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背景下,教師利用“英語趣配音”移動平臺,構建“Assign-Do-Review-Create”,簡稱“ADRC”作業設計模式,優化作業設計,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和合作、自由創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進而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關鍵詞:“雙減”;英語聽說;“CDRC”作業設計模式;“英語趣配音”App
作者簡介:蘇成敏,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
為緩解我國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該文件要求,一是減少校內作業量,減輕學生負擔;二是減少校外培訓負擔。在作業布置方面,要求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在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同時,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作業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鼓勵教師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不得布置重復性、機械性、量大、無意義的作業。顯然,“雙減”對教師作業設計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英語聽說作業的設計普遍存在諸多不足。
一、英語聽說作業設計不足之處
(一)缺乏真實語境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雖然設計了聽說學習板塊,但作業內容較少,而且單調枯燥。以牛津深滬版為例,它是一套在中國廣泛使用的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設計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雖然里面包含了語音練習、對話和情景模擬等內容,但這些聽力練習材料都是機械性的練習,比如語音練習題目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單詞列表練習發音。這種練習缺乏實際語境,沒有考慮單詞的語義和應用場景,可能導致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無法準確、流利地發音。而對話練習題目里,會給出一段模擬的對話,要求學生根據對話的結構進行模仿練習。這種練習缺乏實際的交際情境和語境。對話內容是人為設計的,難以與真實生活中的對話情境相匹配。
(二)缺少個性化和差異化設計
同一個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有差別,聽說能力也有很大差距,但當前英語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往往是布置一套統一的英語聽說試題,試題是英語聽說考試相同的題型,要求所有學生無差別地做完所有題目。這種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方式,無法滿足能力不同學生的需求,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太過于簡單,而使他們感到無聊;而對另外一些學生來說又太難,他們羞于開口,在長期的難度壓力下,會逐漸失去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統一的材料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的特點,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更無法激發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潛力。
(三)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英語聽說作業評價方式已經有了一些進步,不再僅限于聽錄音用筆勾選答案,教師批改筆試答案的形式。很多教師積極利用智能平臺,如深圳地區中小學生普遍使用“一起作業”App。學生在平臺上口頭答題錄音,平臺會自動為學生打分,但是只有對錯和單純的分數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只關注正確答案,強調學生機械地按一個統一標準模仿、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思維能力。而且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無法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評價,也忽視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性評價。這種結果性評價方式只對學生作業最終的結果進行評價,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成長,對于學生在學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沒有及時有效地解決,無法做到及時反饋。
二、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增加作業內容的豐富性
傳統的聽說題目過于抽象,即使發達地區也是如此。以深圳為例,它的英語中考題采用人機對話模式,包括模仿朗讀、信息獲取、短文復述及提問三個大題,題目只設定了特定的語言環境,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大部分是簡單交際對話或編制的小故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強大資源優勢,設計趣味性強,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不同形式的作業,如動畫、歌曲、電影、電視劇、廣告等,滿足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體現作業層次性
對于聽說水平比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布置一些簡單的日常對話或描述活動,對學生的要求是做到單詞發音準確和句式使用正確;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置復雜的交際情景,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聽說作業,要求此類學生語音語調準確,表達地道、流暢,語言有邏輯性、批判性。作業設計體現層次性,兼顧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需要。
(三)增加評價的多元性
評價的多元性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英語聽說作業中實現:1.多主體評價。評價主體除了教師外,可以增加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通過自評和互評,學生可以自我評估自己的表現,同時可以互相評價同伴的表現。2.多角度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局限于一個標準答案,可以從語音語調,詞匯運用,語法準確性、流利度,交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以及溝通技巧等多維度進行全面評價,發掘學生的閃光點。3.增加過程性評價。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把自己遇到的困難、挑戰和思考通過網絡通訊工具,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實時反饋意見和建議,及時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三、基于“英語趣配音”移動平臺的英語聽說“ADRC”作業設計模式
結合以上三種作業設計策略,筆者在兩年實踐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基于“英語趣配音”移動平臺的英語聽說“Assign-Do-Review-Create”模式,簡稱“ADRC”作業設計模式。這個模式是在“英語趣配音”移動平臺上操作實現的,“英語趣配音”App每日會更新最新最熱的美劇、動漫、歌曲等,時長大約為1-2分鐘的用于配音的短視頻。這些短視頻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在App 上創建自己的班級群,構建封閉式的班級成員交流平臺。教師的作業就在這個班級群布置。“ADRC”作業設計模式分為三個階段。
(一)教師推送+自主選擇的布置階段(Assign)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雙減”要求布置彈性作業、個性化的作業,那么,我們在布置聽說作業的時候,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作業內容的選擇中來,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對于一些自主意識強、探索欲望強的學生,可以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需求,在平臺上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音任務。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劇情或角色進行配音,然后自主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合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學生只需把學習計劃交給教師統一登記記錄,以便教師實時監控。對于那些沒有時間自己選擇資源,或者不知道怎么選擇的同學,教師推送適合他們的聽說資源。這種教師推送加自主選擇的作業布置方式,既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探究+合作的完成階段(Do)
