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2版小學英語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本文分析了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原因,闡述了“以素養為本位”的特征,探究了“以素養為本位”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的具體要求,包括“明確課程育人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活化單詞學習場景,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增加英語聽說訓練,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注重文化素養,提高文化自信”,還探討了“以素養為本位”教學目標的達成路徑,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2022版小學英語新課標;“以素養為本位”;教學目標;探討
作者簡介:羅功科,吉利學院。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以素養為本位”,聚焦核心素養,倡導未來教育觀,強調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注重課程統整,強調綜合育人?!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要素構成。圍繞這些要素,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全程中的持續發展?!笨梢?,無論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還是英語課程標準中,均反復多次提到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我國義務教育經歷了多次改革,最初將教育的重點放在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上,后來又修正為三維目標(知識、能力和素質),如今將重點放在核心素養培養上。對核心素養的彰顯意味著學校課程教學從強調知識本身轉變為注重學生素養培養。素養和知識之間的區別在于方法與內容。方法指的是學科知識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當然,強調方法并不意味著忽視學科知識的教學。很多學者認為,在“以素養為本位”的課程建設中,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內在價值目標,學校要培養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學生,使他們具備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的能力,同時具備責任擔當和創新能力,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二、“以素養為本位”的特征
“以素養為本位”的學習目標呈現立體化、多維度的特征,在以下五個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擴展。首先,學科核心素養要得到更加全面的體現。除了整合的、可調用的知識與技能、思路與方法、學科觀念之外,還包括學生在學習之后應具備進行價值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強調價值觀,也強調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其次,多維度、立體化的學習目標下,教師要更加注重教學的整體性和局部性。不同年級的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使學習目標更能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學習目標之間的遞進關系也需要明確,它們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或簡單的組合。第三,學習目標要具備現實可接受性,即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符并能夠達成。這就要求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匹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成就感。第四,學習目標的多樣性要求學習目標應更加豐富。除了從不同側面、不同水平反映課程目標之外,還包括內隱目標,如尊重、溝通、合作、反思、自我調控的能力、責任感、堅毅的品格、樂觀的精神以及對事物進行的價值判斷等。這些內隱目標不是通過一節課或短期內就能夠達成的,需要落實在整個學科教學過程中。最后,學習目標的考核要具有可行性。雖然可以通過行為觀察、紙筆測試等方式進行考核,但整體上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一些關鍵性活動來進行考核是一種更為可行的方式。
三、“以素養為本位”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的具體要求
(一)明確課程育人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提出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語言交流目標不再是語言教學的唯一或者核心目標,而是與社會文化目標、思維認知目標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它們共同構成了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外語教學目標體系。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時刻提醒自己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發展特點設計教學活動,選擇適合的課外讀物,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同時,把傳遞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貫穿于英語教學中。比如,筆者帶領四年級學生學習繪本Smoke Jumpers Help,學生知道了跳傘消防員如何在森林中滅火,感受到這份職業的危險。筆者讓學生談談他們眼中的跳傘消防員是怎樣的,學生各抒己見,如“I think Smoke Jumpers are brave/dutiful/dangerous...”。接著筆者提問:“還知道哪些職業也很危險?”有個學生大聲說“Doctor! Because they have to save lots of patients.”。結合三年疫情,學生深深明白醫務工作者的艱辛。
(二)活化單詞學習場景,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
機械記憶費時又低效,因為學生不會運用所學知識。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要學會運用詞語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筆者在課堂常采用的方法是圖詞結合,讓學生仿照課文造句。小學生積累的表達方式有限,而模仿造句是他們基本都能做到的。例如,在學習了表示方位的單詞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畫出學校一些設施的具體方位并用英語標注出來。學生可以快速完成任務,有效掌握方位的英語表達。這樣的單詞學習不再是停留在書本上,而是活化了使用的場景,幫助學生自然習得詞匯知識。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否真的背誦了課文就能提升英語學習效果呢?當然不是,因為課文所涵蓋的內容有限,其使用場景也有限,因此學生需要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去真實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例如,學習了有關機場的對話后,可以模擬創設機場的情境,學生發現在實際的情境中會有更多的細節需要考慮,如行李的托運方式、怎樣查看飛機時刻表等。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而不是比對課文的內容簡單地模仿。
