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所得稅優惠能促進先進制造業技術創新嗎?

2023-12-31 00:00:00王文清郭江山馬嬌陽
財務管理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采用所得稅激勵政策驅動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與轉型升級,是當前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選擇我國1 012家滬深兩市先進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以2014年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政策的出臺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該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①所得稅激勵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實質性創新產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一般性創新產出有負向影響,從而帶來創新績效的不同;②對非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度要高于國有企業;③對不同區域企業的影響程度不同。這些實證結果的啟示是,政府要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擴大政策的適用范圍,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產權企業對政策效應的異質性進行優化,以激發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活力。

關鍵詞:所得稅激勵政策;固定資產折舊;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

0 引言

先進制造業之所以在世界各國備受重視,不僅基于其具有驅動本國創新力的內在激勵,而且還有領先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外在表現。近年來,我國持續關注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不斷推動先進制造業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以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其目標就是盡快擺脫我國先進技術引進被“卡脖子”的局面,尤其是在當前世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的情況下,我國企業獲得發達國家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渠道受阻。此時,先進制造業企業如果不及時提高創新效率,將面臨發展停滯的風險。然而,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高投資、周期長、回報慢等特征,往往面臨較為嚴峻的融資約束[1]。因此,國家需要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來幫助企業實現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其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允許企業加速折舊或縮短折舊年限,以獲得“免息貸款”,從而加速設備的更新換代,減少現金流支出,促進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2]。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一系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政策,以增強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2009年,我國首次明確了可以享受加速折舊政策的兩類企業,分別是“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企業”和“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企業”。2014年,我國將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六大行業的企業列入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適用范圍。2015年,我國又將范圍擴大至輕工、紡織、機械、汽車四大重點行業的企業。2019年,我國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適用范圍擴大到整個制造業。可以看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在不斷完善過程中逐漸惠及所有先進制造業行業,這對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快速發展和創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滬深1 012家先進制造業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顯著影響,且存在企業產權及所屬地區的異質性。本文后續內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二部分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第三部分是研究設計;第四部分是實證結果與分析;第五部分是異質性分析;第六部分是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 文獻綜述

1.1 稅收優惠相關研究

激勵企業創新的企業所得稅由2個層次的政策組成:一是直接激勵企業研發政策,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二是政策本身設定研發費用占比指標的企業所得稅政策,以及對企業研發具有推動作用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包括創投、加速折舊、高新企業、技術先進性企業、軟件集成電路等優惠政策[3]。我國所得稅優惠政策激勵了數字經濟企業的研發投入[4],降低了企業技術研發的邊際成本,對技術創新投入起到了正向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可以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資本投入[5]。相關政策應重點關注融資約束大、研發效率高的企業,因為這樣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大的潛力[6]。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與企業所得稅政策存在不匹配問題[7]。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出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稅收優惠通過促進企業增加創新要素投入來發揮政策激勵作用[8]。雖然所得稅優惠能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水平,但是在促進專利申請上的效率比較低[9]。

1.2 固定加速折舊政策相關研究

現有研究從多方面考察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作用,包括企業投資、企業創新投入、短貸長投、租賃融資、人力資本升級及融資約束等。實證研究發現,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具有降杠桿效應,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償債風險[10]。除了降低資本價格、加速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換代,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還能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收入份額[11-12]。但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相關行業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和高質量發展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13]。另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的出口和對外投資業務,提高企業金融化水平,擴大民營企業和融資困難企業的融資租賃規模,但也會誘導企業進行更多的“短貸長投”,使企業面臨投融資期限錯配的流動性風險。

1.3 先進制造業企業與技術創新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先進制造業集群。宋玉祿等[14]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投入呈顯著的倒“U形”關系,且隨著這種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表現出更高的創新積極性。由于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活動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這將產生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足與市場失靈的問題 [15]。萬東燦[1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政策性金融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均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且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對創新投入的促進效應更大。

綜上所述,在已有關于稅收優惠對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研究中,首先,大多數文獻聚焦于高新技術企業和制造企業,鮮有文獻從先進制造業的角度出發;其次,大部分研究主要圍繞“營改增”政策和降低所得稅稅率的政策,而對于固定加速折舊政策驅動創新的研究相對較少;最后,許多文獻主要從創新投入的角度來分析稅收優惠的政策效應,而忽略了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對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上市企業創新的影響,從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2個角度進行分析,并根據創新產品的類別將創新產出分為一般性創新產出和實質性創新產出,進一步對其創新形成機制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構建雙重差分模型,以A股上市公司中先進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實證分析先進制造業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優惠的政策效應。

