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數字鄉村時代下農業科普創新的重要性和影響,并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通過綜合分析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中的應用、農業科普創新對數字鄉村發展的影響及面臨的挑戰,旨在為數字鄉村時代農業科普創新的推進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關鍵詞:數字鄉村;數字技術;農業科普創新;農業生產;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49"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7-0005-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rural er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untryside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rural era.
Keywords: digital countryside; digit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rket competitiveness
數字鄉村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新型農村發展模式。數字鄉村建設旨在促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農業科普工作作為促進數字鄉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農民了解現代農業知識和先進技術,提升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對數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 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創新中的應用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科普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科普信息的量化和精準度,更能夠激發受眾的興趣和學習動力,進而推動農民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應用。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數字技術逐漸成為農業科普的重要手段之一。
1.1" 農業科普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
農業科普信息平臺是指利用數字技術構建的農業科普信息共享平臺。通過這種平臺,可以將行業內的各類知識和信息整理系統化,便于農民隨時了解農業最新動態和相關政策。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受眾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定制化的專業知識。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發了“四川農業科普圖書館”在線數字圖書館。該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包括數字化存儲、管理、檢索和展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多領域的科普資料,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全國范圍內和卓越成果獎獲得者撰寫的科普圖書和結果報告,可以在線交流和關注其他用戶反饋意見。此外,該平臺還支持移動端應用程序,方便用戶進行移動閱讀和查詢。
1.2" 數字化應用平臺的設計與實施
農業數字化應用程序也成為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中的重要應用方式。通過數字化應用程序,可以使農民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農業知識和技術,同時也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以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農村教育云平臺”為例,該平臺主要針對農村學生和農民群體推出一系列移動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包括“農民課堂”“農村大學”“農民微博”等,通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向農民傳遞最新的農業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規,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在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數字靖江”平臺通過無人機、地理信息系統、氣象站等設備,收集和分析了多維度的農業生產數據信息,為農民提供了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等精準農業服務,提高了當地農業生產的效益和質量。
1.3" 農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是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中比較新穎的應用方向,將數字模型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可以創造出真實感強、交互性強的視覺體驗,使農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業知識和技術。日本就使用了種植業工程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一個名為“VR Farm”的數字農場。農民可以通過頭戴式顯示器進入該數字農場,體驗真實的農業生產場景。通過這種方式,農民可以在不受自然因素限制的情況下,學習和了解更多的農業知識和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量。
1.4" 農業智能裝備的推廣與應用
農業智能化裝備是數字技術在農業科普中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它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人力和物力成本負擔,并且對土地環境保護具有積極意義。美國約翰迪爾(John Deere)公司研發的智能化收割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美國的農業領域。該智能化收割機通過數字技術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收割過程。此外,該收割機還集成了GPS導航和數字攝像等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和分析農田的變化和特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智慧果園”項目應用了多項數字化技術,如傳感器、監測設備、云計算等,對果樹的生長、病蟲害防治、采摘和儲存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為果農提供精準的農業生產服務,提高了果樹的產量和品質。
1.5" 數字化農產品營銷和流通
數字化農產品營銷和流通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手段,對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加以優化和改進。數字化農產品營銷和流通可以幫助農民實現直接銷售和合理定價,促進農產品的良性流通和消費者滿意度的提高。一是電商平臺銷售。電商平臺銷售是指將農產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銷售。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可以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產品價值和消費體驗。例如,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當地政府推廣了“數字鄉村”建設,利用電商平臺對當地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進行銷售,如茶葉、枸杞等。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優質的購物體驗。二是農產品溯源。農產品溯源是指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對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進行全程追蹤和記錄,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通過農產品溯源,消費者可以了解到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來源地等信息,增強信任度和購買意愿。例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數字果園”項目建立了完整的果樹種植和管理檔案,并實現了果園生產環節的全程可追溯。通過掃描農產品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可以得知該農產品的生產、檢測、運輸等全流程信息,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和滿意度。
