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更是走好教育強國之路的關鍵。走進新時代,人民群眾期盼更為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更要堅持從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業務能力建設等方面著手,為實現教育強國奠定堅實的師資力量。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堅持“師德高尚”。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首要評價標準,要引導廣大教師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大力發掘優秀教師、先進典型等人物事跡,對“師德標兵”“育人楷模”等重點表彰,真正傳遞出教育正能量。同時,針對教風不嚴、師德失守等行為,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做到“以德服人”。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堅持“業務精湛”。教師自身能力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要善于運用教學團隊、科研平臺、學科小組、慕課等資源,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結對子”等方式,定期開展學科專題培訓、數字素養提升、科學教育提質等業務活動,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最大限度上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主動性。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堅持“結構合理”。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一環。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在教師招聘工作中出現“招不好”“招不夠”的現象,制約著當地教育發展。作為教育部門,要積極協調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通過特崗教師招聘、公費師范生等形式,大力補充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同時,要落實好人員交流輪崗制度,實現上掛下聯“雙向奔赴”。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堅持“充滿活力”。只有全面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才能營造出潛心教學育人的良好環境。一方面要把教師聘用、職稱評聘、薪酬待遇與教師自身有機結合,對條件艱苦的地區的教師,要適當予以政策和待遇傾斜,解決好教師配偶、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要打破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的“隱形臺階”,注重實效,分類評價,激發教師群體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