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是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是培育農村青年成長成才、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民族復興的價值動力。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仍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從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思潮影響下的外部環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農村青年主體認識變化,奮斗精神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3個角度分析,并分別從思想上培育奮斗信念、環境上改善奮斗環境、實踐中增強奮斗本領和制度上凝聚奮斗力量4個層面提出培育路徑,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價值意蘊;培育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7-0180-04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fighting spirit of the rural youth in the new era is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ly carrying ou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t is also the value driving force of cultivating the rural youth to grow up,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realizing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youth's struggle spirit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of struggle spirit from three angl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the change of rural youth's subject cognition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the worl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ruggle spirit education.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path from four aspects: cultivating the struggle belief in thought, improving the struggle environment in the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struggle ability in practice and condensing the struggle strength in the system.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youth; fighting spirit; value implication; cultivation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順利召開。這既標志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也昭示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就此拉開序幕[1]。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農村青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是帶領農村人民脫貧致富的中流砥柱。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有助于促進個人奮斗與家國發展相結合,為鄉村發展培養出更多具備良好專業素養和高素質的綜合人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方位落實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現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面臨著諸多挑戰,探析其中現實困境,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1" 價值意蘊
新時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指的是經濟、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科學技術、農民素質及生活水平等得到多方位提升。農村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積極變量,培育農村青年的奮斗精神,將他們的個人理想融入鄉村事業發展藍圖中,是激勵個體成長成才、助推鄉村振興行穩致遠、實現民族復興的價值動力。
1.1" 促進農村青年成長成才
人才力量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因素。但當前由于受到保守傳統觀念、城鄉發展二元化、國家政策認識不足及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極端思潮等因素的影響,農村青年日益呈現出偏安一隅、動力弱化的萎靡狀態,致使其人生價值追求偏航,無益于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所以,造就一批又一批的農村青年成長成才,奮斗精神培育則是必不可少的。農村青年的精神狀態和角色定位,一定程度上影響和代表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新時代培育奮斗精神,有助于農村青年堅定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理念,增強知農愛農情感,扎根基層,實踐鍛煉興農強農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1.2"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順利進行
奮斗精神作為精神力量可以激發奮斗動力、引領奮斗方向,并通過實踐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助推農村地區脫貧致富。農村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和奮斗者,是農村生產力中最具活躍性、積極性的因素,充分重視并發揮農村青年群體作用,為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當前,進城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嚴重,“農村青年一代不僅對農村農業缺乏價值認同和情感歸屬,與鄉村的隔閡日益加深,甚至窮盡一切辦法逃離鄉村”[2]。“誰來建設”“誰來種田”成為鄉村振興面臨的重大挑戰。農村青年生長于鄉村地區,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激勵他們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可以重塑其價值觀念,培養其崇農、愛農、懂農、興農情感,扎根于家鄉,助力農村趕上致富之路。
1.3"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階段,中國已經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趕考之路,正處于鄉村振興事業的關鍵期,中華民族全體成員正以銳不可擋的步伐闊步向前。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需要廣大農村青年以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和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自覺主動挑起實現民族復興的重擔。回望革命歷程,農村作為革命根據地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過巨大貢獻,億萬農民經歷過革命時期的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他們憑借大無畏的拼搏意志、無悔無懼的奉獻精神掙得國家和民族的光明未來。這一精神特質已經烙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新時期農村青年必將為實現民族復興奮發有為。
2" 現實困境