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從文獻綜述中可以看出,稅收優惠政策能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產生顯著影響。稅收優惠政策實質是政府通過主動讓渡部分利益的方式來增加企業稅后收益,降低經營成本,促進技術創新投入。例如,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實質上就是延期納稅,使企業獲得了無息貸款,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現金流支出。由于先進制造業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具有資金投入高、風險大、收益不確定與周期長等特點,所以企業很難通過銀行獲得充足信貸資金開展研發創新。此時,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所得稅額,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效率。稅收優惠政策還能夠降低企業研發成本,規避企業技術創新投資帶來的知識溢出效應抑制創新意愿等外部性問題 [17]。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與企業獲得政府支持的正面信息[18],同時緩解企業的外部融資約束,增強企業研發投入意愿[19]。

其實,加速折舊所得稅政策是通過“前期計提較多折舊,后期計提較少折舊”的方式使企業獲得了這筆“費用”的時間價值,提高企業的當期可用現金流,但是并不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總額。在先進制造業企業不存在資金短缺且研發設備購買成本低的情況下,其將會加大研發設備投入及技術創新活動的力度,從而提高創新產出質量及生產效率[20-21]。

因此,理論上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能夠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產生激勵效應,而創新又可以從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方面來衡量。為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能夠顯著促進企業創新投入和實質性創新產出。

許多文獻研究表明,政府的稅收政策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業創新績效。企業創新投入在二者之間發揮了中介效應,即稅收政策通過影響創新投入進而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5]。孫瑩[22]利用多家企業問卷調查數據,實證結果顯示,稅收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和創新績效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且創新投入在稅收激勵與創新績效之間發揮完全中介效應。王鳳燕等[5]引入結構—行為—績效(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模型來解釋企業創新投入在稅收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認為政府稅收政策的沖擊會影響市場結構,市場結構和企業行為會影響企業的創新投入,而創新投入又影響創新績效。也就是說,創新投入發揮了中介效應。為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通過影響創新投入進而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

既有文獻表明,相比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后,所受到的激勵效應更為顯著。因為非國有企業本身面臨較大的融資約束,融資渠道較少導致其研發資金短缺,以至于其創新活動難以順利進行;而國有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后,降低了管理層業績考核壓力,致使企業研發創新意愿降低[23]。因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實施后,民營先進制造業企業將開展更多的研發創新活動。然而,部分學者認為,相較于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在以下方面更具有優勢。一方面,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制度體系更成熟,經營狀況更穩定,創新能力和效率較高;另一方面,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通常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擁有更多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面對技術創新本身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性等風險,擁有更多的保障。因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激勵創新的效應在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中更為突出[21]。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a:相較于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實施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更加顯著。

H3b:相較于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實施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更加顯著。

3 研究設計

3.1 模型設定

從2014年開始,我國對先進制造業中“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的企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實施加速折舊優惠,2015年擴大到先進制造業中的“汽車制造業”。為檢驗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借鑒袁始燁 [24]的研究,設定基本的計量模型

Ramp;D(Patent)=α+βTreati_Afterit+Treati+Afterit+γ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1)

式中,Ramp;D為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指標;Patent為企業技術創新產出指標;Treat為政策行業虛擬變量;After為政策時間虛擬變量;Controls為一組控制變量;Industry和Year分別為行業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模型中主要應關注的變量是Treat和After的交乘項Treat_After。如果該交乘項的系數顯著為正,則可以證明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反之則產生負效應。

3.2 變量定義與說明

1.被解釋變量

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是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可分為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2種衡量方式。本文將研發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值(Ramp;D1)、研發投入與總資產的比值(Ramp;D2)作為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代理變量;將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產出分為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產出指標選擇有效專利中的發明專利,并將其加1取對數(Patent1),以及有效專利中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之和,并將其加1取對數(Patent2)。這2個指標分別衡量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

2.核心解釋變量

Treat為按企業所屬行業是否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虛擬變量。若Treat取值為1,則該樣本企業屬于“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即是本文的處理組;若Treat取值為0,則該樣本企業不屬于2014年該政策惠及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即為本文的對照組。After是表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前后的虛擬變量。本文將重點分析雙重差分項Treat_After的系數,根據系數的符號來判斷政策產生的效應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若系數顯著為正,則該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水平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反之不然。