1.6" 數字化服務和社會治理
數字化服務和社會治理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為農民提供多元化和精準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數字化服務和社會治理可以促進城鄉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和普惠性發展,加強城鄉社區的聯系和合作。一是數字化公共服務。數字化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文化和旅游等,以滿足農民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品質。數字化公共服務可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口流動和交流。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數字鄉村”項目建設了一所數字化學校,為當地農村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該學校通過網絡課堂、在線教學等方式,滿足農村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了農村教育的普及率和質量。二是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化社會治理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提供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務,如社區管理、環境監測、醫療衛生等。數字化社會治理可以提高城鄉治理水平和社會信任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北京市通州區,當地政府推廣“數字通州”建設,建立了數字化社區服務中心,為當地居民提供多種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該服務中心通過智能終端、移動應用等方式,實現了公共服務的在線申辦、受理、查詢等功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2" 數字鄉村時代農業科普創新的重要意義
數字鄉村時代下的農業科普創新,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還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推動數字鄉村的發展。
2.1nbsp; 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
數字化時代下農業科普創新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農民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技術服務,滿足不同農戶的需求。貴州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通過建立“智慧農村”數字平臺,在農民中開展了一系列科學文化和農技培訓活動。該平臺不僅提供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政策法規,還可以通過互動式學習模式,讓農民充分參與并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在這個平臺的幫助下,當地的農民群眾逐漸接受了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取得了顯著的農業生產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數字化時代下農業科普創新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管理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并且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依據,制定更合理的政策和決策。例如,通過農業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河南省,該省農業廳利用數字技術,推廣了一種名為“數字化地力調查”的技術。該技術通過數字攝影、分析和處理等手段,可以精準測定農田土壤質量和養分含量,幫助農民科學施肥和選用適宜的農作物。經過試驗驗證,這種新型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農田的生產效率和產量,還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降低污染風險,獲得良好的社會和環境效益。
2.3" 推動數字鄉村的發展
農業科普創新與數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農業科普創新可以為數字鄉村的各個領域提供支持和推動力,包括但不限于農業生產、社會服務、文化教育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可以促進數字鄉村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綠色發展。江蘇省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重點發展了“智慧農業”“智慧鄉村”等示范項目,并且運用數字技術,打造全省范圍內的數字化農業生態系統。其中,“智慧農業”項目主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農田、種植、養殖和漁業等方面的全面監測和分析,同時為農民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而“智慧鄉村”項目則著重推廣數字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包括數字醫療、數字教育、數字旅游等領域。在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數字鄉村”項目通過數字化培訓、數字化科普宣傳等方式,促進城鄉人口的交流和互動,增強了城鄉居民對數字化時代的認知和理解。農業科普創新可以促進城鄉交流和融合,加強城鄉社區的聯系和合作,實現城鄉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和普惠性發展。2021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城鄉差距逐漸縮小。數字鄉村建設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打破信息障礙、加強城鄉互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數字鄉村時代下農業科普創新面臨的挑戰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鄉村建設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在這種背景下,農業科普創新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
3.1" 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是指數字技術在不同地區、不同群體之間造成的差異性和不平等性現象。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數字鴻溝問題尤為突出。據統計,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0%左右,而城市地區則達到了70%以上。這種巨大的數字鴻溝使得農民難以享受到數字化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也制約了數字鄉村建設的進程。在數字化時代下,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信息獲取不便。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農民難以獲取與數字技術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從而無法掌握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方法和操作技能。二是數字化設備缺乏。許多農村地區缺乏數字化設備,如計算機、智能手機等,也制約了數字化技術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和應用。三是數字化服務不足。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農村地區缺乏數字化服務,如在線支付、電子商務等服務,也為農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不便。
3.2" 農民科學素質和技術培訓問題