現今,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鄉村振興戰略也收獲了顯著成績,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也取得了顯著性進步,但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仍然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分析影響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探索農村青年奮斗精神的培育路徑,增強奮斗精神教育的實效性。
2.1" 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思潮影響下的外部環境新變化的影響
首先,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農村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遇,也帶來理想與現實偏差的困惑迷惘。相比于祖輩父輩,農村青年得益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教育水平更高,對市場經濟、互聯網技能接受能力更強,他們見識過外面世界的美好,所以自小渴望走出鄉村,成為城市人。但是城市競爭激烈,房價高昂,生活成本高,致使他們難以立足,社交活動、生理需求、人格尊重和安全等多重需要也難以得到保障。而回到家鄉發展,受地域局限、薪酬水平、工作崗位、社會服務及生活環境等局限也難以滿足個人發展。農村青年由此產生挫敗感、自卑感、失敗感和自我否定感,繼而抑制其奮進動力。
其次,經濟全球化促使全球范圍內信息交流、文化交往更為便捷,信息技術發展,網絡空間拓展也為社會思潮提供了多種傳播渠道。“面對物質潮流的沖擊、浮躁風氣的裹挾、功利心態的侵蝕”[3],一定程度上給農村青年造成思想困頓、理想偏航。同時,網絡空間中的各種亂象,網絡輿論場域的各術話語,滋生不良社會風氣,給農村青年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困擾。這無疑會異化農村青年的主體價值選擇,抑制其奮斗熱情。
最后,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鄉村振興戰略邁入關鍵階段,對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來講是一種考驗。守住鄉村脫貧底線、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扎實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迫切需要壯大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強智力的人才隊伍。
2.2"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農村青年主體認識變化的影響
首先,從認識活動看,一些農村青年對肩負使命、歷史規律、社會現實和政策推行等方面掌握不清,對鄉村建設持看客、過客心態。再者,不良社會風氣侵蝕農村青年的群體精神世界,淳樸鄉風民俗也被“喪文化”“佛系”“躺平”等不良風氣污染,加上父母過分保護,自小被灌輸努力學習,考上名校,走出農村,缺乏社會閱歷和實踐經歷,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認識淺顯,致使他們信仰迷失、喪失奮斗動力。
其次,從實踐活動看,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逐漸完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農村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也呈現出新特征。部分農村青年的價值觀念被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利己主義所影響,其行為特征也往逐利方面出發,自我意識較強,集體利益弱化,對待政府部門的教育培訓,主動參與建設鄉村意識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再者,部分鄉村基層領導干部思想落伍、執行力低,對黨的方針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村地區的各項基礎設施不完善,就業機會匱乏,未能給廣大農村青年提供完整齊全的就業創業選擇。客觀現實條件的不足,致使青年人才難以流向鄉村。
最后,從個體需要看,“青年理想信念形成機制在發生變化,他們對理想信念有著確立的主體性需要,但又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4]”農村青年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鄉村現實支撐條件還存在明顯差距,農村青年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和娛樂等方面的主體需求達不到。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留在鄉村、建設鄉村的價值判斷,進而影響其價值選擇。
2.3" 奮斗精神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一是鄉村黨支部忽略思政教育重要性,對農村思政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和教育場所,對農村青年思想動態發展掌握不足。二是教育內容缺少時效,由于農村教育人才短缺,教育者不能及時學習并傳達新思想新精神,沒有系統的實踐教育環節,針對新時代奮斗精神的解讀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教育方式缺乏深度。家風家教家訓是農村青年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場所,但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方式存有不少問題。一方面,家長未能給子女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無法言傳身教,大家長式教育致使孩子易出現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忽視奮斗精神教育,他們一味鼓勵子女走出去,去大城市扎根立足,這種教育方式多為小農意識教育,灌輸的是通過奮斗獲取自身的安逸享樂,而不是教育子女將知識回饋于鄉村建設。導致他們缺乏集體奉獻意識以及潛心求學、服務人民的務實精神。
最后,育人合力不強。奮斗精神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企業等多方協同合作,貫穿于家庭生活、學校學習、社會就業創業的各個人生階段,是需要持續推動的常態化、制度化及長效化教育。
3" 培育路徑
奮斗精神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精神特質,堅持從思想、環境、實踐和制度等方式探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奮斗精神的培育路徑,對增強農村青年奮斗精神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他們將奮斗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記時代責任感,爭做能擔大任、艱苦奮斗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3.1" 思想上:堅定奮斗信念,強化農村青年思政教育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村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新時代農村青年奮斗精神教育與思政教育價值旨歸相容,然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思政工作仍有許多不足。如:黨政部門和基層組織對農村青年思政教育重視不足,對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相關政策解讀不到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欠缺,影響農村青年思政教育實效;教育方式方法單調,缺乏創新和有效載體。面對如此問題,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強化農村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緩。首先,農民是我國人口組成的重要主體,政府要重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給予必要的資金、人才支撐。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農村青年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頓改善工作,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和方式,逐步建設一支政治強、作風正、業務精、專兼結合、老中青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5]。其次,合理利用農村地區富含的優秀文化資源豐富教育內容。