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對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重視度不斷提升。高校在治理過程中應精準掌握二者的特點,加強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融合建設。明確二者的一致性與差異性,了解二者融合建設的必要性,并結合案例探索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融合建設的途徑,建立高校良性發展機制,實現建立現代化大學的長遠發展目標。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融合建設;高校
0 引言
近年來,針對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我國陸續出臺了《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文件。這一方面為高校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提供了政策依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國家層面對高校的監管要求越來越高,監管程序越來越規范。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高校治理的重要機制,如何建立二者的聯動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二者的作用,成為現代高校治理面臨的新問題。
1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概述
財政部于2012年和2015年先后下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這兩份文件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并給予具體指導,同時指出,內部審計部門應參與到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來,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建議。2016年9月,教育部在財政部文件的基礎上出臺了《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該指南要求各高校2016年底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同時指出,高校內審部門應牽頭負責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對高校內控建立與實施情況給出評價[1]。
2009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對高校內部審計進行規范,對內部審計內容、審計程序及方法加以闡述,從而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為了確保高校內部審計相關工作順利開展,2015年2月,《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對高校內部審計的要求,同時將內部控制審計納入常規審計環節[2]。2020年2月,教育部出臺針對教育系統的內部審計文件,即《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的活動”[3]。
綜上所述,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從來不是2個沒有交集的概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關聯。
2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一致性與差異性
2.1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一致性
2.1.1 目標的一致性
《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對內部控制的目標進行了詳細闡述,即確保學校經濟活動符合法律規定、資產安全且得到有效利用,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加強舞弊防范力度和反腐敗工作,優化資源配置并提高利用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必須對各項業務活動展開風險方面的評估工作,從而找出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各環節漏洞,以此有效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確保風險維持在可控范圍內,促進內部控制效率,切實做好防范經濟風險的各項工作。通過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目標不難看出,二者落腳點都是防范風險、保全資產,以確保學校各項經濟活動正常、有序開展,最終提高管理水平。
2.1.2 管理屬性的一致性
對于高校而言,無論是內部控制還是內部審計,都有利于其構建全面的管理體系。高??梢酝ㄟ^內部控制完善自身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經濟業務都有章可循,盡可能減少業務流程中的變數和不確定因素;同時也可以通過內部審計來檢驗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查漏補缺,并將審計結果應用到學校治理當中。
2.1.3 監督職能的一致性
內部監督屬于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內部控制具有監督屬性。而上文內部審計定義中也強調了其獨立監督的職能。
2.2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差異性
2.2.1 業務范圍的差異性
高校內部控制強調從學校層面做到對全員、全業務的控制,強調全面覆蓋;而內部審計一般針對重點經濟業務或高風險業務進行審計,強調突出重點。
2.2.2 監督手段的差異性
高校內部控制一般通過梳理業務流程查找風險點,進而圍繞風險點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內部控制強調事前控制,即通過制度對業務活動加以約束,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而高校內部審計一般是事中審計或事后審計,即經濟業務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內部審計通過出具審計報告來評價經濟業務是否合規。
3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融合建設的必要性
3.1 內部審計有助于防范風險,促進高校完善內部控制
高校在政府采購、基本建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隨著自身發展逐步凸顯出來。內部審計作為高校內部管理的監督機制,參與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與修訂,對高校各項業務負有日常的監管職能。內部審計能夠及時發現高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將偏離正軌的業務引到正常軌道上來[4]。內部審計有助于高校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對高校的長遠改革與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自“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全黨從上至下形成“反對鋪張浪費”“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的理念。而內部審計有助于及時發現高校經濟活動中的違規違紀等行為,及時糾正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保護高校財產安全與完整,維護高校經濟利益。
3.2 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為內部審計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監督的重要手段,需要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以保持審計工作的公平與公正。內部控制為內部審計發揮最大作用提供了環境和基礎,同時有利于高校行使各項權利與職能,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各項經濟業務活動進行風險分析,使高校的各項經濟業務有章可循。內部審計是監督的手段,需要明確監督與服務的界限,最終目的是完善高校各項服務。
由此可見,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互相依存、相互促進,二者的融合建設對高校持續、健康發展有著積極、長遠的推動作用。
4 青海民族大學案例分析
4.1 青海民族大學簡介
青海民族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青藏高原上第一所高等學府,目前在校學生17 000多名。學?,F有教職工1 218名,專任教師834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58名、副高級職稱276名;現有部門52個,其中教學部門22個、職能處室26個、研究院(中心)4個。經過多年發展,該校已經形成了多學科、多學歷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4.2 青海民族大學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4.2.1 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未充分發揮作用