3.控制變量

本文借鑒已有研究,控制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資產負債率(TDR)、總資產收益率(ROA)、現金持有量(Cash)、固定資產比例(Fixed)、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LASH)、董事會獨立性(Duality)、所得稅率(Tax)、營業收入增長率(Income)及行業(Industry)和年度(Year)虛擬變量等因素對統計結果的影響。變量名稱及釋義見表1。

3.3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1—2017年滬深1 012家我國先進制造業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根據《中國制造2025》,先進制造業包括“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十大領域,其中152家企業屬于“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48家企業屬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204家企業屬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82家企業屬于“汽車制造業”,12家企業屬于“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40家企業屬于“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82家企業屬于“通用設備制造業”,153家企業屬于“醫藥制造業”,19家企業屬于“儀器儀表制造業”,120家企業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企業創新、企業財務等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Wind數據庫。對所搜集的樣本數據進行以下處理:①剔除ST企業;②剔除數據缺失的樣本;③剔除有異常值的數據。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全樣本共1 012家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本文所關心的4個被解釋變量指標——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Ramp;D1)、研發投入占總資產的比值(Ramp;D2)、實質性創新產出(Patent1)和一般性創新產出(Paten2)的均值分別為4.697、2.355、2.836、3.949。相比其他3個指標,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Ramp;D1)的標準差較大,達到4.969,說明不同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選擇的研發創新戰略不盡相同。總體來說,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與既有文獻基本一致。

4.2 基本結果分析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水平影響的雙重差分結果見表3,該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的實證結果分別見表4和表5。從表3、表4可以看出,基于Ramp;D1、Ramp;D2和Patent1雙重差分項的回歸系數分別在5%、1%、10%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能夠顯著促進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實質性創新產出水平,即驗證了H1。

根據表3的第(2)列和第(4)列,相對于對照組企業,實驗組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在政策實施之后,研發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及研發投入與總資產的比值分別顯著提升0.427百分點和0.162個百分點;根據表4的第(2)列和表5的第(2)列,從創新產出角度看,政策實施后,在10%顯著性水平上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增加大約0.04個百分點,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數量顯著減少大約0.0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抑制了先進制造業企業的一般性創新產出。也就是說,先進制造業企業在有了稅收優惠這一政策支持后,把創新戰略目標主要轉移到更能代表企業創新實力的發明專利的投入及成果轉化中。

表4的第(4)列和表5的第(4)列分別是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滯后一期的雙重差分回歸結果。從表4可以看出,相對于第(2)列的雙重差分回歸系數,第(4)列的系數從原來的10%顯著性水平上升到5%顯著性水平,且系數大小提升了0.02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企業所使用的先進技術不僅需要大量的研發資本,而且研發難度高,技術成果轉化周期長,所以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4.3 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假設檢驗

雖然基準回歸結果表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有顯著的影響,但需要進一步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是否滿足平行趨勢假設,只有通過了平行趨勢假設檢驗,基本回歸結果的雙重差分系數才能反映真正的處理效應。在本文的實證研究中,并非所有先進制造業行業的上市公司都在同一年份享受了該所得稅優惠政策,因此基期的選擇不一樣。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本文以享受該政策當年為基期,將基期作為0期,政策前3年、前2年、前1年、當年、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別表示為d_3、d_2、d_1、d0、d1、d2、d3,然后生成一系列交乘項year_3、year_2、year_1、year0、year1、year2、year3,交乘項在時間維度上進一步細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平行趨勢檢驗結果見表6。部分先進制造業企業可能在研發出新技術后也不會選擇申請專利,再加上專利成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可能會有較大的誤差,所以主要關注表6中的第(1)列。從表6可以看出,在政策實施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投入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而在政策實施后,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投入顯著提升,即通過了平行趨勢假設檢驗。

2.刪減部分樣本

曹虹劍等[25]認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先進制造業企業能夠通過政府補貼和直接對外投資提升其創新能力。所以,為了確保結果不受其他事件的干擾,刪除2015年剛享受到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汽車制造業”企業,則2014就成了唯一的政策時間點,然后進行回歸分析。從創新投入和產出的角度對刪除部分樣本后的數據進行檢驗,實證結果見表7和表8。從表7和表8可以看出,Treat_After交乘項的系數均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實證結果很穩健。

