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未來農業的競爭是產業鏈的競爭,該文通過分析永州市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析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面臨產業鏈條上游競爭力不足、產業鏈中游加工深度不夠、下游效益不大、鏈條延伸拓展不夠,尤其是組織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在實地調研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全產業鏈視角提出做強永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對策,以農業全產業鏈思維補齊短缺鏈條環節、圍繞品牌、科技等強鏈、推進產業融合等延鏈、規避多重風險保鏈等措施來做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
關鍵詞:特色優勢農業;農業產業;全產業鏈;鄉村振興;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7-0117-04
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of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is the competi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Yongzhou City,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blems of strengthening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with strong advanta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insufficient processing depth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little benefit in the downstream, insufficient extension of the chain, especially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Yong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With the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t is supposed to make up the shortage chain link and, revolving around the br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strong chain,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avoid multiple risk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whole industry cha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未來農業的競爭是產業鏈的競爭[1],通過構建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效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定物質基礎。永州作為農業大市,農業優勢特色突出,以全產業鏈思路做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
1" 永州市做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鏈的現實基礎
1.1"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自然條件優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與獨特性決定了永州初步形成具有特色優勢的以糧食、果蔬、畜禽、油料、竹木、茶葉及中藥材等加工為主,其他特色農產品加工為輔的農業產業體系。永州市新田、江永等縣大面積土壤富硒,為果蔬等作物生長提供了特有的自然環境。區域內山地盆地相間,小氣候特征明顯,造就了豐富的油茶、竹木、中藥材資源。優越的自然條件利于農作物生長,能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優質的原料,水能資源居全省第四。作為全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已經是湖南乃至全國重要的糧食、烤煙、水果及油茶等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
區位交通高效。永州市地處湘、粵、桂三省結合部,是湖南對接粵港澳和東盟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兩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和“井”字型鐵路網構成的交通網絡,使永州市與粵港澳地區對接更為便捷,可大大縮短農產品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便捷高效的區位優勢意味著市場的潛力巨大,優勢的區位對于新鮮優質的農產品市場開拓更是關鍵,永州的區位和交通優勢給農業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1.2" 穩固發展的實踐基礎
農業基礎的穩固為農業產業鏈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永州市農業基礎較好,尤其是產業發展逐步增強。近十年來,永州市農林牧漁總產值增幅較大,農業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蔬菜和油料等作物。2022年永州市第一產業431.56億元,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7.9%,對永州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3.8%,拉動永州市GDP增長0.7個百分點,永州作為農業大市,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對農業提質增效非常有必要,而通過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鏈的建設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非常關鍵。
永州市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充分利用特色農產品的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優勢,不斷加大對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逐步形成了以糧食、果蔬、油茶、畜禽、竹木、茶葉和中藥材等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是除烤煙以外的農業產業鏈雛形。詳見表1。