“新課標”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小組或團隊中共同學習、合作解決問題,共同建構知識和建立理解。可見,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也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雙減”同時要求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完成聽說作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和嘗試,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語調、節奏等來配音,比較效果,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傳達角色的情感和意圖,促進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探究配音的技巧和原則。教師在班級群適時提問和引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選擇某種配音方式,其效果如何,是否能夠更合適地表達角色的情感等,以此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逐漸掌握配音的要領和技巧,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教師在趣配音平臺班級群內,按學生聽說水平、興趣愛好,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設置討論區,組織學生分享和討論自己的探究學習結果,分享自己的探究心得和經驗。學生可以分享自己成功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在遇到困難時提出問題、尋求反饋和互相幫助,借助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教師不定期設計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合作配音任務,要求學生分工合作,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錄制自己的配音,最后將各個角色的錄音進行整合,完成一部完整的配音作品。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配音水平的同時,有助于增強其團隊精神和合作協調的能力。
(三)過程性+終結性的評價階段(Review)
在評價階段,教師根據平臺提供的學生配音記錄,了解學生作業完成的進度、配音時長、配音次數,對進度較慢的學生給予及時提醒,確保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教師再根據平臺提供的作業報告,及時指出學生作業中的發音、語音語調等的錯誤,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改進方向。學生再重新完成作業, 以此循環往復,直到完成自己滿意的聽說作業為止。如果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作業過于簡單或者過于難,又或者并不是自己喜歡的話題,可以讓教師重新推送更適合自己學情的作業內容,以確保其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和挑戰。教師開放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在班級群里發布和評價彼此的配音作品,學生可以互相觀摩和學習,從其他學生的配音中獲取方法和經驗。平臺可以根據學生多次配音表現,得出學習報告和統計數據。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了解學生的強項和薄弱點,并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訓練。這樣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持續的評估和指導,就實現了過程性評價,當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滿意的時候,就可以提交。教師利用平臺語音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評估學生的配音作品。通過對比學生的發音與標準發音之間的差異,給出具體的評分和反饋。學生甚至可以把比較滿意的作品發到“英語趣配音”的公共平臺,供其他學習者觀賞和評價。這樣的學習成果展示就是對學生的終結性表現的評估,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能夠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全面的指導、評估和反饋。
(四)自由選擇+自己制作的創作階段(Create)
在學生完成作業、學習到知識后,教師可以讓他們把學習到的知識用于實踐,做到學以致用。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聽說知識和技能,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動畫、廣告、影視作品或者歌曲等短視頻,上傳到“英語趣配音”App平臺上。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還可以自己制作短視頻,錄制喜歡的視頻素材,編寫配音的腳本,在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后上傳到平臺上。這種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聽說作業的設計制作的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加強對語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發音。學生參與聽說作業的設計也會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參與感。他們能夠參與到制定任務、目標和要求的過程中,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參與聽說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當學生自己創造的學習視頻被廣大學習者使用,他們會感覺自己被認可和重視,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被激發,從而更加投入到學習中,學習成效也隨之提升。學生參與聽說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會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商討任務的設計和要求。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之,學生參與聽說作業設計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就感。而“雙減”的目的就是釋放學生的天性,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們利用移動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的平臺,就很好地實現了“雙減”目標。
四、結語
構建基于“英語趣配音”移動平臺的英語聽說“ADRC”作業設計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提供豐富的練習資源和學習內容,模仿和應用的真實語言環境。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和角色進行配音練習,這為他們創造了自由選擇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不斷修改,重復提交,這為學生創造了探究學習的機會。教師建立班級群,搭建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的平臺,優化了作業反饋機制,教師可以實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針對學生的薄弱項進行加強和鞏固,幫助學生快速改進,促進學生快速提升。綜上所述,“ADRC”作業設計模式能有效地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鍛煉其語音表達能力,激發其創造性學習,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學習反饋。這種作業設計模式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效果,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符合“雙減”要求合理控制作業量,優化作業設計,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并注重教師的指導和輔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