3. PSM-DID

對刪除部分樣本后的數據構建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PSM-DID)模型,進一步檢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效應。從創新投入和產出的角度進行PSM-DID檢驗,實證結果見表9。可以看出,結果依然穩健。

5 中介效應分析和異質性分析

5.1 中介效應分析

在基準回歸中,本文已經分別以研發投入、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作為被解釋變量,研究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影響。選取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值作為中介變量,構建模型(2)(3)(4),在對模型(2)和模型(3)回歸基礎上,對模型(4)進行回歸,比較β1、β2、β3和β4的回歸結果。

Patent=α+β1Treati_Afterit+Treati+Afterit+γControlsit

+Industry+Year+εit(2)

Ramp;D=α+β2Treati_Afterit+Treati+Afterit+γControlsit

+Industry+Year+εit(3)

Patent=α+β3Treati_Afterit+Treati+Afterit+β4Ramp;Di,t+γ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4)

中介效應檢驗回歸結果見表10。從表10可以看出,在第(1)(2)(3)列中,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均顯著;在 第(4)列中,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變得不顯著,而研發支出的系數依然顯著,說明創新投入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和先進制造業企業實質性創新績效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第(5)列中,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依然顯著為負,但系數的大小由原來的-0.081變成-0.079,增加了0.02,說明創新投入的增加減弱了稅收優惠政策對一般性創新產出的抑制作用,但起到的作用相當小。這意味著先進制造業企業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支持下,增加了創新投入,但這些新增的研發資金大部分被用于實質性創新技術研發,驗證了H2。

5.2 異質性分析

1.從產權角度看

根據產權性質將所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樣本和非國有企業樣本,進一步研究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水平產生的效應是否受到產權差異的影響。稅收優惠政策對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和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影響的實證結果見表11。由表11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樣本的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不顯著;非國有企業樣本的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分別為0.498和0.225,分別在5%和1%水平上顯著為正。該稅收優惠政策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創新產出影響的實證結果見表12。由見表12可以看出,在非國有企業樣本中,基于實質性創新產出和一般性創新產出的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分別為0.076和-0.059,分別在1%和10%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相較于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政策效應更顯著,驗證了H3a。

2.從地區角度看

根據賽迪顧問的2020年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水平研究,不同城市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個城市作為第一梯隊,其發展水平遙遙領先。為了檢驗地區差異對政策效應的影響,本文根據2011年國家統計局對我國經濟區域的劃分方法,將全樣本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部地區4個子樣本。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4個區域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投入的回歸結果見表13。從表13可以看出,只有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交乘項Treat_After系數顯著,分別為0.343和2.490。因此,該政策只對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創新投入有顯著影響,且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程度最顯著。表14報告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4個區域先進制造業企業實質性創新產出的回歸結果。從表14可以看出,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在10%和1%水平上顯著,其交乘項Treat_After的系數分別為0.055和0.283,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不顯著,說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僅對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先進制造業企業的實質性創新有促進作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4個區域先進制造業企業一般性創新產出的回歸結果見表15。從表15可以看出,所有地區的系數均為負,但只有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在1%和5%水平上顯著,其雙重差分項的系數分別為-0.389和-0.287。這表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僅對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先進制造業企業的一般性創新有促進作用。東部地區包含一線城市和大多數沿海城市,具備擁有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資源豐富、產學研融合度高、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快、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多等優勢,能夠迅速響應相關政策支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并且能相對較快地將創新投入轉化成創新成果。而西部地區在政策實施后雖然顯著增加了創新投入,但是缺乏相應的配套環境,因此在實質性創新方面仍然沒有較大的突破,反而可能由于過于重視實質性創新,而忽略了一般性創新產品的研發活動。

6 結語

本文選擇2011—2017年我國 1 012家滬深先進制造業上市企業的樣本數據,以2014年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政策的出臺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法實證檢驗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一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實質性創新產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對一般性創新產出有負向影響。二是所得稅優惠政策通過影響創新投入進而對創新績效產生影響。三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非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程度要比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大。四是不同區域對該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反映程度不同。從創新投入角度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受到顯著影響;從創新產出角度看,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及東北地區受到的影響較為顯著。

