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山西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優化涉農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強化新型職業農民等“三農”培訓,加強農業技術推廣,聚焦幫扶共建,取得大量成績。但是目前還存在教育產出滯后,部分學校辦學條件差,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契合度不高,校企合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學校普遍社會認同度和吸引力不高,生源質量差及信息化建設觀念落后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該文提出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嚴格資金績效管理,加強涉農學校和專業建設,推進高水平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校吸引力,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入推進定點幫扶工作等建議。意在促進中職學校立足自身特色和屬性,借助區位優勢,突破固有思維格局的限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等職業教育;教育質量;區域發展;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7-0162-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hanxi Province has trained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trengthened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supposed to serveth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olicy, optimiz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deepen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ed the training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We have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focusing on mutual help and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ag of educational output, poor conditions for some schools, low agreement between specialty sett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ak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adequate social identity and attractiveness of schools, poorresults of students, and the backward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hu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check the performance of fun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schools and specialties, promote high-level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school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work of fixed-point assistance, so as to promot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and, with the help of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herent patterns of thinking tofacilit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qual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新時代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被賦予更加重要的職責與使命[1]。
1" 主要做法
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27所(含技工學校),在校生391 171人,其中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推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1所(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在校生1 180人。各中等職業學校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及科研機構的聯動作用,深入開展教育和培訓,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技術推廣,聚力幫扶共建,服務鄉村振興。
1.1" 優化培養體系,提升人才供給的適應能力
在精準扶貧期間,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提高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收入。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各中職職業學校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21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農林牧漁大類畢業學生5 765人,較2018年上升13.6%。一些學校建成從農田到餐桌的專業體系,制定畜禽生產技術、作物生產技術、農產品營銷與儲運等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標準,提高教育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契合度。
1.2" 深化產教融合,提升產業與教育的契合度
全省多所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政府或者行業企業成立了職教集團,統籌教學資源,圍繞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通、教師隊伍素質提升、雙師型隊伍建設、信息化技術應用、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和校企合作等開展全面合作。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建以合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多元協同生態,幫助企業升級技術、完善管理[2]。
1.3" 強化三農培訓,強化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
根據《山西省教育廳關于印發lt;鞏固拓展職業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gt;的通知》要求,中職學校扎實推進技術培訓工作,面向農村(社區)現任“兩委”干部、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青年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退伍軍人和產業帶頭人等開展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培訓,不斷鞏固和擴大教育幫扶成果。2022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共開展涉農培訓3萬人次。部分學校組織專家編寫種植、養殖、鄉村旅游、電商物流技術與疑難問題解答等技能提升教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計算機應用與導游從業人員、果樹工等的培訓,取得良好效果[3]。
2" 現狀及存在問題
山西省2022年末常住鄉村的人口為1 254.85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的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323元,較全國平均水平低18.8%,鄉村振興任務艱巨。中等職業教育在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和服務“三農”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4]。