青海民族大學于2017年成立了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組長,財務處負責牽頭工作。該小組主要負責學校內部控制建設、實施與評價工作,同時負責內部控制的組織協調、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該小組成立以來,發揮的作用有限。究其原因,一是領導層對內部控制理解不到位,將內部控制工作理解為財務工作,內部控制領導小組雖由財務處牽頭,但缺少相應的授權,導致實際工作推進困難重重。二是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由各業務處室組成,小組成員也是兼職擔任,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煩瑣的工作,需由專業人員梳理學校各項經濟業務的流程并制作流程圖,查找各部門之間的業務交叉點與風險點,再比對學?,F有的制度進行查漏補缺,確保學校各項重大風險可控。青海民族大學人員編制有限,而兼職的小組成員被日常事務纏身,難以履行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相關工作。
4.2.2 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近幾年,青海民族大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評分均為及格,存在部分業務未建章立制、未能做到業務層面的風險評估全覆蓋、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較低、“三重一大”決策機制不規范等問題。針對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中發現的問題,該校并未足夠重視,導致某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日積月累成為沉疴痼疾。
4.2.3 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
長期以來,青海民族大學的內部審計職能歸屬于紀委監察部門。2020年,該校將內部審計單獨設立處室,由學校黨委書記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員編制有限,內部審計處與紀委監察處聯合辦公,共用工作人員。這就導致學校教職工潛意識中仍然認為內部審計職能屬于紀委監察處。這對內部審計部門獨立開展工作造成了困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同時,學校各業務處室對審計有“找麻煩”“雞蛋里面挑骨頭”的刻板印象,出現對內部審計工作配合度較低,進而造成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等現象。再加上內部審計處成立時間較短,與其他部門相比工作體系尚不健全,同時缺少專業的審計人員,導致內部審計部門在學校內部審計工作中缺少專業性與權威性。
5 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融合建設的途徑
5.1 轉變思想觀念,完善高校治理環境
高校領導層應重視內部控制工作,改變思想觀念,將內部控制工作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作用,定期召開內部控制成員會議,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統籌規劃;重視每年內部控制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和漏洞,及時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將扣分項轉為加分項。同時,高校應對內部審計工作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重視,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管理層會議及重大事項決議的參與權,將黨領導內部審計落到實處,優先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在全校范圍內宣講內部審計的作用與意義,消除業務部門對內部審計部門的敵意與誤解,變被動審計為主動審計。高校只有從思想層面重視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才能為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治理環境。
5.2 發揮互補優勢,強化全過程監督
上文提到內部控制強調全面覆蓋,內部審計要求重點突出;內部控制重在事前控制,內部審計重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5]。如果能將二者加以融合建設,既可以發揮內部控制覆蓋面廣、事前控制的預防作用,又可以發揮內部審計突出重點及事中糾偏、事后監管的作用。例如,在高校政府采購業務中,內部控制梳理整個政府采購的流程,查找風險點,針對發生概率較高及危害較為嚴重的風險點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從源頭上規范政府采購流程,控制風險點。而內部審計在采購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可在政府采購過程中進行參與,起到現場監督的作用;二是在采購流程結束后,可對整個政府采購流程進行專項審計,審查采購流程是否存在違規違紀情況,最終將意見反映到內部審計報告中。同時,內部審計部門負責整改措施的落實,可進一步完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
5.3 落實成果共享,強化結果運用
無論是內部控制還是內部審計,發現問題是要求,整改落實才是目的[6]。高校應強化對內控評價、審計結果的應用,在一定范圍內公開評價結果或審計報告。這就要求高校領導層提高思想認識,發現問題不能捂、不能遮,而是要把問題擺在臺面上,有病就醫、有問題就整改。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傳達給相關部門,針對問題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進一步填補制度中的漏洞與不足,促進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共同發展。例如,若內部審計中發現政府采購流程存在重大漏洞,應將該問題反映在內部審計報告中并向主管校領導做專題匯報。學校應通過校長辦公會將內部審計結果傳達給內部控制委員會及政府采購相關部門。各部門應針對內部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查漏補缺,完善政府采購相關規章制度,為后期政府采購業務提供更為完備的內部控制環境,提高經濟業務的工作效率。
5.4 整合信息資源,強化監督服務職能
高校應加強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將預決算、資產、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會計核算、內部控制評價、內部審計等多系統模塊加以整合,實現不同業務系統模塊之間的數據信息同步更新與實時共享。內部審計系統可運用“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對比業務數據并展開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影響經濟業務的不足之處,并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對策,降低業務風險,保全學校資產。同時,高校應加強對業務單位的監督考核,完善考核機制,細化考核指標,通過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實現經濟業務全過程監督,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考核指標,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
6 結語
高校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高校應全面剖析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的聯系與差異,探索二者融合建設的途徑,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作用,實現降低經濟業務風險、優化業務流程、保全資產等目標,最終實現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教財廳[2016]2號[A/OL].(2016-04-20)[2022-12-26].https://cwc.wxc.edu.cn/2023/0227/c6660a167556/page.htm.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教財[2015]2號[A/OL].(2015-02-15)[2022-1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501/201502/t20150226_189348.html.
[3]教育部.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7號[A/OL].(2020-03-20)[2022-12-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03/content_5498701.htm.
[4]鞏家民.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協同機制的構建:以蘇州市域高職院校為例[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21(6):12-17.
[5]黨濟深.內控評價與內部審計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實踐[J].財會通訊,2021(13):133-137.
[6]黃佳,周冬娟.浸透與融合: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7):109-111.
收稿日期:2023-01-10
作者簡介:
吳玉芳,女,1986年生,碩士研究生,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高校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