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大背景下,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園旅游演藝產品創作為例,從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角度開展思考,提出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協同策略,為共同打好思政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以黨建賦發展,以聯建促共富,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夯實最深厚、最廣泛的基礎。
關鍵詞:旅游演藝產品;鄉村振興戰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協同效應
中圖分類號:F592.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3-015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is paper takes the campus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product creation of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as an exampl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puts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strategy of college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product cre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deepest and broadest found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development through Party building,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joint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demonstration zone.
Keywords: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product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synergistic effect
一直以來,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每年會派出大量教師團隊深入約百個縣(市、區)參與“助力全省萬村景區化建設”“‘微改造、精提升’行動”“免費送教下鄉”“助力山區26縣共同富裕”等活動,為百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旅游發展指導、免費為山區26縣文旅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形式各樣的培訓。培育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和品牌的重要任務是我們高職學院表演藝術專業建設的新課題。
1" 政策背景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其中強調,充分挖掘浙江文化優勢,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其中包含指導實施鄉村旅游團隊培育、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培育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和品牌等幾項重要任務。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和國家開發銀行出臺《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其基本原則是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挖掘提升鄉村人文價值,鼓勵各方力量廣泛參與,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強調,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審美韻味,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高校校園旅游演藝產品,是指以在校師生為參與主體、以校園環境為地理空間、以旅游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反映對象和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特征形成的群體文化型作品。其既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對高校校園旅游演藝產品的開發,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必然。高校校園旅游演藝作品創編活動是一種有效的創新素質教育,也是有效提升專業建設品質和人才質量的載體。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在辦學條件、專業布局、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為服務全省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振興高素質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本文借鑒成功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高職學校自身的情況,通過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實施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與鄉村振興實施協同研究,希望可以助力鄉村旅游演藝的發展。
2" 創作背景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隸屬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學院已成為浙江省高素質技能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旅游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基地、旅游標準化示范基地和旅游教育國際化引領基地和國家教育旅游示范區。作為國家教育旅游示范區的重要載體,表演藝術專業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學改革,以在校師生為參與為主體、以校園環境為地理空間、以旅游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反映對象、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特征,著手精心打造既有高校校園文化品質,又切合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的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大型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對全面把握旅游與文化的相互關系,探索旅游演藝與專業建設的關系,自覺地把旅游業作為先進文化傳播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努力提升旅游業的文化精神,創造性地探索校園文化和教學改革相互促進發展的思路、模式與方法,意義重大。
創作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大型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既從推進“十四五”浙江文旅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實踐出發,緊緊圍繞專業建設,尋找教學改革的路徑,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向縱深發展。通過充分挖掘校內潛力,發揮表演藝術專業的技能優勢,助力于構建“校園-鄉村-城市”三位一體的美育實踐教學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2.1" 擔當歷史使命,順應文化發展潮流,發揮旅游教育導向作用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作為全國第一所國家骨干旅游職業院校,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意識到 “服務產業、服務社會”不僅僅是我們的辦學宗旨,也是文化自覺的具體體現。我們有責任、有能力把握機遇、把握市場、把握產學結合的發展方向,把文化創新的成果更有效地拓展開來,從而實現學院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浙江旅游經濟文化建設的能力。在審視浙江文化建設大勢、審視學院辦學實力后,圍繞專業內涵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下定決心創作一部自己的劇目。