2.1" 職業教育投入大,產出滯后
職業教育投入與農民收入呈顯著梯狀,2001—2018年我國政府中等職業教育投入規模持續增長,從208.32億元擴大到了1 934.74億元,增長規模為9.29倍,平均增長率為14.61%,在總量的絕對規模上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東、中、西部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平均漲幅分別為10.55%、11.58%、12.07%,全國水平的平均漲幅為11.37%,西部地區的漲幅最大,且中西部地區農民人均收入漲幅高于全國人均水平的漲幅。可以認為經濟越落后的地區,教育投入效益越高。職業教育投入主要有2種作用方式,一是以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增強農民就業能力,直接影響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提高,二是以影響區域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和勞動生產率的方式,間接影響農民經營性收入的提高。但這種作用有明顯的滯后性,需要一定時間周期才能產生作用。
山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總體投入低于國家平均水平。以2021年度為例,中職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為16 989元,同口徑增長率-6.9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為11 093元,較全國平均水平低750元,增長率為2.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4個百分點;生均一般公共預算公用經費支出為6 931元,增長率為1.6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4]。
2.2" 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差
近年來,部分地區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遷址新建、校址置換,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辦學條件。但目前全省仍有部分學校的基礎設施達不到國家和全省辦學基本標準。辦學基本條件已經成為制約中職學校高水平發展的關鍵“瓶頸”。
以太原鐵路機械學校和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為例,太原鐵路機械學校現有的2個校區分別建于1953年和1978年,校舍陳舊,部分建筑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不少建筑物當年建設標準低,使用年限長,每年維修費用巨大,房屋、操場、線路及管網等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日常維修經費逐年遞增。學校塢城校區緊鄰山西省人民政府,土操場不斷收到環保和政府的整改要求。學校每年凈收入有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有限。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開設有20多個專業,但全校專任教師只有17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更是只有26人,理實一體化教室10個,多媒體教室30個,數字化教學資源總量僅1.4 t[5]。
民辦辦學條件薄弱的情況更加嚴重。晉中市全市民辦中職學校20所,多數民辦學校投入不足,設施設備陳舊,實訓條件不達標,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短缺,專業老師明顯不足,教師培訓力度不夠,實踐操作能力較弱,教育教學水平不高。
2.3" 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契合度不高
山西省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在農業,省鄉村振興局認定的2022年度98家省級特色產業幫扶基地名單全部是圍繞農業開展的。但省內多數中職學校在專業設置中缺乏針對性。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生產模式逐步從一戶一產轉變為農業專業合作社模式。模式的轉變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懂得農業生產經營,了解物流儲運、“三農”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法律和市場經濟意識及風險管理的能力。目前,山西中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趨同化,缺乏切合農牧經濟實際需求的特色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類型、層次方面,缺乏清晰的定位,畢業生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匹配度不高。運城作為農業大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現代農業強市”的目標。然而,全市開設涉農專業學校的數量過少,涉農專業的招生也面臨困難,學校內的涉農專業在校生規模較小。忻州市原平農業學校開設了20多個專業,但只有不到一半是涉農專業。2022年,農林牧漁類畢業生僅有5人。
2.4" 產教融合不夠緊密,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最為突出的辦學優勢。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參與辦學,為企業提供一系列政策激勵,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然而,產教融合不夠緊密、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等實際問題還需要正視[6]。
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政策目前不甚明確。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一直面臨“合法合理性”問題,教育政策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與產業政策剝離行業企業辦學長期并存[7]。企業參與合作準入門檻如何設置,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資質鑒定問題目前都沒有明確的政策指導。
一些企業對與中職學校開展合作積極性不高。企業一方面認為技能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事,不合作也不會影響企業人員招聘;另一方面中職畢業生在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上與高職畢業生有差距,但薪資水平基本一樣,性價比不高。正常市場背景下,只有“雙贏”,校企合作才能長久。但絕大多數職業學校,能給合作企業帶來的“收益”只有畢業生。就業方面長期的買方市場使得企業缺乏主動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7]。
學校能力不足問題。一些學校實訓投入不足,學生實踐水平不高,教師的實操能力還存在欠缺,實踐操作培訓力度還不夠,獨立開展實訓課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在培養企業急需的實踐操作人才方面存在一些困難。
2.5" 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不高,生源質量差
針對職業教育在社會認同度不高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意在消除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打造全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共識[8]。
顯然,要通過法律改變成見是非常困難的,全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不高。2021年度,山西普通高中招生數是中等職業教育的1.5倍,雖多數中職學校沒有分數限制,但多年招生不足百人,生源質量差,培養難度大,培育效果不理想。
2.6" 部分學校信息化建設觀念落后
職業教育信息化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重要意義[9]。中等職業學校普遍重視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和應用建設,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遠程教育技術尚未能與教學有機融合[1]。在做大做強校園智慧教育平臺、擴大優質資源共享、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型社會建設上還有待提速。