堅持傳承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相結合,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推動蘊含艱苦奮斗精神的農耕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發展相結合,挖掘紅色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的可塑點,闡釋其新的時代內涵,潛移默化地正向影響農村青年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再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等重要觀點,多角度論述奮斗的價值與意義。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艱苦奮斗才能贏得,新時代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更需要農村青年明確奮斗方向,堅定奮斗決心,在埋頭苦干和實干中增強奮斗本領。新階段,我們需要全面厘清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特色、科學涵義、時代價值,不斷調整、優化改善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內容、目標、載體、方法和路徑,使其與時代新人的培養目標相切合。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豐富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系列活動,還要拓展教育渠道,選取更為優質的思政素材,促使農村青年深刻理解鄉村振興的時代要義,進一步內化、升華奮斗精神。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豐富,但依然不能忘記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不懈奮斗的拼搏精神,堅定為人民、社會、國家奮斗終身的理想信念。
3.2" 環境上:改善不良風氣,營造積極奮斗環境
外部環境是影響農村青年奮斗精神培育的重要因素,積極健康的奮斗環境是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近年來,農村地區互聯網快速發展,抖音、快手短視頻在農村青年中十分流行,這些短視頻在極大豐富他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存在各種炫富、頹廢無腦言論,易誘導不良行為,削弱農村青年奮進動力。對此情況,第一,監督管理網絡輿論環境,嚴掃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新媒體平臺要對體現新時代奮斗精神的人物故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管理、下架抖音、微博、快手等平臺的不良短視頻,倡導積極、樂觀、向上的網絡文明新風。第二,重視發揮農村地區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退休老黨員,老黨員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村民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充分發揮農村老黨員群體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為農村青年樹立好學習榜樣,增強他們的奮斗動力。第三,政府監管部門要做好社會治理工作。嚴查村領導班子賄選、不作為、貪污批款及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環境惡化等違法行動,還要著力營造良好的鄉村文明新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及現實生活中的奮斗因子,樹立奮斗榜樣。塑造良好的鄉村文化體系,凝練鄉村紅色文化資源,匯聚鄉村紅色文化力量,增強農村青年奮斗志氣,營造風清氣正的奮斗環境。
3.3" 實踐上:鼓勵農村青年創新創業,增強奮斗本領
增強奮斗本領是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的關鍵動力,只有經過實踐磨練鍛造,奮斗能力才會得到質的飛躍。鼓勵農村青年創新創業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動能,而且是增強他們實干本領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加大創業宣傳,提高農村青年的創新創業意識。對農村青年來講,邁向創業的第一步就是轉變觀念,摒棄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錯誤認識,拋棄外出務工的狹隘選擇,要樹立敢想、敢拼、敢干、敢沖的拼搏精神。關注國家政策倡導,咨詢相關知識,勇敢自我創業。其次,要搭建鄉村實踐平臺,拓展就業創業空間。政府要搭建專項技能培訓平臺,邀請各行業領頭人才為農村青年進行技能培訓,如養殖、種植、電器維修、汽車制造維修、計算機編程、網絡電商和土木建筑等專業技能培訓。還要搭建創業實踐基地,為有創業規劃的農村青年提供政策支持服務,打造以農村青年為主體的因地制宜的產業園地,助力鄉村振興。最后,政府、企業、學校多方聯袂合作,共育“三農”人才。政府要發揮在人才培養、政策實施方面的宏觀調控作用,落實農村青年在稅收、資金、土地、貸款和法律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小企業入駐農村創業基地,為農村青年提供多崗位實踐機會;學校要做好就業創業教育,鼓勵青年大學生返鄉創業,開設就業創業技能培訓課程,夯實專業基礎,增強奮進才干。
3.4" 制度上:加強制度建設,凝聚奮斗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6]”第一,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把優秀青年引進鄉村建設。政策上,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各方人員,提高為民服務質量。針對農村地區中小學面臨的師資力量弱、生源不足、辦學環境差等問題,改革教育體制,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推進城鄉教育公平化。資金上,通過財政支持、資源對接等方式,幫助農村青年解決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針對農村地區交通運輸不便、水電供暖不足、娛樂設施不全等問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堅持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并舉,如提供安家費、津貼補助、社會福利保障和五險一金等,切實為農村青年提供利益保障,激發他們的奮斗動力。同時,還要堅持任人唯賢、唯才的用人思路,打破“唯學歷、唯職稱”的局限思路,建立系統評價機制,定時評估引進人才的工作業績、工作態度、人格品行等指標。第三,建立完善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建立關于農村群眾思想狀況信息分析機制,重點關注農村青年遇到的現實問題和急迫需求,幫助他們在婚戀問題、擇業就業、社會參與和權利義務等問題上解疑答惑,提高權威地位。
4" 結束語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農村青年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培育農村青年奮斗精神,挖掘奮斗潛力,凝聚奮斗力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偉大事業,助推鄉村振興順利進行。實際工作時,一方面是要做好農村青年的思想引領工作,引導青年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各類實踐活動,激發青年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同時,還要在環境和實踐中為青年的各項事業保駕護航,切實增強農村青年的實際權益,真正地培養出更多知農愛農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郭婷婷,郭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青年的精神貧困及其紓解——基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視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9(6):16-19.
[2] 陳弘.以五四精神激勵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偉業[N].湖南日報,2015-05-03.
[3] 辛士紅.敢做先鋒不當看客[N].人民日報,2016-05-04.
[4] 代玉啟.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與理路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5):110-116.
[5] 杜克捷.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89-90.
[6] 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