基于本文分析,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所得稅激勵政策提出相關合理建議。首先,政府或相關部門應繼續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根據先進制造業中不同領域的特點,細分其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的方式方法,提高政策與企業的適配度。其次,政府應承擔起激發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積極性的責任,不能任其逐漸喪失競爭能力。國有先進制造業企業擁有更多政策支持、人才資源和較小的市場壓力,應建立相應的創新績效考核制度,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起到帶頭作用。最后,東部地區鑒于各種歷史和環境因素,擁有天然的優勢,而其他大多數地區在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政策等各種優惠政策后,也無法獲得更多技術創新成果,因此應得到更多稅收優惠的扶持。我國可拓寬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全額退稅的范圍等,由此為企業解難紓困,激勵企業創新,用政策彌補區域或地理條件的先天不足,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與技術瓶頸。

參考文獻

[1]周開國,盧允之,楊海生.融資約束、創新能力與企業協同創新[J].經濟研究,2017,52(7):94-108.

[2]劉啟仁,趙燦,黃建忠.稅收優惠、供給側改革與企業投資[J].管理世界,2019,35(1):78-96,114.

[3]王軍.研發稅收激勵政策:稅種構成、政策變遷及新舊邏輯[J].國際經濟合作,2020(4):149-160.

[4]徐建斌,彭瑞娟.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數字經濟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應研究[J].稅務研究,2022(7):70-75.

[5]王鳳燕,馮華.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博弈分析:基于創新投入的中介效應[J].會計之友,2020(6):107-111.

[6]張廣婷,任斯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政策效應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3(4):155-164.

[7]孫健夫,賀佳.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競爭力的效應分析[J].當代財經,2020(3):26-37.

[8]燕洪國,潘翠英.稅收優惠、創新要素投入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2,38(2):85-97.

[9]馬海濤,賀佳.企業所得稅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效應研究[J].財貿研究,2022,33(3):65-78.

[10]鐘國輝,陳高,劉鋒.企業成長與降杠桿: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激勵效應[J].稅務研究,2021(5):47-53.

[11]李建強,趙西亮.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與企業資本勞動比[J].財貿經濟,2021,42(4):67-82.

[12]徐丹丹,趙天惠,許敬軒.稅收激勵、固定資產投資與勞動收入份額:來自2014年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證據[J].管理評論,2021,33(3):244-254.

[13]熊波,杜佳琪.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工業技術經濟,2020,39(10):145-152.

[14]宋玉祿,陳欣,施文韻.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沖擊下企業研發的“風險”與“機遇”:基于傳統產業與先進制造業對比[J].企業經濟,2018,37(10):35-43.

[15]BLOOM N,REENEN J V,WILLIAMS H. A toolkit of policies to promoteinnov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9,33(3):163-184.

[16]萬東燦.政策性金融、產權性質與先進制造業企業創新[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4):111-121,192.

[17]TASSEY G. 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based markets[J].Research Policy,2000,29(4-5):587-602.

[18]常青青.稅收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效率的差異化影響[J].財經科學,2020(8):83-92.

[19]BROWN J R,MARTINSSON G,PETERSEN B C. 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amp;D?[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56(8):1512-1529.

[20]王宗軍,周文斌,后青松.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政策對企業研發創新的效應[J].稅務研究,2019(11):41-46.

[21]石紹賓,姚淼.加速折舊如何影響企業創新?基于A股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20(8):78-85.

[22]孫瑩.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3(4):46-56.

[23]王躍堂,王亮亮,彭洋.產權性質、債務稅盾與資本結構[J].經濟研究,2010,45(9):122-136.

[24]袁始燁.“營改增”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力度嗎?基于“準自然實驗”的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19(6):50-62,88.

[25]曹虹劍,趙雨,李姣.“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了中國先進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嗎?[J].世界經濟研究,2021(4):104-119,136.

收稿日期:2023-03-02

作者簡介:

王文清(通信作者),男,1972年生,碩士研究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財稅理論與政策。

郭江山,男,1974年生,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理論與政策。

馬嬌陽,女,1997年生,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理論與政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久久伊人操| 免费毛片在线| 色综合久久88| 91久草视频| 国产91高跟丝袜|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99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亚洲综合片|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91免费观看视频| 久草美女视频| 久久久亚洲色|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第一视频区|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色悠久久久|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欧美一区精品|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视频你懂得|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欧美高清三区|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AV色爱天堂网|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 国产欧美性爱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操国产|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啪啪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