐、勞動、志愿服務等活動,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讓學生親身體會鄉村發展變化和鄉土風情,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扎根鄉村的情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展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當代大學生風貌。
3.6" 建設實踐育人基地,拓展服務鄉村建設項目
進一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振興,加強校地聯動,實現資源整合,發揮“學校+社會+企業”的疊加作用,職業院校可與學校所在地的社區、村鎮等共建大學生實踐育人基地[10]。通過社會實踐基地共建,改變以往學生參與鄉村實踐范圍小、時間短、項目少和氛圍差的局面,進一步拓展了實踐育人服務項目,把鄉村場景納入實踐育人基地。通過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節能環保、安全生產、鄉村文化建設、教育服務(農村課堂)、鄉村勞動、鄉村治理及網絡宣傳等實踐項目,幫助鄉村發展,美化鄉村環境,提升鄉風文明,促進鄉村公共服務。通過“基地+項目”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鄉村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鄉村實踐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實際行動提升自我,服務社會。
3.7" 搭建學生成長平臺,提升學生服務鄉村的綜合素養
依托學校大學生自主管理體系,搭建學生能力拓展平臺,加大在有志于鄉村振興的大學生中選拔、培養學生干部的力度,鼓勵他們參與學校“學生自主管理”,在工作中積極作為,在校園優良校風、學風建設中發揮示范效應。成立涉農專業社團,搭建學生實踐鍛煉平臺,吸引學生加入專業社團,在社團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開展“成長訓練營”,搭建綜合素養塑造平臺,面向來自鄉村的學生,圍繞英語、演講、書法、舞蹈、攝影與社交禮儀等方向開展專項能力培訓,提高美學素養,促進多元發展。依托校團委文體活動,搭建學生人際交往平臺,組織引導廣大學生參與社團文化月、“書香校園”經典閱讀、攝影大賽和運動會等團學活動,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鍛煉其人際交往、統籌協調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信,提升其服務鄉村的綜合素養。
3.8" 深化雙創教育,引領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應聚焦鄉村產業新發展、新趨勢、新模式,緊扣鄉村振興人才需求,以鄉村需求為切入點、以提技促能為支撐點,著力培養鄉村振興所需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科學設置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鄉村物流和智慧農業等“三農”特色課程,開設鄉村旅游、網店運營、網商營銷、新媒體傳播和直播帶貨等多樣性、個性化專業選修課程,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培養,引導志愿參加鄉村振興的學生結合專業盡早開展創新訓練和創業實踐[11]。通過學生創業園、學生成長驛站,打造“創新創業、素質拓展、專業實踐”等創業實踐課程,專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等多主體參與指導[12],全面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新素養。依托學院黨支部和教研室,抽調黨員教學骨干,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帶領學生參加鄉村創新創業活動。依托供銷合作社資源,發揮系統學校對接農資、電商、金融優勢,重點培育和孵化創新創業團隊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13],注冊成立實體公司,聯動供銷助農,實施創業資助,指導幫助農民創新創業,提升農村收入水平,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供銷系統職業院校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繼承老一輩供銷人的“扁擔精神”“背簍精神”,廣泛吸引在校大學生走進“供銷系統”,融入“三農行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要依托供銷背景推動科技助農,引導鼓勵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廣大學生深入鄉村,用腳步丈量鄉村大地,在田間地頭與鄉村生活實踐中發揮自身的才干,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積極作為,用心用情書寫奮斗的青春,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9-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 騰訊網.理論與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EB/OL].(2022-5-11).https://new.qq.com/rain/a/20220511A0E8QT00.
[3] 人民網.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加速服務鄉村振興 助力擴大內需[EB/OL].(2023-1-19).http://yn.people.com.cn/n2/2023/0119/c372455-40273699.html.
[4] 何亞慧.鄉村振興戰略融入高校思政課路徑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0):111-114.
[5] 韋聯桂.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154-156.
[6] 趙莉,汪精海,茍芳源.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高等農業院校“實踐育人”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報,2023,42(5):22-25.
[7] 孫喆,喬智,何力立.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提升路徑探析[J].教育觀察,2023,12(1):1-3,7.
[8] 光明網.以社會實踐育人助力鄉村振興[EB/OL].(2022-5-6).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5/06/nw.D110000gmrb_ 20220506_6-08.htm.
[9] 朱志國,顧鑫,程世田.職業院校參與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模式探析——以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5(1):11-14.
[10] 劉美娟,侯旭暈.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電子商務專業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J].現代農業研究,2023,29(5):85-87.
[11] 羅想.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策略分析[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3,25(2):18-23.
[12] 劉玉蘭,張秀峰,范文忠,等.涉農高校“雙創”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模式及實踐路徑探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3(5):86-90.
[13] 農建誠.鄉村振興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1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