(三)增加英語聽說訓練,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舊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課堂視聽實踐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新課標要求課堂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這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教師應師采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情,適當整合教材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情況下,創新教學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聽說活動,增強學生參與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應是多角度的、多元化的。英語學科作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學科,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注重文化素養,提高文化自信
新課標對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和方式;了解具有優秀品格的中外代表人物及其相應的事跡;結合時事了解中外優秀科學家,學習其具有的人文精神及科學精神;了解中外主要的節日及其習俗等;了解中外餐桌禮儀;不同國家青少年學習以及生活方式的異同。教師可講解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單詞,如Double Ninth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Labour Day、Lantern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National Day、New Year's Day、PLA Day、Spring Festival、Teachers' Day、Tomb-sweeping Day等;還要傳授一些專有名詞,如Beijing opera (Pekingopera)、Beijing roast duck、hot pot、couplets、spring roll、The Silk Roa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文化觀,引導學生對相關文化資料進行篩選以及運用,這對教師來說是全新的考驗。
四、“以素養為本位”教學目標的達成路徑
面對新課改的新要求,特別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念,教師需要深入學習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內容的精髓。同時,教師還需要研究和思考一系列問題,如核心素養目標如何在課堂落地、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如何整合、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如何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等問題。
(一)以新課標為指導,樹立“大觀念”教學觀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即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傳統的語言知識講授轉向概念性理解的“大觀念”教學。教師需要以新課標為指導,認真研讀教材,整合教材內容,并合理設置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活動不僅應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為目的,還應讓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比較、推斷、評價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學生應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和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學生能夠提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鑒賞能力。因此,在新課標下,英語教師要樹立“大觀念”教學觀,努力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英語學科的“大觀念”解決問題,通過實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教師提升自身素養,創建理想課堂教學
教學如過橋,教師要想辦法讓橋這邊的自己和橋那邊的學生攜手共進。在未來的英語教學中,要想快速適應時代變化和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有效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教學資源;才能圍繞單元主題提取核心概念,形成可普遍遷移的“大觀念”,并能圍繞單元主題和“大觀念”提出貫穿教學始終的引導性問題,創設真實情境,設計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與行動,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這樣,理想的課堂教學才能生成,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基本技能都得到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得以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得以發展。
教師要以“育人”來促進“教書”,讓課堂充滿文化的氣息,灌溉好學生成長的“根脈”,那么學生就具有了學習動力,最終實現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的發展。教師將新課標的要求內化于心,注重知行合一,明確提升學生的成績并非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真正的目標應該是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核心素養。
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教師需要實現教學思維的轉變,用新的教學思維開展教學設計,精準把握教育的新航向,理解和落實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洪強,武麗莎,趙欣,朱立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生核心素養增值評價的可能與可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4):30-35.
[2]郭重泰,杜尚榮.2022版新課標背景下小學學科融合的理論邏輯及實踐路向[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3(6):63-69.
[3]董其燕.新課標新教材下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以“細胞質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18):140-142.
[4]張騰.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3(17):146-148.
[5]余丹紅,劉沛,杜宏斌.分合中的義務教育藝術新課標:核心素養與目標的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23(5):145-148.
[6]張同宇.新課標背景下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以人音版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多情的土地》一課為例[J].遼寧教育,2023(9):80-82.
[7]黃芳梅.淺談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3(14):88-90.
[8]朱琳玲.基于新課標視域下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11):19-22.
[9]郭朝青.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外拓展閱讀的實踐與思考[J].校園英語,2023(9):82-84.
[10]羅斯萍.落實核心素養,創新課堂教學: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創新能力探究[J].新教師,2022(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