新冠感染疫情期間,中職學校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線上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線上教學經驗,在線上課程開發、在線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較以往有巨大提升,但是還存在師生信息化素養急待提升、校園信息資源庫建設不完善、學校管理未能實現數字化和管理系統多且雜等不足。將分散、異構的應用和信息資源進行聚合,構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數據交換系統等一系列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快[10]。
學校近幾年的科研成果與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但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學校的辦學優勢轉化為技術技能的積累與創新優勢,促進先進技術的轉移擴散和轉化應用,最終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共享理念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發展理念,給正在發展的中職教育帶來革命性影響。中職學校數字化建設資金大多來自政府投資,政府應要求學校以開放共享理念,深入探索開展跨院校、跨專業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為基礎,讓所有學習者便利使用資源,促進全民職教、終身學習[11]。
此外,中職學校還存在布局發展不均衡和幫扶工作效果難達預期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中職學校數量多、規模小、條件弱,部分學校在辦學定位、辦學質量、品牌理念等內涵建設方面沒有特色,專業設置雷同重復,形成同質化競爭。部分中職學校派出的駐村幫扶工作人員工作經驗少,有的甚至剛參加工作,對農村工作環境不適應,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不了解,難以將所學的知識與工作實際有效結合起來,總體導致幫扶工作效果一般。
3" 建議
3.1"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嚴格管理資金績效
“今天的職教投入,造就的是明日工匠”。教育本身就是一項投入大、產出慢、長期收益高的產業。2019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隨后出臺一系列政策,為職業教育的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2]。
因此,有必要全面檢查中職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特別是涉農中職學校和農村中職學校。同時,需要加大投資力度,重點推進一批解決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的重大項目,確保中職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基礎夯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加強與財政、農業等部門的統籌協調,持續增加財政投入。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銀行貸款等政策資金,與金融機構合作,支持職業學校利用經營收入開展信貸業務,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流向職業教育領域。同時,應引導資金更多地投入到涉農學校和涉農專業,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更多“三農”人才[13]。
通過全面核查基本辦學條件、推進重大項目、加大財政投入和吸引社會資金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特別是涉農職業教育的發展。這將有助于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提高教育質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人才和動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要加強投資績效考核,提高投資精準度。一方面,學校要調整優化校內支出結構,在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經費基礎上,聚焦師資隊伍、教學實訓設施設備、數字化校園等建設,把資金更多用于辦學條件達標工作[14]。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資金績效考核,要求各學校細化項目預算,同步編制績效目標,加強績效運行跟蹤監控,在項目建設中期和終期開展績效評價,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3.2" 加強涉農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文件中,明確要求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15]。2023年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支持涉農職業技術學院和專業發展[16]。
山西省應提升戰略認識高度,跑出涉農職業教育“加速度”。從服務基礎產業、保障民生、維護國家安全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認識到加強涉農學校和專業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此,可以參考師范教育政策,將涉農職業教育政策導向調整為從公益性和外部性出發,以政府買單為主,社會資源有效引入為輔。在山西省內以現有涉農職業學校為基礎,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學校[17]。
加強中職學校建設,解決涉農中職學校數量少、質量差的問題。可以以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和太原生態工程學校等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為基礎,加強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帶動其他中職學校、縣中職涉農專業建設,在全省11個市培育一批高水平涉農專業。
加強涉農高等職業教育建設,構建涉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山西省目前只有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專科層次的農業類高職院校,教育資源缺乏,發展滯后。可以支持一些有需求、有條件的優質中職學校建設為集中職教育、高職教育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等職能為一體的高職院校。鞏固、優化職普比,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職教育、在家門口獲得高職學歷的愿望,還有利于學生留在本地就業、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推動辦好職業院校智慧農業專業群。加大對涉農專業的投入,加強現代農業、智慧農業專業群的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增設涉農涉鄉專業,支持高水平涉農職業院校開展現代種業、智慧園藝、智慧養殖和智能農裝等專業建設,并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區,統一規劃招生、培養和使用,實施單考單招、定制培養、政府買單和定向就業,加快培養“用得上、留得住、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18]。
舉辦鄉村振興職業技能比賽,引導學校立足鄉村振興開展教學實訓。落實“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計劃和“公費農科生”政策,實現人才“定向”培養。建立健全以“定崗定編”就業為導向的鼓勵措施,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質量[19]。
3.3" 推進高水平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
涉農學校與相關企業開展高水平合作,首要解決高水平企業缺乏問題。近年來全省持續推進三大省級戰略和十大產業集群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20]。2021年農、林、牧、漁業法人單位數達到110 032個,較2013年增長225%。要持續加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度,增加新型經營主體數量,提升經營質量,夯實高質量校企合作根基。