2.2" 立足本土文化,精心選材深度開掘,提高文化創意能力
浙江是旅游大省,也是文化資源大省,如何把資源的先天優勢轉化為創造性優勢,打造特色突出、時代感強、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文化名牌,是我們應深刻思索和孜孜追求的。在編創初期,明確提出要對浙江旅游文化進行創造性繼承,創新表現形式,編創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完美統一,既富有濃郁浙江特色,又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原創精品舞臺教育劇。在題材的選擇上,以徐霞客游記為線索,以浙江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反映對象,采用舞蹈的表現形式,向人展示浙江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
2.3" 推進教學改革,加大培養力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創作、演出過程中,緊緊圍繞著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中心,在“請進來”和“走出去”中探討旅游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路徑。首先,旅游演藝和專業課接軌,開設旅游演藝、旅游演藝活動策劃等課程,以全新的視角從廣度和深度2個層面接觸中國實景演出,將課程教學中的藝術性、實踐性、創新性及團隊性結合在一起;其次,以本校力量為主,整合外部資源,通過旅游演藝企業參與到我們的課程開發、教學改革、案例編寫中來,深度開發合作資源,共同打造應用性課程體系;再次,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到舞臺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積極助力山區26縣人才資源建設和共同富裕行動計劃,增強學校和地方的交流合作。一部舞臺教育旅游演藝產品,不僅創出了文化品牌、培養了人才、錘煉了隊伍、增強了凝聚力,更主要的是深化了校地合作,實現校地“一家親”、共謀新圖景。
3" 藝術創作與實踐
3.1" 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
中國首部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以《徐霞客游記》為題材,以浙江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內容,全方位、多視覺、立體式呈現詩畫浙江的獨特之美,由序、4個篇章和尾聲組成,共計12個節目。涉及音樂創作與錄制、服裝設計與制作、道具設計與制作、視頻制作、沙畫創作、舞美設計、舞蹈創編、畫外音撰寫及錄制8大項目,先后在寧海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杭州全國導游技能大賽等面向當地百姓、國家旅游局領導、全國各高校參賽師生、全省旅游業內人士、校企(校)合作專家等,公演3場,對外參賽1場,產生良好的影響。
3.2" 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
表演藝術專業緊緊圍繞旅游建專業、緊緊圍繞旅游強特色,用新時期的價值觀來指導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依托學院4A景區校園資源優勢,繼續加大對舞臺實訓的教學與研究,不斷凸顯“課堂+舞臺”教學與實訓成果,以及在省內高職院校同行中的領先地位。2017年,結合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的國家教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目標,《詩畫山水》的姊妹篇——《煙雨華夏湖》,學院實景演出;2019年,在2017版《煙雨華夏湖》的基礎上進行改版,從初版的審美模式中尋求突破,加入新的藝術話題和表達方式,改版后的《煙雨華夏湖》共計9個節目,涉及音樂錄制、道具設計與制作、視頻制作、舞美設計、舞蹈創編、畫外音撰寫及錄制等項目,先后在亞洲美食節“美食論壇”分會場、“紅色華夏”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全國導游技能大賽等,面向亞洲各國參會領導嘉賓、杭州市民、全國各高校參賽師生、校企(校)合作專家、領導、本校學生及歷年畢業生公演3場,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凸顯第二版的原創性與多樣性、魅力與活力。從2021年開始至今,師生分別通過文化直通車進社區、“走進11地市文藝下鄉”、“文藝賦美”等形式,助力共建文明、和諧、富裕、美麗的村社家園。
高校旅游演藝產品《詩畫山水》和《煙雨華夏湖》的創作,是以演出項目為載體打造的特色的旅游演藝項目,用新時代的藝術語言詮釋傳統的文化內涵,尋找作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契合點,最大限度地利用學院的資源優勢、服務優勢和行業企業需求,形成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共育機制、基地共育機制,為表演藝術專業“課堂+舞臺”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實施提供保障。
4" 創作的思考與鄉村振興實施的啟示
4.1" 藝術創作與實踐是人才培養的終極手段
4.1.1" 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
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是旅游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終極手段。國內高等藝術職業學院中產生了一批優秀劇目,如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音樂歌舞劇《五姑娘》、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的舞劇《一把酸棗》、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的音樂劇《同一個月亮》等。這些探索和追求,讓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旅游表演藝術專業的我們深深感到藝術創作與藝術實踐是藝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真正體現出藝術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所學的技能、知識和才華最終需要在舞臺上呈現和展示,而不是在琴房和排練房,“舞臺”是最終的目標。
職業教育讓單一的技能和知識在綜合的目標實現中彰顯其光彩,最終造就一批符合市場需求、就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正是基于對職業教育特性的認識和理解,表演藝術專業以專業內涵建設和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化專業構成要素的建設,確定了創作排演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和大型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的策劃方案,其優勢有三:一是表演藝術專業從未間斷過藝術創作和實踐;二是表演藝術專業有一個優秀的師資隊伍,在不同階段分別提煉出有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和藝術水準的劇本;三是專業內全體教師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團隊精神,使創作的初衷和目標得到了有機結合,并不斷得以深化。