1.3" 交匯疊加的政策機遇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近年來持續重視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鏈建設等,中央有關部門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農產發〔2021〕2號)等。湖南省突出打造糧食、畜禽、蔬菜、油菜、油茶、茶葉、水果、中藥材、楠竹和水產等十大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鏈。永州市順應發展實際,積極對接湖南省千億產業鏈發展目標,制定了《永州市農產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規劃(2020—2025年)》等行動方案,從中央到省市都提出了貨真價實的支持政策,這些文件的出臺為永州市農業產業鏈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此外,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獲批為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釋放了強大的發展活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穩步推進為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以農產品電商、農資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農業服務產業迅速興起。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不斷變革為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注入了不竭的發展動力。
2" 永州市做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鏈問題分析
2.1" 產業鏈條上游有發展但競爭力不足
農業產業鏈條上游主要體現在生產、種植、養殖等,上游的原料產品品質、價格也影響著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質量,上游產品品質較高,價格具有競爭力則明顯可以提升中游加工階段的發展水平等,近年來永州市在上游階段有所發展但是產品競爭力仍然不夠。生產基地建設有序發展,標準化加工專用基地建設滯后。
隨著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強度加大、消費水平的升級,使農業產業鏈上游約束越來越多,對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等自主創新的依存度提升,致使上游科技創新迭代適應產業升級的有效性不足[2]。作物種子、畜禽種苗作為農業生產的芯片,是保障農產品安全供給的基礎[3]。當前產業的種子、種苗自身研發程度不高,品種更新提質較慢,不利于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2.2" 產業鏈中游有加工但加工深度不夠
精深加工的水平不夠。農業產業鏈中游以加工為主,農產品的加工程度也決定了產品價值增值程度。初級加工為主。永州市雖是農業大市,但還不是農業強市,最直接地體現在農產品加工率這一指標,永州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遠低于全省平均比值,農業是全省三大萬億產業之一,永州市農業在全省版圖分量還有更多增加的潛力。區域內部不平衡。區域內部之間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也不平衡,工業基礎薄弱的縣區農產品加工業更弱。甚至出現為了享受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優惠,或享受相應的農業政策扶持,不注重市場規律使得中游加工產能過剩,導致固定資產等資源要素的配置浪費與利用低效,很多時候不計固定資產折舊進行虧損營業。產品附加值較低。農產品精深加工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升產品價值,但是在永州市七大主導產業中,因中藥材、茶葉的產品性質屬性加工轉化率為85%外,其他產業絕大部分是門檻較低的產后初加工。
標準化建設仍然滯后。受技術、管理和觀念等多方面的制約,永州市的質量檢測、食品安全、質量認證等標準化體系還不能適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要,僅有少數龍頭企業建有自己的檢驗室和質量安全標準、技術規程和合格評定標準,導致資源利用率低、新產品開發滯后和出口受阻等。
科研技術創新能力有限。有科研能力的企業比較少,缺乏科研創新平臺和科研創新人才。
2.3" 產業鏈下游有行動但效益不大
流通渠道開拓不夠。產業鏈下游主要以流通和銷售為主,產品的生產最終要流向市場,需要流通到消費者的餐桌上,所以流通的效率更是銷售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物流有所發展但是仍然不能適應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供港蔬菜發展勢頭較好,但是流通渠道仍然制約著農產品市場開拓,而流通渠道開拓不夠,品牌影響力不足,導致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
品牌建設有待提升。永州市在創建品牌方面有著一定的成果經驗,創建了“永州之野”市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各類品牌。這些品牌建設仍然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缺乏強有力的品牌支撐。
營銷需降本增效。而在營銷過程中,為進行農產品營銷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而進行品牌建設、廣告宣傳、包裝設計、展銷博覽的競爭性營銷,增加了過多的營銷成本,將農產品及其服務價值進行了稀釋,價值損失大。例如我市在建設茶油產業鏈,對茶油產品組織展銷博覽,茶油龍頭企業出現了這樣的困惑,參加展銷博覽成了硬性要求,如果不去參加,同類產品也會去,自身也不想錯失市場份額。若參加就要有一定的成本支撐,一次展銷數萬元不等,對于效益不高的農產品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負擔,更為重要的是產生不了多大的效益,并且一些展銷博覽并沒有直接對接市場,不能直接增加銷售收入。
2.4" 產業鏈條有延伸但拓展不多
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主要是針對現有產業鏈狀況,有價值地進行產業鏈伸長。比如產業鏈以生產種植為主的糧食產業,對其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產品加工,以此延長產業鏈條。文旅產業發展還不深入,應該在能夠有效增殖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延伸產業鏈條。
2.5" 產業鏈組織化程度仍較低
高質量的農業產業鏈的建設尤其需要對參與主體的高水平組織化,對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協會、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主體如何做到有效的組織是產業鏈是否建成的關鍵。
龍頭企業的凝聚作用不強。龍頭企業近年來有所發展且帶動仍然不夠,經過多年培育,永州市龍頭企業發展規模有所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涌現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但是帶動仍然不夠。規模小、分布散等狀況依然未得到根本改變,很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處于初級加工多、市場相對飽和、普遍效益不佳,亟需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從這些龍頭企業經營種類、規模等方面來看,茶油、蔬菜、水果綜合水平較強,畜禽和糧食的企業占總和的近40%,從數量上來看,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畜禽和糧食,但是缺乏具有領導地位的龍頭企業,帶動性有待加強。
農村合作經濟和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目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主要是依托產業發展,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但是這類經濟組織覆蓋面比較窄、功能較為單一,多數集中在生產階段,在加工、銷售等階段中比較少,并且社員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從而也就造成了這個環節的鏈條緊密度低,組織程度較低。