籌劃和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相關立法工作,明確校企雙方權力義務,合作門檻,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推動雙方建立長期、穩定、高效的合作關系。要根據企業參與產教融合“冷”的這一問題,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性政策,比如加快推進產教融合的配套制度建設,特別是落實深化產教融合合作減免財稅等政策,強化金融支持產教融合項目等。建立產教融合評價體系,根據評價結果,鼓勵和表彰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支持學校教職工到龍頭企業開展科技創業,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
進一步加強涉農職業教育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緊密聯系。成立鄉村振興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以職業院校為主體、行業企業學校合作共贏的架構。通過建設職教集團平臺,深化校企常態化溝通,解決校企間供需信息不對稱、不順暢、不精準等問題[21]。集團可以承擔統一的規劃、組織、管理職業教育資源,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建設校企共同投入、輻射區域、服務涉農專業學生培養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實訓基地。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生產基地、產業園區等資源,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訓。支持高素質農民、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養,完善鄉村企業家培養機制[22]。
鄉村企業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其創業創新精神和實踐經驗對鄉村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3.4" 全面深入推進定點幫扶工作
各中職學校應繼續推進結對幫扶工作,拓展幫扶形式,保持工作力度不減。
一是建好實施深度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架構,有效強化自身組織領導體系[23]。制定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落實方案,成建制開展服務,發揮集聚效應,實現工作成效的疊加。突破學校、學科界限,組建協同作戰、產學研用融合的鄉村振興“集團軍”,讓幫扶更有力度。二是增加鄉村治理、生態環境、品牌咨詢等多學科共同參與的專家服務團隊,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24]。三是繼續選派第一書記等幫扶人員,用好幫扶干部,做好工作、生活等方面條件保障。四是積極開展常規資助工作,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招收深度貧困地區學生,多措并舉,確保優先,使扶貧資助政策落實到位。
組織開展青年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發揮立德樹人與專業實踐技能培養并修的優勢,以教學班級為單位,建立各專業志愿服務隊,充分利用各項教育教學實習、見習和社會實踐的契機,組織青年學生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和鄉村產業振興相結合志愿服務。可以采取固定講堂和移動講堂相結合、固定實踐和移動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走村入戶,向農民群眾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與法治等方面的內容,分享家國情懷和感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送進鄉村”活動,通過學生自編自演紅色故事,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情景劇、演講會、演唱會等,以及學生編導的普法宣傳模擬法庭等多種形式,面向農民群眾開展寓教于樂的文化生活志愿服務。同時,開展便民利民農機、家電維修等生活服務及現代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普及培訓服務,積極爭當農民群眾產業致富幫扶員,開拓農民群眾和青年學生加強彼此交流了解的渠道。
鄉村振興作為具有深遠意義的國家戰略,需要中職學校積極參與。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必須充分立足自身特色和屬性,借助區位優勢,突破固有思維格局的限制,放開手腳做多方面的嘗試,持之以恒狠抓落實力求解決問題見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建文,王霞.陜西省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1(27):24-28.
[2] 黃忠.發展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6):21-23.
[3] 鄧豐昌.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奮力推進鄉村振興[J].老區建設,2022(6):10-20.
[4] 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2022山西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3.
[5] 王杰.山西省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探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6):34,36.
[6] 達州教育.直擊新聞現場!來看專家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TU3NzgxMw==amp;mid=2247509354amp;idx=4amp;sn=88327bd002b8e266887613ed95a8124damp;chksm=e87f7b50df08f246ace867889fbb78dbc8af7c7d488073871e0c428ce7444b4c84719b07bad6amp;scene=27.
[7] 林宇.校企合作要走深 政策供給不能少[EB/OL].https://m.gmw.cn/baijia/2022-08/16/35955486.html.
[8] 祁占勇,答喆.論教育培訓機構的法律地位[J].當代教育論壇,2021(3):41-47.
[9] 陳子季.優化類型定位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5-11.
[10] 5G如何影響教育出版數字化變革[J].廣東印刷,2019(6):49-50.
[11] 蔡蕾.把握好黨史學習教育“三個維度”[J].唯實,2021(8):54-56.
[12] 胡劍凝.加快建設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6):95-98.
[13] 吉富星.積極穩妥擴大有效投資[J].中國外資,2022(5):11.
[14] 央廣網.教育部答記者問:職業學校辦學要滿足什么條件?[EB/OL].https://edu.cnr.cn/dj/20221117/t20221117_526064079.shtml.
[15]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16]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wygwj/swygwj2/202204/t20220428_5988541.shtml.
[17] 郝文武.為鄉村教育振興而大力推進鄉村學校特色發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35(1):7-14.
[18] 竇詩辰.上高縣:激活鄉村人才振興\"一池春水\"[J].老區建設,2021(7):62-63.
[19] 李冬玉.努力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涉農人才[EB/OL].http://zt.zgzx.com.cn/2022-09/30/content_9866700.htm.
[20] 晉中市人民政府網.繪就農業農村發展新藍圖[EB/OL].https://www.sxjz.gov.cn/xwzx/snxw/content_395907.
[21] 人民政協報.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發展中國特色涉農職業教育[EB/OL].http://www.icppcc.cn/newsDetail_1100273.
[22] 農業農村部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EB/OL].http://www.moa.gov.cn/nybgb/2021/202111/202112/t20211222_6385258.htm.
[23] 鄭寶東,周阿容,曾紹校,等.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18(12):7-9.
[24] 郭旭瑩,袁野.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0):271-27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