旅游教育舞臺劇《詩畫山水》和大型校園實景劇《煙雨華夏湖》,讓表演藝術專業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課程體系,特別是師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專業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贊賞,并先后與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杭州中策職業學校、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等院校開展持續的友好合作,從師資培訓、實踐條件共享、五年一貫制對接等方面給予合作與指導,充分發揮了專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引領作用,達到了學與用、技能與創造、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4.1.2" 鄉村文化管家人才培養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高校圍繞“物質生活富裕與精神生活富裕同頻共振”的改革目標,依托鄉村既存的氛圍,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演出項目、培養鄉村演出隊伍,搭建鄉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養培訓的載體和平臺,做好新時代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以此書寫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高校答卷。第一,培養內容涵蓋旅游演藝營銷、旅游演藝策劃、旅游演藝基本理論、作品創編(村歌創作、編舞技法及群文舞蹈作品等)、經典案例分析和數字文化(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6大課程板塊,專題講座、主題研討、觀摩互動和創作排練等培訓模式。第二,文旅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從鄉村文化管家的人才培養立足,探討文化滋養對鄉村振興的作用,探索鄉村振興和精神富裕相互促進發展的模式、方法、規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第三,通過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形成一批帶領當地群眾參與到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并推動鄉村振興的標志性成果,強化文化藝術的普及程度,提升鄉村人文價值。
4.1.3" 特色小鎮演藝人才培養
浙江省共有甜蜜小鎮、影視小鎮、畫鄉小鎮等旅游類特色小鎮35個。其中,只有幾個小鎮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演出。杭州有的特色小鎮區位優勢明顯,有的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當前,人們越來越注重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通過打造特色文旅小鎮,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于文化需求呈現個性化及多樣化的趨勢,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讓特色小鎮演藝成為浙江文化旅游發展的助動器。第一,探索培養了解特色小鎮的現狀和發展動態,能積極分析時代及大眾的具體需求的舞臺編導,結合特色小鎮現實生活進行加工、升華,保障創作內容與時代同步,為旅游演藝產品創作提供空間。第二,探索培養能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綜合運用,分析思考作品如何融入特色小鎮生活的舞臺編導,從整體上提高特色小鎮演藝作品的表現力和震撼力。新時代對演藝編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旅游演藝競爭激烈,特色小鎮旅游演藝產業也就更需要注入新鮮血液,將特色小鎮的日常生活、日常藝術活動與旅游演藝融合起來,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真正的文旅融合。
4.2" 藝術創作與實踐是實施鄉村振興成果的整體展現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擴大和豐富鄉村文化旅游形式及市場,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旅游演藝產品創作與鄉村振興的協同發展。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進一步發揮省部共建的機制優勢,在文旅產業亟需大量高素質人才的背景下,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助力行業發展,在服務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重大戰略中展現更大作為。
高職表演類專業的特殊規律正是在于舞臺的檢驗和觀眾的認可,從根本上講這就是藝術職業教育的目標。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多年來在教學、實踐、大賽中,成績突出。首先,高校旅游演藝作品的創作、排練、演出,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為前提,以資源共享為契機,不僅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提升骨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教學成果、科研、藝術創作一同開花結果,教材、教法在這里得到統一,既是老師、學生,也是導演、演員,還是劇務和舞臺監督,真正體現了藝術職業教育的多途徑特點。全面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其次,建立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安排師生參與藝術創作、服務社會、助力鄉村共富的全過程,成為鄉村振興的助動器,成為鄉村文化管家、特色小鎮演藝人員的培訓基地。
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采用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理念,能夠豐富鄉村文化旅游項目,創新鄉村傳統歌舞、音樂、戲劇和曲藝形式,開發演藝產品的內在價值,豐富游客的體驗層次,打造特色旅游基地,為鄉村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并賦予新的生命力。同時,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通過明確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借助新媒體技術、數字化渠道的“再呈現”,大力實施文化共享工程,環繞原有的鄉村文化資源,通過“演藝+”創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藝產品,通過旅游演藝項目宣傳營銷,擴大影響力,說好故事,吸引更多的游客,實現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高校旅游演藝產品創作能夠推進旅游演藝業態模式創新,為鄉村文化旅游提供新的載體,推動高校藝術院團與鄉村旅游目的地合作,不斷創新、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促成“生產、生活、生態”三位合體,增強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實現文化演藝產品帶動綜合消費。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指導作用,旅游演藝產品創作可以激發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實現鄉村經濟協同治理與發展。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將依托聯建村鎮,充分挖掘鄉村文化旅游資源,激發師生的創新活力,把教師的資源、學生的活力送下鄉,把鄉村文化帶進課堂,把培育壯大鄉村研學產業、助力山區縣共富行動“反哺”到高素質的文旅人才培養中,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周利.旅游演藝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及相關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3(6):91-93.
[2] 高永鵬.旅游演藝在高校的文化傳播與實踐探索[J].文化產業,2021(16):48-50.
[3] 曹慶華,全婕.打造高端務實專業培訓 培養演藝策劃管理精英——廣西民族文化旅游演藝策劃管理人才培養項目綜述[J].當代廣西,2022(23):60-61.
[4] 方亮.旅游演藝人才培養的文化向度及構建探析[J].影劇新作,2022(1):5-10.
[5] 馮向陽.文旅演藝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創新研究[J].戲友,2021(6):25-28.
[6] 蔡琦.高校藝術院系服務地方能力研究[J].當代音樂,2018(9):155-156.
[7] 孫瑜.鄉村振興戰略下文化旅游演藝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師,2022(12):12-13.
[8] 華鳳.基層文藝團隊在鄉村振興中的時代價值[J].中國文藝家,2022(4):163-165.
[9] 李婷婷.鄉村振興 用文化延續未來[J].先鋒,2019(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