數字鄉村建設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撐,而當前農民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普遍不高,許多農民缺乏科學素養和數字技術運用能力,從而制約著數字化技術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和應用。因此,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如何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4" 數字鄉村時代下農業科普創新的對策
針對數字鄉村背景下農業科普創新面臨著的挑戰和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4.1"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包括網絡覆蓋、通信設備、數字化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和建設,建設數字化農業信息平臺、數字化農業示范園區、數字化農業科技館等,以提高數字鄉村的基礎條件。例如,浙江省在數字鄉村建設中采取了多種措施,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該省通過政府投資,實現全省95%的行政村通達光纖網絡,同時啟動了名為“數字鄉村工程”的計劃,通過設立數字化服務站、開展培訓和推廣等方式,提高農民的數字素質和接受度。
4.2" 加強農民數字素質培養和信息普及
通過開展培訓、宣傳、推廣等方式,提高農民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度和應用能力。加強科技推廣和服務,通過開展技術示范、現場指導、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一是加強數字化教育和科學普及。政府和企業應加大數字化教育和科學普及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渠道,向農民傳遞科學知識和數字化技術信息,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和數字技術運用能力。二是建立數字化教育和培訓機制。政府和企業應建立數字化教育和培訓機制,開展數字化技術培訓和實踐活動,為農民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和指導,并促進農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三是探索數字化教育和培訓新模式。政府和企業應積極探索數字化教育和培訓新模式,如在線課程、移動學習、遠程教育等,使數字化教育和培訓更加靈活和便捷,提高農民數字化素養的普及率和效果。如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當地政府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推出了“數字農業”系列課程,為農民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和指導,包括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等多個方面。該課程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移動終端實現,使得農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數字化知識和技能,提高數字化素養和運用能力。四是促進數字鄉村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引入數字農業農村領域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數字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通過連接高校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高端智庫的多方資源,構建良性的合作伙伴關系,打造數字鄉村研究基地,持續開展關鍵性技術創新,為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
4.3" 鼓勵創新和創業
通過政策引導和金融扶持等方式,激發農民的創新熱情和創業意識,促進數字鄉村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湖南省在數字鄉村建設中采取了多種措施,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技術水平。該省通過建立數字化農業新型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不斷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該省還通過設立科技服務站、開展培訓和推廣等方式,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政府應加大數字化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廣數字產品和服務,如農產品電商、在線支付等服務,提高農民生活和生產的便利性。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政府為推動數字鄉村建設,采取了多種措施縮小數字鴻溝。該區政府通過“數字鄉村”APP平臺提供數字化服務,向農民提供在線購物、電子商務等服務,并舉辦數字知識培訓班,幫助農民學習數字技術和運用方法,以提高農民的數字素養和科學素質。
4.4" 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
要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智慧農業建設,推動數字平臺的發展和壯大;促進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增強數字服務能力和治理能力,為農民提供更多便捷和優質的公共服務。建立數字技術與農業交流平臺,促進數字技術企業與農業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水平??傊瑪底旨夹g與農業深度融合需要政府、企業、農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
5" 結束語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鄉村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農業科普創新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化時代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在數字化農業生產方面,農業科普創新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在數字化農產品營銷和流通方面,農業科普創新可以推動農產品電商化和品牌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在數字化服務和社會治理方面,農業科普創新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手段。數字鄉村建設是當前數字化時代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農業科普創新則是數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未來,數字鄉村建設將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數字技術將更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人口普惠和社會治理等領域。我們應該加強政策引導和金融扶持,鼓勵企業和機構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共同推動數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優化和完善數字化模式和技術手段,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支撐。
參考文獻:
[1] 周麗川.新時代智慧農業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22,41(3):49-52.
[2] 莊慧敏,韓越.數字鄉村建設中提升農民數字素養的對策建議[J].商業經濟,2023(6):135-137.
[3] 蘇嵐嵐,彭艷玲.數字化教育、數字素養與農民數字生活[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3):27-40.
[4] 王勝,余娜,付銳.數字鄉村建設:作用機理、現實挑戰與實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5] 葉邵勇,陳俞安,邵宇翔.浙江省數字鄉村建設框架與基本路徑——基于多案例的質性推演[J].農業展望,2022,18(11):12-20.
[6] 張蓓.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鄉村發展的路徑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12):122-124.
[7] 秦秋霞.鄉村振興中的數字賦能及實現途徑[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