3" 永州市做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鏈對策探析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農產發〔2021〕2號)中農業全產業鏈是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及服務等環節和主體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和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根據永州市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狀況和問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3.1" 依據產業特性補鏈
農業全產業鏈不止是設計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環節的產業鏈,還包括從資源要素分類的人才鏈、信息鏈、資金鏈、技術鏈和物流鏈,及從不同側面來講的產業鏈、價值鏈、組織鏈等,農業全產業鏈模型應該是多個層次或者立體層次。
以農業全產業鏈思維補齊短缺鏈條環節,根據每類農業產業鏈類型,有區別地進行補鏈。上游重品種,中游保品質,下游樹品牌。如永州在建設油料精深加工產業鏈工程。不同類型農業產業鏈發展重點不一,如糧食等耐儲農產品重點發展烘干、儲藏、脫殼、去雜及磨制等初加工,實現保值增值;果蔬、畜禽等鮮活農產品重點發展預冷、保鮮、冷凍、清洗、分級、分割和包裝等倉儲設施和商品化處理,實現減損增效;食用類初級農產品重點發展發酵、壓榨、灌制、炸制、干制、腌制和熟制等初加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4]。因此根據永州市特色優勢資源產業,因時可分為4種類型,加工主導型(竹木、茶油)、流通主導型(蔬菜、水果)、生產主導型(糧食)和銷售主導型(茶葉、中藥材)。
3.2" 多項舉措發力強鏈
立標桿。圍繞七大優勢特色產業,引進培育標桿龍頭企業。建成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扶強扶優,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競爭力強、有地方特色的省級龍頭企業。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和控股等多種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鼓勵企業發展訂單購銷、期貨交易、集中配送、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支持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互惠合作。引導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產業聯盟,加強產業協作和合作。
樹品牌。強有力的品牌建設能夠有效促進產業鏈價值鏈提升,不管是龍頭企業還是經濟合作組織亦或是農民,都會因此受益。以行業建品牌。因每個行業品牌建設基礎不一、情況不同,因此支持每個行業通過協會建立自身品牌。并支持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及農業行業協會與中小農業企業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系,形成共同打造農業名牌的利益體。以品質立品牌。品質質量是品牌建設的根本,沒有品質的農產品無法談品牌,只有各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品質,才能把品牌樹牢,才能抓住消費者所需。以文化塑品牌。文化是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優秀的品牌建設也離不開文化的注入。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農業品牌中,賦予農業品牌區域更多的特色文化的品牌價值,提升創建品牌的文化內涵。
強科技??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有效提升各個產業鏈及各產業鏈上的各環節的生產水平。如油料加工要重點引進菜籽油產地初加工關鍵技術等;果蔬加工重點引進光電分級技術和貯運保鮮技術,果汁等產品,開展果酒加工及柑橘等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加快發展具有出口潛力的蔬菜罐頭、速凍菜、脫水菜,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
3.3" 拓展產業業態延鏈
推進精深加工。精深加工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環節,針對當前精深加工不足的情況,需通過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七大優勢特色產業精深加工轉型升級。推動三產融合。打造全產業鏈,需要構建復合型融合生態,及更多開發休閑服務、文創旅游、農事體驗等以服務業為主的環節。促進三產融合,如推進果蔬三產融合。培育中藥材關聯的休閑新型業態。落實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延鏈的關鍵環節,只有冷鏈物流的保障,才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完整并保障延伸。推進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構建體系化物流配送營銷網絡。
3.4" 規避多重風險保鏈
農業是面臨各類風險較大的產業,農業產業鏈本身就是為了規避某些風險,但是在農業產業鏈運行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多重風險[5],因此保證農業產業鏈安全運行也是非常必要。
以農業保險分散自然風險。為規避由于農業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巨大傷害,通過農業保險來轉移或分散農業產業鏈上的企業或者個人風險無疑是值得考慮的辦法。而問題是當前農業保險的發展并不完善,因此要引導、鼓勵、支持農業保險創新做法,探索適宜本地的農業保險模式,以保證農業產業鏈正常運行。
利用信息化管理降低市場風險。加強重要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監測,強化生產數據實時采集監測,引導鼓勵田頭市場、批發市場采用電子結算方式開展交易,為經營主體在選擇種植品種、加工系列產品類型、產品市場定位等方面提供參考和指導。尤其是對接國際市場,要充分考慮產業鏈的安全保障問題。
強化組織管理促進利益聯結。增強產業組織程度由于合作社或專業協會主要是由相對分散的農民自發性、自助性成立的“聯合組織”,因此,其完全可有效代表農民社員的正當、合法權益,有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戶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實現生產的規模經濟。強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圍繞現代種業、科學栽培、農業機械和精深加工等領域加強技術研發,加快新品種培育、繁殖、示范與推廣。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廣大中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將原料基地建在本地,促使各級主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參考文獻:
[1] 廖祖君,郭曉鳴.中國農業經營組織體系演變的邏輯與方向:一個產業鏈整合的分析框架[J].中國農村經濟,2015(2):13-21.
[2] 盧鳳君,程華.農業產業鏈價值循環的影響因素及全產業鏈組織模式[J].學術交流,2022(11):115-126,192.
[3] 秦樓月.構建發展共同體下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安全保障機制[J].理論學刊,2022(2):84-93.
[4] 永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yzcity.gov.cn/cnyz/ghjh/202107/44f92f11c67a49bb840 0c3784766f167/files/ac6c62c502234eb5be88aa1d05bfe9d0.pdf.
[5] 肖小虹.中國農業產業鏈風險及構成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3,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